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1921发布日期:2021-05-18 20: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腹透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腹膜透析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腹透用装置。


背景技术:

2.依据“申请号:cn201911094024.7、名称:一种腹透用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产品实现了和输液架基本相似的功能,能实现治疗过程中的随意行走,具有多种有益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其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设有的透明观察窗在其前部,为了实现观察的全面,需要将透明观察窗做大,因此其实现的产品的整体外形会因此而偏大,一个产品即使功能再好,如果外形不合适,使用不方便,就有很大可能不被消费者接受,产品的整体外形大小是产品的第一形象,合适的大小也相当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依据“申请号:cn201911094024.7、名称:一种腹透用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产品存在外形偏大的技术问题,从腹透患者的使用需求出发,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对其进行改善,以此提供一种大小更合适的腹透用装置,充分满足腹透患者的使用体验。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腹透用装置,所述的腹透用装置包含上部和下部,所述的下部为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所述的上部为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设有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及其固定装置,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的透明观察窗设置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
5.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的一边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位的其余边通过拉链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相活动连接。
6.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通过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的拉链进行打开或关闭。
7.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用以固定放置在腹透药液袋的空间内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以对治疗过程中的腹透药液袋进行定位和固定。
8.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对接腹透管路的时候,从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通过其底部位的透明观察窗对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中的手部操作进行目视观察。
9.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对接腹透管路的时候,从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通过其底部位的透明观察窗对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中的手部操作进行目视观察,在此观察过程中,所述的腹透药液袋竖立放置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的左部位或右部位处,以此保持透明观察窗的中部位置在观察过程中透明可视。
10.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固定装置包含采用中空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设有凹形安装位,所述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11.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固定件设有延伸孔位、外螺纹连接位或内螺纹连接位以及第一接触位,所述的第二固定件还设有内螺纹连接位或外螺纹连接位以及第二接触位,所述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处呈对旋紧合体连接。
12.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凹形安装位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空圆柱体的外表面,当所述的第一固定件采用内螺纹连接位时,所述的内螺纹连接位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当所述的第一固定件采用外螺纹连接位时,所述的外螺纹连接位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空圆柱体的外表面,所述的延伸孔位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接触位的一侧,所述的延伸孔位与所述的外螺纹连接位或内螺纹连接位为一体结构。
13.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凹形安装位上的第一l形结构用以对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入口部起限位固定作用,所述的第一接触位和第二接触位相邻靠进后与所述的延伸孔位共同形成凹形固定夹持位,所述的凹形固定夹持位的间距大小通过对所述的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进行旋紧或旋松进行调节。
14.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入口部设有紧缩件,所述的操作手套通过其上的紧缩件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上的凹形安装位处。
15.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设有支架。
16.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腹透用装置总重小于两点五公斤。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的一边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位的其余边通过拉链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相活动连接,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通过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位的拉链进行打开或关闭,在对接腹透管路的时候,从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通过其底部位的透明观察窗对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中的手部操作进行目视观察,在此观察过程中,所述的腹透药液袋竖立放置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的底部的左部位或右部位处,以此保持透明观察窗的中部位置在观察过程中透明可视,当对接完成后,再将此腹透药液袋固定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内的支架上的固定装置进行定位和固定,侧视观察改为俯视观察,这样的设置利于所述的腹透用装置的整体外形小型化,进一步提升其携带和使用体验,使其外形和功能配合更相得益彰;2:本发明公开的腹透用装置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操作手套的固定装置,具有多种有益的技术效果,无须利用额外的各种操作工具和其它零配件,就可以实现操作手套在固定装置上通过双手进行轻松的快速安装和拆除、在安装和拆除操作手套的时候腹透用紫外线消毒箱包的固定孔壁受力极为轻微,减少了安装和拆除对箱包孔壁的损伤破坏,通过螺纹结构对固定装置进行安装和拆除同样不会对固定装置造成任何的损伤破坏,实现的固定牢固可靠,密封程度高,方便配合手部入口设有紧缩件的操作手套进行使用,尤其是适应了手部入口设有紧缩件的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的使用,从整体上能进一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透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透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透用装置的操作手套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22.见图1,一种腹透用装置,所述的腹透用装置包含上部1和下部2,所述的下部2为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所述的上部1为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设有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3及其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含采用中空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所述的固定装置的外部设有防尘保护罩6,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设有透明观察窗7,所述的透明观察窗7设置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的底部位8,所述的上部1设有拉链口9,所述的拉链口9用以做为腹透药液袋的管路伸出。
23.见图2,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的底部位8的一边10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位8的其余三边通过拉链11与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相活动连接。
24.见图1,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通过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的底部位8的拉链11进行打开或关闭。
25.见图1,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设有固定带(未画出),所述的固定带(未画出)用以固定处于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内1的支架12,所述的支架12上设有固定装置13,所述的固定装置13用以对治疗过程中的腹透药液袋进行定位和固定,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3为一挂钩,当然还可以将其设置成其它适合的形状或结构。
26.见图1和图2,在对接腹透管路的时候,从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通过其底部位8的透明观察窗7对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中的手部操作进行目视观察。
27.见图1和图2,在对接腹透管路的时候,从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通过其底部位8的透明观察窗7对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中的手部操作进行目视观察,在此观察过程中,所述的腹透药液袋(未画出)竖立放置在所述的放置腹透药液袋的空间1的底位部8的左部位或右部位处,以此保持透明观察窗7的中部位置在观察过程中透明可视。
28.见图1和图3,所述的操作手套的第一固定件4设有凹形安装位14,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分别位于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29.见图1和图3,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设有延伸孔位16、外螺纹连接位或内螺纹连接位以及第一接触位17,所述的第二固定件5还设有内螺纹连接位或外螺纹连接位以及第二接触位15,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在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安装孔位3处呈对旋紧合体连接。
30.见图3和图1,所述的凹形安装位14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的中空圆柱体的外表面,当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采用内螺纹连接位时,所述的内螺纹连接位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的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当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采用外螺纹连接位时,所述的外螺纹连接位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的中空圆柱体的外表面,所述的延伸孔位16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接触位17的一侧,所述的延伸孔位16与所述的外螺纹连接位或内螺纹连接位为一体结
构。
31.见图3和图1,所述的凹形安装位14上的第一l形结构18用以对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入口部起限位固定作用,所述的第一接触位15和第二接触位17相邻靠进后与所述的延伸孔位16共同形成凹形固定夹持位,所述的凹形固定夹持位的间距大小通过对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或第二固定件5进行旋紧或旋松进行调节。
32.见图3和图1,所述的操作手套的入口部设有紧缩件(未画出),所述的操作手套通过其上的紧缩件(未画出)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上的凹形安装位14处。
33.所述的对接腹透管路的空间2设有支架(未画出)。
34.所述的腹透用装置总重小于两点五公斤,总重控制在两点五公斤内利于携带,不会给老弱、幼小的腹透病人带来过多的携带负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