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2475发布日期:2021-09-25 12:0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性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平衡性测试仪。


背景技术:

2.平衡性是人体神经运动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人类保持稳定的站立、行走以及完成复杂动作的基本能力。老年人随着身体的衰老,身体平衡性也逐渐下降,日常生活中发生跌倒等意外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需要通过平衡性测试来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平衡性情况,从而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意外发生。但是目前用于测试人体平衡性的设备的操作都比较复杂,不适用于老年人。
3.现有技术中,如2013年6月26日公开的中国专利,便携式多功能人体平衡检测仪,公开号为cn203016922u,能够对测试者重心移动情况做出实时测量,并在屏幕上显示出重心移动的轨迹,通过重心移动的轨迹来判断人体的平衡性,但没有无线通信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目前用于测试人体平衡性的设备的操作都比较复杂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平衡性测试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平衡性测试仪,包括第一主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第二控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第一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压力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显示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发射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通信连接。
7.上述方案中,通过压力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出受测者在平衡性测试仪上的单脚站立时间和晃动指数,从而能够评定出受测者的平衡性等级,操作方便简单。
8.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控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dd、第一主控芯片u3、电容 c9、电容c18、电容c19、电阻r7、电阻r8、电阻r10、二极管d1、二极管 d2、开关k1和晶振y1;
9.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开关 k1的一端电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四引脚与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五引脚分别与电容c19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电容 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八引脚接地。
10.优选的,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无线发射芯片u4、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晶振y2、电感l1、电感l2和发射天线;
11.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三、第五引脚均与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八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四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 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晶振y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七引脚分别与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八引脚与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九引脚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发射天线电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 u4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三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 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一引脚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检测芯片u8、传感器sensor1、传感器sensor2、传感器sensor3、传感器sensor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电阻r29;
13.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7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电容c3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4 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5的一端、传感器 sensor4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35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三引脚与传感器sensor4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四、第五、第八、第十二引脚均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3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8的一端、电容c40 的一端、传感器sensor1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容c39的另一端、电阻r2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 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38的另一端、传感器sensor3 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九引脚与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2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十三、第十四引脚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dd、第二主控芯片u5、电容 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 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3、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晶振y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三极管q2;
15.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20 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晶振y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晶振y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三引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5的
另一端与开关k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开关k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五引脚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开关k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六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开关k5的一端连接;开关k2、k3、k4、k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与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 d5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 d5的正极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九引脚与电阻r17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十八引脚接地。
16.优选的,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无线接收芯片u6、电阻r22、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晶振y4、电感l3、电感l4和接收天线;
17.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一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四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二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三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三、第五、第八、第十一引脚均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容 c3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四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二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 u6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容c33的一端、晶振y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七引脚分别与晶振y4的另一端、电容c3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感 l3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2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4的一端、电容c27 的一端、接收天线电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引脚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29 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 c30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七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六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五引脚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 u5的第二十五引脚电连接。
18.优选的,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lcd的第一至第十七引脚分别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十五、第四十四、第四十三、第四十二、第四十一、第四十、第三十九、第三十八、第三十七、第三十六、第三十五、第三十四、第三十三、第三十二、第三十一、第三十、第二十九引脚电连接。
19.优选的,还包括蜂鸣警报电路;所述蜂鸣警报电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18、三极管q1、蜂鸣器bz1;
20.电阻r18的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蜂鸣器bz1的一端电连接,蜂鸣器bz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21.优选的,还包括蓝牙通信电路;所述蓝牙通信电路包括蓝牙芯片u7、电容 c24、电容c25、电阻r20和电阻r21;
22.蓝牙芯片u7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均接地;蓝牙芯片u7的第六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七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十九引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五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引脚与电阻r2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0 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六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二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八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四引脚接地。
23.优选的,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usb接口、dc接口、电阻 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 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稳压芯片u1、充电芯片u2和可充电电池bt1;
24.usb接口的第一、第二、第十五、第十六引脚均接地;usb接口的第三、第四、第十三、第十四引脚以及dc接口的一端均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容 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充电芯片u2的第四引脚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dc接口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芯片u2的第二引脚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可充电电池bt1的正极、电容 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可充电电池bt1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均接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性测试仪,通过压力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出受测者在平衡性测试仪上的单脚站立时间和晃动指数,从而能够评定出受测者的平衡性等级,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发射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控制电路与显示电路、蜂鸣警报电路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接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蓝牙通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
的尺寸;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38.实施例1
39.如图1所示,一种平衡性测试仪,包括第一主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第二控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第一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压力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显示电路电连接,所述无线发射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通信连接。
4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始测试时,受测者单脚站立在平衡性测试仪上,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受测者的站立状态并向第一主控电路输入信号,第一主控电路通过无线发射电路将信号无线发送给无线接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开始计时;当受测者无法在平衡性测试仪上保持单脚站立状态而另一只脚落地时,压力检测电路检测到受测者的落地状态并向第一主控电路输入信号,第一主控电路通过无线发射电路将信号无线发送给无线接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停止计时,完成一次测试,并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出受测者该次测试的单脚站立时间和晃动指数;通过重复多次测试,并取平均值,完成整个平衡性测试,从而能够准确地评定出受测者的平衡性等级,操作简单方便。
41.更具体的,所述第一主控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dd、第一主控芯片u3、电容 c9、电容c18、电容c19、电阻r7、电阻r8、电阻r10、二极管d1、二极管 d2、开关k1和晶振y1;
42.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开关 k1的一端电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四引脚与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五引脚分别与电容c19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电容 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八引脚接地。
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直流电源vdd的电压为3.3v,第一主控芯片u3的型号为ca51f351p6,电容c9为104的电容,电容c18和电容c19均为25p电容,电阻r7和电阻r8的阻值均为100欧姆,电阻r10的阻值均为1k欧姆、二极管d1为绿光二极管,二极管d2为红光二极管,开关k1为电源开关,晶振y1 的频率为32.768khz。当检测到电池电量低时,对应的红灯点亮,提示用户电量不足,请及时充电;当检测到充电状态时,红灯常亮指示,当检测到电量充满时,绿灯常亮指示。
44.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无线发射芯片u4、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晶振y2、电感l1、电感l2和发射天线;
45.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三、第五引
脚均与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八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四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 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晶振y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七引脚分别与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八引脚与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九引脚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发射天线电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无线发射芯片 u4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三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 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电连接;无线发射芯片u4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二十一引脚电连接。
4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线发射芯片u4的型号为lt8920,电容c10为104 的电容、电容c11为105的电容,电容c16和电容c17均为22p电容,晶振y2 的频率为12mhz。
47.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检测芯片u8、传感器sensor1、传感器sensor2、传感器sensor3、传感器sensor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电阻r29;
48.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7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电容c3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4 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5的一端、传感器 sensor4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35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三引脚与传感器sensor4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四、第五、第八、第十二引脚均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3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8的一端、电容c40 的一端、传感器sensor1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电容c39的另一端、电阻r2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 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38的另一端、传感器sensor3 的第二引脚电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九引脚与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2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电连接;压力检测芯片u8的第十三、第十四引脚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
4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压力检测芯片u8的型号为hx712,传感器sensor1、传感器sensor2、传感器sensor3、传感器sensor4的型号均为tl

50,电容c35、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和电容c41均为104的电容,电容c36为47uf/10v的电容,电阻r24和电阻r25的阻值均为10欧姆,电阻 r26、电阻r27、电阻r28和电阻r29的阻值均为1k欧姆;
50.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dd、第二主控芯片u5、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3、开关k2、开关 k3、开关k4、开关k5、晶振y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三极管q2;
51.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20 的一端、
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晶振y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晶振y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三引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开关k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开关k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五引脚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开关k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六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开关k5的一端连接;开关k2、k3、k4、k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与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 d5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 d5的正极均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十九引脚与电阻r17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十八引脚接地。
5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主控芯片u5的型号为ca51f251l2,电容c20为 226的电容,电容c21为104的电容,电容c22和电容c23为25p的电容,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和电阻r17的阻值均为1k欧姆,电阻 r12和电阻r23的阻值为330欧姆,电阻r19的阻值为200欧姆,开关k2为 on/off键,开关k3为start键,开关k4为reset键,晶振y3的频率为 32.768khz,二极管d3为红光二极管,二极管d4为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5为绿光二极管,三极管q2的型号为s8050。
53.更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无线接收芯片u6、电阻r22、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晶振y4、电感l3、电感l4和接收天线;
54.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一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四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二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三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三、第五、第八、第十一引脚均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四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二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 u6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容c33的一端、晶振y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七引脚分别与晶振y4的另一端、电容c3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九引脚分别与电感 l3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2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4的一端、电容c27 的一端、接收天线电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均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引脚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29 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 c30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七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六引脚电连接;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五引脚接地;无线接收芯片u6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 u5的第二十五引脚电连接。
5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线接收芯片u6的型号为lt8920,电阻r22的阻值为10欧姆,电容c29为475的电容,电容c30为104的电容,电容c31为105 的电容,电容c32为102的电容,电容c33和电容c34均为22p电容,晶振y4 的频率为12mhz。
56.更具体的,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lcd的第一至第十七引脚分别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四十五、第四十四、第四十三、第四十二、第四十一、第四十、第三十九、第三十八、第三十七、第三十六、第三十五、第三十四、第三十三、第三十二、第三十一、第三十、第二十九引脚电连接。
57.更具体的,还包括蜂鸣警报电路;所述蜂鸣警报电路包括电阻r16、电阻 r18、三极管q1、蜂鸣器bz1;
58.电阻r18的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二十引脚电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蜂鸣器bz1的一端电连接,蜂鸣器bz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5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阻r16的阻值为10欧姆,电阻r18的阻值为1k欧姆,三极管q1的型号为s8050。在正常模式下,单按on/off键开关机;开机连接rf成功之后,单按start键一次,蜂鸣器立即发出bi、bi、bi、bi
……
声提示音,提示用户开始测试。
60.更具体的,如图6所示,还包括蓝牙通信电路;所述蓝牙通信电路包括蓝牙芯片u7、电容c24、电容c25、电阻r20和电阻r21;
61.蓝牙芯片u7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直流电源vdd的输出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均接地;蓝牙芯片u7的第六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七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十九引脚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五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引脚与电阻r2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0 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六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二引脚与第二主控芯片u5的第八引脚电连接;蓝牙芯片u7的第二十四引脚接地。
6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蓝牙芯片u7的型号为jdy

23,电容c24为47uf/10v 的电解电容,电容c25为104的电容,电阻r20和电阻r21的阻值均为1k欧姆。平衡性测试仪通过蓝牙通信电路实现与外部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的蓝牙通信功能。
63.更具体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usb接口、 dc接口、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稳压芯片u1、充电芯片u2和可充电电池bt1;
64.usb接口的第一、第二、第十五、第十六引脚均接地;usb接口的第三、第四、第十三、第十四引脚以及dc接口的一端均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容 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充电芯片u2的第四引脚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dc接口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芯片u2的第二引脚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充电芯片u2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可充电电池bt1的正极、电容 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可充电电池bt1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
端、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均接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6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可以通过usb接口充电,也可以通过dc接口充电。 usb接口为type

c母座16pin的usb接口,电阻r1的阻值为470k欧姆,电阻r2和电阻r4的阻值为300k欧姆,电阻r3的阻值为510k欧姆,电阻r5 的阻值为2.7k欧姆,电阻r6的阻值为10k欧姆,电容c1、电容c5和电容c7 均为104的电容,电容c2为47uf/10v的电解电容,电容c3为104的电容,电容c4为106的电容,电容c6为475的电容,稳压芯片u1的稳压电压为3.3v,充电芯片u2的型号为hm4054b,可充电电池bt1为3.7v/600mah的锂电池。当充电电路与第一主控电路连接时,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九引脚作为dccheck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八引脚作为charg 端与充电芯片u2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3的第七引脚作为ad in 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当充电电路与第一主控电路连接时,第二主控芯片 u5的第十引脚作为dc check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主控芯片u5 的第十一引脚作为charg端与充电芯片u2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主控芯片 u5的第十二引脚作为ad in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
6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