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

文档序号:28284297发布日期:2021-12-31 21:5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内深部感染灌洗引流器。


背景技术:

2.体内深部感染是骨科临床时常遇到病例,处理十分困难,由于其解剖特点,感染不容易控制,需在抗炎治疗同时借助灌洗引流处理。现有的普通负压引流器,仅是一根带有引流侧孔普通塑料软管,使用中因为创腔渗出物多、粘稠,肉芽组织增生,常致引流管堵塞且无法疏通,达不到灌洗引流目的,明显影响疗效;vsd负压灌洗引流器对于椎管周围脓肿、髋关节周围脓肿等关键部位需谨慎使用以防硬膜及关节感染的波及同时费用昂贵,基层医院不易推广。普通输液器制作的灌洗引流器入水出水不畅,同时皮肤接口处渗漏明显,管径太小,三天左右往往失去灌洗引流效果,达不到临床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结构合理、具备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功能,不易堵塞。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包括灌洗器和引流器,灌洗器的一端和引流器的一端均位于体内,为体内包埋端;所述灌洗器包括灌洗管和灌洗螺旋外壳,灌洗管设置入药通道和入水通道,在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与入药通道相连通的输药侧孔,在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与入水通道相连通的输水侧孔,所述灌洗螺旋外壳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灌洗螺旋外壳连接在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的外表面;所述引流器包括出水管和引流螺旋外壳,出水管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出水侧孔,所述引流螺旋外壳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引流螺旋外壳固定连接在出水管的体内包埋端的外表面;所述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匹配插入出水管的体内包埋端,将出水管与灌洗管连接,从而将灌洗器和引流器连接一体,又方便拔管分离。
5.手术时,麻醉完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分层进入病灶区,清理病灶,小心保护病灶周围的组织,肉眼下病灶清除,然后分别放置灌洗器和引流器,放置时注意灌洗引流器相互匹配衔接。衔接接口(灌洗管插入出水管内部分)不超过3mm,便于停止引流时灌洗管与出水管分离。使用时,入药通道内输送药物,入水通道内输水冲洗,将药物和水输送至脊柱、髋部、大腿深部病灶。位于体内的灌洗器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灌洗螺旋外壳撑开腔道,避免肌肉、组织压迫及肉芽组织挤压管道。灌洗后,进入出水侧孔,由出水管集中排出。位于体内的引流器由引流螺旋外壳撑开腔道,同样避免肌肉、组织压迫管道及防止肉芽组织生长挤压堵塞管道。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1、位于体内的灌洗管、出水管均设计有侧孔,强化刷洗及引流。
8.2、灌洗器设计采用入药通道、入水通道双通道,远端入水通道入水及入药通道入药设计,强化入水通道,避免以往单一通道堵管,明显减少入水不畅风险。
9.3、位于体内的灌洗器和引流器分别设计灌洗螺旋外壳和引流螺旋外壳,均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呈开闭可调的筒伞状结构,硅胶材质较软并有一定强度,通过在体外牵拉,改变硅胶外壳支撑角度,调节硅胶外壳外径大小(打开状态下硅胶外壳直径为10.0mm或收缩状态下硅胶外壳直径为7.5mm),开闭均可,灌洗、引流时相对维持病灶灌洗引流区空间结构,避免周围组织压迫及肉芽增生过早至灌洗、引流失败。
10.4、位于体内的灌洗螺旋外壳和引流螺旋外壳,停止使用时可通过牵拉处于闭合状态,避免停止灌洗引流时管道外肌肉组织的阻力不便去除的情况出现。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灌洗引流器可起到使用方便,不易堵管,整体密封性好等特点。
12.本实用新型的灌洗管包括并列布置的入药管和入水管,入药管的外表面与入水管的外表面一体设置,入药管的内腔为所述入药通道,所述输药侧孔设置在入药管上,入水管的内腔为所述入水通道,所述输水侧孔设置在入水管上。将两根独立的管子合并成一根,入水管输水、入药管输药。
1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灌洗管设计成内外管的方式,灌洗管包括灌洗内管和灌洗外管,灌洗内管设置在灌洗外管内,在灌洗内管与灌洗外管之间连接支撑隔件,灌洗内管与灌洗外管之间空腔为所述入药通道,所述输药侧孔设置在灌洗外管上,灌洗内管的内腔为所述入水通道,所述输水侧孔设置在灌洗内管上。
14.本实用新型的灌洗螺旋外壳的螺旋方向与引流螺旋外壳的螺旋方向相反。
15.本实用新型的灌洗螺旋外壳包括灌洗连接部和灌洗支撑部,灌洗连接部的一侧与灌洗管一体设置,灌洗连接部的另一侧与灌洗支撑部一体设置,灌洗连接部与灌洗管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当a角度变小时,灌洗螺旋外壳呈收缩状态,直径变小;当a角度变大时,灌洗螺旋外壳呈打开状态,直径变大。
16.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螺旋外壳包括多块引流螺旋块,引流螺旋块包括引流连接部和引流支撑部,引流连接部的一侧与出水管一体设置,引流连接部的另一侧与引流支撑部一体设置,引流连接部与出水管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分块螺旋状比起条带螺旋引流管明显增加表面引流面积。
17.本实用新型的灌洗管插入出水管的直径为3.5mm,出水管的直径为4.5mm。
18.本实用新型的灌洗螺旋外壳在体内由于硅胶材料变形可开闭,灌洗螺旋外壳打开状态下直径为10.0mm,闭合状态下直径为7.5mm。
19.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螺旋外壳在体内由于硅胶材料变形可开闭,灌洗螺旋外壳打开状态下直径为10.0mm,闭合状态下直径为7.5mm。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灌洗器的外形图。
22.图3为图2中a向视图。
23.图4为图3中标注尺寸的示意图。
24.图5为图1中引流器的外形图。
25.图6为图5中b向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7中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如图1-6所示,为第一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主要包括灌洗器1和引流器2,灌洗器1的一端和引流器2的一端均位于体内,为体内包埋端。
30.灌洗器1包括入药管1

1、入水管1

2和灌洗螺旋外壳1

3。入药管1

1和入水管1

2并列布置并且入药管1

1的外表面与入水管1

2的外表面一体设置,入药管1

1的内腔为入药通道,在入药管1

1的体内包埋端设置输药侧孔1

4。入水管1

2的内腔为入水通道,在入水管1

2的体内包埋端设置输水侧孔1

5。入药管1

1和入水管1

2的截面呈弧形,因此,入药管1

1与入水管1

2形成截面呈圆形的灌洗管。灌洗螺旋外壳1

3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灌洗螺旋外壳1

3连接在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的外表面。灌洗螺旋外壳1

3包括灌洗连接部1
‑3‑
1和灌洗支撑部1
‑3‑
2,灌洗连接部1
‑3‑
1的一侧与灌洗管一体设置,灌洗连接部1
‑3‑
1的另一侧与灌洗支撑部1
‑3‑
2一体设置,灌洗连接部1
‑3‑
1与灌洗管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
31.引流器2包括出水管2

1和引流螺旋外壳2

3。出水管2

1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出水侧孔2

2。引流螺旋外壳2

3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引流螺旋外壳2

3的螺旋方向与灌洗螺旋外壳1

3的螺旋方向相反,引流螺旋外壳2

3固定连接在出水管2

1的体内包埋端的外表面。引流螺旋外壳2

3包括引流连接部2
‑3‑
1和引流支撑部2
‑3‑
2,引流连接部2
‑3‑
1的一侧与出水管2

1一体设置,引流连接部2
‑3‑
2的另一侧与引流支撑部2
‑3‑
1一体设置,引流连接部2
‑3‑
2与出水管2

1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
32.灌洗管的体内包埋端匹配插入出水管2

1的体内包埋端,将出水管2

1与灌洗管连接,从而将灌洗器1和引流器2连接一体,又方便拔管分离。
33.灌洗管的插入段的直径为3.5mm,出水管2

1的直径为4.5mm。灌洗螺旋外壳1

3在体内由于硅胶材料变形可开闭,灌洗螺旋外壳1

3打开状态下直径为10.0mm,闭合状态下直径为7.5mm。引流螺旋外壳2

3在体内由于硅胶材料变形可开闭,灌洗螺旋外壳2

3打开状态下直径为10.0mm,闭合状态下直径为7.5mm。
34.实施例2
35.如图7、8所示,为第二种体内深部创腔灌洗引流器,主要包括灌洗器1和引流器2,灌洗器1包括灌洗内管1

6、灌洗外管1

7和灌洗螺旋外壳1

3,灌洗内管1

6设置在灌洗外管1

7内,在灌洗内管1

6与灌洗外管1

7之间连接支撑隔件1

8,灌洗内管1

6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输水侧孔1

5,灌洗外管1

7的体内包埋端设置多个输药侧孔1

4,灌洗内管1

6伸出灌洗外管1

7后插入出水管2

1,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36.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