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

文档序号:26721615发布日期:2021-09-22 20:3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


背景技术:

2.针对直肠或膀胱的病变(例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当病变的肠管被切除后,又无法将肠管相接时,肠子的一段在腹部适当的位置被拉出并反转,然后缝于腹壁,最后便会形成一个有开口、乳头部的肠粘膜,医学上称为肠造口。肠造口开设造口的目的主要是肠道排泄物的输出、减轻肠道压力、保护远端肠道口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疾病的痊愈等。
3.造口后通过造口袋来储存排泄物,造口袋需要固定在底盘上,底盘的底部通常设有胶,将底盘粘在造口部位的皮肤上,再将造口袋的连接环对准底盘的接头扣,向下按压,将造口袋的连接环与底盘的接头扣上,从而将造口袋固定在底盘上,用造口袋收集肠道内容物或者尿液,但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会使底盘不干胶的粘性降低,再加上人体的活动,经常扭动易造成底盘脱落或移位,为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使用腰带系在底盘上,从而将造口袋间接固定在患者的腰腹部。
4.但使用腰带固定造口袋的不足之处是:1、当造口袋存储了一定量的排泄物后,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向下坠,牵拉腰带向下坠,造成底盘与皮肤分离,进而导致造口袋固定失效;2、出于患者的使用舒适度考虑,腰带在患者腰间不宜绑扎的过紧,这就导致日常佩戴腰带过程中,腰带容易在患者腰间往下滑移,造成造口袋固定不牢靠;3、当造口袋存储了一定量的排泄物后,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向下坠,牵拉腰带向下坠,进而通过底盘对造口部分的皮肤施加一定的拖拽力,造成患者的使用体验不佳;4、造口袋通过腰带悬挂在患者腰腹部,并且现有的造口袋多为透明材质,当造口袋内接纳了排泄物后,视觉上突兀且不美观,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它解决了目前通过腰带固定造口袋的方式存在固定不牢靠、拖拽皮肤造成使用体验不佳、外观突兀且不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和袋托;包括背心本体和袋托;背心本体下部设有可供造口袋伸出的镂空口b,背心本体上部两侧设有肩带;袋托连接在背心本体下部外表面上,并将镂空口b笼罩在内,其内部设有用于安置造口袋的内腔,其外部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镂空口a和竖向裂缝,竖向裂缝上端连通至镂空口a的下边沿,下端延伸至袋托的下边沿,袋托在竖向裂缝处安装有拉链或魔术贴或按压式卡扣,以实现竖向裂缝的打开或关闭。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遮挡布;遮挡布缝制连接在背心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位于袋托的正上方,并形成一字型的缝纫线;当遮挡布向上掀开时,袋托的镂空口a被敞开,当遮挡布未向上掀开时,袋托的镂空口a被遮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袋托内腔中设有用于固定造口袋位置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半环形锁卡、半环形锁扣和两条弹力带,两条弹力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袋托内腔上端两侧,两条弹力带的另一端分别与半环形锁卡和半环形锁扣连接;半环形锁卡与半环形锁扣的开口相对,并可相互连接成环形。
9.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袋托由前脸布和侧边布组成,侧边布一侧缝制连接在背心本体上,另一侧与前脸布缝制连接,侧边布与前脸布的缝制线及侧边布与背心本体的缝制线均呈u字形,所述镂空口a和竖向裂缝均位于前脸布上。
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镂空口a呈矩形,其长边与袋托宽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宽度的80%~100%,其宽边与袋托的长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长度的20%~40%。
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镂空口b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袋托宽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宽度的80%~90%。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肩带包括一号带和二号带,一号带上间隔设有多个针扣,二号带上设有与针扣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一号带通过针扣插入二号带上不同的定位孔中,即实现肩带长度的调节。
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肩带包括三号带、四号带和活动扣,三号带和四号带通过活动扣连接,通过活动扣调节三号带的长度,即实现肩带长度的调节。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1、通过袋托来容纳造口袋,造口袋上端通过固定组件形成的圆环来固定,造口袋下端与袋托接触而被托举,可有效防止造口袋下坠,减轻造口袋对底盘施加的拉扯力,避免造口袋负重脱落。
16.1、造口患者的造口袋日常被收纳在背心主体下部的袋托内,并被完全遮蔽住,提高了造口袋的隐蔽性,消除了直接暴露设置的造口袋给病患带来的感官不适和心理负担。当患者需要倾倒排泄物时,上翻遮挡布并打开竖向裂缝,即可使造口袋敞露出来,以便进行倾倒排泄物的操作。
17.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袋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如图1、3所示,造瘘病人用造口袋固定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和袋托2。
23.背心本体1下部设有可供造口袋伸出的镂空口b11。背心本体1上部两侧设有肩带12,肩带12的长度可调节,一方面可适应不同身高患者的穿戴需求,另一方面便于调整镂空口b11对准患者的腹部造口。
24.袋托2连接在背心本体1下部外表面上,并将镂空口b11笼罩在内,其具体连接位置应与常规的造口位置相适应(即位于背心本体1的下部一侧或两侧),其内部设有用于安置
造口袋的内腔21,其外部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镂空口a22和竖向裂缝23,镂空口a22便于观察造口袋盛装排泄物的量,为更换造口袋的时机提供参考决策,竖向裂缝23上端连通至镂空口a22的下边沿,下端延伸至袋托2的下边沿,袋托2在竖向裂缝23处安装有拉链(如图1所示)或魔术贴(图中未示出)或按压式卡扣(图中未示出),以实现竖向裂缝23的打开或关闭,竖向裂缝23打开时,便于倾倒造口袋内的排泄物。
25.本实施例中,肩带12包括一号带121和二号带122,一号带121上间隔设有多个针扣,二号带122上设有与针扣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一号带121通过针扣插入二号带122上不同的定位孔中,即实现肩带12长度的调节。
26.优选,其还包括遮挡布3。遮挡布3缝制连接在背心本体1的外表面上,并位于袋托2的正上方,并形成一字型的缝纫线。当遮挡布3向上掀开时,袋托2的镂空口a22被敞开,当遮挡布3未向上掀开时,袋托2的镂空口a22被遮蔽。遮挡布3可有效的遮蔽造口袋,消除了视觉上突兀和不美观,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27.优选,袋托2内腔中设有用于固定造口袋位置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半环形锁卡24、半环形锁扣25和两条弹力带26,两条弹力带26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袋托2内腔21上端两侧,两条弹力带26的另一端分别与半环形锁卡24和半环形锁扣25连接。半环形锁卡24与半环形锁扣25的开口相对,并可相互连接成环形。当半环形锁卡24与半环形锁扣25连接成环形时,其卡在造口袋连接环与底盘接头扣的对接处,对造口袋起到固定作用。
28.优选,袋托2由前脸布27和侧边布28组成,侧边布28一侧缝制连接在背心本体1上,另一侧与前脸布27缝制连接,侧边布28与前脸布27的缝制线及侧边布28与背心本体1的缝制线均呈u字形,所述镂空口a22和竖向裂缝23均位于前脸布27上。侧边布28给袋托2提供了一定的厚度,增加了袋托2的内腔21容积,使袋托2更便于容纳造口袋,避免造口袋挤压前脸布27而形成鼓包,造成视觉上突兀和不美观。
29.优选,镂空口a22呈矩形,其长边与袋托2宽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2宽度的80%~100%,其宽边与袋托2的长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2长度的20%~40%。镂空口a22的尺寸设计较大,一方面便于手伸入袋托2内腔21中对造口袋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便于操作固定组件(即将半环形锁卡24和半环形锁扣25连接或分离)以固定或解锁造口袋。
30.优选,镂空口b11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袋托2宽度方向平行,并占袋托2宽度的80%~90%。镂空口b11的宽度设计的较大,便于造口袋穿过镂空口b11放入到袋托2的内腔21中。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肩带结构不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肩带12包括三号带123、四号带124和活动扣125,三号带123和四号带124通过活动扣125连接,通过活动扣125调节三号带123的长度,即实现肩带12长度的调节。
33.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34.1、造口患者通过底盘将造口袋安装在造口周围的皮肤上;
35.2、贴身穿着背心本体1,通过调节肩带12的长度使镂空口b11对准造口位置;
36.3、将遮挡布3上翻,使镂空口a22敞露出来,通过镂空口a22伸入袋托2内腔21中,再通过镂空口b11将造口袋拉入袋托2内腔21中;
37.4、将固定组件中的半环形锁卡24和半环形锁扣25连接成环形,并卡在造口袋连接环与底盘接头扣的对接处,对造口袋起到固定作用。
38.当造口袋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排泄物后,袋托2侧边布28的下端可起到托住造口袋,防止造口袋下坠,减轻造口袋对底盘施加的拉扯力,避免造口袋负重脱落的效果。患者可随时将遮挡布3上翻,通过镂空口a22观察造口袋内的排泄物储存情况。当需要倾倒造口袋内的排泄物时,将遮挡布3上翻并打开竖向裂缝23,使造口袋完全暴露出来,患者可按照平时倾倒排泄物的方法进行操作,倾倒干净后再放回袋托2内腔21中,关闭竖向裂缝23并将遮挡布3下翻,从而将造口袋完全遮蔽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