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3485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



背景技术:

医用引流管一般用于外科手术,通过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和液体等导引至体外,具有防止手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

目前医院中使用的引流管为单层结构的软管体,并在管体中设置多个通孔,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这些引流管插入人体内进行引流。由于如果过量的炎症介质集聚伤口的周围,则不利伤口愈合,所以冲洗不仅可预防感染而且能稀释炎症介质促进伤口愈合。

公告号为cn2073420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包括主管、紧贴所述主管设置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贴设于所述主管旁侧的用于将所述引流管固定在组织上的真空吸附管,所述真空吸附管的插入人体内的管口为封闭管口;所述真空吸附管与组织接触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外界与所述真空吸附管的管腔的吸附孔。

申请人研究后发现,针对上述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其存在如下的不足:

1.现有产品的吸附孔需要持续的负压实现吸附,当吸附的过程中吸力出现波动时,吸附孔与人体之间的吸附连接容易松脱,进而影响引流管的正常引流,严重影响引流管的使用稳定性。

2.现有产品在吸附后,整体受力不均匀,当使用在弯曲度较大的部位,使得整体折弯严重时,引流管容易出现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产品容易松脱和断裂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松脱和断裂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包括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

其中,所述进气腔和进液腔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和进液腔对称设置在引流腔的上方,所述引流腔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设置在中部;

所述负压固定腔设置在引流腔的下方,负压固定腔中具有真空管道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所述吸附口朝负压固定腔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所述吸附芽部用于提高吸附口的吸附能力。

优选地,所述吸附口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结构。

优选地,若干所述吸附口等距地分布在所述负压固定腔中。

优选地,若干所述吸附口之间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宽度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吸附口的宽度范围为0.3~3mm。

优选地,所述吸附芽部朝内的尖端部位设置圆角。

优选地,所述圆角的半径为0.04mm。

优选地,所述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共同成型于一管体内。

优选地,所述管体由橡胶、硅胶、硅橡胶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管体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吸附口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吸附芽部,使得吸附口在吸附人体表面后,吸附芽部能进一步地进行吸附,从而避免在负压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吸附口与人体表面出现松脱,从而能显著地提高引流管的工作稳定性,提高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且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使得吸附口之间的受力分布更为合理,引流管的整体受力更为均匀,大大降低引流管中部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风险。

3.本发明通过脉冲负压进行吸附,脉冲的负压配合吸附芽部,能主动促进人体内的血液运行,从而有效地增加人体的血供,以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引流腔;

2-负压固定腔、21-真空管道、22-吸附口、221-吸附芽部;

3-进气腔;

4-进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记载中,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等用语,仅为了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改变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有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优选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具体为引流管中,进入人体内,并附着在人体组织上的治疗段部分,用于实现对人体内通过负压进行吸附和并进行相应的引流工作,本发明的端部分依次连接引流管的连接段和体外段。本发明通过脉冲负压进行吸附,摒弃了现有引流管通过缝线和夹持的固定方式,使得引流管的连接和拆卸更为容易,此外,脉冲负压的脉冲周期能起到促进所吸附部位的血液流动,以增加引流部位的血供的效果,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包括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其中,所述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3和进液腔4对称设置在引流腔1的上方,所述引流腔1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设置在中部,所述负压固定腔2设置在引流腔1的下方。

优选地,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大小相同,直径范围为0.5mm~1mm。作为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直径大小为0.8mm。

负压固定腔2中具有真空管道21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22,所述吸附口22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2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吸附口22朝负压固定腔2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221,吸附芽部221用于进一步地吸附人体组织以使吸附口22的吸附连接更为稳固。

具体地,真空管道21的直径大小为0.6mm。

本发明创造性地,在吸附口22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吸附芽部221,使得吸附口22能在吸合人体组织后进一步进行吸附,进而使吸附口22与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不易发生松脱。另一方面,吸附口22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2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使得引流管中部的受力更小,避免引流管的中部因应力集中而出现损坏和断裂,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中,对负压固定腔2的真空管道21进行真空抽吸后,引流管的端面相应地通过负压固定腔2位于端面的吸附口22吸附并稳固连接到人体组织上,同时下表面通过吸附口22依次吸附到人体组织上,吸附口22吸入人体组织,且吸附口22两侧边的吸附芽部221吸附所吸入的部分人体组织。引流管在气泵的抽力作用下,将需要排出的人体组织分泌物、积聚的脓、血和液体等通过引流腔1中吸出,同时通过进液腔4导入药液至人体内、通过进气腔3导入空气至人体内,从而使人体的体腔形成收缩膨胀的循环状态,使人体内不会产生持续真空状态,保证需排除的分泌物能够被顺利吸出。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负压固定腔2,其包括真空管道21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22,吸附口22通过真空管道21连通。优选地,所述吸附口2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结构,若干所述吸附口22等距地分布在所述负压固定腔2中。且不同的吸附口22之间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仅宽度不同,且宽度从负压固定腔2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吸附口22的大小从引流管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等距设置的吸附口22使得吸附口22的大小可对称设置,以确保引流管的整体受力分布均匀。

优选地,所述吸附口22的宽度范围为0.3~3mm。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5个吸附口22,包括端面的第一吸附口22,和依次设置的第二吸附口22、第三吸附口22、第四吸附口22以及第五吸附口22。第一吸附口22的宽度为2.05mm,第二吸附口22的宽度为1.05mm,第三吸附口22的宽度为0.5mm,第四吸附口22的宽度为1.05mm,第五吸附口22的宽度为2.05mm,使吸附口22的宽度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且吸附口22之间的受力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弱,从而能合理地避免引流管因折弯而断裂,显著地提高引流管的工作平稳性。

优选地,所述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共同成型于一管体内,一体成型结构的管体能使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之间的壁厚范围为0.2~0.4mm。0.2~0.4mm的壁厚,能确保引流管在形成本发明的结构后,整体直径在4mm以内,更便于嵌入到人体内进行吸附。

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体由硅胶材料制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体由硅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体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橡胶、硅胶、硅橡胶和聚氨酯材料均为具有弹性且性质稳定的材料,适用与作为制成管体的材料,以安全地进出人体,确保引流管的引流稳定性。

应该了解,本发明中,橡胶、硅胶、硅橡胶和聚氨酯制成的管体为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将引流管的材料限制为橡胶、硅胶、硅橡胶和聚氨酯,其他尚未提出的符合使用要求的弹性材料均包含在本发明的公开中。

本发明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在吸附口22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吸附芽部221,使得吸附口22在吸附人体表面后,吸附芽部221能进一步地进行吸附,从而避免在负压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吸附口22与人体表面出现松脱,从而能显著地提高引流管的工作稳定性,提高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22,且吸附口22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2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使得吸附口22之间的受力分布更为合理,引流管的整体受力更为均匀,大大降低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风险。

此外,本发明通过脉冲负压进行吸附,脉冲的负压配合吸附芽部221,能主动促进人体内的血液运行,从而有效地增加人体的血供,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一致,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附芽部221朝内的尖端部位设置圆角。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芽部221朝内的尖端部位设置有圆角,圆角的半径优选为0.04mm。圆角的设置便于加工,降低生产成本,且能有效地降低吸附芽部221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当吸附口22吸附人体组织的表面时,因吸力将部分人体组织向吸附口22内部吸入,吸附芽部221能从两侧钩合吸附口22所吸入的人体组织,使吸附口22与人体组织的连接更为稳固,整体不容易松脱。圆角的设置使得吸附芽部221更易于加工,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2通过设置圆角,使得吸附芽部221对人体组织进一步吸附时,对人体的伤害更小,吸入并吸附的过程更流畅,同时有利于生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一致,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体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当进行引流时,管体发生断裂的情况下,部分管体遗落在人体内,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正常机能,若额外取出可能耽误手术进行,严重时会造成人员病情恶化或死亡。为此,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述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共同成型于一管体内,管体的材料采用生物可吸收医用材料。当管体部分遗落在人体内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取出步骤,且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的风险。

具体地,管体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材料制成。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均属于生物可吸收医用材料,不慎遗留在人体内时,人体可对管体进行吸收,从而避免管体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以提高安全性。

应该了解,本发明中,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成的管体为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将引流管的材料限制为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其他尚未提出的符合使用要求的生物可吸收医用材料均包含在本发明的公开中。

本实施例3同样适用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一致,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口22处不设置吸附芽部221.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4的吸附口22的开口处不设置吸附芽部221,不设置吸附挂钩221的结构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