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6681发布日期:2021-07-23 14:1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冻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冻消融针。该冷冻消融针的针杆长度可以调节,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能够在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的同时,减少浪费。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手术中,需利用冷冻消融针向患者的病灶部位输送低温介质进行换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针杆插入人体后,最安全的状态是针杆完全插入人体;但现有的冷冻消融针由于针杆长度固定,无法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设置针杆的长度,总会有一段针杆外露于人体,存在安全隐患。当外露于人体的针杆长度较长时,由于冷冻消融针的自身重力或其他拉扯力的作用,针杆会发生弯曲而可能导致真空绝热管处的冷量外泄,还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拉扯,严重时会撕裂组织、甚至导致针杆折断。针杆外露的越长,相对人体的力矩越大,危险系数越高。而且,现有的冷冻消融针一般为一体式结构,每次手术后需更换新的冷冻消融针,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冷冻消融针。该冷冻消融针的针杆长度可以调节,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能够在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的同时,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冷冻消融针,包括针头、与所述针头一体设置的针杆、套接于所述针杆一端外侧的转接管、套设于所述转接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套、套接于所述转接管一端内侧的绝热管以及穿设于所述针杆、所述转接管和所述绝热管的进流芯管;所述针杆靠近所述转接管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圆形凸起,所述转接管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圆形凸起相适配的圆孔;所述绝热管螺纹连接于所述转接管远离所述针杆的一端的内侧面上;所述转接管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与所述针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针头的距离大于所述圆孔与所述针头的距离。

可选地,多个所述圆形凸起呈环状周向设置于所述针杆的一端的外侧面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圆孔呈环状周向设置于所述转接管的一端的内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转接管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的内侧面上平行设置有多环所述圆孔;每环所述圆孔间隔设置。

通过圆形凸起和圆孔的卡合配合,使得针杆可以固定在转接管上,并且,由于转接管上设置有多排圆孔,可以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针杆通过圆形凸起固定在适应位置的圆孔内,从而调节针杆的长度,使得针杆可以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调节长度以适应实际手术需要,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而且,转接管与绝热管螺纹连接,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手术结束后,可以保留除针杆及转接管以外的其余部件,消毒后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可选地,所述进流芯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针头,另一端延伸至低温介质供应箱。

可选地,所述冷冻消融针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绝热管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低温介质供应箱。回流管主要用于回流管路中的低温介质,方便低温介质的回收利用。

可选地,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绝热管的一端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在此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冷冻消融针的治疗端温度,进而确认低温手术的有效性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绝热管靠近所述转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与所述转接管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针头的距离大于所述螺纹与所述针头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冷冻消融针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绝热管远离所述转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头。

可选地,所述针杆、所述转接管以及所述绝热管均为管状;所述针杆、所述转接管及所述绝热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凸起和圆孔的卡合配合,使得针杆可以固定在转接管上,并且,由于转接管上设置有多环圆孔,可以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针杆通过圆形凸起固定在适应位置的圆孔内,从而调节针杆的长度,使得针杆可以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调节长度以适应实际手术需要,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而且,转接管与绝热管螺纹连接,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手术结束后,可以保留除针杆及转接管以外的其余部件,消毒后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冻消融针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现有的冷冻消融针由于针杆长度固定,无法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设置针杆的长度,总会有一段针杆外露于人体,存在安全隐患。当外露于人体的针杆长度较长时,由于冷冻消融针的自身重力或其他拉扯力的作用,针杆会发生弯曲而可能导致真空绝热管处的冷量外泄,还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拉扯,严重时会撕裂组织、甚至导致针杆折断。针杆外露的越长,相对人体的力矩越大,危险系数越高。而且,现有的冷冻消融针一般为一体式结构,每次手术后需更换新的冷冻消融针,浪费严重。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冻消融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冻消融针,包括针头10、与所述针头10一体设置的针杆20、套接于所述针杆20一端外侧的转接管30、套设于所述转接管30外侧的真空绝热套40、套接于所述转接管30一端内侧的绝热管50以及穿设于所述针杆20、所述转接管30和所述绝热管50的进流芯管60;所述针杆20靠近所述转接管30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圆形凸起(图中未标识),所述转接管30靠近所述针杆20的一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圆形凸起相适配的圆孔31;所述绝热管50螺纹连接于所述转接管30远离所述针杆20的一端的内侧面上;所述转接管30靠近所述针杆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图中未标识),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32,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31与所述针杆20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针头10的距离大于所述圆孔31与所述针头10的距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圆形凸起呈环状周向设置于所述针杆20的一端的外侧面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圆孔31呈环状周向设置于所述转接管30的一端的内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转接管30靠近所述针杆20的一端的内侧面上平行设置有多环所述圆孔31;每环所述圆孔31间隔设置。

通过圆形凸起和圆孔的卡合配合,使得针杆可以固定在转接管上,并且,由于转接管上设置有多环圆孔,可以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针杆通过圆形凸起固定在适应位置的圆孔内,从而调节针杆的长度,使得针杆可以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调节长度以适应实际手术需要,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而且,转接管与绝热管螺纹连接,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手术结束后,可以保留除针杆及转接管以外的其余部件,消毒后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可选地,所述进流芯管6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针头10,另一端延伸至低温介质供应箱(图中未标识)。

可选地,所述冷冻消融针还包括回流管70,所述回流管7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绝热管50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低温介质供应箱。回流管主要用于回流管路中的低温介质,方便低温介质的回收利用。

可选地,所述回流管70靠近所述绝热管50的一端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1,所述温度传感器71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图中未标识)和显示单元(图中未标识)。在此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冷冻消融针的治疗端温度,进而确认低温手术的有效性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绝热管50靠近所述转接管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图中未标识),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51,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51与所述转接管30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针头10的距离大于所述螺纹52与所述针头10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冷冻消融针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绝热管50远离所述转接管30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头(图中未标识)。

可选地,所述针杆20、所述转接管30以及所述绝热管50均为管状;所述针杆20、所述转接管30及所述绝热管50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凸起和圆孔的卡合配合,使得针杆可以固定在转接管上,并且,由于转接管上设置有多环圆孔,可以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针杆通过圆形凸起固定在适应位置的圆孔内,从而调节针杆的长度,使得针杆可以根据肿瘤位置的深浅而调节长度以适应实际手术需要,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危险系数。而且,转接管与绝热管螺纹连接,整体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手术结束后,可以保留除针杆及转接管以外的其余部件,消毒后进行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