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7917发布日期:2021-09-10 23:5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中医针灸作为对身体不适的治疗手法。针灸在中医传统医术中流传至今,已衍生了出了多种针灸手法,其中,腹针疗法就是在人的腹部上相应的穴位进行实施针刺的过程,在肚子上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人的腹部上往往有着可对全身各个部位进行影响的穴位,然而对于初学针灸的中医而言,腹部的穴位往往不容易进行定位,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好的治疗体验,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包括:
4.诊疗床,所述诊疗床设置于地面上;
5.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底座设于所述诊疗床的一侧;
6.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竖直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端;
7.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架的上端;
8.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位移气缸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并朝向所述诊疗床设置;
9.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诊疗床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位移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10.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11.小支架,所述小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小支架在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所述诊疗床的长度方向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12.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小支架的另一端的下部安装有所述旋转驱动装置;
13.穴位定位装置,所述穴位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下端,所述穴位定位装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齿条、滑轨、滑块、驱动电机和齿轮,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齿条沿所述诊疗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齿条远离所述竖直支架的一侧,所述滑轨与所述齿条平行设置,所述滑块的上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轨内,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滑块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一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匹配啮合,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小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1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壳和旋转电机,所述安装
壳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小支架的另一端的下部,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一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并与所述穴位定位装置固定连接。
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穴位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底板、视觉传感器和激光发射笔,所述安装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安装底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在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所述安装底板的下表面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安装底板的下表面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激光发射笔。
1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视觉传感器至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激光发射笔至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线的距离。
1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板的下表面的中部还安装有一红外温度传感器。
1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板呈圆角矩形设置。
2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板的外缘处设置有辅助光源。
2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条和两导杆,所述支撑条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导孔,两所述导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一所述导孔内。
2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快速精准地对人体腹部的穴位进行定位并标记,进一步提高了中医医生的腹灸疗法的治疗效率,且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感。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部穴位定位仪的仰视图。
26.附图中:
27.1、诊疗床;2、底座;3、竖直支架;4、固定板;41、位移气缸;5、安装板;6、直线驱动装置;7、小支架;8、旋转驱动装置;9、穴位定位装置;61、齿条;62、滑轨;63、驱动电机;64、齿轮;91、安装底板;92、视觉传感器;93、激光发射笔;94、红外温度传感器;95、辅助光源;42、支撑条;4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腹部穴位定位仪,包括:诊疗床1,诊疗床1设置于地面上;底座2,底座2固定安装于地面上,底座2设于诊疗床1的一侧;竖直支架3,竖直支架3沿竖直方向设置,竖直支架3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2的上端;固定板4,固定板4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板4固定安装于竖直支架3的上端;位移气缸41,位移气缸4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4的上表面,位移气缸41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并朝向诊疗床1设置;安装板5,安装板5设置于诊疗床1的正上方,安装板5与位移气缸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直线驱动装置6,直线
驱动装置6安装于安装板5的下表面;小支架7,小支架7的一端与直线驱动装置6固定连接,小支架7在直线驱动装置6的带动下沿诊疗床1的长度方向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旋转驱动装置8,小支架7的另一端的下部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8;穴位定位装置9,穴位定位装置9安装于旋转驱动装置8的下端,穴位定位装置9在旋转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进行转动。进一步地,底座2为整个上述的腹部穴位定位仪提供基础支撑,优选地底座2应通过入地螺栓进行与地面之间的固定;通过固定板4为位移气缸41的安装以及安装板5的连接提供基础,其中,位移气缸41的输出端即活塞杆应异面垂直于诊疗床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利用位移气缸41的工作带动穴位定位装置9进行沿患者的腹部两侧方向上的移动,竖直支架3应与诊疗床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通过直线驱动装置6为整个穴位定位装置9提供沿诊疗床1长度方向的位移基础,在直线驱动装置6的带动下,小支架7可沿诊疗床1的长度方向进行反复移动,对应的驱动穴位定位装置9由患者的腹部上端运行至腹部下端,从而可完成对患者腹部的全位置的穴位定位。且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竖直支架3可为一种可升降支架,具体地讲,竖直支架3可包括下支架、上支架、连接件和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输出杆竖直向上设置并连接于连接件上,连接件固定于上支架的下端,上支架的下端呈空心结构,上支架的下端套设于下支架的上端,使得穴位定位装置9与患者的腹部保持一定的最适宜定位距离,并且在完成对穴位的定位后,可直接进行针灸治疗,方便快捷。优选地,上述的腹部穴位定位仪应还包括电源以及智能控制面板等,通过电源为位移气缸41、直线驱动装置6和旋转驱动装置8以及穴位定位装置9的工作提供动力,并通过智能控制面板对各个部位进行具体的控制以及读取患者的穴位检测信息以及按照医护人员的需要去具体定位个别穴位。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直线驱动装置6包括:齿条61、滑轨62、滑块、驱动电机63和齿轮64,齿条61安装于安装板5的下表面,齿条61沿诊疗床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62设置于安装板5的下表面,滑轨62设置于齿条61远离竖直支架3的一侧,滑轨62与齿条61平行设置,滑块的上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滑轨62内,驱动电机63安装于滑块上,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安装有一齿轮64,齿轮64与齿条61相匹配啮合,滑块相对于齿条61的另一端与小支架7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滑块优选地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使得滑块可在竖直方向卡于滑轨62内侧并可沿水平方向进行滑动,且滑轨62与齿条61的设置方向均应平行于诊疗床1的长度方向,且齿条61设置于滑轨62靠近竖直支架3的一侧,并在驱动电机63的驱动下,齿轮64开始转动并与齿条61啮合从而带动整个滑块与驱动电机63一同沿滑轨62进行运动,驱动电机63优选地为一种正反转电机;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直线模组与驱动装置的匹配来带动小支架7进行运动。
3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旋转驱动装置8包括:安装壳和旋转电机,安装壳的上端固定安装于小支架7的另一端的下部,安装壳内安装有一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并与穴位定位装置9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通过旋转驱动装置8为穴位定位装置9提供一可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的基础,使得整个穴位定位装置9更为灵活。
3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穴位定位装置9包括:安装底板91、视觉传感器92和激光发射笔93,安装底板91沿水平方向设置,安装底板91的上表面的中部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安装底板91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安装底板91的下表面的一端安装有视觉传感器92,安装底板91的下表面的另一端安装有激光发射笔93。进一步地,通过视觉传感器92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扫描查探,并通过预先载入到智能控制面板
内包含有人体腹部穴位图的辨识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腹部的各个穴位进行模拟定位,再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即医护人员可通过智能控制面板输入相应的穴位,智能控制面板内的控制系统自动根据模拟定位的结果对穴位定位装置9进行移动。
3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视觉传感器92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线的距离等于激光发射笔93至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线的距离。进一步地,当通过视觉传感器92确认到穴位点后,通过直线驱动装置6配合位移气缸41进一步地对视觉传感器9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视觉传感器92正对穴位,当上述的辨识系统确认无误后,旋转电机开始工作,使得激光发射笔93的一端转动180
°
至原来视觉传感器92的一端,激光发射笔93发射激光并在对应的穴位处形成高亮标记点,从而快速完成由识别到定位的切换,医护人员即可对该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5.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安装底板91的下表面的中部还安装有一红外温度传感器94。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94配合视觉传感器92完成对穴位定位的操作,具体地说,由于穴位处的体温往往与皮肤其他的位置的体温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在视觉传感器92完成初步定位后,再使红外温度传感器94正对初步定位的穴位处进行温度感知,从而提高整个穴位定位识别的精度。
3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安装底板91呈圆角矩形设置。
3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安装底板91的外缘处设置有辅助光源95。进一步地,为防止外界光线的影响,可通过安装板5对整个腹部先进行遮掩,再通过辅助光源95重新补光至适宜视觉传感器92工作的光线环境。
3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条42和两导杆43,支撑条42安装于固定板4的上表面,且支撑条4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导孔,两导杆43的一端分别与安装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每一导杆43的另一端均可滑动地安装于一导孔内。进一步地,加强安装板5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