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型双层敷贴

文档序号:27086422发布日期:2021-10-24 15:3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型双层敷贴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型双层敷贴。


背景技术:

2.深静脉中心置管需要使用敷贴对管道进行固定,固定时敷贴将管道按压在皮肤表面,同时敷贴粘贴在皮肤表面,实现对管道的固定。敷贴对管道固定后,当患者的头部或者手部移动时会带动皮肤,导致皮肤与管道之间发生摩擦,当患者为新生儿时,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皮肤娇嫩,深静脉中心置管的管道较硬,且与新生儿的皮肤相比,管道相对较粗糙,新生儿皮肤长时间与管道摩擦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增大新生儿的不舒适之感。
3.另外,目前的敷贴使用时,为了避免拉扯管道,多余的管道需要进行收拢,再将敷贴覆盖在收拢的管道和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上,对管道进行固定。由于收拢管道需要一定时间,收拢管道时穿刺点处于暴露状态,而暴露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穿刺点感染,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对皮肤进行保护的双层敷贴,以避免管道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减少穿刺点的暴露时间。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型双层敷贴,包括皮肤层和上层,皮肤层上设有用于供管道穿过的固定孔,且皮肤层上设有第一粘胶部;上层与皮肤层相对,且上层朝向皮肤层的一侧设有第二粘胶部。
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1.本方案中的双层敷贴使用时,完成置管后即可将管道从固定孔中穿过,将皮肤层粘贴在皮肤上,对穿刺点进行覆盖,避免穿刺点暴露,大大减少穿刺点的暴露时间,避免穿刺点感染,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8.2.对多余的管道进行固定时,可将管道放置在皮肤层上,然后通过上层对管道进行固定,避免多余的管道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避免长时间置管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
9.进一步,上层包括固定连接的限位部和固定部,限位部与皮肤层相对且第二粘胶部位于限位部上,固定部沿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皮肤层外,且固定部上设有第三粘胶部。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固定部能够与患者皮肤接触,能够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
11.进一步,皮肤层固定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限位部或固定部固定连接。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将皮肤层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后,第二粘胶部和第三粘胶部暴露,若不慎掉落地面会导致粘胶失效。本方案中的皮肤层和上层连接,在皮肤层使用后可避免上层掉落。
13.进一步,皮肤层为水胶体敷料片。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普通的敷贴相比,水胶体敷料具有弹性且更为柔软、细腻,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可进一步避免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伤害。
15.进一步,皮肤层上设有通槽,通槽一端与固定孔连通,另一端位于皮肤层的外沿。
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将管道穿过通孔时,通过通槽可将管道滑入固定孔内,而不需要通过管道的端部将管道穿过固定孔,避免大幅度的移动管道,导致管道受到拉扯。
17.进一步,皮肤层背离第一粘胶部的侧面固定有多个u形的卡座,且多个卡座沿螺旋形分布,卡座的开口朝向上层。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多余的管道需要进行收拢,目前收拢管道时需要医务人员人工对管道进行整理,将管道收拢成卷,操作较为不便。本方案中的卡座可对管道起到定位作用,在收拢时,将管道呈螺旋状的依次放入卡座内即可将管道快速整理成螺旋形,而且与先收拢再放置在皮肤上相比,采用卡座整理出的管道不会发生堆叠,皮肤层各处的管道的厚度相同,将上层覆盖在皮肤层上时,上层不会在管道的作用下外凸,从而避免患者在行动时触碰到凸出的管道,导致管道受到拉扯。
19.进一步,卡座的开口处的宽度小于管道的外径。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卡座能够对管道进行限位,在粘贴上层之前即可避免收拢的管道再次落出,提高收拢效果。
21.进一步,限位部上设有开口,且限位部远离皮肤层的一侧设有撕拉层,撕拉层与开口相对并完全覆盖开口,撕拉层朝向开口的一侧设有第四粘胶部。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取出管道时需要先撕下上层,而上层上的第二粘胶部会与管道发生粘连,本方案中需要同时对管道进行定位,避免撕下上层时对管道进行拉扯,导致管道靠近穿刺点的一端受到拉扯,增大患者的疼痛感。本方案中的撕拉层粘贴后能够对管道进行固定,撕下撕拉层后,能够减少对管道的粘连,而且在撕下撕拉层时,在限位部对管道的固定作用下,即使因操作不慎导致撕拉层与管道发生轻微粘连,管道靠近穿刺点的一端也不会受到拉扯。
23.进一步,撕拉层端部固定有撕拉部。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撕拉部未粘贴在限位部上,通过撕拉部可快速分离撕拉层。
25.进一步,皮肤层和固定部的顶角均为弧形。
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尖角相比,在使用过程中,弧形的边缘更不容易翘起,提高皮肤层和固定部的粘贴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仰视立体图;
28.图2为图1的仰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皮肤层的俯视图;
30.图4为图3中的a

a向剖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正视竖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皮肤层1、固定孔11、通槽12、卡座13、上层2、固定部21、开口22、连接部3、撕拉层4。
34.实施例1
35.一种保护型双层敷贴,如图1所示,包括皮肤层1和上层2,本实施例中的皮肤层1为水凝胶敷料片,皮肤层1的底部设有第一粘胶部,用于使皮肤层1能够粘贴在皮肤上。皮肤层1上设有固定孔11和通槽12,通槽12为条状,通槽12的左端与固定孔11连通、右端位于皮肤层1的右端边沿,通过通槽12可将管道滑入固定孔11内。
36.上层2位于皮肤层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的上层2包括限位部和固定部21,限位部与皮肤层1相对,结合图2所示,固定部21沿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皮肤层1外,固定部21朝向皮肤层1的一侧设有粘胶,形成第三粘胶部,固定部21和皮肤层1的顶角均为弧形。再如图1所示,连接部3左端一体成型有连接部3,连接部3呈u形,且连接部3的下端与皮肤层1的左端胶接,限位部底部设有粘胶,形成第二粘胶部。
37.本实施例中的敷贴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38.初始时,第二粘胶部粘贴在皮肤层1上,第一粘胶部和第三粘胶部上均粘贴有双面离型纸。使用时,医务人员先撕下双面离型纸,然后将限位部与皮肤层1分离,并逆时针转动上层2,将上层2转动至与皮肤层1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将皮肤层1移动至穿刺点位置,并使第一粘胶部朝向皮肤,然后将管道经通槽12滑入固定孔11内,滑入时,医务人员的一只手先对管道进行定位,避免管道发生位移,再使皮肤层1相对于管道向右滑动。当管道位于固定孔11内后,将皮肤层1粘贴在皮肤上,对穿刺点进行遮挡。
39.然后收卷多余的管道,并将收卷的管道放置在皮肤层1上,避免管道直接与皮肤接触,最后顺时针转动上层2,使限位部粘贴在管道上、固定部21粘贴在皮肤上,上层2对管道进行定位,避免管道掉落。
40.拆下敷贴时,先人工将固定部21从皮肤上撕下,然后按压皮肤层1,将上层2开始与皮肤层1分离,当管道暴露后,医务人员再按压管道,对管道进行定位,使限位部与管道分离,当限位部完全放松管道后,将管道从皮肤层1上取下,并先撕下管道上侧或者下侧的皮肤层1,再完全将皮肤层1撕下。
41.实施例2
4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皮肤层1背离第一粘胶部的一侧胶接有若干卡座13,且若干卡座13呈螺旋形分布。如图4所示,卡座13为u形,且卡座13的开口朝向上层2,卡座13上端的开口小于管道的外径。
43.本实施例中的敷贴使用时,当管道位于固定孔11后,需要收卷管道时,将管道沿螺旋形的盘绕在皮肤层1上,且盘绕时,将管道卡入卡座13内,即可在粘贴上层2前,先通过卡座13对管道进行限位,避免管道掉出,方便对管道进行收拢。
44.实施例3
45.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上设有开口22,限位部上方设有撕拉层4,撕拉层4覆盖开口22,且撕拉层4的底部设有粘胶,形成第四粘胶层,使得撕拉层4能够胶接在限位部上。撕拉层4右端一体成型有撕拉部,当需要撕下撕拉层4时,通过撕拉部即可快速分离撕拉层4。
46.本实施例中的敷贴使用前,撕拉层4粘贴在限位部上,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时,将限位部覆盖在管道上后,撕拉层4能够对管道进行固定。当需要取下敷贴时,先通过撕拉部撕下撕拉层4,此时与管道接触的粘胶减少,由于开口22的存在,限位部对管道的固定面积减
小、固定效果减弱,所以在撕下限位部时,能够避免限位部拉扯管道。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