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7321发布日期:2021-06-25 16:3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口换药及真空负压吸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性损伤护理技术要求精益求精,不仅注重预防压力性损伤,更注重已经造成压力性损伤后的护理。对于三期、四期及不可分期的压疮,伤口已累及肌腱和骨骼,渗血、渗液过多等情况,需要不停引流和观察换药。在进行伤口换药和vsd引流护理时,目前临床没有一款适用于此类压力性损伤和vsd引流的换药包,多是医生简易操作,没有统一的配套物品,若是进行手术室vsd引流则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增加无菌屏障,减少院内感染,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很必要的,规范新型无菌换药操作流程且成本低于手术室vsd引流,降低患者经济压力,且操作流程简单,更易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包括:

塑料外包装袋,所述塑料外包装袋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腔、第二放置腔、第三放置腔和第四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的内部安放有一只生理盐水瓶,所述第二放置腔的内底部安放有一只一次性换药碗,且该一次性换药碗的内部放置有vsd引流管一根,所述第三放置腔的内部放置有两把纸质伤口测量标尺和两把无菌镊子;所述第四放置腔的内部安放有两张无菌巾单、两副无菌手套、一张无菌洞巾、一包碘伏棉球、五块普通无菌纱布、两块无菌碘伏纱布,两块y型无菌纱布以及一副无菌透明敷贴。

优选的,所述vsd引流管包括有硅胶软管,所述硅胶软管的一端设置有引流管接口,且硅胶软管的两侧均开设有侧孔。

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包装袋的一侧连接有软塑料质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扣公扣,所述塑料外包装袋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扣母扣。

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包装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提带。

优选的,所述y型无菌纱布、无菌巾单、无菌手套、无菌洞巾、碘伏棉球、普通无菌纱布、无菌碘伏纱布以及无菌透明敷贴均包装在塑料自封袋内。

优选的,所述无菌镊子以及一次性换药碗分别包装在真空塑料包装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含了一个硅胶的vsd引流管,两侧含有侧孔,用于引流;而换药包内配齐常用压力性损伤换药所需物品,减少工作量和差错;其中内含两块y型无菌纱布置于引流管下,减少二次伤害;其中内含两个纸质伤口测量标尺,用于测量和记录伤口深度和范围大小变化;其中内含无菌物品保证无菌屏障最大化,降低院感,双向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且本换药包的成本比手术室内vsd置管的成本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且操作流程简单,更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外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料自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vsd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y型无菌纱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治疗实施时硅胶软管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软管;2、侧孔;3、引流管接口;4、y型无菌纱布;5、伤口范围处;6、塑料外包装袋;61、手提带;62、翻盖;63、按扣公扣;64、按扣母扣;65、第一放置腔;66、第二放置腔;67、第三放置腔;68、第四放置腔;7、塑料自封袋;8、碘伏棉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性损伤简易vsd专用伤口换药包,包括:

塑料外包装袋6,所述塑料外包装袋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腔65、第二放置腔66、第三放置腔67和第四放置腔68,所述第一放置腔65的内部安放有一只生理盐水瓶,所述第二放置腔66的内底部安放有一只一次性换药碗,且该一次性换药碗的内部放置有vsd引流管一根,所述第三放置腔67的内部放置有两把纸质伤口测量标尺和两把无菌镊子;所述第四放置腔68的内部安放有两张无菌巾单、两副无菌手套、一张无菌洞巾、一包碘伏棉球8、五块普通无菌纱布、两块无菌碘伏纱布,两块y型无菌纱布4以及一副无菌透明敷贴。

具体的,所述vsd引流管包括有硅胶软管1,所述硅胶软管1的一端设置有引流管接口3,且硅胶软管1的两侧均开设有侧孔2。所述塑料外包装袋6的一侧连接有软塑料质的翻盖62,所述翻盖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扣公扣63,所述塑料外包装袋6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扣母扣64。所述塑料外包装袋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提带61。所述y型无菌纱布4、无菌巾单、无菌手套、无菌洞巾、碘伏棉球8、普通无菌纱布、无菌碘伏纱布以及无菌透明敷贴均包装在塑料自封袋7内。所述无菌镊子以及一次性换药碗分别包装在真空塑料包装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换药包在操作使用时:

1、患儿取侧卧位。

2、洗手,建立无菌区域,清创即使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擦洗干净。

3、用纸质伤口测量标尺测量伤口的直径大小,取测量的最大值记录。

4、用碘伏棉球8由外向内消毒伤口,再用镊尖彻底清创,vsd引流管前端以创面为直径圆形盘曲放在第一层碘伏纱布上面(如图5中所示),纱布多余边角覆盖vsd引流管。

5、取第二层碘伏纱布覆盖在vsd引流管上,y型无菌纱布4覆盖于vsd引流管下。

6、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在最上面。

7、从无菌纱布边缘粘贴无菌透明敷贴,完全封闭伤口,然后连接吸引装置,调节负压压力为100mmhg(13.3kpa,有效负压)。

8、观察是否有漏气,若有漏气,找到原因及时处理,确保无漏气,以维持伤口处于真空负压状态。确定负压,持续负压吸引,定期检查用手触摸无菌透明敷料上面是否呈真空状态。

9、管道妥善固定,写好管路标签。

10、如伤口上的无菌透明敷料渗血渗液少,72小时更换,漏气或者渗液多应立即更换。

11、处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

①、维持有效负压,一旦无真空容易感染;

②、定期观察吸引压力,检查管道有无打折、扭曲等管道阻塞因素,及时排查;观察并记录有无引流液及其量、色、性质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③、癌性溃疡伤口、活动性出血伤口禁用,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使用期间监测患儿的凝血功能,观察纱布有无大量血液浸渍。

对于三期、四期及不可分期的压疮,伤口已累及肌腱和骨骼,渗血、渗液过多等情况,需要不停引流和观察换药。本换药包内包含的物品能满足压力性损伤伤口和vsd引流护理所需,内含一次性无菌巾单和放置腔用于减少废弃立即暴露和随意扔放,减少细菌在空气中造成的污染,无菌洞巾保护消毒后的伤口,暴露换药视野,伤口测量标尺用于记录每次换药时伤口大小,随时动态记录伤口变化,简易硅胶vsd引流管放置于伤口处,内垫纱布用于吸收渗血、渗液和减少管道对皮肤的受压,避免二次压力性损伤,无菌透明敷贴最后覆盖包裹皮肤,形成密闭式环境,接负压vsd引流,随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以便及时换药和对症处理,较临床操作换药和较手术室vsd置管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且操作流程简单,更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