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试戴框以及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8998发布日期:2021-04-30 12: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试戴框以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视力的矫正验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试戴框以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视已被称为中国的“国病”,患病率近50%,近视总人数超过6亿,其中,高中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80%以上。框架眼镜是近视最重要的矫正手段,但参照《配装眼镜》国家标准(gb13511.1-2011),市场上在售的框架眼镜有超过80%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存在过矫和欠矫问题,验配过程和佩戴过程中质量问题导致的过矫或欠矫是青少年近视不断加深和成年人视疲劳的重要原因。

现有的镜架的镜腿、镜腿钩的弧度、鼻托的高度与宽度、鼻托与框的高度、鼻梁与框的大小,不可随人的脸型而改变参数,在2011年颁布的《配装眼镜》国家标准(gb13511.1-2011)中明确要求框架眼镜的光学中心要对准瞳孔,95%以上消费者只能购买不能实现光学中心与瞳孔理想对位的眼镜,进一步加重欠矫或过矫,以致不能使佩戴者有好的舒适感及更好的防控近视。

人脸部参数各异,同一外观的镜框尺寸设计理论上有120种。实际视光中心备货的尺寸只有1~2种,需要对鼻托、镜腿、框圈进行个性化调整后才能保证镜框佩戴的稳定性。如中国人群的鼻梁较欧美人群偏低,镜架佩戴的稳定性差,特别是垂直方向上的偏位。患者在刚刚佩戴眼镜时光学中心的垂直偏位平均为1.6mm,通过原地跳跃10次模拟运动后垂直偏位增加到3.3mm,镜架在使用过程中偏位会进一步加重欠矫和过矫。镜架调整技术依赖于经验,学习曲线长,且不能单独收费,国内眼镜店的做法基本是不做调整,直接销售厂家生产尺寸的镜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个性化镜架配适的组合式试戴框以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组合式试戴框,包括: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镜框组件,所述镜框组件包括镜圈、鼻梁和桩头,所述镜框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镜圈大小和鼻梁宽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鼻托组件,所述鼻托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托叶和连接两个所述托叶的连接段,所述鼻托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鼻托宽度和鼻托高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镜腿组件,所述镜腿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镜腿长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腿钩组件,所述腿钩组件包括弧形段和垂长段,所述腿钩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弧形段弧度半径;

所述镜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桩头、所述腿钩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鼻托组件与所述镜圈或鼻梁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镜圈大小分别为45mm、46mm、47mm、48mm、49mm、50mm、51mm、52mm、53mm、54mm、55mm、56mm的一组镜框组件,所述镜圈大小为镜圈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鼻梁宽度分别为16mm、17mm、18mm的一组镜框组件。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鼻托宽度分别为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的一组鼻托组件。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鼻托高度分别为9mm、10mm、11mm、12mm的一组鼻托组件。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镜腿长度分别为80mm、85mm、90mm、95mm、100mm、105mm、110mm的一组镜腿组件。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试戴框包括弧形段弧度半径分别为35.71mm、33.33mm、31.25mm、29.41mm的一组腿钩组件。

优选的,所述镜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桩头、所述腿钩组件榫卯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框组件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圈宽度、镜圈高度、镜架总宽、镜圈倾斜度、镜圈弯度、镜圈面角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鼻托组件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鼻托位间距、鼻托高度、鼻托前角、鼻托顶角、鼻托斜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镜腿组件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腿倾斜度、镜腿外张角、镜腿未端间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腿钩组件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腿垂长、镜腿垂俯角、镜腿垂内角、镜腿弯点间距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首创设计了模块化镜架试戴框,将镜架设计为包括镜框组件、鼻托组件、镜腿组件、腿钩组件的模块化多组件组合,通过乐高式拼插设计,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面部轮廓尺寸,通过改变具有不同尺寸参数的组件组装出适合不同人脸尺寸的可调试戴框,获得最舒适的镜架参数,实现私人个性化,从而更好地防控近视和改善视力。

(2)根据采集人脸尺寸大数据及3d建模,设计构建了各组件尺寸分级标准,根据各组件尺寸分级标准,设计了具有不同尺寸参数的镜圈、鼻托和镜腿,其适应性广,可以覆盖超过95%的人群。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所述镜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鼻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镜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腿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组合式试戴框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镜框组件;2-鼻托组件;3-镜腿组件;4-腿钩组件;11-镜圈;12-鼻梁;13-桩头;21-托叶;22-连接段;41-弧形段;42-垂长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组合式试戴框,包括: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镜框组件1,所述镜框组件1包括镜圈11、鼻梁12和桩头13,所述镜框组件1的尺寸参数包括镜圈大小和鼻梁宽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鼻托组件2,所述鼻托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托叶21和连接两个所述托叶的连接段22,所述鼻托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鼻托宽度和鼻托高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镜腿组件3,所述镜腿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镜腿长度;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腿钩组件4,所述腿钩组件包括弧形段41和垂长段42,所述腿钩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弧形段弧度半径;

所述镜腿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桩头13、所述腿钩组件4可拆卸连接,所述鼻托组件2与所述镜圈11或鼻梁12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框组件1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圈宽度、镜圈高度、镜架总宽、镜圈倾斜度、镜圈弯度、镜圈面角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鼻托组件2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鼻托位间距、鼻托高度、鼻托前角、鼻托顶角、鼻托斜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镜腿组件3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腿倾斜度、镜腿外张角、镜腿未端间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腿钩组件4的尺寸参数还包括镜腿垂长、镜腿垂俯角、镜腿垂内角、镜腿弯点间距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

镜架总宽指正视左右桩头最外侧端点之间的距离;

镜腿弯点长指镜腿铰链孔中心到镜腿的耳上附着点之间的距离,耳上附着点的定义参考gb3975-83;

镜腿垂长指镜腿的耳上附着点到镜腿末端的距离;

镜腿垂俯角指侧视镜腿垂长部分与镜腿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镜腿垂内角指俯视镜腿垂长部分轴线与俯视垂直线的夹角;

镜圈倾斜度指佩戴镜架后目光平视时从侧面观察,镜架前圈上下端直线与垂线的夹角;

镜腿倾斜度指镜腿与桩头结合处的中心点到镜腿“耳上附着点”的直线与镜片法向线之间的夹角;

鼻托位间距指左右镜圈鼻梁处外边缘与镜片垂直方向中心线的相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鼻托高度指侧视托叶最上顶点到镜圈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鼻托前角指正视时托叶长轴与垂线之间的夹角;

鼻托顶角指侧视时托叶长轴与镜圈背平面之间的夹角;

鼻托斜角指俯视时托叶平面与镜圈平面法线的夹角;

镜腿外张角指俯视镜腿张开至极限时,左右铰链轴线连接线与镜腿的夹角;

镜圈的弯度指从俯视看,一条同时通过左右边镜片端点的圆弧半径;

镜圈面角度指俯视时左右镜片的平面夹角;

镜腿弯点间距指俯视时左右镜腿弯点处内侧之间的距离;

镜腿未端间距指俯视时左右镜腿未端内侧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1

一种组合式试戴框,包括:

一组尺寸参数分别为45+16、46+16、47+16、48+17、49+17、50+17、51+17、52+17、53+17、54+17、55+18、56+18的镜框组件,所述尺寸参数为镜圈最大直径+鼻梁宽度,单位为mm,所述镜框组件包括镜圈、鼻梁和桩头;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鼻托组件,所述鼻托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托叶和连接两个所述托叶的连接段,所述鼻托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鼻托宽度和鼻托高度;

鼻托宽度分别为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

鼻托高度分别为9mm、10mm、11mm、12mm;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镜腿组件,所述镜腿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镜腿长度;

镜腿长度分别为80mm、85mm、90mm、95mm、100mm、105mm、110mm;

一组尺寸参数不同的腿钩组件,所述腿钩组件包括弧形段和垂长段,所述腿钩组件的尺寸参数包括弧形段弧度半径;

弧形段弧度半径分别为35.71mm、33.33mm、31.25mm、29.41mm;

所述镜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桩头、所述腿钩组件榫卯连接,所述鼻托组件与所述镜圈或鼻梁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一种组合式试戴框的制作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人脸宽度和鼻子大小选择尺寸参数匹配的镜框组件和鼻托组件;根据眉间点至耳上附着点的距离选择尺寸参数匹配的镜腿组件;根据佩戴舒适度和稳固度选择尺寸参数匹配的腿钩组件;

将镜框组件、鼻托组件、镜腿组件、腿钩组件组装为试戴框;以经试戴调整后的试戴框为模板,生成个性化调整图纸。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