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8580发布日期:2021-08-03 13: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



背景技术: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腹水引流过程,将穿刺针插入进行负压引流抽液,穿刺针穿刺过程容易定位不准确,需要二次穿刺,增加病人痛感时长,造成不适,且穿刺后固定不牢固,容易脱落,再次进行穿刺,病人痛感时长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能够形成负压,将腹水液体抽入到储液袋储存收集,定位准确,且插入抽液穿刺针不易脱落,保证抽液正常持续进行过程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储液袋;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连接于储液袋上,引流结构包括第一气囊、抽气管、软管、插管、第二气囊、抽液穿刺针、定位管、环形囊、导气管和吸盘,定位管的底部连接吸盘,插管的底端依次贯穿定位管和吸盘,插管的底端贯穿吸盘并且与吸盘内部滑动连接,插管的底端连通抽液穿刺针,插管的顶端连通软管,软管的另一端与储液袋的顶部连通,定位管的内侧壁设于环形槽,环形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环形囊,吸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进口螺纹连接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定位管与环形囊连通,储液袋的顶部侧壁连通抽气管,抽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进气口连通;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连接于储液袋的前端面。

优选的,所述环形囊内侧壁固定连通两组对称设置的凸囊,插管外侧壁设有与凸囊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储液袋的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条,连接条的另一端连接与抽液穿刺针相匹配的防感染套管。

优选的,所述储液袋的底部螺纹连接密封塞,密封塞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储液袋外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袋外侧壁设有容量刻度线,储液袋的顶部外侧壁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悬挂环。

优选的,所述粘贴结构包括垫层、背胶层、掀开条和胶水层,储液袋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垫层,垫层的外侧面通过胶水层粘贴背胶层,背胶层外侧面固定连接掀开条。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通过按压第二气囊,能够使得环形囊撑起,从而能够固定插管,防止插管产生脱落移出过程,保证插入牢固性,通过反复按压第一气囊,能够将储液袋的内部空气进行抽出排出,能够形成负压,将腹水液体抽入到储液袋储存收集,定位准确,且插入抽液穿刺针不易脱落,保证抽液正常持续进行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储液和粘贴结构的俯视方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储液袋;2、引流结构;3、粘贴结构;4、牵引绳;5、密封塞;6、悬挂环;21、第一气囊;22、抽气管;23、软管;24、插管;25、第二气囊;26、抽液穿刺针;27、防感染套管;28、连接条;29、卡槽;2a、定位管;2b、环形囊;2c、环形槽;2d、凸囊;2e、导气管;2f、吸盘;31、垫层;32、背胶层;33、掀开条;34、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储液和粘贴结构的俯视方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消化内科临床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处理罐1、投料回收结构2、磁性处理结构3、引水结构4和预处理结构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引流结构2连接于储液袋1上,引流结构2包括第一气囊21、抽气管22、软管23、插管24、第二气囊25、抽液穿刺针26、定位管2a、环形囊2b、导气管2e和吸盘2f,定位管2a的底部连接吸盘2f,插管24的底端依次贯穿定位管2a和吸盘2f,插管24的底端贯穿吸盘2f并且与吸盘2f内部滑动连接,插管24的底端连通抽液穿刺针26,插管24的顶端连通软管23,软管23的另一端与储液袋1的顶部连通,定位管2a的内侧壁设于环形槽2c,环形槽2c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环形囊2b,吸盘2f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气囊25,第二气囊25进口螺纹连接导气管2e,螺纹连接方式,可通过旋转将第二气囊25与导气管2e分离,能够让环形囊2b的内部气体排出,导气管2e的另一端贯穿定位管2a与环形囊2b连通,储液袋1的顶部侧壁连通抽气管22,抽气管22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21进气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将抽液穿刺针26从插管24的内部移出,将吸盘2f挤压吸附在腹部需要穿刺位置,固定吸附后,将抽液穿刺针26从定位管2a的内部插入,进行定位穿入,防止直接插入造成插入位置产生偏差,需要进行二次穿刺增加病人痛感次数,防止造成不适,穿刺到合适位置后,通过按压第二气囊25,能够使得环形囊2b撑起,从而能够固定插管24,防止插管24产生脱落移出过程,保证插入牢固性,通过反复按压第一气囊21,能够将储液袋1的内部空气进行抽出排出,能够形成负压,将腹水液体抽入到储液袋1储存收集,定位准确,且插入抽液穿刺针26不易脱落,保证抽液正常持续进行过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环形囊2b内侧壁固定连通两组对称设置的凸囊2d,插管24外侧壁设有与凸囊2d相匹配的卡槽29,通过挤压第二气囊25,能够使得气体充入到凸囊2d内部,鼓起的凸囊2d移动到卡槽29的内部,使得与插管24接触摩擦力增加,不易产生脱落可能性,保证插入牢固性。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储液袋1的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条28,连接条28的另一端连接与抽液穿刺针26相匹配的防感染套管27,使用结束后或使用前的抽液穿刺针26设置于防感染套管27内部,防止产生感染可能性,造成自身感染或病菌堆积感染。

参考图1所示,所述储液袋1的底部螺纹连接密封塞5,密封塞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牵引绳4,牵引绳4的另一端与储液袋1外侧壁连接,旋转移出密封塞5,将内部收纳液体排出,进行下一步处理。

参考图1所示,所述储液袋1外侧壁设有容量刻度线,储液袋1的顶部外侧壁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悬挂环6,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收集腹水液体具体量,悬挂环6能够悬挂设置。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粘贴结构3连接于储液袋1的前端面,所述粘贴结构3包括垫层31、背胶层32、掀开条33和胶水层34,储液袋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垫层31,垫层31的外侧面通过胶水层34粘贴背胶层32,背胶层32外侧面固定连接掀开条3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手捏撕动掀开条33,将背胶层32移出,通过胶水层34粘贴在腹水收集附近区域平面上,比如床板的侧壁上,不需要医生一直手持储液袋1进行使用,操作更为便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