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文档序号:25504305发布日期:2021-06-18 16: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

吸引管在颅脑损伤的手术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功能包括吸除手术野的血液,保持清洁的手术野,寻找出血点,清除血肿,清除失活的碎化脑组织,协助探查颅底脑表面,吸干压在明胶海绵上的棉片、协助止血。吸引管的操作过程中,吸引力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前临床使用的吸引管的负压调节孔大小固定,调节吸引力的大小时完全依赖医生的手术经验,且现有的吸引管均是采用硬质钢性结构制作,不能很好的保护脑组织、神经、血管免受损伤。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和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包括负压调节孔,操作手柄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连通;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倾斜段和竖直段,竖直段开口向下,倾斜段与竖直段一体连接,吸引管与竖直段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与操作手柄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使吸引管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操作手柄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与操作手柄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与操作手柄的连通。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的中空部分为圆柱形通道。

进一步,所述倾斜段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进一步,在所述操作手柄的倾斜段设置所述负压调节孔,设置至少3个负压调节孔。

进一步,所述负压调节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倾斜段的上端侧壁。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的上外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负压的功能。

或者,所述负压调节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倾斜段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的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负压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自己手持操作手柄的习惯选用适合自己的吸引器。

进一步,设置用于遮盖负压调节孔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与操作手柄滑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滑动调节结构来遮盖对应数量的负压调节孔。

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筒,套筒套接在所述操作手柄的外围,套筒能够沿操作手柄滑动。此种设置通过滑动套筒遮盖负压调节孔,遮盖的负压调节孔数量不同则吸引管的吸引力就不同。

进一步,所述套筒采用具有柔软度的硅胶材料制作,套筒内壁光滑。此种设置的套筒能够顺应操作手柄的弯曲度,并且能够顺利沿操作手柄滑动。

进一步,在所述套筒两端设置防漏气层,防漏气层与套筒内壁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保证套筒遮盖负压调节孔的密闭性。

进一步,所述防漏气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防漏气层具有很好的密闭性。

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方便医生滑动套筒的推拉结构,推拉结构与套筒一体连接。使用时,医生通过推拉结构内即可很方便的控制套筒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推拉结构设置为推拉环,推拉环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上端或底端。使用时,医生将其中一根手指伸入推拉环即可通过手指控制套筒的移动。

进一步,在所述操作手柄的倾斜段设置用于增大医生手和操作手柄之间摩擦力的摩擦层。此种设置能够让医生牢固的握持操作手柄,避免滑脱。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负压连接头设置在倾斜段的末端,负压连接头与倾斜段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负压调节孔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吸引管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进一步,所述吸引管包括向医生操作视野前方倾斜的倾斜管和向下垂直的垂直管,倾斜管与垂直管一体成型,倾斜管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的竖直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扩大了医生的操作视野。

或者,所述吸引管为垂直向下的纵向垂直管,吸引管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的竖直段的底部固定连接。因操作手柄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也可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进一步,所述吸引管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半圆球形的开口。此种设置的吸引管开口端光滑,不会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进一步,在所述吸引管的外围包裹一层软质保护层,软质保护层与吸引管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起到避免损害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软质保护层采用无毒软质硅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保证了吸引管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能够深入脑部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吸引管的外壁具有柔软性,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与现有技术的神经外科吸引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手柄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手术操作时医生的手与手术部位的位置错开,避免手遮挡手术视野。

(2)通过遮盖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即可灵活调节吸引器的吸引力大小。

(3)吸引管具有一定的硬度,保证吸引管能够顺利进入手术部位,同时吸引管外围具有软质保护层,能够避免损伤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包括倾斜管和竖直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调节孔的开口位于倾斜段左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调节孔的开口位于倾斜段左侧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调节孔的开口位于倾斜段左侧壁且引流管包括倾斜管和竖直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主体设置为长方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主体设置为长方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套筒和推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套筒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套筒和推拉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手柄;11、倾斜段;12、竖直段;13、负压调节孔;14、套筒;141、推拉环;15、摩擦层;16、负压连接头;2、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2和操作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负压调节孔13,操作手柄1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13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倾斜段11和竖直段12,竖直段12开口向下,倾斜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吸引管2与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13使吸引管2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操作手柄1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连通。

所述倾斜段11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11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倾斜段11设置所述负压调节孔13,负压调节孔13的开口向上,设置4个负压调节孔13。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1的上外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2负压的功能。

所述操作手柄1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16,负压连接头16设置在倾斜段11的末端,负压连接头16与倾斜段11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16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13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数量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所述吸引管2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所述吸引管2包括向医生操作视野前方倾斜的倾斜管和向下垂直的垂直管,倾斜管与垂直管一体成型,倾斜管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的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扩大了医生的操作视野。

所述吸引管2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半圆球形的开口。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开口端光滑,不会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在所述吸引管2的外围包裹一层软质保护层,软质保护层与吸引管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起到避免损害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实施例2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2和操作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负压调节孔13,操作手柄1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13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倾斜段11和竖直段12,竖直段12开口向下,倾斜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吸引管2与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13使吸引管2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操作手柄1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连通。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为圆柱形通道。

所述倾斜段11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11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所述负压调节孔13的开口位于所述倾斜段11的左侧壁上。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1的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2负压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自己手持操作手柄1的习惯选用适合自己的吸引器。

设置5个所述负压调节孔13。

设置用于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与操作手柄1滑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滑动调节结构来遮盖对应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

所述操作手柄1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16,负压连接头16设置在倾斜段11的末端,负压连接头16与倾斜段11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16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13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负压调节孔13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所述吸引管2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所述吸引管2为垂直向下的纵向垂直管,吸引管2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的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因操作手柄1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可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实施例3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2和操作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负压调节孔13,操作手柄1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13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倾斜段11和竖直段12,竖直段12开口向下,倾斜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吸引管2与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13使吸引管2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主体设置为长方体,操作手柄1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连通。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为圆柱形通道。

所述倾斜段11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11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倾斜段11设置所述负压调节孔13,负压调节孔13的开口向上,设置5个负压调节孔13。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1的上外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2负压的功能。

设置用于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与操作手柄1滑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滑动调节结构来遮盖对应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筒14,套筒14套接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外围,套筒14能够沿操作手柄1滑动。此种设置通过滑动套筒14遮盖负压调节孔13,遮盖的负压调节孔13数量不同则吸引管2的吸引力就不同。

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方便医生滑动套筒14的推拉结构,推拉结构与套筒14一体连接。使用时,医生通过推拉结构内即可很方便的控制套筒14的移动。

所述操作手柄1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16,负压连接头16设置在倾斜段11的末端,负压连接头16与倾斜段11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16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13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负压调节孔13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所述吸引管2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所述吸引管2为垂直向下的纵向垂直管,吸引管2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的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因操作手柄1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也可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所述吸引管2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半圆球形的开口。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开口端光滑,不会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在所述吸引管2的外围包裹一层软质保护层。此种设置可以起到避免损害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实施例4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2和操作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负压调节孔13,操作手柄1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13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倾斜段11和竖直段12,竖直段12开口向下,倾斜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吸引管2与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13使吸引管2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主体设置为圆柱体,操作手柄1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连通。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为圆柱形通道。

所述倾斜段11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11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所述负压调节孔13的开口位于所述倾斜段11的右侧壁上。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1的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2负压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自己手持操作手柄1的习惯选用适合自己的吸引器。

设置用于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与操作手柄1滑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滑动调节结构来遮盖对应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筒14,套筒14套接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外围,套筒14能够沿操作手柄1滑动。此种设置通过滑动套筒14遮盖负压调节孔13,遮盖的负压调节孔13数量不同则吸引管2的吸引力就不同。

所述套筒14采用具有柔软度的硅胶材料制作,套筒14内壁光滑。此种设置的套筒14能够顺应操作手柄1的弯曲度,并且能够顺利沿操作手柄1滑动。

在所述套筒14两端设置防漏气层,防漏气层与套筒14内壁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保证套筒14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密闭性。

所述防漏气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防漏气层具有很好的密闭性。

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方便医生滑动套筒14的推拉结构,推拉结构与套筒14一体连接。使用时,医生通过推拉结构内即可很方便的控制套筒14的移动。

所述推拉结构设置为推拉环141,推拉环141设置在所述套筒14的上端或底端。使用时,医生将其中一根手指伸入推拉环141即可通过手指控制套筒14的移动。

所述操作手柄1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16,负压连接头16设置在倾斜段11的末端,负压连接头16与倾斜段11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16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13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负压调节孔13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所述吸引管2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所述吸引管2包括向医生操作视野前方倾斜的倾斜管和向下垂直的垂直管,倾斜管与垂直管一体成型,倾斜管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的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扩大了医生的操作视野。

所述吸引管2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半圆球形的开口。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开口端光滑,不会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在所述吸引管2的外围包裹一层软质保护层。此种设置可以起到避免损害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所述软质保护层采用无毒软质硅胶材料制作,软质保护层与吸引管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了吸引管2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能够深入脑部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吸引管2的外壁具有柔软性,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例5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专用吸引器,其包括吸引管2和操作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负压调节孔13,操作手柄1内部中空且与负压调节孔13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包括倾斜段11和竖直段12,竖直段12开口向下,倾斜段11与竖直段12一体连接,吸引管2与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手会遮挡手术视野的问题,且通过调节负压调节孔13使吸引管2具备合适的吸引力。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主体设置为长方体,操作手柄1内部中央为中空部分,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连通。此种设置的操作手柄1容易手持,且保证吸引管2与操作手柄1的连通。

所述操作手柄1的中空部分为圆柱形通道。

所述倾斜段11与竖直方向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且倾斜段11向垂直线右侧倾斜。此种设置的倾斜角度符合临床手术操作习惯。

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倾斜段11设置所述负压调节孔13,负压调节孔13的开口向上,设置5个负压调节孔13。使用时,医生拇指位于操作手柄1的上外侧壁,拇指指腹堵住不同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即可实现调节吸引管2负压的功能。

设置用于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与操作手柄1滑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滑动调节结构来遮盖对应数量的负压调节孔13。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筒14,套筒14套接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外围,套筒14能够沿操作手柄1滑动。此种设置通过滑动套筒14遮盖负压调节孔13,遮盖的负压调节孔13数量不同则吸引管2的吸引力就不同。

所述套筒14采用具有柔软度的硅胶材料制作,套筒14内壁光滑。此种设置的套筒14能够顺应操作手柄1的弯曲度,并且能够顺利沿操作手柄1滑动。

在所述套筒14两端设置防漏气层,防漏气层与套筒14内壁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保证套筒14遮盖负压调节孔13的密闭性。

所述防漏气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防漏气层具有很好的密闭性。

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方便医生滑动套筒14的推拉结构,推拉结构与套筒14一体连接。使用时,医生通过推拉结构内即可很方便的控制套筒14的移动。

所述推拉结构设置为推拉环141,推拉环141设置在所述套筒14的上端或底端。使用时,医生将其中一根手指伸入推拉环141即可通过手指控制套筒14的移动。

在所述操作手柄1的倾斜段11设置用于增大医生手和操作手柄1之间摩擦力的摩擦层15。此种设置能够让医生牢固的握持操作手柄1,避免滑脱。

所述操作手柄1还包括用于连接医院负压装置的负压连接头16,负压连接头16设置在倾斜段11的末端,负压连接头16与倾斜段11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负压连接头16与医院的负压装置连接,遮盖所有的负压调节孔13则吸引器整体为完全负压状态,通过负压调节孔13可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所述吸引管2的主体为圆柱体。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没有棱角,避免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所述吸引管2为垂直向下的纵向垂直管,吸引管2的上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的竖直段12的底部固定连接。因操作手柄1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也可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所述吸引管2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半圆球形的开口。此种设置的吸引管2开口端光滑,不会损伤脑组织、神经和血管。

在所述吸引管2的外围包裹一层软质保护层。此种设置可以起到避免损害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所述软质保护层采用无毒软质硅胶材料制作,软质保护层与吸引管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了吸引管2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能够深入脑部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吸引管2的外壁具有柔软性,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