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3颗粒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1327发布日期:2021-06-04 13:1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大黄-3颗粒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大黄

3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蒙药颗粒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黄

3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大黄

3汤由大黄、诃子及碱面(由于现代药物饮片市场中无法获取天然碱,现代药企或医院制备该药物时多数使用碱面代替天然碱)三味药组成,有治疗便秘,疏通肠道和治疗闭经等作用,口服,一次1.5g~3g,一日1次~3次,水煎服,孕妇慎用。方中大黄为缓性泻下药材,蒙古名始载于《智慧之源》,其药用始载于《医经八支》。大黄味苦、酸,性凉、稀、轻、动,主要有泻下、抗菌、止血、利胆、抗肿瘤、抗凝血等药理作用。方中诃子为“蒙药之王”,味涩,性平,祛邪、解毒、调理体素等作用,主治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赫依、希拉、巴达干合并症和聚合症,各种毒症,它主要有抗氧化、抗菌、治疗糖尿病、肝保护、抗炎、抗诱变、抗增殖、辐射保护、心脏保护、抗关节炎、抗过敏、促进胃肠运动以及伤口愈合等多种药理和药用活性,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皮肤病、心脏病、不规则发热、便秘、溃疡、呕吐、绞痛、痔疮;诃子的药理作用主要归因于各种植物化学物质的存在,如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鞣质类、酚酸类、三萜类、黄酮类;其中属于酚类的单宁类含量丰富,约32%

34%。方中碱面主含碳酸钠的分枝状结晶,质较轻;无臭,味咸苦,微甘;有消化、消滞、泻下、驱虫、防腐、解毒、祛巴达干、具有防止大便干燥之功效。
3.但作为大黄

3的传统剂型

汤剂采用纯水煎煮,存在煎煮麻烦、量大难喝、质量难控等不足。需临用时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服用容积大,口味难以接受,尤其是儿童难以服用;患者自己煎煮不易提取完全,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与古代大为不同,将大黄

3汤改制剂型使其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改变蒙药大黄

3汤的剂型,突破原汤剂量大、难喝、质量难控、患者不易提取完全等弊端,提供一种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完全,药材利用率高,制剂稳定,服用、携带、贮存方便的大黄

3颗粒的制备工艺。
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通过改变蒙药大黄

3汤的剂型,突破原汤剂量大、难喝、质量难控、患者不易提取完全等弊端,提供一种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完全,药材利用率高,制剂稳定,服用、携带、贮存方便的大黄

3颗粒。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大黄

3颗粒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其中,
7.(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按大黄

3组方质量比:大黄:诃子:碱面=1:1:1,分别称取大黄、诃子和碱面,将称取的大黄和诃子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大黄和诃子混合后加水提取1

3次,每次提取加8

16倍大黄和诃子总重量的水,加热沸腾回流提取
10

60min,初次提取前浸泡0.5

1.5h,将每次提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混合,并在混合后滤液中加入称取的碱面,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由于现代药物饮片市场中无法获取天然碱,现代药企或医院制备该药物时多数使用碱面代替天然碱,故本发明中使用了碱面。
8.(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将大黄

3提取液在60

80℃温度下蒸发浓缩30

60min,然后干燥制得药物提取粉;
9.(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
1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提取2次,每次提取加8倍大黄和诃子总重量的水,加热沸腾回流提取60min,初次提取前浸泡1h。
11.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大黄

3提取液在60℃温度下蒸发浓缩30min。
12.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160目筛过滤得滤液。
1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湿法制粒法具体步骤为:将药物提取粉与辅料按比例混匀后过60目筛,然后加入1%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至握起可成团,撒手可散开的状态后进行制粒,制备得到湿品大黄

3颗粒;将湿品大黄

3颗粒在室内20

28℃下晾干1

5小时,晾干时间根据药粉的量确定,再放进60℃的烘干箱内干燥至颗粒含水量达标,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
14.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糊精和淀粉,所述药物提取粉、所述糊精和所述淀粉的质量比为95:3.5:1.5。
1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利用大黄

3颗粒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大黄

3颗粒。
16.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采用并优化传统汤剂的提取工艺,将大黄

3汤剂改制为颗粒剂,一方面,能够将方剂中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提取,解决了提取不完全问题,提高药材利用率;另一方面,制成颗粒剂克服了煎煮的麻烦,方便服用。本发明制备的颗粒剂型与传统汤剂相比较,药效保持一致,性质更稳定,服用、携带、贮存方便,颗粒剂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添加剂,使口味更容易被接受,能更好的发挥传统蒙药的优点,有效的避过缺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专属性试验中各成分hplc色谱图(图中1.芦荟大黄素;2.大黄酸;3.大黄素;4.大黄酚;5.大黄素甲醚)。
18.图2分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标准曲线示图。
19.图3精密度试验测试结果(图中1.芦荟大黄素;2.大黄酸;3.大黄素;4.大黄酚;5.大黄素甲醚)。
20.图4稳定性试验测试结果(图中1.芦荟大黄素;2.大黄酸;3.大黄素;4.大黄酚;5.大黄素甲醚)。
21.图5稳定性试验测试结果(图中1.芦荟大黄素;2.大黄酸;3.大黄素;4.大黄酚;5.大黄素甲醚)。
22.图6为制粒试验得到两种颗粒图片,左为(1)号93%的乙醇,右为(2)号1%的pvp。
23.图7为制粒试验得到两种颗粒的溶化性示图左为(1)号93%的乙醇,右为(2)号1%的pvp。
24.图8为试验(6)中辅料与粘合剂空白对照组hplc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大黄

3颗粒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其中,
26.(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按大黄

3组方质量比:大黄:诃子:碱面=1:1:1,分别称取大黄、诃子和碱面,将称取的大黄和诃子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大黄和诃子混合后加水提取1

3次,每次提取加8

16倍大黄和诃子总重量的水,加热沸腾回流提取10

60min,初次提取前浸泡0.5

1.5h,将每次提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混合,并在混合后滤液中加入称取的碱面,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
27.(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将大黄

3提取液在60

80℃温度下蒸发浓缩30

60min,然后干燥制得药物提取粉;本实施例采用的蒸发浓缩设备为旋转蒸发器;采用干燥设备为喷雾干燥机。
28.(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湿法制粒法具体步骤为:将药物提取粉与辅料按比例混匀后过60目筛,然后加入1%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至握起可成团,撒手可散开的状态后进行制粒,制备得到湿品大黄

3颗粒;将湿品大黄

3颗粒在室内20

28℃下晾干1

5小时,晾干时间根据药粉的量确定,再放进60℃的烘干箱内干燥至颗粒含水量达标,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其中,辅料为糊精和淀粉,药物提取粉、糊精和淀粉的质量比为95:3.5:1.5。
29.对于传统药物,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的情况下,一般采取水提法进行提取,水提法以水为提取溶媒,将药材与水混合加热煮沸获得提取液,并重复进行若干次,水提法能较大程度的保证提取完全,保证提取液与汤剂基本一致,从而使药效保持一致。水煎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溶剂成本价格低廉、提取较为完全等优点。故本发明采取纯水提取法制备提取液。
30.按本实施例方法制备得到的大黄

3颗粒药效与大黄

3汤剂保持一致,且药效稳定,服用、携带、贮存方便。
31.实施例2:大黄

3颗粒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其中,
32.(1)水提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按大黄

3组方质量比:大黄:诃子:碱面=1:1:1,分别称取大黄、诃子和碱面,将称取的大黄和诃子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大黄和诃子混合后加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加8倍大黄和诃子总重量的水,加热沸腾回流提取60min,初次提取前浸泡1h,将每次提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混合,并在混合后滤液中加入称取的碱面,制备得到大黄

3提取液;
33.(2)大黄

3提取液浓缩干燥制备得到药物提取粉:将大黄

3提取液在60℃温度下蒸发浓缩30min,然后干燥制得药物提取粉;本实施例采用的蒸发浓缩设备为旋转蒸发器;采用干燥设备为喷雾干燥机。
34.(3)药物提取粉制粒得到大黄

3颗粒: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湿法制粒法具体步骤为:将药物提取粉与辅料按比例混匀后过60目筛,然后加入1%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至握起可成团,撒手可散开的状态后进行制粒,制备得到湿品大黄

3颗
粒;将湿品大黄

3颗粒在室内20

28℃下晾干1

5小时,晾干时间根据药粉的量确定,再放进60℃的烘干箱内干燥至颗粒含水量达标,制备得到大黄

3颗粒。其中,辅料为糊精和淀粉,药物提取粉、糊精和淀粉的质量比为95:3.5:1.5。
35.按本实施例方法制备得到的大黄

3颗粒药效与大黄

3汤剂保持一致,且药效稳定,服用、携带、贮存方便。
36.实施例3: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蒽酮类、鞣质、芪类和多糖报道较多,其中蒽类衍生物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土大黄素等有效成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如泻下、抗菌、抗病毒、抗癌、明目、促智、抗衰老、抗诱变、抗紫外线、保肝利胆等。这些成分中大黄素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液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胃肠激素水平、降低生长抑素含量、抑制小肠粘膜na
+

k
+

atp酶活性、增加肠道积液、提高结肠中水通道蛋白aqp3的表达水平等众多机制有关。大黄中蒽醌类的药理作用与大黄

3汤的缓泻作用息息相关,故本实验选择总蒽醌含量以及干膏得率作为大黄

3颗粒制备工艺提取效果的对比参数。
37.对比试验设计如下:
38.(1)试验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旋转蒸发器、冷冻干燥机、电热套、圆底烧瓶、纱布、烧杯、超纯水机、微孔滤膜、抽滤装置、有机滤膜、精密电子秤、量筒。
39.(2)试验试剂:大黄素标准品、没食子酸标准品、甲醇、磷酸溶液。
40.(3)确定大黄

3颗粒中总蒽醌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做方法学考察:
41.①
色谱条件:总蒽醌含有量测定方法采用2020版《中国药典》waters色谱柱(4.6mm
×
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体积流量1ml/min;进样量为10μl。
42.②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供试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2分钟,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3.③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各对照品适量,加入甲醇制成每ml分别含芦荟大黄素1.4μg、大黄酸2.75μg、大黄素0.5μg、大黄酚5.5μg和大黄素甲醚3.5μg的溶液,即得。
44.④
阴性对照品制备:按处方比例去除大黄

3方剂中的大黄,按
“②”
项下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结果见图1可知,方法专属性良好。图1中,1为芦荟大黄素;2为大黄酸;3为大黄素;4为大黄酚;5为大黄素甲醚。
45.⑤
线性关系考察:取
“③”
项下对照品溶液.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方程分别为y=4,782,603.1750x

4,510.3556(r2=0.9995)、y=2,280,531.7500x+660.7399(r2=0.9998)、y=2,741,113.4710x

232.8340(r2=0.9998)、y=3,401,413.952x

3,878.0111(r2=0.9999)、y=4,667,871.9380x

18,203.0823(r2=0.9994)。分别在0.0025~0.0375、0.0014~0.0504、0.0016~0.0304、
0.0038~0.057、0.0075~0.24μ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46.⑥
精密度试验:取一供试品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各进样测定6次,测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峰面积rsd分别为0.48%、1.26%、1.29%、1.30%、1.7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结果见图3。
47.⑦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批冻干粉,按
“②”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于0、2、4、6、8、12h进样测定,测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含有量rsd分别为0.97%、1.64%、1.47%、1.76%、1.77%,表明溶液在12h内稳定性良好,结果见图4。
48.⑧
重复性试验:同一批冻干粉,按
“②”
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含有量rsd分别为1.71%、1.61%、1.72%、1.04%、0.8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结果见图5。
49.⑨
加样回收率试验:分别取同一批冻干粉0.3g,加入相当于提取粉中成分含有量50%、100%、150%的对照品后,按
“②”
项下方法制备,在
“①”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测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8%、103.49%、99.46%、98.59%及101.83%,rsd分别为0.75、0.82、0.95、0.51及0.81。
50.图2分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标准曲线示图。
51.(4)试验方案
52.1)正交试验1:各组取用5个处方药量,分别设置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方案设计如表1

2,得到9种大黄

3提取液,将大黄

3提取液用纱布进行过滤,弃去药渣并用旋转蒸发器在60℃温度下蒸发浓缩30min得浸膏,再用冷冻干燥机将所得浸膏进行干燥,得到干膏。分别测量9种干膏中的总蒽醌含量,算出干膏得率。以权重系数y,yi=(x1i/x1max
×
0.5+x2i/x2max
×
0.5)
×
100为每个试验结果进行打分,结果见表3。
53.表1.水提工艺各因素水平安排l9(34)表
[0054][0055]
表2.水提工艺各因素水平条件安排表
[0056][0057]
表3.正交试验1结果
[0058][0059]
2)正交试验2:各组取用5个处方药量的大黄及诃子,分别设置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方案设计与正交试验1相同,得到9种提取液,在9种提取液中分别按大黄

3处方中比例添加碱面,得到9种大黄

3提取液,将大黄

3提取液用纱布进行过滤,弃去药渣并用旋转蒸发器在60℃温度下蒸发浓缩30min得浸膏,再用冷冻干燥机将所得浸膏进行干燥,得到干膏。分别测量9种干膏中的总蒽醌含量,算出干膏得率。以权重系数y,yi=(x1i/x1max
×
0.5+x2i/x2max
×
0.5)
×
100为每个试验结果进行打分,结果见表4。
[0060]
表4.正交试验2结果
[0061][0062]
对表3和表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两组正交试验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如表5

6,且正交试验2结果明显优于正交试验1结果。从正交试验2结果可看出a因素的k2、b因素的k1、c因素的k3及d因素的k2在三个水平中最高,且r值的顺序为a>c>b>d,所以最终筛选出的条件为a2c3b1d2,即加入8倍水,浸泡1h,提取1h,提取次数2次,将这个结果与正交试验2中的最高评分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k值筛选出的结果比正交试验所得最高评分结果更好,故选择该结果。对此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见表7,结果证明,筛选出的结果干膏率与总蒽醌含量都符合正交结果,且相对稳定。
[0063]
表5.组统计
[0064][0065]
表6.独立样本检测
[0066]
[0067]
表7 验证正交试验结果
[0068][0069][0070]
3)浓缩工艺试验:在正交试验2最优结果(即水提步骤中加入8倍水,浸泡1h,提取1h,2次)的基础上进行浓缩试验,试验条件安排见表8与表9。
[0071]
表8 浓缩工艺各因素水平安排
[0072][0073]
表9 浓缩工艺各因素水平条件安排表
[0074][0075]
从浓缩试验结果(表10)可看出浓缩温度在60℃,浓缩时间为30min的时候,干膏率与蒽醌含量最高。
[0076]
表10 浓缩试验结果
[0077][0078]
4)制粒工艺:在提取工艺与浓缩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制粒。制粒时使用湿法制粒法,考虑到本方提取时的干膏率偏高选取药粉与辅料的比例为,药提粉(过60目筛):糊精:淀粉
=95:3.5:1.5,粘合剂选取93%的乙醇与1%pvp,进行平行试验进行对比试验。
[0079]
制粒方法:事先将所选辅料(糊精,淀粉)烘干好,取药物提取粉94.46g,加入3.5g糊精,1.5g淀粉混匀过60目筛,分为两份。在一份中加入93%的乙醇(1),另一份中加入1%的pvp(2),揉匀至握起可成团,撒手可散开的状态后进行制粒。在室内温度(20

28℃)下晾干1

5小时(根据药粉的量),再放进60℃的烘干箱内干燥至颗粒含水量达标。结果:如图3所示,显然1%pvp粘合的细粉更少。
[0080]
对所制颗粒进行检查对比:
[0081]ⅰ.性状:应是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软化结块。
[0082]
结果:(1)有少许软化结块(2)符合标准
[0083]ⅱ.粒度:即取供试品30g,称定重量,置规定的摇筛中,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轻叩3分钟,称定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及粉末重量,计算百分比(不超过总重15%)。由于颗粒量少本次选取了28g做试验,结果:(1)100%(是指1号样样品全部通过五号筛)(2)11.69%(是指2号样样品11.69%通过五号筛)。
[0084]ⅲ.水分测定:取供试品2

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h,将瓶盖盖好,移植干燥器中,冷却30min,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h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0085]
结果:(1)4.22%(2)4.26%
[0086]ⅳ.溶化性测定:称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年5min,立即观察是否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结果:均能融化,如图4所示。
[0087]
从两组试验结果对比可知试验(2)明显优于试验(1),故选取试验(2)的方法进行制粒。
[0088]
5)用药量确定:取蒙药大黄

3提取粉212g(从360g生药提取所得),加入7.81g糊精,3.35g淀粉,按照上述制粒方法(2)进行制粒,得到214g颗粒(200812),故按生药粉一次用量5g计算,该颗粒的一次用量约为3g。
[0089]
6)总蒽醌含量测定:按照上述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对加入的辅料粘合剂(空白对照)与200812颗粒进行提取测定总蒽醌含量。如图5所示,可知所加入辅料与粘合剂对该测定方法无影响。该颗粒总蒽醌含量为1.76mg/g,按含量不低于80%计算,颗粒总蒽醌含量至少1.408mg/g,见表11。
[0090]
表11 200812颗粒蒽醌含量
[0091][00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