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快速扩弓的SD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25522360发布日期:2021-06-18 20: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模型,具体为一种上颌快速扩弓的sd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hong等(hongetal.reducingposttreatmentrelapseincleftlippalatalexpansionusinganinjectableestrogen-nanodiamondhydrogel.proc.natl.acad.sci.u.s.a.20170829;114(35))通过扩弓装置对6周龄sd大鼠上颌前部双侧切牙施加一定的力量从而达到腭中缝牵引成骨的目的。扩弓和保持装置是由0.014”直径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可提供100g的扩张力。分为环形曲和长臂两个部分,其中环形曲用来提供扩弓所需的弹性形变力,而长臂用以连接并把应力传至双侧切牙。文中对该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描述较为含糊,具体操作为:4-5%异氟醚气体麻醉,对上颌切牙用自酸蚀剂酸蚀后,将上颌扩弓器紧贴在腭粘膜表面并将长臂套在双侧切牙的位置,最后用光固化树脂进行固定。扩弓时长为7天,保持器则在扩弓7天后在麻醉状态下在sd大鼠口腔内将环形曲用光固化树脂涂布固定。然而,以上公开的扩弓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未对为何选择100g作为扩张力设计实验验证,且未对如何检测扩弓器的应力大小进行详细说明;2、常规sd大鼠上颌中切牙之间几乎无牙缝,强行将扩弓器塞入上颌中切牙之间会造成就位困难且不利于粘接固;3、该扩弓器施加的扩张力方向随着中切牙的位移会有一定的转矩力,而非垂直于腭中缝;4、由扩弓器转为保持器时用光固化树脂粘接环形曲不能完全保证保持器形态稳定不会再对中切牙施加扩张力。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标准化的上颌扩弓及扩弓后保持的sd大鼠动物模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颌快速扩弓的sd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气体麻醉或注射麻醉;(2)将邻面去釉条塞入上颌切牙之间进行打磨,使牙缝初步扩大;(3)使用慢速手机对上颌切牙间的龈乳头上缘进行打磨使其颊舌侧穿通直径约1mm的圆孔,打磨过程中需要滴加生理盐水进行冷却;(4)用镊子作为开口器打开大鼠上颌口腔,并用血管钳分别加持两侧长臂的中间部位,将扩弓器放入上颌切牙之间;(5)清洁上颌切牙牙面和周围粘膜并保持干燥环境,分别用酸蚀-粘接剂涂抹于切牙表面并行光固化,后用光固化树脂将牙齿与扩弓器之间进一步粘接,并在切牙的颊侧和舌侧分别延伸堆砌光固化树脂达到进一步固位的目的;(6)将光固化树脂表面修饰光滑,去除多余的树脂和粘接剂,待其苏醒,每日检查扩弓器的就位情况;(7)扩弓7天后再次麻醉,打开口腔后先清洁干燥口腔内环境及扩弓器,后用光固化树脂在环形曲至长臂弯折上缘进行堆砌固定,完成保持器的作用;根据实验需求可选择保持的时长。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扩弓器由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其中部弯折成直径为2mm的环形曲,两侧长臂朝对向弯折成对称结构,在长臂2mm处增加一处弯折,该弯折处与水平方向的最小夹角为45-60°;两侧长臂的尾端朝外弯折成钩状结构。进一步的,环形曲至两侧长臂弯折处使用光固化树脂进行粘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扩弓器放入上颌切牙之间的要求是:两侧长臂与环形曲水平的一面朝下,尽可能紧贴腭粘膜;环形曲恰好包绕腭乳头;长臂尾端夹持在两侧切牙的近中面并延伸至颊侧,无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翘动。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颌快速扩弓的sd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使用自制扩弓器对大鼠上颌进行扩弓构建大鼠上颌扩弓模型,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在7天的扩弓时间内,在100g扩弓力的作用下上切牙与两侧上颌骨的联动效果更好,牙齿在骨内的自身移动量更少;同时,扩弓7天后,改用保持器保持不同时间,保持器可以有效维持腭中缝的宽度并阻止扩弓后的复发现象。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构建的模型在研究骨缝牵引成骨的相关机制、探究上颌快速扩弓复发的相关机制和治疗手段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述扩弓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使用扩弓器对大鼠上颌进行扩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不同扩弓力对大鼠上颌快速扩弓中牙齿和腭中缝移动的影响图。a)为假手术组与50g、75g、100g、125g加力组micro-ct三维重建图像。b)在micro-ct二维图像中测量牙齿与腭中缝移动距离图(测量方法为:确定矢状面过腭中缝中心,以两侧上颌前牙牙长轴中心点连线确定冠状面,并在冠状面中选取上颌骨中间点确定水平面,并在水平面上测量腭中缝与牙齿移动的距离)。c)为假手术组与各加力组牙齿移动和腭中缝扩宽的距离统计结果图。d)为腭中缝间距相对于牙齿移动的比例结果图。e)为假手术组与各加力组he与masson染色图。f)为假手术组与各加力组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染色图。图4为不同保持时间力对大鼠上颌快速扩弓后保持的影响图。a)为扩弓7天后保持7天与不保持、保持14天与不保持micro-ct三维重建图像。b)为保持7天与不保持7后骨性与牙性复发率比较结果图。c)为保持14天与不保持14后骨性与牙性复发率比较结果图。d)为各组he与masson染色图。图中:1、环形曲;2、长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上颌快速扩弓的sd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气体麻醉或注射麻醉;(2)将邻面去釉条塞入上颌切牙之间进行打磨,使牙缝初步扩大;(3)使用慢速手机对上颌切牙间的龈乳头上缘进行打磨使其颊舌侧穿通直径约1mm的圆孔,打磨过程中需要滴加生理盐水进行冷却;(4)用镊子作为开口器打开大鼠上颌口腔,并用血管钳分别加持两侧长臂的中间部位,将扩弓器放入上颌切牙之间;(5)清洁上颌切牙牙面和周围粘膜并保持干燥环境,分别用酸蚀-粘接剂涂抹于切牙表面并行光固化,后用光固化树脂将牙齿与扩弓器之间进一步粘接,并在切牙的颊侧和舌侧分别延伸堆砌光固化树脂达到进一步固位的目的;(6)将光固化树脂表面修饰光滑,去除多余的树脂和粘接剂,待其苏醒,每日检查扩弓器的就位情况;(7)扩弓7天后再次麻醉,打开口腔后先清洁干燥口腔内环境及扩弓器,后用光固化树脂在环形曲至长臂弯折上缘进行堆砌固定,完成保持器的作用;根据实验需求可选择保持的时长。所述步骤(4)中的扩弓器由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图1),其中部弯折成直径为2mm的环形曲1,两侧长臂2朝对向弯折成对称结构,在长臂2mm处增加一处弯折,该弯折处与水平方向的最小夹角为45-60°;两侧长臂的尾端朝外弯折成钩状结构。环形曲至两侧长臂弯折处使用光固化树脂进行粘接。所述步骤(4)中,扩弓器放入上颌切牙之间的要求是:两侧长臂与环形曲水平的一面朝下,尽可能紧贴腭粘膜;环形曲恰好包绕腭乳头;长臂尾端夹持在两侧切牙的近中面并延伸至颊侧,无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翘动。图2为使用扩弓器对大鼠上颌进行扩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所示,构建时间相同条件下(7天)不同力学参数(50g、75g、100g、125g)下的大鼠上颌扩弓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micro-ct图像分析和组织学染色表明各加力组都明显扩开了腭中缝,其中100g组腭中缝扩大的距离相对于牙齿移动的距离比例更高,意味着在100g扩弓力的作用下上切牙与两侧上颌骨的联动效果更好,牙齿在骨内的自身移动量更少。如图4所示,构建扩弓力相同条件下(100g)扩弓7天后,改用保持器保持不同时间(7天、14天)的大鼠上颌扩弓模型,进行micro-ct分析和组织学染色观察证明与去掉扩弓器相比,改用保持器可以有效维持腭中缝的宽度并阻止扩弓后的复发现象。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