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

文档序号:26457005发布日期:2021-08-31 13:4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



背景技术:

膝关节置换术改善了大量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然而,膝关节置换术成功后,由于在伤口愈合、骨质生长过程中关节固定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如膝屈、伸肌肌肉萎缩,肌健挛缩等,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将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需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以改善和恢复患膝关节功能。目前,针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主要有伸直和屈曲动作,伸直动作时可在小腿垫软枕实现膝关节悬空,或膝关节上方加沙袋压直;屈曲动作时可行主动或人工被动屈腿训练。

然而,膝关节术后仅关注伸直及屈腿角度,但膝关节休息位屈曲10°~20°为患者术后最为舒适姿势,术后大量时间患者处于此角度可增加术后满意度。但对此姿势维持的关注不够,且无合适辅助装置维持;伸直动作中膝关节悬空或沙袋压腿等伸直练习方式较为痛苦,患者难以接受或维持;膝关节屈曲主动练习患者依从性较差,被动练习需要专业人士指导或康复科专业器械进行,不便出院后广泛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休息-锻炼两种功能模式、提高患者主动练习的依从性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包括底板,连接板,托板,滑索结构和支撑结构,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支撑安装槽和滑索槽;

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合页与底板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合页与托板相连,将患者的腿部固定在托板上,使托板能够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在固定板上进行移动,以使患者进行伸直及屈腿锻炼动作;

所述托板上部设置有u形凹槽,以对腿部进行更好的支撑和固定,避免左右滑移,u形凹槽也可在上覆沙袋辅助练习;尾部设置有托板固定销,用以固定到滑索槽上;

所述滑索结构由连接块和滑索螺栓组成,连接块为直角结构,垂直面与托板固定销相连,水平面通过滑索螺栓安装在底板上的滑索槽上,使托板能够沿着滑索槽进行滑动;

所述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和插销组成,支撑杆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安装槽内,并能以插销为圆心进行旋转。

当位于锻炼模式时,支撑杆水平放入支撑安装槽内,将托板通过滑索螺栓安装在底板上的滑索槽上,使托板能够沿着滑索槽进行滑动,将腿部固定在托板上进行伸直和屈曲锻炼;当位于休息模式时,将托板与滑索槽分离,将支撑杆旋转支起,对托板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便于患者休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索槽的长度设置为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远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给患者本人可视标准,避免髋关节旋前或旋后代偿膝关节贴近创面造成膝关节伸直假象;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近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5°,使患者的膝关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屈腿锻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索槽内还设置有限位螺栓,对托板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进行调整,进而实现锻炼模式时屈腿角度的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与插销之间为阻尼旋转,支撑杆可悬停在任意角度,以调整支撑时托板的高度,进而调整休息模式时腿部的屈曲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增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具有休息-锻炼两种功能模式,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易行;在锻炼模式托板可放置于0°位置,给患者本人可视标准,避免髋关节旋前或旋后代偿膝关节贴近创面造成膝关节伸直假象;最大屈曲角度可通过限位螺栓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康复阶段;具有滑索结构,避免膝关节屈曲全或无式练习,增加患者依从性;同时,托板的u型凹槽也可上覆沙袋辅助练习;在休息模式时,托板顶部呈u型设计可方便膝关节长时间放置,利于血液回流及休息位维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锻炼模式时最大屈曲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锻炼模式时托板0°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休息模式时支撑最大高度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休息模式时支撑中间高度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2-连接板;3-托板;31-托板固定销;41-连接块;42-滑索螺栓;43-限位螺栓;51-支撑杆;52-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包括底板1,连接板2,托板3,滑索结构和支撑结构,底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支撑安装槽和滑索槽,滑索槽的长度设置为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远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近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5°;连接板2一端通过合页与底板1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合页与托板3相连;托板3上部设置有u形凹槽,尾部设置有托板固定销31;滑索结构由连接块41、滑索螺栓42以及限位螺栓43组成,连接块41和滑索螺栓42将托板3安装在底板1上的滑索槽上;支撑结构由两套支撑杆51和插销52组成,安装在底板1上的两个支撑安装槽内,支撑杆51与插销52之间为阻尼旋转。

参见附图3-4,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位于锻炼模式时,支撑杆51旋转放入底板1上的支撑安装槽内,通过限位螺栓43的位置对最大屈曲角度进行调整。

参见附图5-6,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位于休息模式时,将托板1与滑索槽分离,将支撑杆51旋转支起,由于支撑杆51与插销52之间为阻尼旋转,可对托板3形成稳定的、不同高度的三角支撑以供患者休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连接板,托板,滑索结构和支撑结构,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支撑安装槽和滑索槽;

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合页与底板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合页与托板相连;

所述托板上部设置有u形凹槽,尾部设置有托板固定销;

所述滑索结构由连接块和滑索螺栓组成,连接块为直角结构,垂直面与托板固定销相连,水平面通过滑索螺栓安装在底板上的滑索槽上,使托板能够沿着滑索槽进行滑动;

所述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和插销组成,支撑杆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安装槽内,并能以插销为圆心进行旋转,以对托板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索槽的长度设置为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远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当在滑索螺栓位于最近端时,托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索槽内还设置有限位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插销之间为阻尼旋转,支撑杆可悬停在任意角度。


技术总结
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支具,包括底板,连接板,托板,滑索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支撑安装槽和滑索槽;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合页与底板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合页与托板相连;所述托板上部设置有U形凹槽,尾部设置有托板固定销;所述滑索结构由连接块和滑索螺栓组成,连接块为直角结构,垂直面与托板固定销相连,水平面通过滑索螺栓安装在底板上的滑索槽上,使托板能够沿着滑索槽进行滑动;所述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和插销组成,支撑杆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安装槽内,并能以插销为圆心进行旋转。所述支具具有休息‑锻炼两种功能模式,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易行,可提高患者主动练习的依从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然;黄萍;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