一种改良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9235发布日期:2021-05-25 12:3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助行器。



背景技术:

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常会因体位的改变而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需要借助于家属的身体倚靠休息,缓解不适;因手术切口疼痛、体能虚弱常需要护士或家属掺扶或借助辅助工具方能下地活动。护士工作繁忙,不能第一时间满足患者的需求;家属不具备专业知识,不能对患者的体验感同身受,不能很好的保护患者伤口及输液管道,如果与患者动作、步调不协调,更有导致意外拔管及跌倒的风险;除此之外,患者可借助的辅助工具有床头、护栏、走廊的扶手、手杖、常规助行器等。床头、护栏和走廊的扶手存在位置固定,稳定性不可靠,活动半径小的缺点;手杖稳定性能差,存在跌倒的风险;常规助行器和以上工具均不能解决输液瓶悬挂的问题,且活动中患者疲乏时无法就地休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助行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支撑架、支撑板和座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通过第一套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一固定环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套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二固定环活动连接座板,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c型杆,所述c型杆的一侧通过孔洞插接有输液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插接有伸缩杆,所述支撑架底部的一侧通过孔洞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球,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内部设置有刹车脚踏。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搭板。

可选的,所述座板的底部的一侧通过第三固定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弧形板。

可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接球相适配的圆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架,所述支撑架中部的表面套接有软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助行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一种改良助行器,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一固定杆的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一固定环的作用,通过第一固定环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支撑板,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方便患者借助支撑板坐在床边趴靠,支撑身体,恢复体力,缓解不适,通过延伸杆的设置,起到了固定第二套环的作用,通过第二套环和第二固定杆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二固定环的作用,通过第二固定环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座板,通过座板和支撑板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将座板翻转搭接在延伸杆上,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疲乏时可坐下原地休息,转动支撑板到支撑架的一侧,从而方便患者原地休息时能够进行倚靠,通过c型杆的设置,方便插接输液架,通过输液架的设置,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不耽误治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时间,通过伸缩杆、复位弹簧、卡接球和圆孔的配合设置,使用时按压卡接球,使复位弹簧压缩,卡接球进入是伸缩杆内部,拉动伸缩杆至合适的位置,复位弹簧复位,使卡接球穿过圆孔,将伸缩杆固定,从而起到了调节支撑架高度的作用,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通过万向轮的设置,方便患者进行手扶支撑架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刹车脚踏的设置,起到了固定万向轮的作用,防止了患者在趴、坐时支撑架位移,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现有的助行器相比既可很好的帮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增进舒适,促进康复;又减少了意外脱管、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还解放了护士及家属,减轻了患方及医护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支撑板;3、座板;4、第一套环;5、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环;7、延伸杆;8、第二套环;9、第二固定杆;10、第二固定环;11、c型杆;12、输液架;13、伸缩杆;14、复位弹簧;15、卡接球;16、万向轮;17、刹车脚踏;18、连接杆;19、搭板;20、第三固定环;21、第三固定杆;22、弧形板;23、圆孔;24、挂架;25、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支撑架1、支撑板2和座板3,支撑架1的顶部通过第一套环4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通过第一套环4和第一固定杆5的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一固定环6的作用,第一固定杆5的表面通过第一固定环6活动连接有支撑板2,通过第一固定环6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支撑板2,通过支撑板2的设置,方便患者借助支撑板2坐在床边趴靠,支撑身体、恢复体力,缓解不适,支撑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7,通过延伸杆7的设置,起到了固定第二套环8的作用,延伸杆7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套环8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9,通过第二套环8和第二固定杆9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二固定环10的作用,第二固定杆9的表面通过第二固定环10活动连接座板3,通过第二固定环10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座板3,通过座板3和支撑板2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将座板3翻转搭接在延伸杆7上,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疲乏时可坐下原地休息,转动支撑板2到支撑架1的一侧,从而方便患者原地休息时能够进行倚靠,支撑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c型杆11,c型杆11的一侧通过孔洞插接有输液架12,通过c型杆11的设置,方便插接输液架12,通过输液架12的设置,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不耽误治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支撑架1的底部插接有伸缩杆13,支撑架1底部的一侧通过孔洞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球15,通过伸缩杆13、复位弹簧14、卡接球15和圆孔23的配合设置,使用时按压卡接球15,使复位弹簧14压缩,卡接球15进入是伸缩杆13内部,拉动伸缩杆13至合适的位置,复位弹簧14复位,使卡接球15穿过圆孔23,将伸缩杆13固定,从而起到了调节支撑架1高度的作用,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伸缩杆1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6,通过万向轮16的设置,方便患者进行手扶支撑架1进行康复训练,万向轮16的内部设置有刹车脚踏17,通过刹车脚踏17的设置,起到了固定万向轮16的作用,防止了患者在趴、坐时支撑架1位移,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现有的助行器相比既可很好的帮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增进舒适,促进康复;又减少了意外脱管、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还解放了护士及家属,减轻了患方及医护人员的负担,支撑架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为了增加支撑架1的稳定性,放置结构不稳定,因此设置了连接杆18,支撑板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搭板19,为了固定支撑板2,因此设置有搭板19,座板3的底部的一侧通过第三固定环20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21,通过第三固定环20和第三固定杆21的设置,起到了固定弧形板22的作用,第三固定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弧形板22,为了使患者坐在座板3上是更加稳定,因此设置了弧形板22,伸缩杆13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接球15相适配的圆孔23,第一套环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架24,为了方便收纳输液架12,因此设置了挂架24,支撑架1中部的表面套接有软套25,为了提高患者在搀扶支撑架1进行康复训练使的舒适度,因此设置了软套25。

综上所述,该一种改良助行器,使用时,通过第一套环4和第一固定杆5的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一固定环6的作用,通过第一固定环6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支撑板2,通过支撑板2的设置,方便患者借助支撑板2坐在床边趴靠,支撑身体、恢复体力,缓解不适,通过延伸杆7的设置,起到了固定第二套环8的作用,通过第二套环8和第二固定杆9配合设置,起到了连接第二固定环10的作用,通过第二固定环10的设置,方便在使用时转动座板3,通过座板3和支撑板2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将座板3翻转搭接在延伸杆7上,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疲乏时可坐下原地休息,转动支撑板2到支撑架1的一侧,从而方便患者原地休息时能够进行倚靠,通过座板3的设置,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疲乏时可原地休息,通过c型杆11的设置,方便插接输液架12,通过输液架12的设置,方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不耽误治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时间,通过伸缩杆13、复位弹簧14、卡接球15和圆孔23的配合设置,使用时按压卡接球15,使复位弹簧14压缩,卡接球15进入是伸缩杆13内部,拉动伸缩杆13至合适的位置,复位弹簧14复位,使卡接球15穿过圆孔23,将伸缩杆13固定,从而起到了调节支撑架1高度的作用,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通过万向轮16的设置,方便患者进行手扶支撑架1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刹车脚踏17的设置,起到了固定万向轮16的作用,防止了患者在趴、坐时支撑架1位移,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现有的助行器相比既可很好的帮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增进舒适,促进康复,又减少了意外脱管、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还解放了护士及家属,减轻了患方及医护人员的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