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穿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6342发布日期:2022-09-07 14:4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间隔穿越系统的制作方法
间隔穿越系统
1.相关申请
2.本技术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948197(2019年12月13日提交)和美国专利申请63/125346(2020年12月14日提交),其内容全部引用至本文中。
技术领域
3.本发明通常涉及处理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间隔穿越系统以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目标捕获导管和间隔穿刺导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4.在用于治疗瓣膜功能不全的环扎术中,需要准确定位右心室流出道(rvot)。然而,在该过程的荧光透视图中,不可能准确定位rvot。其次,即使准确找到了rvot,也需要在rvot处稳定导管并保持其位置而不能在心脏收缩的整个过程移动。最后,由于有些患者没有间隔静脉,因此需要直接从冠状窦准确穿刺通过ivs。此外,由于有时难以用引导线进入间隔静脉,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和系统来直接从冠状窦通过ivs穿刺进入rvot,而不使用间隔静脉作为通路。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穿刺导管包括用于将引导线插入其中的第一内腔。线圈部件设置在穿刺导管的远端的部分。拉线的远端连接到线圈部件的远端的部分。拉线的近端延伸到穿刺导管的远端的部分。拉线配置为向内弯曲穿刺导管的远端部分以具有呈角度的构造。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捕获导管包括用于将第一引导线插入其中的第一内腔和用于将第二引导线插入其中的第二内腔。第二导线的远端具有圈套,其中远端的部分具有可偏转端。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环扎间隔穿越系统包括穿刺导管和捕获导管。
附图说明
8.图1示出了穿刺装置。
9.图2示出了穿刺装置的远端部分。
10.图3示出了穿刺装置的远端部分。
11.图4示出了穿刺装置的侧视图。
12.图5示出了穿刺装置的侧视图。
13.图6示出了穿刺装置的侧视图。
14.图7示出了穿刺装置的可弯曲部件。
15.图8示出了穿刺装置的可弯曲部件。
16.图9示出了冠状静脉中的穿刺装置。
17.图10示出了冠状静脉中的穿刺装置。
18.图11示出了冠状静脉中的穿刺装置。
19.图12示出了穿刺装置刺穿目标部位。
20.图13示出了成像分析下的穿刺装置。
21.图14示出了操作中的穿刺装置。
22.图15示出了操作中的穿刺装置。
23.图16示出了操作中的穿刺装置。
24.图17示出了穿刺装置的截面图。
25.图18示出了穿刺装置的截面图。
26.图19示出了穿刺装置和内腔的截面图。
27.图20示出了捕获装置。
28.图21示出了捕获设备的集线器。
29.图22示出了捕获装置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30.图23示出了捕获装置的横截面图。
31.图24示出了位于目标部位的捕获设备。
32.图25示出了rvot间隔的目标部位。
33.图26示出了位于rvot间隔处的捕获装置。
34.图27示出了捕获装置捕获穿刺线。
35.图28示出了穿过捕获导管的圈套的穿刺线。
36.图29示出了稳定线和目标圈套的实际图像。
37.图30示出了间隔穿越系统的整体。
具体实施方式
38.可弯曲穿刺装置
39.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可弯曲穿刺装置10。本实施方式的可弯曲穿刺装置10是插入患者体内时所使用的管状医疗器械。
40.图1示出了用于间隔穿越系统(septal crossing system)的穿刺装置。可弯曲穿刺装置10包括柔性管状多内腔管(主管)20及偏转部件30。柔性管状多内腔管20包括远端20a、近端20b、及可弯曲部件22。可弯曲部件22设置在主管20的远端20a处并且能够被弯曲。偏转部件30固定至主管20的近端20b并且用于操作(偏转)可弯曲部件22。
41.主管20
42.主管20为柔性多内腔管,能够被插入至冠状窦(coronary sinus)中。主管20具有远端20a和近端20b。主管20包括第一内腔26。第一内腔26具有远端26a和近端26b,远端26a和近端26b对主管20的远端20a和近端20b均开放。主管20的近端20b固定至偏转部件50(操作部件)。第一内腔26配置为用于供引导线42或穿刺线44插入其中。
43.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
44.主管20还包括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均形成在主管20的远端的部分。主管20还包括第二内腔28。第二内腔28具有远端28a和近端28b。第二内腔28的远端28a向第二侧孔24开放。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配置为用于供偏转线(操作线)
插入其中。
45.第二内腔28
46.主管20还包括第二内腔28。第二内腔28具有远端28a和近端28b。第二内腔28的远端28a向第二侧孔24开放。第二内腔的近端28b延伸到偏转部件50。第二内腔28配置用于供偏转线40插入其中。
47.偏转线40
48.主管20使用偏转线40来弯曲主管20的远端20a。偏转线40具有远端40a和近端40b。远端40a连接至主管20的远端20a。近端40b连接至偏转部件50。偏转线40在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之间限定的部分暴露,如图所示。
49.线圈部件30
50.主管20还包括支持穿刺位置的线圈部件30。线圈部件30具有远端30a和近端30b。远端30a设置在主管20的第一侧孔22附近,近端30b设置在主管20的第二侧孔24附近。线圈部件30配置为如螺旋形状地围绕第一内腔26以对第一内腔26进行增强。线圈部件30和第一内腔26具有共同轴,当主管20被弯曲时线圈部件30进行同轴弯曲,以支撑穿刺位置。
51.标记带32
52.主管20还包括用于成像分析的至少一个标记带32。如图所示,主管20的远端20a设有标记带32,标记带32由显现在x射线穿透图像上的材料制成。多个标记带32允许操作者通过参照x射线穿透图像进行穿刺之前来确认主管20的弯曲度(弯曲程度的量)。
53.可弯曲部件34
54.可弯曲部件34设置主管20中且配置成能够弯曲。可弯曲部件34具有远端34a和近端34b。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可弯曲部件34优选地布置在主管20的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之间。应当理解,这种布置可以根据患者解剖结构进行变化。如图所示,偏转线40优选地在第一侧孔22和第二侧孔24之间所限定区域上暴露。
55.用于操作的线组
56.主管20使用一组线进行操作。第一内腔26配置为用于供引导线42插入其中。当主管20定位至目标位置时,可以用穿刺线44交换引导线42。第二内腔28配置为用于供穿刺线44插入其中。偏转线44的远端40a连接至主管20的远端20a并通过第一孔22离开。偏转线44然后通过第二孔24返回并且通过第二内腔26延伸。偏转线的近端40b连接至偏转部件50。在穿刺之前,操作者通过偏转部件50拉穿刺线44来找到可弯曲部件34的最佳穿刺角度。
57.偏转部件50
58.可弯曲穿刺装置10还包括用于偏转可弯曲部件34的偏转部件50。如图所示,偏转部件50包括远端50a和近端50b。偏转部件50包括旋钮52、滑动件52、和集线器56,以进行偏转操作。偏转部件50还包括内腔58,用于供引导线42或穿刺线44穿过集线器56插入。内腔58相对于第一内腔26开放以便连通。
59.旋钮52和滑动件52
60.旋钮52操作滑动件54。如图所示,通过旋转旋钮52来使得滑动件54前后移动(来回移动)。近端40b连接至滑动件54,以使得滑动件可以拉动或推动操作线40。例如,操作者可以通过旋转旋钮42来调节可弯曲部件34的穿刺角度。
61.集线器56
62.集线器56用于在处理过程中供引导线42或穿刺线44插入其中。集线器56相对于偏转部件的内腔58开放,偏转部件的内腔58也相对于主管20的第一内腔26开放。应当理解,根据具体处理过程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集线器。
63.捕获装置100
64.图示出了用于间隔穿越系统的捕获装置100。捕获装置100包括柔性管状多内腔管(主管)120。捕获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弯曲主管120的偏转部件150。
65.主管120
66.主管120为用于捕获的柔性多内腔管。主管120具有远端120a和近端120b。主管120的近端120b固定至偏转部件150。第一内腔124配置为供引导线140(或稳定线)通过其进行插入。
67.侧孔122
68.主管120包括侧孔122。侧孔122形成在主管120上。侧孔122配置为供稳定线142通过其进行插入。
69.用于圈套线140的第一内腔124
70.主管120还包括第一内腔124。第一内腔124具有远端124a和近端124b,分别相对于主管120的远端120a和近端122a的每个开放。第一内腔124配置为供圈套线140通过其进行插入。
71.用于附加引导线142的第二内腔126
72.主管120还包括第二内腔126。第二内腔126具有远端126a和近端126b,分别对主管120的远端120a和近端122a的每个开放。第二内腔126配置为供引导线142通过其进行插入。
73.用于偏转线144的第三内腔128
74.主管120还包括第三内腔126。第三内腔128具有远端128a和近端128b。第三内腔126配置为供操作线144通过其进行插入。
75.用于稳定线146的第四内腔130
76.主管120还包括第四内腔130。第四内腔130具有远端130a和近端130b。第四内腔126配置为供稳定线146通过其进行插入。第四内腔130的远端130a相对于主管120的侧孔122开放。
77.偏转锚固件132
78.主管120还包括用于弯曲主管120的偏转锚固件132。偏转锚固件132设置在主管120的远端的部分中。如图所示,偏转锚固件132的形状为x形,其纵向地部分围绕第一内腔124和第二内腔126。偏转锚固件132包括用于连接操作线144的远端144a的锚固连接器132a。
79.标记带134
80.主管120还包括用于成像分析的至少一个标记带134。如图所示,主管120的远端120a设置有标记带134,标记带134由能够呈现在x射线透过图像上的材料制成。多个标记带134允许操作者在参照x射线透过图像进行穿刺之前来确认主管120的弯曲度。
81.可弯曲部件136
82.主管120还包括可弯曲部件136,可弯曲部件136限定在主管120的远端的部分中。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可弯曲部件136以编织结构制成。能够通过操作穿刺装置100
的手柄部件150来使得可弯曲部件136弯曲。
83.圈套线140
84.主管120使用圈套线140捕获目标线。圈套线140具有远端140a和近端140b。如图所示,远端140a连接到snare 140c。近端140b通过第一内腔124延伸至手柄部件150。
85.引导线142
86.主管120还使用引导线142。引导线142具有远端142a和近端142b。引导线142穿过第二内腔126从主管120的远端120a延伸到近端120b。
87.偏转线144
88.主管120还使用偏转线142来弯曲主管120。偏转线144具有远端144a和近端144b。远端144a连接到偏转锚固件132以弯曲主管120。近端114b连接到手柄部件150以进行偏转。
89.稳定线146
90.主管120还使用稳定线146以将主管120定位到目标位置。稳定线146具有远端146a和近端146b。稳定线146穿过侧孔122并通过第四内腔130延伸到手柄部件。
91.偏转部件150
92.捕获装置100包括用于偏转可弯曲部件136的偏转部件150。偏转部件150具有如图所示的远端150a和近端150b。偏转部件150包括旋钮152、滑动件152、和集线器156,以进行偏转操作。第一内腔124、第二内腔126和第四内腔130分别通过偏转部件150并连接到集线器156。
93.旋钮152和滑动件154
94.旋钮152操作滑动件154。如图所示,滑动件154通过旋转旋钮152来回移动。偏转线144的近端140b连接到滑动件154,以使得滑动件可以拉动或推动偏转线144。例如,操作者可以通过旋转旋钮142来调节可弯曲部件136的捕获角度。
95.集线器156
96.偏转部件150的集线器156具有多个端口。集线器的每个端口用于在处理过程中插入圈套线140、引导线142、稳定线14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