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1192发布日期:2021-05-19 02:3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今日医学上常见的接种方式为注射,而“接种”一词乃是由种痘技术而来,其本意与今日用法有所区别,在现代免疫学研究的运用范畴也有些微差距。疫苗接种后,注射器的针头需要由医护人员用手或镊子取下,操作不慎易刺伤医护人员的手,我国每人每年平均接受注射4.18次,每人每年接受污染器具注射未0.17次,每人每年接受回收的器具注射为0.04次,已发现可通过针刺伤感染的病原菌包括:乙肝、丙肝、庚肝、艾滋病病毒、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埃博拉/马尔堡、登革热、克雅氏病、流产布鲁氏菌、白喉棒状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结核菌等,威胁医护人员的健康,传统的疫苗接种用的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方式是由医护人员用手或镊子将锐器从注射器上拔下,容易因操作不慎刺伤手,造成感染风险,而现有的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操作繁琐,锐器分离效率低,将锐器分离后塑料制品和锐器的收集不够妥当,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疫苗接种用的注射器用后的处理方式是由医护人员用手或镊子将锐器从注射器上拔下,容易因操作不慎刺伤手,造成感染风险,而现有的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操作繁琐,锐器分离效率低,锐器分离后塑料制品和锐器的收集不够妥当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主体,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右侧壁贯穿设有锐器夹持装置,所述锐器夹持装置包括手柄一,所述手柄一的一端连接有夹持头一,所述夹持头一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有销轴的一端,所述销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头二,所述夹持头二的一端连接有手柄二,所述销轴的中间处贯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206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主体(1)的右侧壁内部,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设有翻盖,所述翻盖上设有拉手一,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顶部右侧设有进器口,所述进器口的顶部设有针筒,所述针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处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设有塑料容纳箱,所述塑料容纳箱的前表面设有拉手二,所述塑料容纳箱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道一,所述滑道一固定设在分离装置主的体内部底面上,所述隔板的右侧设有锐器容纳箱,所述锐器容纳箱的前表面设有拉手三,所述锐器容纳箱的底部滑动设有滑道二,所述滑道二固定设在
分离装置主体的内部底面上。
5.优选的,所述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的内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
6.优选的,所述手柄一和手柄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内部左侧壁设有凸板,所述凸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紫外线灯。
8.优选的,所述塑料容纳箱的内部底部设有吸水布。
9.优选的,所述锐器容纳箱的内部底部设有不锈钢底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1.(1)采用分离装置主体作为基础载体,增设了锐器夹持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将使用过的针筒从进器口插入,从分离装置主体外侧轻握手柄一和手柄二,即可将针头夹住,此时向上提拉针筒,即可将针头与针筒分离,松开手柄,锐器掉落进锐器容纳箱,再将针筒扔进塑料容纳箱,即可实现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保证了医护人员不会在对锐器进行分离时伤到手,分离装置使用简单,步骤少,分离效率高;
12.(2)采用锐器夹持装置作为基础载体,在夹持头一和夹持头二上增设有半圆形凹槽,便于夹住针头,提高效率;
13.(3)手柄一和手柄二之间增设有弹簧,使得医护人员在松手后,锐器夹持装置会自动张开,简化锐器分离的步骤,提高效率;
14.(4)采用分离装置主体作为基础载体,在左侧内壁上增设了凸板,凸板铰接有紫外线灯,起到对塑料容纳箱内杀菌的作用,提高安全性;
15.(5)塑料容纳箱底部设有吸水布,可以吸收针筒内残留的液体,提高安全性,锐器容纳箱底部设有不锈钢底板,可以防止锐器损伤锐器容纳箱。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器口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锐器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分离装置主体、2

锐器夹持装置、201

手柄一、202

夹持头一、203

销轴、204

夹持头二、205

手柄二、206

支撑杆、207

凹槽、208

弹簧、3

翻盖、4

拉手一、5

进器口、6

针筒、7

针头、8

隔板、9

塑料容纳箱、10

拉手二、11

滑道一、12

锐器容纳箱、13

拉手三、14

滑道二、15

凸板、16

紫外线灯、17

吸水布、18

不锈钢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主体1,所述分离装置主体1的右侧壁贯穿设有锐器夹持装置2,所述锐器夹持装置2包括手柄一201,所述手柄一201的一端连接有夹持头一202,所述夹持头一202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有销轴203的一端,所述销轴2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头二204,所述夹持头二204的一端连接有手柄二205,所述销轴203的中间处贯穿设有支撑杆206,所述支撑杆206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主体1的右侧壁内部,所述分离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通过铰链转动设有翻盖3,所述翻盖3上设有拉手一4,所述分离装置主体1的顶部右侧设有进器口5,所述进器口5的顶部设有针筒6,所述针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7,所述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中间处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左侧设有塑料容纳箱9,所述塑料容纳箱9的前表面设有拉手二10,所述塑料容纳箱9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道一11,所述滑道一11固定设在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面上,所述隔板8的右侧设有锐器容纳箱12,所述锐器容纳箱12的前表面设有拉手三13,所述锐器容纳箱12的底部滑动设有滑道二14,,所述滑道二14固定设在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面上,使用时,医护人员将使用过的针筒6从进器口5插入,从分离装置主体1外侧轻握手柄一201和手柄二205,即可将针头7夹住,此时向上提拉针筒6,即可将针头7与针筒6分离,松开手柄,锐器掉落进锐器容纳箱12,打开翻盖3,再将针筒6扔进塑料容纳箱9,即可实现塑料和锐器的分类收集,通过拉动分离装置主体1前表面的拉手二10和拉手三13,塑料容纳箱9和锐器容纳箱12分别经滑道一11和滑道二14滑出,可将塑料容纳箱9和锐器容纳箱12拉出,以进行塑料和锐器的倾倒和转运。
25.具体而言,所述夹持头一202和夹持头二204的内侧均设有凹槽207,所述凹槽207的形状为半圆形,使用时,将凹槽207夹住针头7,便于施力,提高锐器分离的效率。
26.具体而言,所述手柄一201和手柄二205之间固定设有弹簧208,使用时,医护人员在松开手柄后,锐器夹持装置2会自动张开,简化锐器分离的步骤,提高效率。
27.具体而言,所述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左侧壁设有凸板15,所述凸板15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紫外线灯16,使用时,将紫外线灯16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从塑料容纳箱9的无盖的顶部对其内部进行照射,起到对塑料容纳箱9内部杀菌的作用。
28.具体而言,所述塑料容纳箱9的内部底部设有吸水布17。
29.具体而言,所述锐器容纳箱12的内部底部设有不锈钢底板18。
30.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离装置主体1作为基础载体,增设了锐器夹持装置2,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将使用过的针筒6从进器口5插入,从分离装置主体1外侧轻握手柄一201和手柄二204,即可将针头7夹住,此时向上提拉针筒6,即可将针头7与针筒6分离,松开手柄,锐器掉落进锐器容纳箱12,再将针筒6扔进塑料容纳箱9,即可实现疫苗接种用的锐器分离,保证了医护人员不会在对锐器进行分离时伤到手,分离装置使用简单,步骤少,起到了提高锐器分离效率、使塑料和锐器能够被妥当回收的效果。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