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8432发布日期:2021-06-29 23: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借助腹腔镜完成。外科医生首先需要使用腹腔镜穿刺器刺穿腹壁建立手术通道,然后才能经通道放入腹腔镜及操作钳完成后续手术。腹腔镜穿刺器主要由穿刺鞘和穿刺针组成。手术医生首先将穿刺针套上穿刺鞘,然后用一定的力度作用于穿刺器尾部,借助于穿刺针锋利的尖端刺破腹壁使整个穿刺器进入腹腔,然后拔出穿刺针留下穿刺鞘成为一个手术通道。

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1723708.5,一种可视化气腹针,公开了包括气源接头、气阀、活动腔室和针管;针管底部为由a端到b端呈斜向下状的针尖,针管内部设有钝头探杆;钝头探杆一端突出于针尖,另一端与活动腔室内的弹簧连接,针管a端沿轴向设有摄像头和照明灯;照明灯和摄像头沿ab连线对称设置;摄像头与外部显示器通讯连接。主要解决腹腔镜手术建立气腹过程,不好判断是否刺入腹腔以及是否已经刺入到腹腔正确位置,传统的通过穿刺进入腹腔后的落空感及术者的经验来判断难度较高,本实用新型可使术者通过可视化查看气腹针刺入腹腔内的整个过程,以保证精准且无伤的建立气腹。

上述气腹针的摄像头的位置固定不能进行调节,摄像头反馈的图像不清晰时,只能移动气腹针进行图像清晰度的调节,当气腹针因刺入足够深不能继续伸入时则不能完成摄像头的调节,从而严重影响窥视效果,同时移动距离不易把控,当只需在小范围内移动时,则需要多次移动调试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从而大大延长了窥视时间,对患者造成不适;其次气腹针在进行穿刺时,穿刺力度的大小全凭个人经验,初学者很难控制穿刺的力度,如果穿刺力度过大,则穿刺针尖端突破腹壁后的瞬间,由于有较大的惯性整个穿刺器极易进入过深,穿刺器头端可能损伤腹腔深部的脏器和血管,如果穿刺力度过小,则不能完全穿透腹壁,无法建立手术通道;最后上述气腹针的针管裸露在外,导致针头容易受到损坏,同时也容易使针头受到污染,容易造成患者的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不用移动气腹针既能完成摄像头的调节,同时能在小范围内进行调节,使摄像头反馈的图像更加清晰,窥视时间短且效果更好,同时在其刺破腹壁之后,限制其进入腹腔的最大深度,避免穿刺器超越安全深度,保护腹腔脏器和血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鞘和穿刺筒,所述穿刺鞘的一端固定有定位套管,所述穿刺针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套管与所述穿刺鞘固定,所述穿刺筒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定位套筒上,所述穿刺针位于所述穿刺筒内;

还包括探管和照明灯,所述穿刺鞘远离所述穿刺针的一端开设有圆形槽,所述穿刺针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照明灯,所述探管可移动的穿设在所述穿刺针内,所述探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形槽内,另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探管远离所述摄像头的一端固定有圆柱筒,所述圆形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圆柱筒与所述穿刺鞘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圆柱筒远离所述探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形槽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药管,所述穿刺鞘上开设有从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的通孔,所述加药管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加药管的一端与所述穿刺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药筒,所述加药筒内设置有加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装置包括活塞、连杆和按钮,所述活塞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加药筒内,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所述加药筒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穿出至所述加药筒外并与所述按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筒上连通有添药管,所述添药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远离所述穿刺鞘的一端设置有针尖。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圆柱筒远离所述穿刺鞘的一端固定有旋钮,所述旋钮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筒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为光纤射头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穿刺筒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定位套管与所述穿刺筒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由于圆柱筒与穿刺鞘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圆柱筒带动探管从穿刺针伸长或收回,从而对摄像头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摄像头反馈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好的窥视效果;同时圆柱筒通过螺纹的方式旋进或旋出,避免用力过大导致摄像头移动位置过大或者接触到腹腔内的脏器或血管,对患者造成损伤的情况,同时螺纹的方式旋进或旋出具有较小的移动范围,使摄像头可在小范围内进行微调,进一步地提高窥视效果。

2、穿刺鞘上设置有定位套管,对穿刺针的刺入深度进行限位,待穿刺针到一定的深度时,所述定位套管与皮肤接触,产生阻力,避免穿刺针超越安全深度,保护腹腔脏器和血管不受到损伤。

3、穿刺针使用完成后,将穿刺筒安装在穿刺鞘上,使穿刺针位于穿刺筒内,从而避免穿刺针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保证穿刺针的针头不受到损坏,同时避免穿刺针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中加药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2-穿刺鞘,3-穿刺筒,4-定位套筒,5-探管,6-照明灯,7-圆形槽,8-摄像头,9-圆柱筒,10-加药管,11-通孔,12-加药筒,13-活塞,14-连杆,15-按钮,16-添药管,17-针尖,18-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普通外科用腹腔针刺装置,包括穿刺针1、穿刺鞘2和穿刺筒3,穿刺鞘2的一端固定有定位套管4,穿刺针1的一端穿过定位套管4与穿刺鞘2固定,穿刺筒3可拆卸的连接在定位套筒4上,穿刺针1位于穿刺筒3内;

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探管5和照明灯6,穿刺鞘2远离穿刺针1的一端开设有圆形槽7,穿刺针1的内壁上设置有照明灯6,探管5可移动的穿设在穿刺针1内,探管5的一端延伸至圆形槽7内,另一端设置有摄像头8,探管5远离摄像头8的一端固定有圆柱筒9,圆形槽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圆柱筒9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圆柱筒9与穿刺鞘2通过螺纹连接,圆柱筒9远离探管5的一端延伸至圆形槽7外。

由于圆柱筒9与穿刺鞘2内的圆形槽7螺纹连接,转动圆柱筒9,使圆柱筒9在圆形槽7内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带动探管5从穿刺针1内收回或伸出,从而对摄像头8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摄像头8反馈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好的窥视效果;同时圆柱筒9通过螺纹的方式旋进或旋出,避免用力过大导致摄像头8移动位置过大或者接触到腹腔内的脏器或血管,对患者造成损伤的情况,同时螺纹的方式旋进或旋出具有较小的移动范围,使摄像头8可在小范围内进行微调,进一步地提高窥视效果。

穿刺鞘2上设置有定位套管4,对穿刺针1的刺入深度进行限位,待穿刺针1到一定的深度时,所述定位套管4与皮肤接触,产生阻力,避免穿刺针1超越安全深度,保护腹腔脏器和血管不受到损伤。

在对腹腔内进行窥视时,有时窥视时间较长时需要对腹腔内进行上药,降低患者的疼痛等,由于加药管孔很细,在很多时候压力不够,导致不能很好的注射药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申请设置了如下装置提高加药效果: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加药管10,穿刺鞘2上开设有从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的通孔11,加药管10穿设在通孔11内,加药管10的一端与穿刺针1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药筒12,加药筒12内设置有加压装置。同时在定位套管4上开设有从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的加药通孔,加药管10依次穿过通孔11和加药通孔与穿刺针1连通。

加压装置包括活塞13、连杆14和按钮15,活塞13可移动的设置在加药筒10内,活塞13的外壁与加药筒12的内壁接触,活塞13的一端固定有连杆14,连杆14远离活塞13的一端穿出至加药筒10外并与按钮15固定。

加药筒10上连通有添药管16,添药管16上设置有阀门。通过添药管16向加药筒10内添加药物。

具体实施时,向下按动按钮15,从而通过连杆14带动活塞13在加药筒10内向下移动,从而将加药筒10内的药物挤压至穿刺针1内,使药物顺着穿刺针1流入至患处,避免了药物不能流出的问题,提高了上药效果。

进一步地,穿刺针1远离穿刺鞘2的一端设置有针尖17。使穿刺针1能轻易的刺穿腹腔建立手术通道。

进一步地,圆柱筒9远离穿刺鞘2的一端固定有旋钮18,旋钮18的直径大于圆柱筒9的直径。通过旋钮18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转动圆柱筒9。

进一步地,照明灯6为光纤射头照明灯。

进一步地,定位套管4上设置有外螺纹,穿刺筒3上设置有内螺纹,定位套管4与穿刺筒3通过螺纹连接。

穿刺针1使用完成后,将穿刺筒3安装在穿刺鞘2上的定位套管4上,使穿刺针1位于穿刺筒3内,从而避免穿刺针1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保证穿刺针1的针头不受到损坏,同时避免穿刺针1受到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