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患者治疗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5558发布日期:2021-08-31 13: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患者治疗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内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肿瘤患者治疗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一般用在癌细胞没有转移的情况下,放疗和化疗对细胞的杀伤较大,对人体的免疫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服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用药周期较长,而且因为是通过消化系统进行药物吸收而并非直接对内科肿瘤患处进行给药,往往起效缓慢,控制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不便,因而对肿瘤部位进行直接给药,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在对肿瘤处直接给药时,医护人员一般都是采用注射器直接对患者肿瘤处上药,用注射器对患者肿瘤处上,用力过大时,容易引起患者不适,用力过小时,容易导致上药效率低下,从而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不能够对患者肿瘤处持续的上药,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射完毕后,需要将注射器从患者肿瘤处抽出,添加药液后,再次穿刺上药,不仅费时费力,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肿瘤患者治疗给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肿瘤处持续和稳定上药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倒l形的主体,主体右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出药腔,出药腔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推板,主体右端拆卸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出药腔连通的穿刺针,主体内开设有位于出药腔左方且倒l形的容纳槽,容纳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辅助板,辅助板右端设有左右轴向且右端插入出药腔内的导向杆,导向杆右端可与推板接触,主体上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与容纳槽连通的活塞腔,活塞腔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腔底部经导管与出药腔连通,主体内开设有位于活塞腔左方且上下轴向的储药腔,活塞腔底部经连接管与储药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出药腔、推板、活塞腔和活塞板,不仅便于将储药腔内的药液抽吸至活塞腔内,也便于将药液经穿刺针挤出,便于对患者肿瘤处上药,设有的丝杆、辅助板和导向杆,便于稳定持续的将药液经穿刺针挤出,设有的从动齿轮、不完全齿轮和连杆,不仅便于将药液经导管挤入出药腔内,也便于向患者肿瘤处稳定上药,不仅提高了对患者上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倒l形的主体1,主体1右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出药腔2,出药腔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推板3,主体1右端拆卸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出药腔2连通的穿刺针4,主体1内开设有位于出药腔2左方且倒l形的容纳槽5,容纳槽5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辅助板6,辅助板6右端设有左右轴向且右端插入出药腔2内的导向杆7,导向杆7右端可与推板3接触,主体1上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与容纳槽5连通的活塞腔8,活塞腔8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板9,活塞腔8底部经导管10与出药腔2连通,主体1内开设有位于活塞腔8左方且上下轴向的储药腔11,活塞腔8底部经连接管12与储药腔11连通。

为了便于辅助板6的滑动,所述的容纳槽5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丝杆13,丝杆13贯穿辅助板6且与辅助板6螺纹连接,丝杆13左端贯穿主体1且同轴设有旋钮14。

为了便于活塞板9的上下滑动,所述的丝杆13上同轴固定有位于辅助板6左方的不完全齿轮15,容纳槽5内转动连接有位于不完全齿轮15下方且可与不完全齿轮15啮合的从动齿轮16,从动齿轮16右端偏心转动连接有连杆17,连杆17自由端与活塞板9铰接连接。

为了使推板3能够自行复位,所述的出药腔2内同轴设有位于推板3左侧的拉簧18。

为了便于将药液经穿刺针4挤出,所述的连接管12内设有开口朝向活塞腔8的进药单向阀19,导管10内设有开口朝向出药腔2的出药单向阀20,穿刺针4内设有开口远离出药腔2的阻液单向阀。

为了便于向储药腔11内添加药液,所述的主体1上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与储药腔11连通的添药孔21,添药孔21与外界连通,主体1上设有可插入添药孔21内的橡胶堵头22。

为了能够对穿刺针4保护,所述的穿刺针4外侧同轴拆卸连接有开口朝左的保护套2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拔出橡胶堵头22,将药液经添药孔21添加至储药腔11内,药液添加完毕后,将橡胶堵头22再次插入添药孔21内,防止药液经添药孔21洒落至外界;

需要对患者肿瘤部位穿刺上药时,首先顺时针转动旋钮14,旋钮14转动带动丝杆13顺时针转动,丝杆13带动辅助板6沿容纳槽5向右滑动,辅助板6带动导向杆7沿出药腔2向右移动,同时丝杆13带动不完全齿轮15转动,不完全齿轮15经啮合的从动齿轮16带动连杆17摆动,当连杆17与从动齿轮16的偏心点由最上侧转动至最下侧时,从动齿轮16经连杆17推动活塞板9沿活塞腔8向下滑动,活塞板9推动活塞腔8内药液经导管10挤入出药腔2内,由于设置的进药单向阀19,能够避免将药液经连接管12挤入储药腔11内;

此时从动齿轮16不再与不完全齿轮15啮合,继续转动旋钮14,使丝杆13带动辅助板6沿容纳槽5向右滑动,辅助板6经导向杆7推动推板3沿出药腔2向右滑动,拉簧18被拉伸,使推板3推动出药腔2内药液经穿刺针4挤出,当看到有药液从穿刺针4处流出时,不再转动旋钮14,由于螺纹连接具有一定的自锁性,能够使辅助板6位于稳定位置,拔下保护套23,手握主体1将穿刺针4刺入患者肿瘤处,需要注射药液时,再次顺时针转动旋钮14,旋钮14转动带动丝杆13顺时针转动,丝杆13带动辅助板6沿容纳槽5向右滑动,辅助板6带动导向杆7沿出药腔2向右移动,导向杆7推动推板3沿出药腔2向右滑动,使推板3挤压出药腔2内的药液经穿刺针4挤入患者的肿瘤处;

需要补充药液时,首先逆时针转动旋钮14,旋钮14转动带动丝杆13逆时针转动,丝杆13带动辅助板6沿容纳槽5向左滑动,辅助板6带动导向杆7沿出药腔2向左滑动,导向杆7不再对推板3挤压,此时在拉簧18的作用下,拉簧18带动推板3沿出药腔2向左滑动至初始位置,同时丝杆13带动不完全齿轮15逆时针转动,使不完全齿轮15再次与从动齿轮16啮合带动从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当从动齿轮16与连杆17的偏心点由最下侧转动至最上侧时,从动齿轮16经连杆17带动活塞板9沿活塞腔8向上滑动,且促使储药腔11内的药液经连接管12流入活塞腔8内,同时设有的出药单向阀20,能够避免经导管10抽吸出药腔2内的药液,设有的阻液单向阀,能够避免抽吸患者肿瘤组织,然后重复上述操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对患者肿瘤处上药,上药完毕后,将穿刺针4从患者肿瘤部位抽出,且穿刺针4可以拆卸更换,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出药腔、推板、活塞腔和活塞板,不仅便于将储药腔内的药液抽吸至活塞腔内,也便于将药液经穿刺针挤出,便于对患者肿瘤处上药,设有的丝杆、辅助板和导向杆,便于稳定持续的将药液经穿刺针挤出,设有的从动齿轮、不完全齿轮和连杆,不仅便于将药液经导管挤入出药腔内,也便于向患者肿瘤处稳定上药,不仅提高了对患者上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