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9132发布日期:2021-07-09 13: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肠隔离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小肠是腹腔内的主要脏器,长度约4

5米,占据中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又由于小肠系膜长使其呈游离状态且活动度大。当进行腹部手术时,小肠的游离性和滑动性经常会影响手术部位及操作视野的显露,腹部手术一般包括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或后腹膜手术等中下腹、盆腔及后腹膜手术。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大幅度调节患者的体位或者以纱布覆盖小肠以及助手帮忙牵拉等方法来解决,但效果不理想,用纱布垫,把小肠简单围住以达到固定,经常因为保护不完全,小肠自纱布垫边缘溢出,影响手术操作。因此在做中下腹部手术,特别是腹腔镜手术时需要一种能够将小肠从手术部位隔开的装置,以显露手术部位,以便于让医生从容进行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肠隔离保护装置,包括:
5.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为承接端,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为缺口端;所述外套管上设有套管部缺口,所述套管部缺口延伸至所述缺口端,所述套管部缺口与所述外套管的内腔连通;
6.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具有轴向通孔,所述中心杆的一端为置物端,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中心杆上设有杆部缺口,所述杆部缺口延伸至所述置物端,所述杆部缺口与所述中心杆的轴向通孔连通;所述中心杆的置物端通过所述外套管的承接端,插入于所述外套管的内腔中;所述中心杆与所述外套管为间隙配合;
7.分离袋,所述分离袋折叠后,收纳于所述中心杆的轴向通孔中,所述分离袋处于所述杆部缺口的相对位置。
8.优选地,所述套管部缺口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杆部缺口的尺寸。
9.优选地,沿着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所述外套管分为设置了所述套管部缺口的管件缺口区段和未设置所述套管部缺口的管件完整区段;所述管件缺口区段上未设置所述套管部缺口的部分的外侧面圆心角的角度大于90度;
10.沿着所述中心杆的轴向,所述中心杆分为设置了所述杆部缺口的杆件缺口区段和未设置所述杆部缺口的杆件完整区段;所述杆件缺口区段上未设置所述杆部缺口的部分的外侧面圆心角的角度大于90度。
11.优选地,所述分离袋上设有多个网孔。
12.优选地,所述分离袋为弹性材料制成。
13.优选地,所述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还包括握把,所述握把套在所述外套管的外侧面上,且所述握把处于所述承接端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握把与所述外套管通过第一连接销串联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还包括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安装于所述中心杆的驱动端上。
16.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手柄与所述中心杆通过第二连接销串联连接。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中,分离袋折叠后,收纳于所述中心杆的轴向通孔中;中心杆与外套管为间隙配合,中心杆能够在外套管的内腔中,绕着外套管的轴向转动;当中心杆的杆部缺口转动到朝向外套管的内腔的位置时,外套管的内壁挡住杆部缺口,使得未使用的分离袋被保存完好;当需要使用分离袋时,转动中心杆,使得杆部缺口与套管部缺口重合,此时杆部缺口朝向外侧,从而使分离袋显露待用,工作人员将分离袋取出后,展开分离袋即可使用;小肠可放入展开后的分离袋中,则小肠与手术部位隔开,手术部位得以显露,便于让医生从容进行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本实用新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9.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中心杆的杆部缺口转动到朝向外套管的内腔的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中心杆的杆部缺口朝向外侧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分离袋从中心杆取出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中心杆与旋转手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外套管与握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的分离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100
ꢀꢀꢀꢀꢀꢀꢀꢀꢀꢀꢀꢀꢀꢀꢀꢀꢀꢀꢀꢀꢀ
外套管
27.110
ꢀꢀꢀꢀꢀꢀꢀꢀꢀꢀꢀꢀꢀꢀꢀꢀꢀꢀꢀꢀꢀ
承接端
28.120
ꢀꢀꢀꢀꢀꢀꢀꢀꢀꢀꢀꢀꢀꢀꢀꢀꢀꢀꢀꢀꢀ
缺口端
29.130
ꢀꢀꢀꢀꢀꢀꢀꢀꢀꢀꢀꢀꢀꢀꢀꢀꢀꢀꢀꢀꢀ
套管部缺口
30.140
ꢀꢀꢀꢀꢀꢀꢀꢀꢀꢀꢀꢀꢀꢀꢀꢀꢀꢀꢀꢀꢀ
管件缺口区段
31.150
ꢀꢀꢀꢀꢀꢀꢀꢀꢀꢀꢀꢀꢀꢀꢀꢀꢀꢀꢀꢀꢀ
管件完整区段
32.200
ꢀꢀꢀꢀꢀꢀꢀꢀꢀꢀꢀꢀꢀꢀꢀꢀꢀꢀꢀꢀꢀ
中心杆
33.210
ꢀꢀꢀꢀꢀꢀꢀꢀꢀꢀꢀꢀꢀꢀꢀꢀꢀꢀꢀꢀꢀ
轴向通孔
34.220
ꢀꢀꢀꢀꢀꢀꢀꢀꢀꢀꢀꢀꢀꢀꢀꢀꢀꢀꢀꢀꢀ
置物端
35.230
ꢀꢀꢀꢀꢀꢀꢀꢀꢀꢀꢀꢀꢀꢀꢀꢀꢀꢀꢀꢀꢀ
驱动端
36.240
ꢀꢀꢀꢀꢀꢀꢀꢀꢀꢀꢀꢀꢀꢀꢀꢀꢀꢀꢀꢀꢀ
杆部缺口
37.250
ꢀꢀꢀꢀꢀꢀꢀꢀꢀꢀꢀꢀꢀꢀꢀꢀꢀꢀꢀꢀꢀ
杆件缺口区段
38.260
ꢀꢀꢀꢀꢀꢀꢀꢀꢀꢀꢀꢀꢀꢀꢀꢀꢀꢀꢀꢀꢀ
杆件完整区段
39.300
ꢀꢀꢀꢀꢀꢀꢀꢀꢀꢀꢀꢀꢀꢀꢀꢀꢀꢀꢀꢀꢀ
分离袋
40.310
ꢀꢀꢀꢀꢀꢀꢀꢀꢀꢀꢀꢀꢀꢀꢀꢀꢀꢀꢀꢀꢀ
网孔
41.320
ꢀꢀꢀꢀꢀꢀꢀꢀꢀꢀꢀꢀꢀꢀꢀꢀꢀꢀꢀꢀꢀ
袋体
42.330
ꢀꢀꢀꢀꢀꢀꢀꢀꢀꢀꢀꢀꢀꢀꢀꢀꢀꢀꢀꢀꢀ
轮廓外环
43.400
ꢀꢀꢀꢀꢀꢀꢀꢀꢀꢀꢀꢀꢀꢀꢀꢀꢀꢀꢀꢀꢀ
握把
44.410
ꢀꢀꢀꢀꢀꢀꢀꢀꢀꢀꢀꢀꢀꢀꢀꢀꢀꢀꢀꢀꢀ
第一连接销
45.500
ꢀꢀꢀꢀꢀꢀꢀꢀꢀꢀꢀꢀꢀꢀꢀꢀꢀꢀꢀꢀꢀ
旋转手柄
46.510
ꢀꢀꢀꢀꢀꢀꢀꢀꢀꢀꢀꢀꢀꢀꢀꢀꢀꢀꢀꢀꢀ
第二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8.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包括:
50.外套管100,外套管100的一端为承接端110,外套管100的另一端为缺口端120;外套管100上设有套管部缺口130,套管部缺口130延伸至缺口端120,套管部缺口130与外套管100的内腔连通;
51.中心杆200,中心杆200上具有轴向通孔210,中心杆200的一端为置物端220,中心杆200的另一端为驱动端230;中心杆200上设有杆部缺口240,杆部缺口240延伸至置物端220,杆部缺口240与中心杆200的轴向通孔210连通;中心杆200的置物端220通过外套管100的承接端110,插入于外套管100的内腔中;中心杆200与外套管100为间隙配合;
52.分离袋300,分离袋300折叠后,收纳于中心杆200的轴向通孔210中,分离袋300处于杆部缺口240的相对位置。
53.本实用新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中,分离袋300折叠后,收纳于中心杆200的轴向通孔210中;中心杆200与外套管100为间隙配合,中心杆200能够在外套管100的内腔中,绕着外套管100的轴向转动;当中心杆200的杆部缺口240转动到朝向外套管100的内腔的位置时,外套管100的内壁挡住杆部缺口240,使得未使用的分离袋300被保存完好;当需要使用分离袋300时,转动中心杆200,使得杆部缺口240与套管部缺口130重合,此时杆部缺口240朝向外侧,从而使分离袋300显露待用,工作人员将分离袋300取出后,展开分离袋300即可使用;小肠可放入展开后的分离袋300中,则小肠与手术部位隔开,手术部位得以显露,便于
让医生从容进行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本实用新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54.套管部缺口130的尺寸大于等于杆部缺口240的尺寸。该结构使得杆部缺口240与套管部缺口130重合时,外套管100不会遮挡杆部缺口240,则杆部缺口240中的分离袋300能够完全显露待用。
55.沿着外套管100的轴向,外套管100分为设置了套管部缺口130的管件缺口区段140和未设置套管部缺口130的管件完整区段150;管件缺口区段140上未设置套管部缺口130的部分的外侧面圆心角的角度大于90度;沿着中心杆200的轴向,中心杆200分为设置了杆部缺口240的杆件缺口区段250和未设置杆部缺口240的杆件完整区段260;杆件缺口区段250上未设置杆部缺口240的部分的外侧面圆心角的角度大于90度。该结构使得中心杆200转动到朝向外套管100的内腔的位置时,分离袋300被中心杆200和外套管100合并包围。
56.分离袋300上设有多个网孔310。分离袋300展开后类似渔网状囊袋的结构。分离袋300包括袋体320和设置在袋体320开口的边缘上的轮廓外环330,轮廓外环330的设置有利于保持展开后的分离袋300的形状。多个网孔310设置在袋体320上。
57.分离袋300为弹性材料制成。在外力作用下,折叠后的分离袋300能够置于中心杆200的轴向通孔210中,折叠后的分离袋300取出并展开后,又会很快恢复其固有形状。弹性材料为聚氨酯或硅胶等高分子材料,这就使得分离袋300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
58.小肠隔离保护装置,还包括握把400,握把400套在外套管100的外侧面上,且握把400处于承接端110上。握把400设置在外套管100上,则握住握把400时可以固定住外套管100。
59.握把400与外套管100通过第一连接销410串联连接。第一连接销410的设置,使得握把400与外套管100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
60.小肠隔离保护装置,还包括旋转手柄500,旋转手柄500安装于中心杆200的驱动端230上。转动旋转手柄500,则旋转手柄500能够使中心杆200一同转动。
61.旋转手柄500与中心杆200通过第二连接销510串联连接。第二连接销510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500和中心杆200形成一体结构。
62.本实用新型的小肠隔离保护装置,使用前,分离袋300被中心杆200和外套管100合并包围。使用过程中,紧握握把400并转动旋转手柄500可使中心杆200的杆部缺口240和外套管100的套管部缺口130重合,从而使分离袋300显露待用;借助外部器械可轻松将分离袋300取出使用。分离袋300取出后,将外套管100和中心杆200拉出人体外,分离袋300使用完成后,通过其它器械将分离袋300拉出人体外。
63.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6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