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5081发布日期:2021-08-27 13:4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护理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对高龄者、障碍人士的护理的护理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协助高龄者、障碍人士例如在厕所解手的装置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2等中有记载。

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将连结在链条滑车等的升降单元的下方的线缆、绳索栓绑在悬挂于被护理者的腋下的带上的装置。利用线缆、绳索和升降单元等来支撑人的体重,使该升降单元能够沿轨道移动,从而能够帮助被护理者例如在轮椅和马桶座之间移动以站立或坐下。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对被护理者的臀部和后背进行支撑的支承面、能够以载乘着被护理者的状态将被护理者从起居室(床)向厕所、浴室、食堂等运送的装置。被护理者在载乘于装置的状态下例如被运送到厕所,能够通过从臀部等撤走上述支承面从而落座在马桶座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7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231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是通过使用由升降单元卷起的链条和接在其下方的线缆、绳索悬吊被护理者来进行护理的装置。由于链条、线缆、绳索等无法支撑向水平方向的力,因此无法支撑被护理者向前后左右任一方不稳定地摇晃的运动。为了使被护理者即使向前后左右摇晃也不会跌倒,需要利用链条等来支承大部分体重。但是,若几乎完全由装置支撑体重,则被护理者将无法再使用自己的剩余能力来解手,因此该人的体力容易下降,无法期待身体机能的恢复、康复。

专利文献2的装置是将被护理者载乘于支承面上而运送到厕所等并使其坐到座位表面等的装置,因此被护理者使用剩余能力的机会进一步减少。因而,可以说通过使用该装置以站立或坐下的动作来实现被护理者的体力的维持、机能的恢复是极其困难的。另外,用于载乘着人并搬运至厕所的马桶座的装置不仅较庞大还需要对房屋进行充分的加固,因此引入该装置要花费高额的成本。

本申请涉及的发明从以上方面出发,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容易引入的护理用装置,其能够以有效利用高龄者、身体障碍人士的剩余能力的方式对该人进行辅助和支援的形式来实施对该人的护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的装置是用于支撑被护理者的身体的护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护理用装置中,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室内上方位置,该管部的末端部连结至佩戴在被护理者的躯干部上的躯干部支承件。作为形成管部的纤维增强树脂,可以使用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玻璃纤维增强树脂(gfrp)、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树脂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12中例示了发明的装置。

根据发明的该护理用装置是利用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来支撑被护理者的身体的装置。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是在钓竿、高尔夫球杆等中使用的管部,在强度高的基础上能够柔性地挠曲,通过挠曲而能够边柔软地追随被护理者的运动边柔和地发挥回弹力。因此,在发明的装置中,当被护理者出现了向前后左右的任一方晃动那样的不稳定的运动时,管部通过挠曲而追随被护理者,并且能够对被护理者带来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姿势的朝向的适度的力。

因而,该护理用装置可以构成为并非完全支撑被护理者的体重,而是对被护理者使用自己的剩余能力站立或坐下进行辅助或支援。如果活用剩余能力,则也能够发挥促进被护理者通过该护理来维持体力并恢复身体机能的作用。

优选地,上述发明的护理用装置中的管部的基端部以至少无法向一个方向进行角度位移、且在进行角度位移的方向上能够位移的角度范围受到限制的约束状态安装于室内上方位置。在图3等例示的装置中,管部也这样安装。图3中的管部10的基端部无法向图的左右(被护理者的左右)进行角度位移,但能够向与附图成直角的方向(被护理者的前后方向)在一定范围(例如以铅垂下方为中心±45°)内进行角度位移。

在上述管部中,如果安装于室内上方位置的基端部在所有方向上自由地进行角度位移,则无法适当地支撑被护理者的向前后左右的运动。不过,被护理者通常是在厕所、浴室、卧室等中向特定的方向动作(例如在厕所中向前后方向些许移动或倾斜身体)。因而,如上述那样,管部的基端部以至少无法向一个方向(例如左右)进行角度位移并且向别的方向(例如前后)能够在受限的范围内进行角度位移这样的状态进行安装,在对被护理者进行支撑方面是合适的。

在发明的护理用装置中,优选地,上述管部有两根,各管部的末端部在被护理者的左右各侧连结至上述躯干部支承件。在图1等例示的装置中也使用两根管部。

若适当地设定管部的强度、刚性(挠曲方式),则无论管部的根数如何,都能适当地支撑被护理者。但是,如果管部为两根,则在容易通过回弹力恢复被护理者的姿势的基础上,还能够发挥用于恢复绕身体的中心旋转的运动的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三根以上的管部,但在该情况下,与两根的情况相比当然装置的成本会上升。

特别优选地,上述两根管部在以分别向左右外侧凸出(的曲线)的方式弹性地挠曲的状态下使用。在图10的(a)~(e)的例子中,两根管部10分别在以向左右外侧凸出的方式挠曲的状态下连结至躯干部支承件30。在上部的基端部11中,对于两根管部10,使两者间的间隔w1比在与躯干部支承件30的连结部位处的间隔w2宽,并且通过支承件22平行地安装两者的基端部11,因此各管部10通过弹性变形而以向外侧凸出地挠曲的状态连到躯干部支承件30上。

如上所述,若两根管部以挠曲的状态连结至躯干部支承件,则与两管部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稳定地支撑被护理者。这是因为,在被护理者的身体向左右任一方少许倾斜时,两根中的一根管部的挠曲增加而向拉回被护理者的朝向发挥力,但另一根管部的挠曲变小而力趋于零,因此不会从两个管部突然对被护理者带来强大的力(参照图10的(d))。在两管部平行的情况下,同样地在被护理者的身体向左右任一方少许倾斜时,由于两管部向相同的朝向挠曲,因此拉回被护理者的朝向的力作为来自两管部的合力稍强地发挥作用,结果容易超越中立点而使被护理者反向地摇晃(参照图11的(b))。

优选地,上述管部的末端部与上述躯干部支承件通过可拆装的插入式的连结件连结。在图12的例子中,使用可拆装的插入式的连结件(带扣)50来连结管部10和躯干部支承件30。

各管部的末端部和躯干部支承件通常可以作为不分离的部件固定地连结在一起,但在这种情况下,每当被护理者来到护理用装置所设置的场所(厕所、浴室等),都需要将躯干部支承件佩戴到该人的躯干部。由于是对体格不同的各个被护理者佩戴相同的躯干部支承件,因此存在尺寸不合适而无法保持最佳状态的情况,此外还可能需要花费时间来佩戴而无法及时排泄。

在这一点上,若如上述那样利用可拆装的插入式的连结件连结管部的末端部和躯干部支承件,则能够使用与被护理者的体格相适的躯干部支承件,而且如果在去厕所的时间临近时等将该躯干部支承件预先佩戴到被护理者上,则在厕所等可以直接连结至管部的末端部。

在上述护理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管部为能够改变长度的套筒伸缩式结构,牵引用构件(例如线材或具有挠性的棒材或者经由螺纹部与其他部件联结并旋转从而能够将该其他部件提升、降下的构件等)在该管部中穿过,并且上述护理用装置设有通过操作该牵引用构件来移动上述躯干部支承件的操作机构(具有电机等驱动源的机构、或者手动操作式的机构)。在图1、图3等中示出了在厕所等的天花板部分设有带电机的上述操作机构的例子。将线材(线缆13)穿过管部10的内侧,并用该线材联接与躯干部支承件30的连结部12和卷绕机28,并利用包括电机26等的操作机构25来操作该线缆13。

如果是这样的护理用装置,则不仅能够抑制被护理者向前后左右摇晃的运动,而且能够积极地辅助被护理者站立或坐下的运动。这是因为,若以驱动操作机构来提升牵引用构件(例如卷起线材)的方式进行操作,则通过提升躯干部支承件,能够以使得被护理者(图3的附图标记x)站立的方式发挥力,另外,若以慢慢地松缓牵引用构件而反向地松放(例如放卷线材)的方式进行操作,则能够进行用于使被护理者坐下的支援。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躯干部支承件上设有能够检测被护理者的异常动作的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例如在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时,可以检测到被护理者踉跄或跌倒。

若使用发明的护理用装置,则例如在被护理者于厕所解手期间,护理者无需在厕所内陪伴。在这一点上,大大减轻了护理者和被护理者的精神层面的负担。如果如上述那样在躯干部支承件上设置传感器而能够检测被护理者的异常动作,则处于厕所等的外面的护理者在意外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应对,在这一点上,是进一步优选的。

对于上述管部为套筒伸缩式结构且穿过其内侧的牵引用构件如上述那样被操作这一结构的护理用装置,若上述管部的基端部位于被护理者所落座的位置的正上方或与之相比更靠前方的位置,则特别优选。在图5中示出了这样的装置的一例(尤其参照图5的(b))。

当落座状态的被护理者想要站起时,与向正上方提升相比,稍微向前方提升更容易使被护理者站立。这是因为,如图5的(a)所示,从落座的状态站起的动作首先使重心向前方移动然后向上方拉伸。因而,管部的基端部(上部)位于比被护理者所落座的位置的正上方更靠前方的位置是有利的。

当落座的被护理者想要站起时,特别优选地,在被护理者所落座的位置的正上方或与之相比更靠前方设置的上述管部的基端部位于上述管部从被护理者的正上方向前方倾斜0°~45°的位置。

根据发明人的调查,利用这种方式倾斜的管部向该范围的角度(即,在图5的(b)中0°≤θ≤45°的角度θ的方向)提升是因为容易使落座的被护理者最顺畅地站起来。需要说明的是,最理想的是3°≤θ≤20°。

还优选的是,上述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上部支承器,上述上部支承器的全部或一部分能够水平移动,以使得该管部的基端部向包括被护理者所落座的位置的正上方在内的前方及后方(“前方”、“后方”是指从落座的被护理者观察时的前方及后方)移动。在图7的(a)~(c)中示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水平移动的装置的一例。

这样,若上部支承器水平移动而上述管部的基端部也移动的话,则发明的装置除了能够将被护理者向最适当的朝向提升等,对站立、坐下等动作进行支援,还能够辅助被护理者在特定范围内前进、后退的运动。另外,由于使用柔性且具有回弹性的管部,因此当然也能够适当地支撑被护理者向前后左右不稳定地摇晃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管部的基端部也向被护理者的后方移动,因此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管部等整理到后方的墙边等。

也可以是,上述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上部支承器,上述上部支承器的全部或一部分能够旋转,以使得该管部的基端部(的位置)沿着圆周轨道水平回旋。在图8的(a)~(c)中例示了这样的装置。

若上述管部的基端部如上述那样水平回旋,则被护理者能够顺畅地进行在佩戴有躯干部支承件的状态下从轮椅站起,改变身体的朝向并落座于厕所的马桶座,之后再次改变朝向并回到轮椅上这样的动作。

上述护理用装置优选为能够由一个健全人协助(即单人护理)被护理者进行站立、坐下以及在与轮椅之间的换乘的装置。

若能够进行单人护理,则护理侧的负担当然会大幅减轻。由于厕所、浴室等大多较窄,因此易于进行顺畅的护理的情况也较少。

在上述护理用装置中,由于利用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来支撑被护理者,因此一个人就能进行在不使用护理用装置时由两个人进行的护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述那样在躯干部支承件上设有传感器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正在厕所大小便的被护理者处于无人护理状态,易于守护被护理者的尊严。

作为上述管部,可以使用如下管部:由粗细不同的多根管套筒伸缩式连结而成,在位于外侧的管的一个端部具有朝向内侧的卡止用台阶部,在嵌于位于外侧的该管的内侧的管的、与上述端部朝向相反的端部具有朝向外侧的卡止用台阶部。在图2中示出了这样的管部的一例(纵截面图)。图2的(a)示出了处于最大程度地拉长的状态时的管部10,图2的(b)示出了除此之外的状态的管部10。

在由粗细不同的多根管套筒伸缩式连结而成的管部中,当处于拉长状态时,在位于外侧的管的端部内表面上形成的锥形面和在嵌于其内侧的管的端部外表面上形成的锥形面嵌合,因此多数情况下各管连结而不会脱离(例如在普通的钓竿中)。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拉长状态下有时锥形面彼此过度强力地嵌合,之后可能难以使各管顺畅地相互滑动来进行收缩。

若如上述管部那样在外侧的管的端部具有朝向内侧的卡止用台阶部,在内侧的管的端部具有朝向外侧的卡止用台阶部,则不会出现锥形面彼此过度强力地嵌合而使之后的收缩变得不顺畅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管部处于拉长状态时,外侧的管的朝向内侧的卡止用台阶部和内侧的管的朝向外侧的卡止用台阶部抵接(参照图2的(a)),因此各管以不会脱离的方式相连,而不会紧密地嵌合。

另外,优选地,上述管部为纤维增强树脂制,并且以重叠的方式具有沿管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例如碳纤维)的层和沿管部的周向(或进一步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纤维(与上述相同)的层。

纤维增强树脂是轻量且高强度的塑料,用于高尔夫球杆的杆身、钓竿等。如上所述,如果是以重叠的方式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层和沿管部的周向延伸的纤维的层的管部,则无论作用的力的方向如何都会发挥强度,避免了折弯或断裂。因此,若在发明的护理用装置中使用上述那样的管部,则能够轻量地构成装置,而且能够基于该管部的强度强力且牢靠地支撑被护理者。

关于包括粗细不同的多根管的上述管部,优选地,嵌于最外侧的管(即最粗的管)作为上述末端部连结至上述躯干部支承件。在图1~图3等的例子中,嵌于最外侧的管10c也连结至躯干部支承件30。

由于连结至躯干部支承件的管位于靠近被护理者的部分,因此被护理者有可能用手握住该管。如果该管是上述管部中较细的管(即嵌于其他管的内侧的管),则在管部被缩短时会进入粗的管的内侧,因此握住管的手可能被卷入管彼此的间隙。另外,若最粗的管的基端部以角度位移受到限制的方式被安装于室内上方位置,则管部的末端部通过挠曲而能够位移的范围变窄,被护理者的可移动区域受限。在这一点上,若如上述那样上述管部中嵌于最外侧的粗的管作为末端部连结至躯干部支承件,则具有握住该管的被护理者的手不会被卷入管的隙间,并且较宽地设置被护理者的可动区域的优点。

还优选地,上述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上部支承器,该上部支承器可拆装地安装于能够独自竖立在室内地面上的支承框架的上部。在图9的(a)中示出了这样的护理用装置,即,将供管部10的基端部安装的上部支承器20安装于图9的(b)所示的支承框架上的例子。

如果是这样的护理用装置,即使是在天花板部分等无法安装管部(的基端部)的室内、或外出目的地,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站立或坐下的高龄者等的护理。若支承框架的主要部分由碳纤维增强树脂等轻量、高强度的材料构成,则也能够容易地挪动该框架或者在需要的场所进行组装,因此特别优选。

此外,还优选地,作为支承上述护理用装置的单元,支承框架构成为能够独自竖立在室内地面上,且在上部可拆装地安装有上述管部的基端部。

如果存在这样的支承框架,则如上所述,即使在无法对天花板部分等安装管部的场所,也能够将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上方位置来构成护理用装置。因而,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场所进行与排泄等相关的护理。

发明效果

根据发明的护理用装置利用强度高且能够柔性地挠曲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来支撑被护理者的身体,因此能够以边柔软地追随被护理者的运动边发挥回弹力的方式支撑被护理者。并且因此,能够辅助乃至支援被护理者使用自己的剩余能力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促进被护理者维持、恢复并康复体力、机能。

如果上述管部为套筒伸缩式结构,线材等牵引用构件穿过其中,并且设有通过操作该构件来移动上述躯干部支承件的操作机构,则不仅能够抑制被护理者向前后左右晃动那样的运动,而且还能够积极地辅助被护理者站立或坐下的运动。

若上述躯干部支承件上设有适当的传感器,则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到被护理者踉跄或摔倒,因此即使在被护理者例如一个人大小便等、护理者和被护理者分开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应对突发情况。

另外,如果是上述管部的基端部安装于上部支承器,该支承器可拆装地安装于能够独自竖立在室内地面上的支承框架的上部这样的构成,则即使在外出目的地等未安装管部的场所,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高龄者等的护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发明的实施例的护理用装置1的主视图,图1的(a)示出了管部10拉长的状态,图1的(b)示出了管部10缩短的状态。

图2是对于在图1的护理用装置1中使用的管部10的一部分(管彼此的接缝的部分)进行示出的纵截面图,图2的(a)示出了管部10拉长的状态,图2的(b)示出了管部10缩短的状态。

图3是表示由图1的护理用装置1支撑向一侧倾斜的被护理者x的机制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被护理者x利用设置于厕所的护理用装置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的(a)示出了被护理者x坐在马桶座y上的状态,图4的(b)示出了被护理者x从马桶座y站起的状态。

图5是表示坐下状态的被护理者x站起时的标准运动的示意图(图5的(a))和表示被护理者x在厕所使用护理用装置1站起的过程的侧视图(图5的(b)~(e))。

图6是关于图1所示的护理用装置1的侧视图(图6的(a))以及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图(图6的(b))。

图7是对于将上部支承器20设为能够水平移动的护理用装置2进行示出的侧视图(图7的(a))、主视图(图7的(b))以及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图(图7的(c))。

图8是对于将上部支承器20设为能够水平旋转的护理用装置3进行示出的侧视图(图8的(a))、主视图(图8的(b))以及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图(图8的(c))。

图9是表示关于护理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的(a)示出了将具有管部10等的上部支承器20安装于支承框架40的上部的护理用装置4,图9的(b)示出了支承框架40。

图10是对于管部10的使用方式与图1等所示的护理用装置1~4不同的护理用装置5进行示出的图,图10的(a)示出了被护理者x坐在马桶座y上的状态,图10的(b)示出了被护理者x从马桶座y站起的状态。另外,在图10的(c)~(e)中分别示出了正在使用装置5的被护理者x笔直地落座于马桶座y上的状态(图10的(c))、向自身的右侧稍微倾斜的状态(图10的(d))、以及向这一侧大幅度倾斜的状态(图10的(e))。

图11分别示出了在使用两根管部10平行(或几乎平行)地延伸的图1等的护理用装置1的过程中,被护理者x笔直地落座于马桶座y上的状态(图11的(a))、向自身的右侧稍微倾斜的状态(图11的(b))、以及向这一侧大幅度倾斜的状态(图11的(c))。

图12是表示管部10的末端部和躯干部支承件30通过插入式的连结件(带扣)50可拆装地连结的图,图12的(a)是表示躯干部支承件30的背侧部分与管部10的连结的后视图,图12的(b)、(c)是表示通过连结件50进行的连结(以及解除)的状态的详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6中示出了根据发明的护理用装置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护理用装置1是将两根管部10的基端部11安装在固定于天花板部分w的上部支承器20上,并将躯干部支承件30与这些管部10的末端部即下端部连结而成的装置。

在天花板部分w,借助连结件21a在下侧固定支承板21,利用该支承板21,如图示那样设置包括管部支承件22等的上部支承器20。然后,在该支承板21的管部支承件22上安装有管部10的基端部11。包括支承板21的上部支承器20等能够抵抗从被护理者x(参照图3等)的体重、运动受到的外力。

在下方连结的躯干部支承件30用于支撑被护理者x,其具有缠绕在该人的胸部(腋下附近)的部分32和悬挂在双肩上的部分33。采用易于卷绕和移除的结构,使用触感好的柔软的材料(例如橡胶、布)形成。在管部10和躯干部支承件30之间,从设置于管部10的末端部的连结部12延伸出连结带31,在其顶端连接有躯干部支承件30(的后背侧的左右各部分)。

在躯干部支承件30上安装有能够检测被护理者x的异常动作并通报给室外的传感器(省略图示)。作为传感器,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从而检测出被护理者x踉跄、摔倒。若使用这样的传感器,例如在被护理者x在厕所解手期间,护理者即使不在厕所内陪伴也能放心,因此大大地减轻了两者的精神负担,守护了被护理者的尊严。

联接上部支承器20和躯干部支承件30的管部10是将粗细不同的多根管以整体可伸缩的方式套筒伸缩式(嵌套式)连结而成的。即,在基端部11联结最细的管10a,在其下方,以能够相对于管10a向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连结稍粗的管10b,在其下方进一步以同样能够相对于管10b滑动的方式连结粗的管10c。较细的管在较粗的管的内侧滑入或滑出,由此能够在图1的(a)的状态和图1的(b)的状态之间改变管部10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将最外侧的最粗的管10c配置于管部10的下方并在其末端部(连结部12)连结躯干部支承件30是为了当胸部缠绕有躯干部支承件30的被护理者x握住管部10的下部时,防止他的手被卷入管彼此间的连结部,另外扩大管部10的末端部的可动范围。

在图示的例子中,套筒伸缩式连结三根管来作为管部10,但并不限于三根。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连结两根或者四根以上的管,另外,也可以仅将一根管(因此管本身不可伸缩)以能够相对于支承板21、天花板部分w滑动进入的方式插入支承板21、天花板部分w中。

管部10的各管10a~10c由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形成,以便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易于挠曲,并且在挠曲时产生适度的回弹力。而且,为了不论作用的力的朝向如何都能够发挥高强度,采用将在管的长度方向上配置有碳纤维的层(预浸料坯)和在管的周向上配置有该纤维的层(与上述相同)重叠而制作的层叠结构。另外,在各管10a~10c中,在被护理者x用手直接触摸的外侧表面(最外层)上设有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由碳纤维织成的织物的层,并且,在万一折损时可能触碰到人手的内侧表面(最内层)上设有同样沿两个方向延伸的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织物的层。为了防止使用者受伤,使纤维不易露出于外侧及内侧的表面。

管部10的各管也可以用碳纤维以外的纤维增强树脂形成。在使用其他纤维增强树脂的情况下,关于该纤维的配置,最好也采用与上述同样的层叠结构。

对于如上述那样套筒伸缩式连结的各管10a~10c,端部间的连结部分还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使得相互邻接的两个管在长度方向上始终顺畅地滑动。即,如图2的(b)所示,在位于外侧的管10b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内侧的卡止用台阶部10bx,在嵌于该管10b的内侧的管10a的下端部具有朝向外侧的卡止用台阶部10ax这样的结构。朝向内侧、朝向外侧的这些台阶10bx、10ax通过在该部分缠绕厚的碳纤维或者安装金属制的环而形成,从而在半径方向上形成0.2~2.0mm的台阶(高低差)(并且产生与长度方向成直角或大致直角的面)。图2的(b)的连结部在最大限度地拉长管部10时成为该图2的(a)的状态,卡止用台阶部10bx、10ax彼此抵接,由此防止管10a从管10b脱离。若如图示那样构成连结部,则与在内外的管的端部设置联结用锥部作为防脱件的情况不同,不会出现牢固地嵌合或固接而使之后的滑动、伸缩变得困难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管10c与管10b的连结部(省略图示),与关于管10b和管10a所示的图2同样,也分别形成有朝向内侧和朝向外侧的各台阶部。

在图示的护理用装置1中,如图2所示,线缆13在可伸缩的上述管部10的内侧(中空部)穿过。线缆13的下端部连接至图1所示的管部10的连结部12,其上端部从管部10的基端部11的上端开口向外穿出,并卷绕在设置于上部支承器20上的操作机构25的卷绕机28上。操作机构25是通过带有减速器的电机26将卷绕机28与轴27一起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的机构。通过使卷绕机28向任一朝向旋转,从而能够升降在管部10内穿过的线缆13。在卷起线缆13时,能够缩短管部10而如图1的(b)那样使躯干部支承件30上升,在松放线缆13时,能够如图1的(a)那样使躯干部支承件30下降。接通、断开操作机构25等是通过被护理者x或护理者手持遥控器的操作发送器来操控的。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绳索(例如由凯芙拉纤维制成的绳索)代替例示的线缆13。并不仅限于线缆、绳索等线材,也可以考虑使用具有挠性的棒材、或者经由螺纹部与其他部件联结并旋转从而能够将该其他部件提升、降下的构件(即具有螺纹部的棒状物)等各种牵引用构件。

在图1的装置1中,作为操作机构25,构成带有电机26的开关操作式的机构,但也可以将其设为手动操作式。也可以构成在上部配置手动驱动的齿轮箱(例如包括棘轮机构等)来代替电机26,利用操作杆等手柄、传递单元从下部(地上)驱动该齿轮箱而使轴27旋转这样的机构。

如图1所示,与管部10的最上部连结的基端部11是圆盘状的金属板,该金属板在下部具有插入、保持筒10a的上端部的孔并且在中央附近具有水平的支承轴。基端部11由固定于支承板21的管部支承件22从两侧夹持,利用这些管部支承件22可旋转地保持该支承轴。因此,基端部11及管部10的最上部无法进行向图1的左右倾斜的朝向的角度位移,而能够以仅向与图1的纸面成直角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角度位移。不过,由于在该基端部11和支承件22上设有当基端部11旋转特定角度时相互接触而无法进一步旋转的突起状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因此向与图示纸面成直角的方向的角度位移也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以管部支承件22的铅垂下方为中心±45°或更窄的范围)。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护理用装置1中,在将下部的躯干部支承件30卷绕在被护理者x的胸部、肩上时,可以利用管部10适当地支撑被护理者x的身体。由于纤维增强树脂制的管部10在高强度的基础上柔性地挠曲,因此在被护理者x向前后左右任一方晃动时,柔软地追随被护理者的运动并且发挥回弹力(复原力),并带来使被护理者x恢复到正常姿势的力。

因此,图示的护理用装置1能够有助于在腰腿力量衰退的被护理者站立或坐下的场所例如厕所、浴室、卧室等对被护理者进行援助。下面,以支援被护理者在厕所进行排泄等情况为例,说明该护理用装置1的功能等。

如图3所示,假设在马桶座y附近站立或坐下的被护理者x向左右任一朝向(图示的黑色箭头的朝向)晃动。由于管部10的基端部11被支承为不会向该方向进行角度位移,因此管部10如图示那样挠曲,借助于回弹力,经由躯干部支承件30对被护理者x带来恢复原状的朝向(图示的白色箭头的朝向)的力。

另外,关于被护理者x向前后方向(图3中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的运动,由于管部10的基端部11向该方向只能在受限的一定范围内进行角度位移,因此管部10既允许必要的范围的运动又发挥恢复原状的朝向的力。即,在被护理者x晃动而使躯干部支承件30向前后过度位移的情况下,管部10向该位移一侧挠曲,并带来使被护理者x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姿势的朝向的力。

当被护理者x在厕所落座于马桶座y或站起时,护理用装置1如图4那样对其进行援助。即,当如图4的(a)那样落座状态的被护理者x站起时,利用操作机构25卷起在管部10内穿过的线缆13而将躯干部支承件30提升。由此,能使被护理者x轻松地站到图4的(b)的状态。当站立的被护理者x向马桶座y上落座时,边通过操作机构25施加制动边放卷线缆13,而将被护理者x与躯干部支承件30一起向下松放。若能够根据被护理者x的剩余能力(腰腿的强度等)来调节操作机构25的驱动力(提升力)、制动强度、下降速度等,则可以进行也促进被护理者x的体力维持的更好的护理。

为了每次都适当地提升至与被护理者x各自的身高、姿势相对应的预期的高度,也可以在管部10的较细的管的表面刻上刻度(图3中的附图标记10s)或者进行与刻度相当的颜色区分。针对每个被护理者存储最佳的刻度、颜色,当相对于细的管而言的粗的管的端部到达该最佳的刻度等位置时,停止提升,则能够恰到好处地提升。

当落座的被护理者x站起时,如图5的(a)所示,若将自身的重心向前方移动然后向上方伸展,可以最顺畅地进行该动作。考虑到这一点,在图示的护理用装置1中,将包括操作机构25的上部支承器20如图5的(b)那样在比马桶座y的正上方稍靠前方的位置安装于天花板部分w。由此,管部10的基端部11位于比被护理者x的正上方更靠前方的位置,管部10以向前方倾斜图示的角度θ的状态,与落座的被护理者x相连。若驱动操作机构25而卷起管部10内的线缆13,则护理用装置1将被护理者x首先稍微向前上方提升,然后大致向正上方提升(图5的(b)~(e))。由此,能够使被护理者x顺畅地站起来。为了使被护理者x顺畅地落座于马桶座y上,也优选的是,从同样的靠前上方的角度缓慢地松放。需要说明的是,从易于进行这些动作的观点出发,上述管部10的向前方的倾斜角度θ优选为0°~45°,其中3°~20°最为合适。

当将上部支承器20构成为例如能在前后方向(图5的(b)~(e)的纸面上的左右的方向)上水平移动时,在选择被护理者x最容易动作的管部10的角度等方面是优选的。这种情况下,最好该管的基端部至少能在包括被护理者x落座的位置的正上方和与其相比更靠前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内移动。

在图6的(a)、(b)中示出了关于图1~图5所示的护理用装置1的侧视图和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图。在护理用装置1中,如上所述,上部支承器20固定于天花板部分w(参照图6的(a)),在上部支承器20上安装有罩20a,以免尘埃附着于操作机构25等(参照图6的(b)。在图6的(a)中省略了罩20a的图示)。

在图7的(a)~(c)中示出了将上部支承器20设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水平移动的护理用装置2的例子。为了能够水平移动,在上部支承器20的各连结件21a的上部设置车轮20b,并将它们添加到在天花板部分w的下表面以朝向前后的方式安装的导轨20c的内侧。如果将部分车轮20b设为与电机等连接的驱动轮,则可以通过开关等的操作,使上部支承器20沿着轨20c向前后进行往复移动。还具有对车轮20b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制动的功能。附图标记20a为罩(其中,在图7的(a)、(b)中省略了罩20a的图示)。

若上部支承器20能够水平移动,则躯干部支承件30与管部10一起向前后移动,因此能够对被护理者x的向前后方向的动作进行支援。由于也能够从适当的位置向适当的朝向提升,因此也能够最顺畅地支援站立、坐下等动作。若也能够向被护理者x的后方(马桶座y的后方)移动,则在不使用时也可以将管部10等整理到后方的墙边等。

在图8的(a)~(c)中示出了将上部支承器20设为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护理用装置3的例子。与图7的例子同样,在上部支承器20的连结件21a各自的上部设置车轮20b,并且将它们添加到在天花板部分w的下表面以形成环状的轨道的方式安装的导轨20d的内侧(车轮20b的位置可固定)。另外,同样,如果将部分车轮20b设为驱动轮,则能够使上部支承器20沿着轨20d任意地水平旋转(在图8中,也仅在图8的(c)中示出罩20a,在图8的(a)、(b)中省略了该图示)。

如果上部支承器20进行水平旋转,则能够由护理用装置3适当地支援被护理者x进行从轮椅站起并改变身体的朝向后落座在厕所的马桶座上,然后再次改变朝向返回轮椅这样的动作。

为了在从房屋的结构等情况出发而无法利用天花板部分w等设置装置的室内、外出目的地或住宿场所等进行高龄者等的护理,也优选的是,如图9所示利用支承框架40来组装简易的护理用装置。

如图9的(b)所示,支承框架40是稳定地独自竖立的纵长的框体,并且最上部的高度为1.8m~4m左右。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制造直线部分41,用铝合金等制造屈曲部、连结用部分42,能够进行分解、组装。由于主要部分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因此重量轻,在连结用部分处进行分离而分解成多个部分后也容易挪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承框架40也可以由碳纤维以外的纤维增强树脂形成。在设为不会挪动的支承框架4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主要部分等设为金属制。

若组装了图9的(b)的支承框架40,则能够在外出目的地等等任意场所的厕所、浴室、床等被护理者站立或坐下的场所构成图9的(a)的护理用装置4。即,在组装了支承框架40后,与图1等的例子同样,通过将安装有可伸缩的管部10的上部支承器20固定于该支承框架40的上部,从而能够如图9的(a)所示构成简易型的护理用装置4。进而,也可以是,在将线缆等穿过管部10内后,在上部支承器20上设置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机构从而能够提升被护理者x等。不过,即使不这样构成操作机构等,也能够利用图9的(a)的装置4来实现最低程度的护理。即,这是因为,即使不提升或松放被护理者x,在该人站立或坐下时,套筒伸缩式结构的管部10伸缩而追随动作,并且在被护理者x向前后左右的任一方晃动时,管部10在挠曲的基础上,通过回弹力带来力从而恢复被护理者x的姿势。

也可以是,在将线缆等穿过管部10中后,在上部支承器20上设置如上述那样不带电机的手动式的操作机构。若使用包括手动的手柄、棘轮、连结杆、传动设备等的手动机构使线缆上升、下降,则能够将被护理者x提升而使其站立,或者相反将其松放而使其坐下。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处例示的线缆,也可以使用绳索等线材、其他牵引用构件来代替。

在图10中示出了在管部10的使用方式上具有特征的护理用装置5。该图10的(a)示出了被护理者x落座于马桶座y的状态,该图10的(b)示出了被护理者x从马桶座y站起的状态。

该护理用装置5使用两根与图1等所示的护理用装置1~4同样的管部10来支撑躯干部支承件30,但其特征在于,对于安装在上部的支承件22上的两管部10的基端部11,通过使它们的间隔w1比在两管部10与下方的躯干部支承件30的连结部处的间隔w2宽,从而使两管部10具有向左右外侧凸出的弹性的挠曲。上部的支承件22将管部10支承为不会向左右倾斜,因此通过使间隔w1比间隔w2宽,两管部10以向外侧凸出的曲线状进行弹性变形。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等的例子相同,各管部10是将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多根管以可伸缩的套筒伸缩式结构连结而成的,用于牵引的线缆等穿过其内侧。

当如上述那样以向外侧挠曲的状态使用两根管部10时,与两管部10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稳定地支撑被护理者x。在实际使用护理用装置5时,容易实际感受到其稳定性,而稳定性增加的理由可以使用图10的(c)~(e)进行如下说明。

1)在使用护理用装置5的被护理者x不倾斜地处于中央位置(正常的位置)的状态(图10的(c))下,两根管部10中的每个对被护理者x带来图示箭头的方向的力。双方的力的朝向相反且大小相等,因此作为合力,在任一方向上都不会有力影响到被护理者x。

2)当被护理者x从图10的(c)的状态向左右任一方略微倾斜时(该图10的(d)),其中一个管部10的挠曲增加,欲使被护理者x返回到中央的力(回弹力)增加,但另一个管部10几乎成为直线状,针对被护理者x的力几乎变为零。因而,作为两个管部的合力,欲使被护理者x恢复原状的力少许(即,与一根管部10的挠曲相应的量)增加而作用于被护理者x。

3)当被护理者x从图10的(d)的状态进一步大幅度地倾斜时(该图10的(e)),两根管部10均大幅度地挠曲,因此基于它们的弹力而欲使被护理者x恢复原状的力强烈地发挥作用。

在从被护理者x晃动而向左右略微倾斜时起到该倾斜度变大为止的期间,从两根管部10经由躯干部支承件30作用于被护理者x而欲使倾斜度恢复的力经过上述2)的状态缓慢地增加。因而,不会出现因突然作用强大的力而导致被护理者x被摇晃到相反的朝向这样的不良情况。

与图10的护理用装置5的稳定性相关的上述特征在与表示将两根管部10平行(或几乎平行)地使用时的力的变化的图11的(a)~(c)进行比较时容易理解。

i)在被护理者x处于中央位置的状态(图11的(a))下,由于两根管部10是笔直的,因此哪个管部10都不会对被护理者带来力。

ii)在被护理者x向左右任一方略微倾斜时(图11的(b)),两个管部10向相同朝向挠曲而发挥欲使被护理者x返回到中央的力,因此作为来自两个管部的合力,欲使被护理者x恢复原状的力稍大地发挥作用。

iii)在被护理者x进一步大幅度地倾斜时(图11的(c)),两根管部10均大幅度地挠曲而强烈地发挥欲使被护理者x恢复原状的力。

在被护理者x晃动而向左右略微倾斜的上述ii)的时刻,容易从两根管部10稍强地作用欲使被护理者x的倾斜恢复的力,因此根据管部10的强度的设定状況,有可能使被护理者x向超过中央位置的相反的朝向移动等,摇晃无法顺利地收敛。

在图12的(a)中示出了管部10的下端部与躯干部支承件30之间的优选的连结状态。使用图12的(b)、(c)所示的容易拆装的插入式的连结件(带扣)50将各个管部10与躯干部支承件30的背面部分连结起来。

连结件50由图12的(b)所示的凸侧构件51和凹侧构件52构成,如图12的(a)所示,凸侧构件51固接于管部10的末端(连结部12),凹侧构件52经由连接带53而与躯干部支承件30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管部10的内侧穿过的线缆等事先联接到凸侧构件51上。

连结件50的两个构件51、52通过如图12的(c)那样将一方插入另一方的内侧来联结。凸侧构件51的两个爪51a插入凹侧构件52的环状部并钩挂在卡合片52a上,由此成为连结状态。若用手从外侧夹住爪51a而向内施加力,则两侧的爪51a从卡合片52a脱离,从而能够如图12的(b)那样解除连结。

当在管部10的末端部与躯干部支承件30的连结中使用这样的连结件50时,被护理者可以选择适合各自体格的大小的躯干部支承件30来使用。另外,若预先将该躯干部支承件30佩戴于被护理者x,则可以在厕所等于极短的时间内(例如20秒以内)进行与管部10的连接而能够使用护理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各例中所示的护理用装置1~5中的任一个都能采用通过这样的连结件50进行的管部10与躯干部支承件30的连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涉及的发明在进行高龄者、身体障碍人士的护理或体力维持的支援、或者提供用于此的装置的产业等中具有可利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2、3、4、5…护理用装置;10…管部;10a、10b、10c…管;10ax、10bx…卡止用台阶部;11…基端部;12…连结部;13…线缆(线材);20…上部支承器;25…操作机构;30…躯干部支承件;40…支承框架;50…连结件;x…被护理者;y…马桶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