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25483375发布日期:2021-06-15 21:4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涉及新型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便于完成对神经的康复训练,需要对应的活血和点穴康复,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设计限制,导致不便于跟随进行适应夹紧,导致不便于自动化适应活血处理,且不便于进行自动化跟随调节的点穴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设计限位,导致不便于跟随进行适应夹紧,导致不便于自动化适应活血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两侧同步调节适应的带动的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还包括两个用于跟随输出的往复带动活血推导的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所述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两侧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其中一个所述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点穴位置的升降和纵向推导调节带动的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所述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包括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和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所述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点穴位置的横向调节带动及角度调节的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所述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自动化往复输出的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

优选的,所述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包括第一动导输出箱、第一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辅助引导块、跟随引导滑轨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动导输出箱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一端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动导输出箱的两侧均焊接有辅助引导块,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辅助引导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引导块内部顶端的两端均焊接有跟随引导滑轨。

优选的,所述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包括第一跟随位移块、支撑搭载块、往复输出带动结构、跟随动导板和压辊轮,所述第一跟随位移块的两端均与跟随引导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跟随位移块的内侧与第一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跟随位移块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搭载块,所述支撑搭载块一端的顶端焊接有往复输出带动结构,所述往复输出带动结构的一端焊接有跟随动导板,所述跟随动导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压辊轮。

优选的,所述往复输出带动结构包括支撑带动块、第二电机、偏心推导轮、往复带动拉杆、辅助限位块、l型动导搭载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支撑带动块一端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偏心推导轮,所述偏心推导轮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往复带动拉杆,所述往复带动拉杆的另一端套接有l型动导搭载块,所述支撑带动块的另一端焊接有辅助限位块,所述辅助限位块的一侧与l型动导搭载块滑动连接,所述l型动导搭载块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还包括c型支撑杆、第二动导输出箱、第三电机、拨动齿轮、升降调节齿条、第二跟随位移块和液压活塞缸,所述c型支撑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动导输出箱,所述第二动导输出箱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拨动齿轮,所述第二动导输出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调节齿条,所述升降调节齿条的一端与拨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升降调节齿条的顶端焊接有第二跟随位移块,所述第二跟随位移块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液压活塞缸。

优选的,所述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包括辅助带动架、第四电机、第二螺杆、引导滑轨、第三跟随位移块、第五电机和角度调节板,所述液压活塞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带动架,所述辅助带动架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辅助带动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带动架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引导滑轨,所述引导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跟随位移块,所述第三跟随位移块与第二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跟随位移块底端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板。

优选的,所述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包括点穴动导搭载板、第三动导输出箱、第一弹性支撑柱、双向电机搭载块和第六电机,所述角度调节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点穴动导搭载板,所述点穴动导搭载板内侧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动导输出箱,所述第三动导输出箱的内侧焊接有第一弹性支撑柱,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柱的内侧焊接有双向电机搭载块,所述双向电机搭载块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六电机。

优选的,所述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还包括重心偏离板、第二弹性支撑柱、跟随搭载引导杆、第二弹簧和点穴针柱,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重心偏离板,所述第三动导输出箱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第二弹性支撑柱与点穴动导搭载板连接,所述第三动导输出箱的一端焊接有跟随搭载引导杆,所述跟随搭载引导杆内侧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焊接有点穴针柱,所述点穴针柱与跟随搭载引导杆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和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腿部的适应性对向夹紧,并利用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的自动化往复推导带动,完成对腿部的自动化滚动活血推导;

2、本发明通过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腿部自动化调节跟随的带动点穴康复处理,从而达到辅助训练康复的目的,提高了应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往复输出带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2、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3、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4、第一动导输出箱;5、第一电机;6、主动锥齿轮;7、从动锥齿轮;8、辅助引导块;9、跟随引导滑轨;10、第一螺杆;11、第一跟随位移块;12、支撑搭载块;13、往复输出带动结构;14、跟随动导板;15、压辊轮;16、支撑带动块;17、第二电机;18、偏心推导轮;19、往复带动拉杆;20、辅助限位块;21、l型动导搭载块;22、第一弹簧;23、c型支撑杆;24、第二动导输出箱;25、第三电机;26、拨动齿轮;27、升降调节齿条;28、第二跟随位移块;29、液压活塞缸;30、辅助带动架;31、第四电机;32、第二螺杆;33、引导滑轨;34、第三跟随位移块;35、第五电机;36、角度调节板;37、点穴动导搭载板;38、第三动导输出箱;39、第一弹性支撑柱;40、双向电机搭载块;41、第六电机;42、重心偏离板;43、第二弹性支撑柱;44、跟随搭载引导杆;45、第二弹簧;46、点穴针柱;47、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48、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8,一种神经科用下肢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包括一个用于两侧同步调节适应的带动的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1,还包括两个用于跟随输出的往复带动活血推导的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2,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1两侧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2,其中一个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点穴位置的升降和纵向推导调节带动的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3,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3包括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47和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点穴位置的横向调节带动及角度调节的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47,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4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自动化往复输出的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

请参阅图3-5,

双向对导适应夹紧结构1包括第一动导输出箱4、第一电机5、主动锥齿轮6、从动锥齿轮7、辅助引导块8、跟随引导滑轨9和第一螺杆10,第一动导输出箱4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主动锥齿轮6一端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7,第一动导输出箱4的两侧均焊接有辅助引导块8,从动锥齿轮7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螺杆10,第一螺杆10与辅助引导块8的内侧转动连接,辅助引导块8内部顶端的两端均焊接有跟随引导滑轨9;

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2包括第一跟随位移块11、支撑搭载块12、往复输出带动结构13、跟随动导板14和压辊轮15,第一跟随位移块11的两端均与跟随引导滑轨9滑动连接,第一跟随位移块11的内侧与第一螺杆10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跟随位移块11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搭载块12,支撑搭载块12一端的顶端焊接有往复输出带动结构13,往复输出带动结构13的一端焊接有跟随动导板14,跟随动导板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压辊轮15;

往复输出带动结构13包括支撑带动块16、第二电机17、偏心推导轮18、往复带动拉杆19、辅助限位块20、l型动导搭载块21和第一弹簧22,支撑带动块16一端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偏心推导轮18,偏心推导轮1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往复带动拉杆19,往复带动拉杆19的另一端套接有l型动导搭载块21,支撑带动块16的另一端焊接有辅助限位块20,辅助限位块20的一侧与l型动导搭载块21滑动连接,l型动导搭载块21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弹簧22;

具体为,利用第一电机5输出转矩,带动主动锥齿轮6转动,利用主动锥齿轮6和从动锥齿轮7的啮合连接,将第一电机5的输出转矩传导至从动锥齿轮7处,利用从动锥齿轮7和第一螺杆10的连接,使得第一螺杆10获得转矩使得第一螺杆10将转矩传导至第一跟随位移块11处,利用跟随引导滑轨9和第一跟随位移块11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跟随位移块11处的转矩被限位形成推导动力,两侧的跟随往复活血康复结构2同步被带动向腿部对夹,从而形成适应性夹紧;

利用第二电机17输出转矩,带动偏心推导轮18进行转动,由于偏心推导轮18的偏心设计,使得偏心推导轮18在转动过程中产生最短点和最远点的带动,从而利用偏心推导轮18带动往复带动拉杆19进行稳定的推导,利用往复带动拉杆19和l型动导搭载块21的连接,使得l型动导搭载块21获得较好的动导受力,l型动导搭载块21在推动作用力下与辅助限位块20往复滑动,并利用第一弹簧22对l型动导搭载块21的限位,避免了l型动导搭载块21在推导作用下超出行程,利用l型动导搭载块21带动跟随动导板14进行位移,从而利用跟随动导板14和压辊轮15的配合使得压辊轮15在作用力下完成对腿部的位移带动,由于压辊轮15在带动下与腿部的接触摩擦,形成滚动按压,完成腿部血液的循环带动;

请参阅图6,

多向自动化跟随点穴康复结构3还包括c型支撑杆23、第二动导输出箱24、第三电机25、拨动齿轮26、升降调节齿条27、第二跟随位移块28和液压活塞缸29,c型支撑杆23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动导输出箱24,第二动导输出箱24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5,第三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拨动齿轮26,第二动导输出箱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调节齿条27,升降调节齿条27的一端与拨动齿轮26啮合连接,升降调节齿条27的顶端焊接有第二跟随位移块28,第二跟随位移块28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液压活塞缸29;

具体为,通过第三电机25带动拨动齿轮26完成顺时针转矩和逆时针转扭矩输出,利用拨动齿轮26和升降调节齿条27的啮合连接,使得升降调节齿条27在拨动齿轮26的拨动下,及第二动导输出箱24的引导下进行升降调节的位移,从而使得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点穴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液压活塞缸29对辅助带动架30的推导,形成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纵向点穴位置的调节;

请参阅图7,

横向角度调节带动结构47包括辅助带动架30、第四电机31、第二螺杆32、引导滑轨33、第三跟随位移块34、第五电机35和角度调节板36,液压活塞缸2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带动架30,辅助带动架30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31,第四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32,第二螺杆32的一端与辅助带动架30的内侧转动连接,辅助带动架30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引导滑轨33,引导滑轨3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跟随位移块34,第三跟随位移块34与第二螺杆32通过螺纹连接,第三跟随位移块34底端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35,第五电机3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板36;

具体为,通过第四电机31输出转矩带动第二螺杆32完成转动,利用第二螺杆32和第三跟随位移块34的连接将转矩传导至第三跟随位移块34处,并利用引导滑轨33和第三跟随位移块34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三跟随位移块34处的转矩被限位形成横向推导带动,利用第三跟随位移块34带动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完成横向点穴位置调节的带动,利用第五电机35输出转矩,带动角度调节板36进行转动,利用角度调节板36和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的连接,使得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输出的角度被带动调节;

请参阅图8,

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包括点穴动导搭载板37、第三动导输出箱38、第一弹性支撑柱39、双向电机搭载块40和第六电机41,角度调节板3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点穴动导搭载板37,点穴动导搭载板37内侧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动导输出箱38,第三动导输出箱38的内侧焊接有第一弹性支撑柱39,第一弹性支撑柱39的内侧焊接有双向电机搭载块40,双向电机搭载块40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六电机41;

自动化点穴输出结构48还包括重心偏离板42、第二弹性支撑柱43、跟随搭载引导杆44、第二弹簧45和点穴针柱46,第六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重心偏离板42,第三动导输出箱3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第二弹性支撑柱43与点穴动导搭载板37连接,第三动导输出箱38的一端焊接有跟随搭载引导杆44,跟随搭载引导杆44内侧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弹簧45,第二弹簧45的底端焊接有点穴针柱46,点穴针柱46与跟随搭载引导杆44滑动连接;

具体为,通过第六电机41带动重心偏离板42进行转动,由于重心偏离板42的偏心重量的设计,使得重心偏离板42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偏心受力推导,利用第一弹性支撑柱39将双向电机搭载块40处偏心受力传导至第三动导输出箱38处,利用第三动导输出箱38和点穴动导搭载板37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三动导输出箱38将受力传导至跟随搭载引导杆44处,利用升降带动跟随搭载引导杆44向点穴位置输出,利用点穴针柱46接触到点穴位置,在下压过程中点穴针柱46与点穴位置接触,将受力传导至第二弹簧45处,在点穴针柱46挤压第二弹簧45后将反例传导至第二弹簧45处,利用第二弹簧45的弹性势能完成对反力的抵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