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进行击发把数计数的腔镜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6806发布日期:2022-01-22 10: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进行击发把数计数的腔镜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击发把数计数的腔镜吻合器。


背景技术:

2.传统腔镜吻合器在当前击发过程中没有显示已击发过的把数,使用者不能方便快速的了解到当前的吻切状态,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腔镜吻合器无法直接获取当前击发把数的问题。
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能够进行击发把数计数的腔镜吻合器,包括手柄壳体以及插入手柄壳体并外露出手柄壳体的手柄,手柄设置于手柄壳体内的转轴上,使得手柄能够转动,手柄在壳体内的端部设有能够抵靠在齿条上并推动齿条直线运动的推进器,齿条的上沿设有若干第一啮齿,第一啮齿和复位齿轮的从动啮齿啮合,复位齿轮的从动啮合侧设有直径更小的主动啮齿,主动啮齿和中心齿轮啮合,中心齿轮和指示齿轮啮合,指示齿轮一侧设有能够随指示齿轮转动的圆盘,圆盘的周向侧面均匀设置计数图案,在手柄壳体对应于计数图案的显示区域设有开口槽。
6.进一步地,在中心齿轮设置于键销上,所述键销为具有长度方向凸起的转轴,沿其键销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嵌套在键销不具有凸起的轴上的扳机齿轮,扳机齿轮和固定在手柄端部的右扳机啮合。
7.进一步地,在键销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弹簧,弹簧抵靠在手柄壳体上,在键销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锥形凸起,锥形凸起抵住换向器,在换向器对应于锥形凸起抵住位置的上方设有能够供锥形凸起穿过的通孔。
8.进一步地,扳机齿轮上有对应于键销的长度方向凸起的卡槽。
9.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为能够在手柄壳体内抬起和放下的支架,支架转轴设置于手柄壳体靠近尾部的位置,在指示齿轮沿其转轴长度方向的圆盘的另一侧设有能够随转轴转动的对应于圆盘上数值3的位置的条形凸起,在条形凸起能够够到的区间内,换向器设有能够被条形凸起压下的横梁。
10.进一步地,在支架转轴上还设有能够围绕支架转轴转动的长梁,长梁的一端抵靠在横梁的下方,另一端抵靠在复位按钮的内侧,复位按钮外露出手柄壳体,并通过弹簧可弹起的设置于手柄壳体上。
11.进一步地,复位按钮在手柄壳体内设置于相对于支架转轴更靠近手柄壳体尾部的位置。
12.进一步地,键销在弹簧弹起使其平移的距离小于锥形凸起的凸起高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推进器为一端通过弹簧嵌套在手柄沿手柄壳体宽度方向转轴上的
棱柱,棱柱的另一端具有能够和齿条底部凹槽配合的卡扣,在棱柱长度方向的侧面下方设有下压块,抬起的换向器有延伸在下压块正上方的下压柱。
14.进一步地,换向器向下位移的区间大于下压柱和下压块间的最短垂直距离。
15.击发原理:第一按下手柄,驱动推进器转动,同时右扳机和扳机齿轮啮合,推进器推动齿条向前移动,齿条带动复位齿轮顺时针转动,复位齿轮带动中心齿轮逆时针转动(此时右扳机带动扳机齿轮顺时针转动,但由于扳机齿轮并非固定连接转轴,故中心齿轮和扳机齿轮互为反向的转动),中心齿轮带动指示齿轮顺时钟转动,在手柄壳体上开口槽处数值从0变为1。
16.继续第二次按下手柄和第三次按下手柄分别采用同样的操作,使得数值从1变为2,2变为3,此时已经全部击发完毕,在变为3的时候,条形凸起压下换向器,使得换向器的通孔下降,在弹簧的作用下,键销插入卡槽内,同时换向器下压使得下压柱压下下压块,带动推进器脱离齿条。
17.复位原理:第四次按下手柄,驱动右扳机带动扳机齿轮顺时针转动,在键销的配合下,中心齿轮同时也做顺时针转动,中心齿轮带动指示齿轮的指数按3、2、1、0进行逆时针转动,中心齿轮同时带动复位齿轮进行逆时针转动,复位齿轮带动齿条向后移动,直至回到起始位置。
18.当齿条回到起始位置后,按下复位按钮,复位按钮向前压下长梁,使得长梁的另一端抬起换向器,换向器抬起后压迫键销离开扳机齿轮的卡槽并再次抵住换向器内壁,同时使得推进器再次和齿条完成配合。
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2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可以对腔镜吻合器的击发把数进行计数,防止误击发。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齿条的连接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齿轮和扳机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梁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转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能够进行击发把数计数的腔镜吻合器,包括手柄壳体1以及插入手柄壳体1并外露出手柄壳体的手柄2,手柄2设置于手柄壳体内的转轴(未标示)上,使得手柄能够转动,手柄在壳体内的端部设有能够抵靠在齿条3上并推动齿条直线运动的推进器4,齿条3的上沿设有若干第一啮齿,第一啮齿和复位齿轮5的从动啮齿啮合,复位齿轮5的从动啮合侧设有直径更小的主动啮齿,主动啮齿和中心齿轮6啮合,中心齿轮6和指示齿
轮7啮合,指示齿轮7一侧设有能够随指示齿轮转动的圆盘8,圆盘8的周向侧面均匀设置计数图案9,在手柄壳体1对应于计数图案9的显示区域设有开口槽10。
30.在中心齿轮6设置于键销11上,所述键销11为具有长度方向凸起12的转轴,沿其键销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嵌套在键销11不具有凸起的轴上的扳机齿轮13,扳机齿轮13和固定在手柄端部的右扳机14啮合。
31.在键销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弹簧15,弹簧15抵靠在手柄壳体1上(未直接图示这部分连接),在键销1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锥形凸起16,锥形凸起16抵住换向器17,在换向器 17对应于锥形凸起16抵住位置的上方设有能够供锥形凸起16穿过的通孔(未图示,此处或者直接留有空隙即可,不一定要采用通孔的样式)。
32.扳机齿轮13上有对应于键销11的长度方向凸起12的卡槽(未图示)。
33.换向器17为能够在手柄壳体内抬起和放下的支架,支架转轴18设置于手柄壳体1靠近尾部的位置,在指示齿轮7沿其转轴长度方向的圆盘8的另一侧设有能够随转轴转动的对应于圆盘上数值3的位置的条形凸起19,在条形凸起19能够够到的区间内,换向器17设有能够被条形凸起19压下的横梁20。
34.在支架转轴18上还设有能够围绕支架转轴18转动的长梁21,长梁21的一端抵靠在横梁20的下方,另一端抵靠在复位按钮22的内侧,复位按钮22外露出手柄壳体1,并通过弹簧可弹起的设置于手柄壳体1上。
35.复位按钮22在手柄壳体1内设置于相对于支架转轴18更靠近手柄壳体尾部的位置。
36.键销11在弹簧弹起使其平移的距离小于锥形凸起16的凸起高度。
37.推进器4为一端通过弹簧嵌套在手柄(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使得在弹簧的作用下,推进器具有卡扣的头部始终能够卡入凹槽中)沿手柄壳体1宽度方向转轴上的棱柱,棱柱的另一端具有能够和齿条底部凹槽23配合的卡扣24,在棱柱长度方向的侧面下方设有下压块25,抬起的换向器17有延伸在下压块25正上方的下压柱26。
38.换向器17向下位移的区间大于下压柱26和下压块25间的最短垂直距离。
39.击发原理:第一按下手柄2,驱动推进器4转动,推进器4的卡扣24插入齿条的凹槽23 中,同时右扳机14和扳机齿轮13啮合,推进器4推动齿条3向前移动,齿条3带动复位齿轮5顺时针转动,复位齿轮5带动中心齿轮6逆时针转动(此时右扳机带动扳机齿轮顺时针转动,但由于扳机齿轮并非固定连接转轴,故中心齿轮和扳机齿轮互为反向的转动),中心齿轮6带动指示齿轮7顺时钟转动,在手柄壳体1上开口槽10处数值从0变为1。
40.继续第二次按下手柄2和第三次按下手柄2分别采用同样的操作,使得数值从1变为2,2 变为3,此时已经全部击发完毕,在变为3的时候,条形凸起19压下换向器17,使得换向器 17的通孔下降,在弹簧的作用下,键销11插入扳机齿轮13的卡槽内,同时换向器17下压使得下压柱26压下下压块25,带动推进器4脱离齿条3。
41.复位原理:第四次按下手柄,驱动右扳机14带动扳机齿轮13顺时针转动,在键销11的配合下,中心齿轮6同时也做顺时针转动,中心齿轮6带动指示齿轮7的指数按3、2、1、0 进行逆时针转动,中心齿轮6同时带动复位齿轮5进行逆时针转动,复位齿轮5带动齿条3 向后移动,直至回到起始位置。
42.当齿条3回到起始位置后,按下复位按钮22,复位按钮22向前压下长梁21,使得长
梁 21的另一端抬起换向器17,换向器17抬起后压迫键销11离开扳机齿轮13的卡槽并再次抵住换向器17内壁,同时使得推进器4再次和齿条3完成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