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痛症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2426发布日期:2021-12-24 23: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跟痛症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矫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跟痛症矫形器。


背景技术:

2.跟痛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足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疼痛加重,肥胖者多见,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45岁~60岁发病最多。临床主要以单足或双足跟部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为主要特征,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跟骨骨刺又称跟骨骨质增生,因附着在跟骨的腱膜、肌腱的反复牵拉,在肌肉附着处所形成椎状的骨质增生,是一种退行性无炎症性疾病。跟骨骨刺往往和跟痛症同时存在,但跟骨骨刺并不一定是跟痛症的原因。
3.但是,现有的跟痛症矫形器存在以下缺点:
4.现有的跟痛症矫形器在使用时,由于不能很好的起到缓冲效果,从而容易加剧患者跟痛症炎症,进而导致患者行走不便,同时现有的跟痛症矫形器的不具有抗菌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进而降低了跟痛症矫形器使用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痛症矫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跟痛症矫形器在使用时,由于不能很好的起到缓冲效果,从而容易加剧患者跟痛症炎症,进而导致患者行走不便,同时现有的跟痛症矫形器的不具有抗菌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进而降低了跟痛症矫形器使用功能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跟痛症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所述矫形器主体由缓冲机构和功能层组成,所述缓冲机构顶部表面粘接有功能层,所述缓冲机构由pu发泡层、凹槽、粘胶层和气垫组成,所述功能层由硅胶垫层、抗拉纤维层、远红外纤维层和竹炭纤维层复合而成,所述抗拉纤维层由第一抗拉限位丝和第二抗拉限位丝编织组成,通过缓冲机构,可使得矫形器主体具有很好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并且功能层,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矫形器主体使用功能性。
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顶部表面积与功能层底部表面积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缓冲机构为功能层提供附着基础。
8.优选的,所述pu发泡层底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顶部表面粘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底部表面设有气垫,从而能够通过pu发泡层既能为凹槽提供开设空间,又能使得矫形器主体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通过凹槽,又能经粘胶层对气垫安装,进而能够提高矫形器主体对脚跟的缓冲性能。
9.优选的,所述硅胶垫层顶部表面设有抗拉纤维层,所述抗拉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远红外纤维层,所述远红外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竹炭纤维层,从而能够通过硅胶垫层,既能起到明显的缓冲功能,使得患者踩着更加舒适,又能为抗拉纤维层提供附着基础,通过远红外纤维层,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患者身体代谢,通过竹炭纤维层,
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使得患者踩着舒适,并且又能保护远红外纤维层的使用安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抗拉限位丝一侧编织有第二抗拉限位丝,从而能够加强抗拉纤维层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远红外纤维层使用安全和寿命。
11.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银离子抗菌层,可进一步的提高了竹炭纤维层的抗菌效果,防止矫形器主体表面滋生细菌。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跟痛症矫形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由于矫形器主体采用缓冲机构和功能层组成,并且缓冲机构顶部表面粘接有功能层,同时缓冲机构顶部表面积与功能层底部表面积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缓冲机构为功能层提供附着基础,由于缓冲机构采用pu发泡层、凹槽、粘胶层和气垫组成,并且pu发泡层底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同时凹槽内腔顶部表面粘接有粘胶层,且粘胶层底部表面设有气垫,从而能够通过pu发泡层既能为凹槽提供开设空间,又能使得矫形器主体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通过凹槽,又能经粘胶层对气垫安装,进而能够提高矫形器主体对脚跟的缓冲性能。
14.(2)本实用新型由于功能层采用硅胶垫层、抗拉纤维层、远红外纤维层和竹炭纤维层复合而成,并且硅胶垫层顶部表面设有抗拉纤维层,同时抗拉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远红外纤维层,且远红外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竹炭纤维层,从而能够通过硅胶垫层,既能起到明显的缓冲功能,使得患者踩着更加舒适,又能为抗拉纤维层提供附着基础,通过远红外纤维层,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患者身体代谢,通过竹炭纤维层,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使得患者踩着舒适,并且又能保护远红外纤维层的使用安全。
15.(3)本实用新型由于抗拉纤维层采用第一抗拉限位丝和第二抗拉限位丝编织组成,并且第一抗拉限位丝一侧编织有第二抗拉限位丝,从而能够加强抗拉纤维层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远红外纤维层使用安全和寿命,通过在竹炭纤维层顶部表面设有银离子抗菌层,可进一步的提高了竹炭纤维层的抗菌效果,防止矫形器主体表面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抗拉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竹炭纤维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矫形器主体;2、缓冲机构;3、pu发泡层;4、凹槽;5、粘胶层;6、气垫;7、功能层;8、硅胶垫层;9、抗拉纤维层;901、第一抗拉限位丝;902、第二抗拉限位丝;10、远红外纤维层;11、竹炭纤维层;12、银离子抗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跟痛症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1,所述矫形器主体1由缓冲机构2和功能层7组成,所述缓冲机构2顶部表面粘接有功能层
7,所述缓冲机构2由pu发泡层3、凹槽4、粘胶层5和气垫6组成,所述功能层7由硅胶垫层8、抗拉纤维层9、远红外纤维层10和竹炭纤维层11复合而成,所述抗拉纤维层9由第一抗拉限位丝901和第二抗拉限位丝902编织组成,通过缓冲机构2,可使得矫形器主体1具有很好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并且功能层7,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矫形器主体1使用功能性。
24.所述缓冲机构2顶部表面积与功能层7底部表面积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缓冲机构2为功能层7提供附着基础。
25.所述pu发泡层3底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腔顶部表面粘接有粘胶层5,所述粘胶层5底部表面设有气垫6,从而能够通过pu发泡层3既能为凹槽4提供开设空间,又能使得矫形器主体1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通过凹槽4,又能经粘胶层5对气垫6安装,进而能够提高矫形器主体1对脚跟的缓冲性能。
26.所述硅胶垫层8顶部表面设有抗拉纤维层9,所述抗拉纤维层9顶部表面设有远红外纤维层10,所述远红外纤维层10顶部表面设有竹炭纤维层11,从而能够通过硅胶垫层8,既能起到明显的缓冲功能,使得患者踩着更加舒适,又能为抗拉纤维层9提供附着基础,通过远红外纤维层10,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患者身体代谢,通过竹炭纤维层11,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使得患者踩着舒适,并且又能保护远红外纤维层10的使用安全。
27.所述第一抗拉限位丝901一侧编织有第二抗拉限位丝902,从而能够加强抗拉纤维层9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远红外纤维层10使用安全和寿命。
28.所述竹炭纤维层11顶部表面设有银离子抗菌层12,可进一步的提高了竹炭纤维层11的抗菌效果,防止矫形器主体1表面滋生细菌。
29.需要说明的是,一种跟痛症矫形器,在工作时,由于矫形器主体1采用缓冲机构2和功能层7组成,并且缓冲机构2顶部表面粘接有功能层7,同时缓冲机构2顶部表面积与功能层7底部表面积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缓冲机构2为功能层7提供附着基础,由于缓冲机构2采用pu发泡层3、凹槽4、粘胶层5和气垫6组成,并且pu发泡层3底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4,同时凹槽4内腔顶部表面粘接有粘胶层5,且粘胶层5底部表面设有气垫6,从而能够通过pu发泡层3既能为凹槽4提供开设空间,又能使得矫形器主体1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好患者的足部,通过凹槽4,又能经粘胶层5对气垫6安装,进而能够提高矫形器主体1对脚跟的缓冲性能,由于功能层7采用硅胶垫层8、抗拉纤维层9、远红外纤维层10和竹炭纤维层11复合而成,并且硅胶垫层8顶部表面设有抗拉纤维层9,同时抗拉纤维层9顶部表面设有远红外纤维层10,且远红外纤维层10顶部表面设有竹炭纤维层11,从而能够通过硅胶垫层8,既能起到明显的缓冲功能,使得患者踩着更加舒适,又能为抗拉纤维层9提供附着基础,通过远红外纤维层10,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患者身体代谢,通过竹炭纤维层11,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又能使得患者踩着舒适,并且又能保护远红外纤维层10的使用安全,由于抗拉纤维层9采用第一抗拉限位丝901和第二抗拉限位丝902编织组成,并且第一抗拉限位丝901一侧编织有第二抗拉限位丝902,从而能够加强抗拉纤维层9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远红外纤维层10使用安全和寿命,通过在竹炭纤维层11顶部表面设置银离子抗菌层12,可进一步的提高了竹炭纤维层11的抗菌效果,防止矫形器主体1表面滋生细菌。所述银离子抗菌层12为喷涂有银离子抗菌剂的丝网膜层。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跟痛症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1、缓冲机构2、pu发泡层3、凹槽4、粘胶层5、气垫6、功能层7、硅胶垫层8、抗拉纤维层9、第一抗拉限位丝901、第二抗拉限位丝902、远红外纤维层10、竹炭纤维层11和银离子抗菌剂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限制要求。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