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5565发布日期:2021-08-31 13:4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



背景技术:

随着ct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疾病的穿刺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这种穿刺技术的关键在于选准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和深度,一般靠临床经验掌握,手术难度较大,定位准确度不高,影响病人的及时有效治疗

目前,ct引导下穿刺技术开展较多,但是没有很好的定位装置,导致穿刺定位不准确,需反复ct照射,增加患者辐射量和医生操作难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也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多个定位柱,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平行布置,多个定位柱平行且两端垂直于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固定,且相邻所述定位柱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固定于固定于患者体表,ct能够观测到定位柱的剖视图,从而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之间,再连同ct引导线的值的共同作用,即,通过ct引导线确定体表水平方向,通过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之间确定体表垂直方向,两条线交叉即可定位,在体表做出标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大大提高了穿刺精准度,也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辐射量。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为圆柱体,且直径为1-2mm。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柱采用直径1-2cm的圆柱体,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为10-15cm。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需要定制定位柱的长度,采用10-15cm,既能够满足基本使用,又避免太长造成携带不方便甚至材料浪费。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条、所述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一体成型。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工工艺简单。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条、所述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条采用塑料制成。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塑料制成,加工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为六至十个。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多个定位柱中部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定位柱均垂直一体连接。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肋的设置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当长度较长时,避免了定位柱的变形。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固定于患者体表,ct能够观测到定位柱的剖视图,从而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之间,再连通ct引导线的值的共同作用,在体表做出标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大大提高了穿刺精准度,也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辐射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为:

1-第一固定条,2-第二固定条,3-定位柱,4-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包括:第一固定条1、第二固定条2和多个定位柱3,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2平行布置,多个定位柱3平行且两端分别垂直于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2固定,且相邻定位柱3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留有1-2mm的间隙,既能够方便数定位柱3,方便定位,又避免间隙太大造成误差,降低定位精度。定位柱3为圆柱体,且直径为1-2mm,直径1-2mm的设置也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定位柱3的长度为10-15cm,可根据需要定制长度。第一固定条1、定位柱3和第二固定条2一体成型且采用塑料制成,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定位柱3为六到十个,可根据穿刺部位需要选择定位柱3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位于多个定位柱中部的加强肋4;加强肋4与多个定位柱3均垂直一体连接。加强肋4用于保证结构的稳定,使用寿命长,降低穿刺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固定于患者体表,ct能够观测到定位柱3的剖视图,从而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3之间,再连通ct引导线的值的共同作用,在体表做出标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大大提高了穿刺精准度,也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辐射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条(1)、第二固定条(2)及多个定位柱(3),所述第一固定条(1)和所述第二固定条(2)平行布置;多个定位柱(3)平行且两端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条(1)和所述第二固定条(2)固定,且相邻所述定位柱(3)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所述定位柱(3)为圆柱体,且直径为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的长度为10-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1)、所述定位柱(3)和所述第二固定条(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1)、所述定位柱(3)和所述第二固定条(2)采用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为六个。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多个定位柱中部的加强肋(4);所述加强肋(4)与多个所述定位柱(3)均垂直一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多个定位柱,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平行布置,有多个定位柱平行且两端分别垂直与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固定,且相邻定位柱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CT引导下穿刺辅助体表定位板,固定于固定于患者体表,CT能够观测到定位柱的剖视图,从而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之间,再连同CT引导线的值的共同作用,即,通过CT引导线确定体表水平方向,通过数穿刺点在第几个定位柱之间确定体表垂直方向,两条线交叉即可定位,在体表做出标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也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辐射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云;陆霓虹;刘洪璐;陈杨君;杨艳;方如意;金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