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文档序号:26456998发布日期:2021-08-31 13:4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减轻水肿的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背景技术:

临床中存在很多患者有长期或较长一段时间活动不便需要卧床的情况,尤其是针对产妇,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因为产妇身体虚弱,活动不便,特别是剖宫产产妇在麻药的作用导致产妇肢体根本无法活动,上述这些情况下经常造成患者其因为较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下肢水肿的问题。

目前临床都是要求患者家属协助患者抬高腿部或者按揉腿部来减缓下肢水肿的问题,但此种方式费力费时,看护在照顾新生儿时通常没有足够的经历照顾产妇,造成产妇恢复时间长的问题。

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可以有效抬高患者下肢高度来缓解水肿问题的器械,但多是不能调节且不能实现周期性运动的器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况,因为不能活动患者腿部且高度不好调节的问题,使现有技术的抬高器械的使用效果都不十分理想。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器械针对下肢水肿抬高器械不能调节,且规律性运动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其包括底座,与底座距离可调的下肢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两侧设置矮侧板;侧板上固定设置沿底座横向放置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伸出随步进电机转动的螺纹旋转杆,螺纹旋转杆上设置带螺纹的套接在螺纹旋转杆上的随旋转轴转动发生水平移动的移动块,移动块上设置连接下肢放置结构的连接杆;连接杆与移动块及下肢放置结构都为转动连接方式;下肢放置结构的水平位置相对底座不发生改变,连接杆与下肢放置结构的连接位置不发生相对改变;连接杆的长度不发生改变;移动块与连接杆的连接位置随移动块的移动而改变,改变位置的同时改变连接杆与移动块及下肢放置结构间的角度;也同时改变底座与下肢放置结构间垂直距离,另设置控制步进电机正转与反转达到升降效果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还设置为步进电机提供能量的电源结构。使用时,通过打开步进电机旋转带动螺纹旋转杆转动,带动移动块的位置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连接杆与移动块连接位置,同时改变连接杆与移动块及下肢放置结构间角度及下肢放置结构与底座间距离的效果,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停止运行步进电机。

进一步,在底座的纵向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步进电机,通过一个电机实现高度调整。

或者,在底座沿底座纵向两侧各设置一个步进电机,及对应的螺纹旋转杆、移动块及连接杆;两个步进电机分别设置一个升高开关与一个降低开关;或者两个步进电机同时实现升降效果,两个步进电机同用一个升高开关和一个降低开关。

进一步,设置控制所有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的控制结构,并由控制结构控制两个步进电机周期性的升高与降低,达到带动下肢规律的抬高与降低的运动,进而达到促进下肢血运,最大程度改善下肢水肿的问题。

进一步,移动块为带螺纹孔的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移动块与螺纹旋转杆的组合,且在移动块的两侧设置保证移动块不随螺纹旋转杆转动的防旋转结构。通过设置防旋转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移动块随螺纹旋转杆的转动实现水平位移不发生转动。

进一步,防旋转结构包括从底座伸出的沿底座横向设置的一块设置在移动块一侧的限位板;还包括另一块设置在移动块另一侧的限位板,两限位板间的距离等于移动块的宽度,移动块设置在两限位板之间;通过两块限位板锁死移动块的位置,防止发生旋转;或者还包括从移动块上伸出的防转动突出及设置在限位板上供防转动突出伸入的沿限位板纵向设置的纵向轨道;同样可以实现防转动功能。

进一步,在底座的横向上设置两个移动块,并对应相同数目的连接杆;螺纹旋转杆延伸设置到底座另一侧的矮侧板上,另一侧矮侧板上设置支撑螺纹旋转杆转动的支撑孔一;在螺纹旋转杆的中间位置从底座上伸出一支撑块,支撑块上设置供螺纹旋转杆伸入的支撑孔二,两移动块设置在支撑块的两侧;两移动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实现两连接杆角度的改变,进而实现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两移动块向相反反向移动,两移动块的初始位置都设置在靠近步进电机的位置或者都设置在靠近支撑块的位置,螺纹旋转杆在支撑块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实现螺纹旋转杆同向转动但移动块的移动方向相反;整个运动过程两连接杆都保持以支撑块所在垂线为对称轴对称。两移动块的初始位置是下肢放置结构最低点的位置。

进一步,两移动块向相反反向移动时,初始位置时,两移动块都靠近支撑块的位置,连接杆与下肢设置结构的连接位置设置在与矮侧板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进一步,设置在支撑孔一与支撑孔二的螺纹旋转杆段未设置螺纹,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支撑转动的阻力。

进一步,支撑孔一与支撑孔二处都设置轴承结构,最大程度减少接触处的转动摩擦,保证运行顺畅。

进一步,连接杆与移动块及下肢放置结构的连接位置都包括两个伸出板,连接杆设在在伸出板间,伸出板及连接杆上设置转轴孔,转轴孔内设置连接轴杆,通过此种结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实现。

进一步,下肢设置结构包括下部与连接板连接的硬质板及上部与下肢接触且符合腿部生理弧度的软性支撑垫,软性支撑垫底面与硬质板等大,保证硬质板对腿部的有效支撑。

进一步,硬质板为可以容纳一条腿窄硬质板,或者为容纳两条下肢的宽硬质板,硬质板的对称面与底座的对称面一致。不同宽度硬质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窄的或宽度。

进一步,底座及下肢放置结构的材料为具有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的防止下肢水肿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可调节的抬高下肢,还可通过规律性运动提高下肢血运,使效果更加显著,另外软性支撑垫一与软性支撑垫二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抬高过程中患者腿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转动结构带纵向轨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转动结构为两块限位板的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肢放置结构部分及其连接的步进电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部分及其连接的步进电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转动结构带纵向轨道单个步进电机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个步进电机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矮侧板;111、支撑孔一;12、限位板;13、防转动杆;14、纵向轨道;2、下肢放置结构;21、硬纸板;22、软性支撑垫;3、步进电机;31、螺纹旋转杆;32、移动块;321、螺纹孔;4、连接杆;41、伸出板;42、转轴孔;43、轴杆;5、控制结构;61、支撑块;611、支撑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其包括底座1,与底座1距离可调的下肢放置结构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两侧设置矮侧板11;侧板上固定设置沿底座1横向放置的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伸出随步进电机3转动的螺纹旋转杆31,螺纹旋转杆31上设置带螺纹的套接在螺纹旋转杆31上的随旋转轴转动发生水平移动的移动块32,移动块32上设置连接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都为转动连接方式;下肢放置结构2的水平位置相对底座1不发生改变,连接杆4与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不发生相对改变;连接杆4的长度不发生改变;移动块32与连接杆4的连接位置随移动块32的移动而改变,改变位置的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的角度;也同时改变底座1与下肢放置结构2间垂直距离,另设置控制步进电机3正转与反转达到升降效果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还设置为步进电机3提供能量的电源结构。使用时,通过打开步进电机3旋转带动螺纹旋转杆31转动,带动移动块32的位置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连接位置,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角度及下肢放置结构2与底座1间距离的效果,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停止运行步进电机3。在底座1的纵向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步进电机3,通过一个电机实现高度调整。底座1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材料为具有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移动块32为带螺纹孔321的移动块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移动块32与螺纹旋转杆31的组合,且在移动块32的两侧设置保证移动块32不随螺纹旋转杆31转动的防旋转结构。通过设置防旋转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移动块32随螺纹旋转杆31的转动实现水平位移不发生转动。防旋转结构包括从底座1伸出的沿底座1横向设置的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一侧的限位板12;还包括另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另一侧的限位板12,两限位板12间的距离等于移动块32的宽度,移动块32设置在两限位板12之间;通过两块限位板12锁死移动块32的位置,防止发生旋转;

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都包括两个伸出板41,连接杆4设在在伸出板41间,伸出板41及连接杆4上设置转轴孔42,转轴孔42内设置连接轴杆43,通过此种结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实现。

下肢设置结构包括下部与连接板连接的硬质板及上部与下肢接触且符合腿部生理弧度的软性支撑垫22,软性支撑垫22底面与硬质板等大,保证硬质板对腿部的有效支撑。硬质板为可以容纳一条腿窄硬质板,或者为容纳两条下肢的宽硬质板,硬质板的对称面与底座1的对称面一致。不同宽度硬质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窄的或宽度。

实施例2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其包括底座1,与底座1距离可调的下肢放置结构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两侧设置矮侧板11;侧板上固定设置沿底座1横向放置的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伸出随步进电机3转动的螺纹旋转杆31,螺纹旋转杆31上设置带螺纹的套接在螺纹旋转杆31上的随旋转轴转动发生水平移动的移动块32,移动块32上设置连接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都为转动连接方式;下肢放置结构2的水平位置相对底座1不发生改变,连接杆4与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不发生相对改变;连接杆4的长度不发生改变;移动块32与连接杆4的连接位置随移动块32的移动而改变,改变位置的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的角度;也同时改变底座1与下肢放置结构2间垂直距离,另设置控制步进电机3正转与反转达到升降效果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还设置为步进电机3提供能量的电源结构。使用时,通过打开步进电机3旋转带动螺纹旋转杆31转动,带动移动块32的位置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连接位置,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角度及下肢放置结构2与底座1间距离的效果,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停止运行步进电机3。底座1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材料为具有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底座1的纵向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步进电机3,通过一个电机实现高度调整。设置控制所有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的控制结构5,并由控制结构5控制两个步进电机3周期性的升高与降低,达到带动下肢规律的抬高与降低的运动,进而达到促进下肢血运,最大程度改善下肢水肿的问题。移动块32为带螺纹孔321的移动块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移动块32与螺纹旋转杆31的组合,且在移动块32的两侧设置保证移动块32不随螺纹旋转杆31转动的防旋转结构。通过设置防旋转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移动块32随螺纹旋转杆31的转动实现水平位移不发生转动。防旋转结构包括从底座1伸出的沿底座1横向设置的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一侧的限位板12;还包括另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另一侧的限位板12,两限位板12间的距离等于移动块32的宽度,移动块32设置在两限位板12之间;通过两块限位板12锁死移动块32的位置,防止发生旋转。

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都包括两个伸出板41,连接杆4设在在伸出板41间,伸出板41及连接杆4上设置转轴孔42,转轴孔42内设置连接轴杆43,通过此种结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实现。

下肢设置结构包括下部与连接板连接的硬质板及上部与下肢接触且符合腿部生理弧度的软性支撑垫22,软性支撑垫22底面与硬质板等大,保证硬质板对腿部的有效支撑。硬质板为可以容纳一条腿窄硬质板,或者为容纳两条下肢的宽硬质板,硬质板的对称面与底座1的对称面一致。不同宽度硬质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窄的或宽度。

实施例3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其包括底座1,与底座1距离可调的下肢放置结构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两侧设置矮侧板11;侧板上固定设置沿底座1横向放置的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伸出随步进电机3转动的螺纹旋转杆31,螺纹旋转杆31上设置带螺纹的套接在螺纹旋转杆31上的随旋转轴转动发生水平移动的移动块32,移动块32上设置连接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都为转动连接方式;下肢放置结构2的水平位置相对底座1不发生改变,连接杆4与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不发生相对改变;连接杆4的长度不发生改变;移动块32与连接杆4的连接位置随移动块32的移动而改变,改变位置的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的角度;也同时改变底座1与下肢放置结构2间垂直距离,另设置控制步进电机3正转与反转达到升降效果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还设置为步进电机3提供能量的电源结构。使用时,通过打开步进电机3旋转带动螺纹旋转杆31转动,带动移动块32的位置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连接位置,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角度及下肢放置结构2与底座1间距离的效果,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停止运行步进电机3。底座1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材料为具有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底座1沿底座1纵向两侧各设置一个步进电机3,及对应的螺纹旋转杆31、移动块32及连接杆4;两个步进电机3分别设置一个升高开关与一个降低开关;或者两个步进电机3同时实现升降效果,两个步进电机3同用一个升高开关和一个降低开关。设置控制所有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的控制结构5,并由控制结构5控制两个步进电机3周期性的升高与降低,达到带动下肢规律的抬高与降低的运动,进而达到促进下肢血运,最大程度改善下肢水肿的问题。

移动块32为带螺纹孔321的移动块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移动块32与螺纹旋转杆31的组合,且在移动块32的两侧设置保证移动块32不随螺纹旋转杆31转动的防旋转结构。通过设置防旋转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移动块32随螺纹旋转杆31的转动实现水平位移不发生转动。防旋转结构包括从底座1伸出的沿底座1横向设置的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一侧的限位板12;还包括从移动块32上伸出的防转动突出及设置在限位板12上供防转动突出伸入的沿限位板12纵向设置的纵向轨道14;同样可以实现防转动功能。

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都包括两个伸出板41,连接杆4设在在伸出板41间,伸出板41及连接杆4上设置转轴孔42,转轴孔42内设置连接轴杆43,通过此种结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实现。

下肢设置结构包括下部与连接板连接的硬质板及上部与下肢接触且符合腿部生理弧度的软性支撑垫22,软性支撑垫22底面与硬质板等大,保证硬质板对腿部的有效支撑。硬质板为可以容纳一条腿窄硬质板,或者为容纳两条下肢的宽硬质板,硬质板的对称面与底座1的对称面一致。不同宽度硬质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窄的或宽度。

实施例4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

一种可调的减轻下肢水肿的抬高垫,其包括底座1,与底座1距离可调的下肢放置结构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两侧设置矮侧板11;侧板上固定设置沿底座1横向放置的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伸出随步进电机3转动的螺纹旋转杆31,螺纹旋转杆31上设置带螺纹的套接在螺纹旋转杆31上的随旋转轴转动发生水平移动的移动块32,移动块32上设置连接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都为转动连接方式;下肢放置结构2的水平位置相对底座1不发生改变,连接杆4与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不发生相对改变;连接杆4的长度不发生改变;移动块32与连接杆4的连接位置随移动块32的移动而改变,改变位置的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的角度;也同时改变底座1与下肢放置结构2间垂直距离,另设置控制步进电机3正转与反转达到升降效果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还设置为步进电机3提供能量的电源结构。使用时,通过打开步进电机3旋转带动螺纹旋转杆31转动,带动移动块32的位置发生改变,达到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连接位置,同时改变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间角度及下肢放置结构2与底座1间距离的效果,当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停止运行步进电机3。底座1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材料为具有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底座1沿底座1纵向两侧各设置一个步进电机3,及对应的螺纹旋转杆31、移动块32及连接杆4;两个步进电机3分别设置一个升高开关与一个降低开关;或者两个步进电机3同时实现升降效果,两个步进电机3同用一个升高开关和一个降低开关。设置控制所有的升高开关及降低开关的控制结构5,并由控制结构5控制两个步进电机3周期性的升高与降低,达到带动下肢规律的抬高与降低的运动,进而达到促进下肢血运,最大程度改善下肢水肿的问题。

移动块32为带螺纹孔321的移动块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移动块32与螺纹旋转杆31的组合,且在移动块32的两侧设置保证移动块32不随螺纹旋转杆31转动的防旋转结构。通过设置防旋转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移动块32随螺纹旋转杆31的转动实现水平位移不发生转动。防旋转结构包括从底座1伸出的沿底座1横向设置的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一侧的限位板12;还包括另一块设置在移动块32另一侧的限位板12,两限位板12间的距离等于移动块32的宽度,移动块32设置在两限位板12之间;通过两块限位板12锁死移动块32的位置,防止发生旋转;另一种实施方式为还包括从移动块32上伸出的防转动突出及设置在限位板12上供防转动突出伸入的沿限位板12纵向设置的纵向轨道14;同样可以实现防转动功能。

在底座1的横向上设置两个移动块32,并对应相同数目的连接杆4;螺纹旋转杆31延伸设置到底座1另一侧的矮侧板11上,另一侧矮侧板11上设置支撑螺纹旋转杆31转动的支撑孔一111;在螺纹旋转杆31的中间位置从底座1上伸出一支撑块61,支撑块61上设置供螺纹旋转杆31伸入的支撑孔二611,两移动块32设置在支撑块61的两侧;两移动块32向相反方向运动实现两连接杆4角度的改变,进而实现高度的调节。两移动块32向相反反向移动,两移动块32的初始位置都设置在靠近步进电机3的位置或者都设置在靠近支撑块61的位置,螺纹旋转杆31在支撑块61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实现螺纹旋转杆31同向转动但移动块32的移动方向相反;整个运动过程两连接杆4都保持以支撑块61所在垂线为对称轴对称。两移动块32的初始位置是下肢放置结构2最低点的位置。两移动块32向相反反向移动时,初始位置时,两移动块32都靠近支撑块61的位置,连接杆4与下肢设置结构的连接位置设置在与矮侧板11位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在支撑孔一111与支撑孔二611的螺纹旋转杆31段未设置螺纹,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支撑转动的阻力。支撑孔一111与支撑孔二611处都设置轴承结构,最大程度减少接触处的转动摩擦,保证运行顺畅。

连接杆4与移动块32及下肢放置结构2的连接位置都包括两个伸出板41,连接杆4设在在伸出板41间,伸出板41及连接杆4上设置转轴孔42,转轴孔42内设置连接轴杆43,通过此种结构实现转动连接的实现。

下肢设置结构包括下部与连接板连接的硬质板及上部与下肢接触且符合腿部生理弧度的软性支撑垫22,软性支撑垫22底面与硬质板等大,保证硬质板对腿部的有效支撑。硬质板为可以容纳一条腿窄硬质板,或者为容纳两条下肢的宽硬质板,硬质板的对称面与底座1的对称面一致。不同宽度硬质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窄的或宽度。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