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2888发布日期:2021-07-06 20: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


背景技术:

2.口腔种植体又称为牙种植体,还称为人工牙根。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其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装置。
3.现有种植体大多采用四级和五级医用钛制成,然后将诱导性成骨材料喷涂到种植体表面(rbm),或者酸蚀后再增加成骨因子(sla)等表面处理方式使种植体表面与骨接触更具有亲和性,并可快速的促进种植体与骨整合。
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种植体表面处理包括物理粗化、化学酸蚀或生物活化处理,种植体表面处理近年虽有很大进展,但大多为流水线统一制备,并未充分解决人体个体差异及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从而可能导致种牙手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未充分解决人体个体差异及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包括管状的瓶体,所述瓶体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设置有底封和上盖,所述底封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所述上盖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瓶体,所述上盖的内侧设置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能够与种植体的携带器相适配连接。
9.可选地,所述转换器上套设有环形密封件,能够封闭所述转换器和所述瓶体之间的间隙。将所述瓶体的容置腔与外界隔离
10.可选地,所述转换器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底封靠近所述瓶体的容置腔的一侧具有第一凹陷结构。
12.可选地,所述底封远离所述瓶体的容置腔的一侧具有第二凹陷结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均为圆滑过渡曲面。
14.可选地,所述底封为胶塞,其紧配合于所述瓶体。
15.可选地,所述瓶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撞件。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种植体,包括种植主体和形成于所述种植主体表面的自体表层,所述自体表层通过以上任一所述的融合装置融合形成。
17.可选地,所述自体表层为cgf生长因子层。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该融合装置的上盖的内侧设置有转换器,转换器内置有能够与种植体的携带器相适配连接的连接件,可将种植体安装于上盖,当上盖安回瓶体时种植体会浸于瓶体内的自体血液中;然后将融合装置放置于离心机上,从自体血液中离心出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浸泡在融合装置内的浓缩生长因子内,浓缩生长因子会依附在种植体表面的空隙内,从而形成一层更亲和更个性化的自体表面,加速种植体与骨的融合与重整,不会引起任何感染,降低了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增加了种植体的成活率,且加速了愈合,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上盖与转换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携带器与上盖及种植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3.图4是种植体放入融合装置并通过离心机分离出浓缩生长因子后的状态示意图;
24.图5是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瓶体内设置有防撞件;
25.图6是图5融合装置中放入种植体离心分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26.图中1、瓶体;11、容置腔;2、底封;21、第一凹陷结构;22、第二凹陷结构;3、上盖;4、转换器;5、携带器;6、环形密封件;7、种植体;8、防撞件;100、血红蛋白;200、cgf生长因子;300、血清蛋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包括管状的瓶体1,瓶体1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设置有底封2和上盖3,底封2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上盖3可拆卸式设置于瓶体1,上盖3的内侧设置有转换器4,转换器4内置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与种植体7的携带器5相适配连接。上盖3可旋拧于瓶体1上。将国际通用标准的螺丝刀接口内置形成转换器4,可以对接多种携带器5,适应更多品牌种植体7。图3给出了携带器5与种植体7分离状态的结构,此时携带器5已通过转换器4安装到了上盖3。
29.融合装置的上盖3的内侧设置有转换器4,转换器4能够与种植体7的携带器5相适配连接,可将种植体7安装于上盖3,当上盖3安回瓶体1时种植体7会浸于瓶体1内的自体血液中;然后将融合装置放置于离心机上,从自体血液中离心出浓缩生长因子。如图4所示,种
植体7浸泡在融合装置内的浓缩生长因子内,浓缩生长因子会依附在种植体7表面的空隙内,从而形成一层更亲和更个性化的自体表面,加速了种植体7与骨的融合与重整,不会引起任何感染,降低了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增加了种植体7的成活率,且加速了愈合,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
3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转换器4上套设有环形密封件6,能够封闭转换器4和瓶体1之间的间隙,将瓶体1的容置腔11与外界隔离,形成真空,实现真空采血,采血过程方便快捷。环形密封件6可采用胶环等弹性密封材料。
3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转换器4与上盖3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转换器4与上盖3一体成型,部件较少,安装更快捷;而转换器4与上盖3之间采用可拆卸式卡合连接方式,可对转换器4和上盖3分别进行更换维护。
3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封2靠近瓶体1的容置腔11的一侧具有第一凹陷结构21,实现了底封2的减薄设计。
3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封2远离瓶体1的容置腔11的一侧具有第二凹陷结构22,一方面进一步减薄了底封2,便于采血针刺入,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对采血针形成了限位和导向,采血针能方便地由底封2的第二凹陷结构22处找到合适的刺入点。
3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凹陷结构21与第二凹陷结构22均为圆滑过渡曲面,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实现了局部减薄,采用圆滑过渡曲面,加工方便;其中第二凹陷结构22均为圆滑过渡曲面还能防止针刺入时到处滑移。
3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封2为胶塞,其紧配合于瓶体1,装入后胶塞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瓶体1紧密贴合密封。
3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瓶体1的内壁设置有防撞件8。防撞件8能够防止离心分离过程中种植体7与瓶体1之间产生碰撞,起到缓冲的作用,另外也能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种植体7脱离。图6给出了放入种植体7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具体地,防撞件8为圆环形结构,或者是杆状结构,亦或是撑架结构,在此仅示意出几种结构,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几种示意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种植体7相对于瓶体1晃动时不会与瓶体1接触碰撞即可。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种植体,包括种植主体和形成于种植主体表面的自体表层,自体表层通过以上任一的融合装置融合形成。
3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自体表层为cgf生长因子层。
40.cgf(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高度浓缩生长因子的血纤维蛋白),是利用特制的变速离心机,依靠物理性加速度和减速度充分激活血小板中的α颗粒,产生富含更高浓度生长因子和cd34+细胞的自体血液浓缩制品,表现出更佳的骨组织、软组织及皮肤的再生能力。血液经离心分离后分离为最底层的血红蛋白100、中间层的cgf生长因子200和最上层的血清蛋白300。
41.种植体7在植入时因备洞冷却不充分或者植入扭力值过大会导致骨细胞坏死进而导致种植牙手术的失败。采用cgf生长因子浸泡后,因手术人为导致的骨损伤可通过引导损伤组织的再血管化,免疫调节以及捕获循环血中的干细胞,最终促进组织愈合再生。
42.自体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方法,包括采血步骤、种植体放入步骤、离心制备步骤以及融合步骤。
43.1.采血步骤
44.(1)准备融合装置;
45.(2)标记作为融合装置的内置转换器的真空采血管
46.在真空采血管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种植牙位、植体型号、采集时间、门诊或住院号;
47.(3)消毒双手
48.采血前操作人员衣帽整齐,应用肥皂或消毒液和水洗手,戴口罩和手套;
49.(4)选择静脉
50.采血前,要求受检者坐在实验台前。将前臂放在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受检者要求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位置是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
51.(5)扎压脉带
52.在采血部位上端约6cm处,将压脉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压脉带末端向上。要求患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压脉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紧到压迫动脉血流。
53.(6)消毒皮肤
54.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的方式拭去碘酊,待干。
55.(7)穿刺皮肤
56.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
°
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
°
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确认穿刺入静脉中心位置,并沿着静脉走向将针头推入10~15mm。
57.(8)抽血
58.当针头进入血管后会见少量回血,将采血针由底封2插入内置转换器4的真空采血管内,因采血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采血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融合装置也可采用非真空设计,需要用采血针将血液注射进瓶体1。
59.(9)止血
60.嘱受检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继续紧按住消毒棉签3min。
61.2.种植体放入步骤
62.将上盖3拧开,取出相对应品牌的机用携带器5(机用种植体植入螺丝刀),接上种植体7,将对接好的种植体7的携带器5装到转换器4上;再将上盖3拧回瓶体1,而使种植体7浸于自体血液中,而后将融合装置放入离心机内,选择相对应的程序进行制备。
63.3.离心制备
64.将已装入种植体7的无菌真空采血管放入离心机内,选择相对应的程序进行制备。
65.4.融合
66.制备完成后静置5分钟,cgf生长因子充分融合于种植体7表面。
67.融合完成后取出浸泡在cgf中的种植体7选择对应牙位进行植入。
68.本实用新型将血小板临床应用的优势与种植体表面处理需要解决的快速骨整合及降低排异反应进行了整合。
69.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前端



后端



头部



尾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