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4505发布日期:2021-08-03 12:5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针。



背景技术:

随着椎间孔镜摘除椎间盘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椎板间入路摘除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有一种技术为“盲穿”技术,即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利用腰椎穿刺针于棘突旁开0.5cm处进针,针头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肌层、黄韧带、脂肪层、神经根旁至椎间盘;此技术因为在“盲视”下进行,简单、快捷,但因在“盲视”下进行,所有的操作全在患者“主诉”指导下进行,而锐利的针尖很容易伤到神经根或硬膜囊,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并引起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针,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穿刺针能够根据穿刺软组织的层次需要调整其尖端的“钝”或“锐”,避免神经根和硬膜囊被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针,包括针头和针芯,所述针头包括穿刺管,所述针芯包括管芯,所述穿刺管一端为尖锐端,所述管芯的一端为钝端,所述管芯插在所述穿刺管内,所述尖锐端和所述钝端为位于同一侧,所述管芯的长度大于所述穿刺管的长度,所述钝端能够从所述穿刺管上的所述尖锐端伸出和缩回并能够与所述穿刺管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

优选的,所述针头还包括针头底座,所述针芯还包括针芯底座,所述针头底座为管体,所述针头底座与所述穿刺管上远离所述尖锐端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针芯底座与所述管芯上远离所述钝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针芯底座的侧壁面与所述针头底座的内壁面螺接,所述针头底座上远离所述穿刺管的一端用于与动作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针头底座包括相连通的针头螺纹段和针头连接段,所述针头螺纹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穿刺针和所述针头连接段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针头螺纹段的内壁面与所述针芯底座的侧壁面螺接,所述针头连接段用于与动作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针芯底座包括相连的针芯螺纹段和针芯连接段,所述针芯螺纹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芯和所述针芯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针芯螺纹段的侧壁面与所述针头螺纹段的内壁面螺接,所述针芯连接段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旋转所述管芯。

优选的,所述针头连接段的内壁面为圆台面,所述圆台面的半径沿远离所述穿刺管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针芯连接段的外侧壁面上沿所述管芯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尖锐端的边沿所在平面为第一斜面,所述钝端的端面所在平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穿刺管的轴线的夹角和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穿刺管的轴线的夹角相等,所述钝端的端面与所述管芯的侧壁面圆滑过渡连接。

优选的,所述针头连接段上远离所述针头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记,所述针芯连接段的外侧壁面上沿所述管芯的周向设置有周向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穿刺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针头底座的材质为塑料,所述针芯的材质为金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采用管芯插在穿刺管内,钝端能够从所述穿刺管上的所述尖锐端伸出和缩回并能够与所述穿刺管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的设置,在穿刺针穿过人体韧性高的结构层时,将管芯的钝端缩回穿刺管内,利用穿刺针的尖锐端进行穿刺,当穿刺针在要穿过有神经根和硬膜囊的人体机构层时,将管芯的钝端从穿刺管内伸出,再进行穿刺,管芯的钝端能够很好的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使穿刺针能够根据穿刺软组织的层次需要调整其尖端的“钝”或“锐”,避免神经根和硬膜囊被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进一步的,针芯底座与针头底座螺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管芯钝端从穿刺管内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的,针头底座包括针头螺纹段和针头连接段,针头螺纹段能够实现与针芯底座的螺接,针头连接段用于与动作组件连通。

进一步的,针芯底座包括针芯螺纹段和针芯连接段,针芯螺纹段能够实现与针头螺纹段螺接,针芯连接段用于方便对管芯进行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针头连接段的内壁面为圆台面,便于与动作组件的连接端匹配连接。

进一步的,轴向刻度线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判断管芯钝端相对与穿刺管的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和穿刺管的轴线夹角相等,医务人员在使用钝端穿刺时,能够调整针芯,使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从而不用改变穿刺角度。

进一步的,周向刻度线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调整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

进一步的,穿刺管的材质和针芯的材质均为金属,穿刺能力强;针头底座的材质为塑料,能够降低穿刺针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头,2-针芯,3-穿刺管,4-管芯,5-尖锐端,6-钝端,7-针头底座,8-针芯底座,9-针头螺纹段,10-针头连接段,11-针芯螺纹段,12-针芯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针,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穿刺针能够根据穿刺软组织的层次需要调整其尖端的“钝”或“锐”,避免神经根和硬膜囊被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针,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穿刺针包括针头1和针芯2,针头1包括穿刺管3,针芯2包括管芯4,穿刺管3一端为尖锐端5,管芯4的一端为钝端6,管芯4插在穿刺管3内,尖锐端5和钝端6为位于同一侧,管芯4的长度大于穿刺管3的长度,钝端6能够从穿刺管3上的尖锐端5伸出和缩回并能够与穿刺管3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采用管芯4插在穿刺管3内,钝端6能够从穿刺管3上的尖锐端5伸出和缩回并能够与穿刺管3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的设置,在穿刺针穿过人体韧性高的结构层时,将管芯4的钝端6缩回穿刺管3内,利用穿刺针的尖锐端5进行穿刺,当穿刺针在要穿过有神经根和硬膜囊的人体机构层时,将管芯4的钝端6从穿刺管3内伸出,再进行穿刺,管芯4的钝端6能够很好的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使穿刺针能够根据穿刺软组织的层次需要调整其尖端的“钝”或“锐”,避免神经根和硬膜囊被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待针头1穿刺到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后,将管芯4从穿刺管3内取出,再将针头1与动作组件进行连通,对人体进行治疗。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头1还包括针头底座7,针芯2还包括针芯底座8,针头底座7为管体,针头底座7与穿刺管3上远离尖锐端5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针芯底座8与管芯4上远离钝端6的一端固定连接,针芯底座8的侧壁面与针头底座7的内壁面螺接,针头底座7上远离穿刺管3的一端用于与动作组件连通,动作组件可以为注射器、输液管等,针芯底座8与针头底座7螺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管芯4钝端6从穿刺管3内伸出或缩回。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头底座7包括相连通的针头螺纹段9和针头连接段10,针头螺纹段9的两端分别与穿刺针和针头连接段10固定连接并连通,针头螺纹段9的内壁面与针芯底座8的侧壁面螺接,针头连接段10用于与动作组件连通,针头底座7包括针头螺纹段9和针头连接段10,针头螺纹段9能够实现与针芯底座8的螺接,待针头1穿刺到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后,将管芯4从穿刺管3内取出,再将针头连接段10与动作组件进行连通,对人体进行治疗。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芯底座8包括相连的针芯螺纹段11和针芯连接段12,针芯螺纹段11的两端分别与管芯4和针芯连接段12固定连接,针芯螺纹段11的侧壁面与针头螺纹段9的内壁面螺接,针芯连接段12用方便操作人员旋转管芯4,针芯底座8包括针芯螺纹段11和针芯连接段12,针芯螺纹段11能够与针头螺纹段9螺接,在针头刺入人体过程中,操作人员旋转针芯连接段12,进行“钝”与“锐”的转换,待针头1穿刺到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后,将管芯4从穿刺管3内取出,再将针头连接段10与动作组件进行连通,对人体进行治疗。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头连接段10的内壁面为圆台面,圆台面的半径沿远离穿刺管3的方向逐渐增大,针头连接段10的内壁面为圆台面,便于与动作组件的连接端匹配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芯连接段12的外侧壁面上沿管芯4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刻度线,便于医务人员判断管芯4钝端6相对与穿刺管3的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尖锐端5的边沿所在平面为第一斜面,钝端6的端面所在平面为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穿刺管3的轴线的夹角和第二斜面与穿刺管3的轴线的夹角相等,钝端6的端面与管芯4的侧壁面圆滑过渡连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和穿刺管3的轴线夹角相等,医务人员在使用钝端6穿刺时,能够调整针芯2,使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从而不用改变穿刺角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针头连接段10上远离针头1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记,针芯连接段12的外侧壁面上沿管芯4的周向设置有周向刻度线,便于医务人员调整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穿刺管3的材质为金属,针头底座7的材质为塑料,针芯2的材质为金属,穿刺管3的材质和针芯2的材质均为金属,穿刺能力强;针头底座7的材质为塑料,能够降低穿刺针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