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6011发布日期:2021-11-25 09:5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


背景技术:

2.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压力性损伤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力性损伤合并征。压力性损伤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比如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等部位。
3.对于脑梗患者、老年人、瘫患者等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来说,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感受能力下降等原因,局部组织受压时极易产生压力性损伤,患者足跟部由于长时间与床面接触,皮肤受压严重,是压力性损伤的多发部位,目前临床上常用枕头垫于患者小腿下方使足跟悬空的方式防止足跟部压力性损伤,此外,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者也是足下垂的多发人群,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跖屈位,不能够主动背伸,若不对足下垂进行预防,则会导致踝关节强直,影响患者正常步态。
4.上述技术的不足有:
5.1.脚跟长时间与枕头接触受压,无法控制脚跟所受压力,易导致压力性损伤的产生。
6.2.无法支撑患者脚掌,不能够对足下垂进行预防。
7.3.由于患者躁动、枕头支撑性差等因素,患者容易挣脱,需要经常调整患者腿部的摆放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可在患者腿部受压过大时自动减压,避免患者腿部压力性损伤的产生,同时能够支撑患者脚掌,对足下垂进行预防。
9.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包括枕体、控制系统和报警装置,所述枕体包括脚跟部和腿部承托部,所述脚跟部的其中一侧边缘和腿部承托部平滑过渡连接,脚跟部设有用于防止足下垂的支撑板和两个向下凹陷的脚跟槽;所述脚跟部和腿部承托部内部均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泄压机构,气囊和枕体上表面之间设有柔性薄膜压感器,所述柔性薄膜压感器和报警装置均和控制系统电联接。
11.优选的,腿部承托部包括两个用于放置小腿的弧形凹陷槽,所述两个弧形凹陷槽平行设置,弧形凹陷槽倾斜设置,弧形凹陷槽较高的一端和所述脚跟槽相连接。
12.优选的,气囊包括脚跟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脚跟气囊和腿部气囊分别位于脚跟槽和弧形凹陷槽下方,所述泄压机构包括多个电磁泄压阀,脚跟气囊和腿部气囊均连接有
电磁泄压阀,电磁泄压阀和控制系统电联接。
13.优选的,支撑板和脚跟部旋转连接,支撑板和脚跟部连接处设有用于将支撑板和脚跟部锁紧的锁紧结构。
14.优选的,支撑板朝向脚跟槽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固定绑带。
15.优选的,支撑板朝向脚跟槽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
16.优选的,报警装置包括有语音报警器。
17.优选的,报警装置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通过wi

fi、蓝牙、4g或5g技术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18.优选的,腿部承托部的中间设有用于分开双腿和双脚的挡板。
19.优选的,挡板和腿部承托部活动连接,腿部承托部中部设有收置槽,挡板可向上打开和向下嵌入收置槽中。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气囊可以减轻骨隆突出出皮肤的压迫感,柔性薄膜压感器可以平铺于气囊与枕体上表面之间,对压力性损伤易发部位所受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压力超过正常范围一定时间后,报警装置可以提醒患者或看护人员进行翻身,从而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22.二、气囊又与电磁泄压阀连接,电磁泄压阀与控制器电联接,当患者脚跟和/或腿部受压过大时,控制器可以控制位于该部位底下的气囊泄压,以快速地减轻该部位压力。
23.三、当患者的足部放在脚跟部中时,脚跟槽可使脚跟悬空,支撑板可抵住足底,从而预防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等足下垂的发生;在优选方案中,支撑板与脚跟部旋转连接,结合锁紧机构可以调节支撑板的角度可让患者的足部进行活动使更患者舒适,固定绑带可将患者足部固定在支撑板上,而且支撑板上设置的多个凸起可以刺激脚掌,增强足部血液循环。
24.四、腿部承托部设有两个平行的弧形凹陷部,弧形凹陷部内壁可以与患者的小腿后侧向贴合,有利于避免腿部和足部滑脱,还增加了患者腿部的舒适感。
25.五、当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语音报警器可以将患者叫醒并提示患者进行翻身或调整姿势。对于者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信号发射器可以将患者受压情况或报警信息发送给看护人员的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上,使看护人员即使不在患者身边也可以得知信息并作出应对。
26.六、腿部承托部中间的挡板用于将双腿分开,可以避免踝部关节等突出部位挤压在一起造成的压力性损伤。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正面视角)。
29.图3为本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枕体;10、脚跟部;101、脚跟槽;102、轴;1020、开口;11、腿部承托部;
110、弧形凹陷槽;2、报警装置;20、语音报警器;21、信号发射器;3、气囊;30、脚跟气囊;31、腿部气囊;4、柔性薄膜压感器;5、泄压机构;50、电磁泄压阀;6、支撑板;60、通孔;601、开口;61、固定绑带;62、凸起;7、锁紧结构;70、锁紧件;701、定位部;702、连接部;703、按压部;71、弹簧;8、挡板;80、收置槽;9、脚。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3.如图1至图4所示的预防下肢压力性损伤装置,包括枕体1、控制系统和报警装置2,枕体1包括脚跟部10和腿部承托部11,脚跟部10的其中一侧边缘和腿部承托部11平滑过渡连接,脚跟部10设有两个向下凹陷的半圆形脚跟槽101,腿部承托部11包括两个用于放置小腿的弧形凹陷槽110,两个弧形凹陷槽110平行设置,弧形凹陷槽110倾斜设置,弧形凹陷槽110较高的一端和脚跟槽101相连接。
34.枕体1内部设有气囊3,气囊3和枕体1上表面之间设有柔性薄膜压感器4,气囊3包括两个脚跟气囊30和两个腿部气囊31,柔性薄膜压感器4紧贴气囊3上表面,脚跟气囊30和腿部气囊31分别位于脚跟槽101和弧形凹陷槽110下方,气囊3连接有泄压机构5,泄压机构5包括四个电磁泄压阀50,四个电磁泄压阀50分别于两个脚跟气囊30和两个腿部气囊31相连接,四个电磁泄压阀50、柔性薄膜压感器4和报警装置2均和控制系统电联接,当患者脚跟部10和/或腿部受压过大时,控制器可以控制位于该部位底下的气囊3快速泄压。
35.报警装置2包括有语音报警器20和信号发射器21,当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语音报警器20可以将患者叫醒并提示患者进行翻身或调整姿势;信号发射器21可以通过wi

fi、蓝牙、4g或5g技术与看护人员的手机建立连接,对于者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信号发射器21可以将患者受压情况或报警信息发送给看护人员的手机上,使看护人员即使不在患者身边也可以得知信息并作出应对。
36.脚跟部10设有用于防止足下垂的长方形支撑板6,支撑板6和脚跟部10通过支撑板6上的通孔60和脚跟部10上的轴102旋转连接,支撑板6和脚跟部10连接处设有用于将支撑板6和脚跟部10锁紧的锁紧结构7,锁紧结构7包括锁紧件70和弹簧71,锁紧件70包括定位部701、连接部702和按压部703,按钮件采用硬质材料,连接部702和按压部703位于脚跟部10的内部通道中,定位部701与按压部703通过连接部702实现上下同步运动,通孔60周向等距设有十八个完全贯穿的长方形定位槽,轴102设有一个完全贯穿的长方形开口601,定位槽与开口601相连通,未按按压部703时,定位部701上端位于定位槽中下端位于开口601中使支撑板6无法转动,支撑板6与脚跟部10锁紧,按下按压部703时,定位部701全部位于开口601中,支撑板6可转动调整角度到适宜时松开按钮以锁紧支撑板6;
37.支撑板6朝向脚跟槽10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固定绑带61,固定绑带61采用弹性亲肤材料,将弹性固定绑带61撑开后可将患者的脚9放入,支撑板6朝向脚跟槽101的一侧表面上与脚9底部接触的位置设有多个凸起62。
38.腿部承托部11的中间设有用于分开双腿挡板8,挡板8与腿部承托部11活动连接,腿部承托部11中部设有收置槽80,挡板8可向上打开和向下嵌入收置槽80中,挡板8用于将双腿分开,可以避免踝部关节等突出部位挤压在一起造成的压力性损伤。
3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