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2829发布日期:2021-06-18 20:1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四肢神经康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



背景技术:

四肢指人的双上肢和双下肢的合称,其中上肢可分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部,下肢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和足部,现在很多医院有一些长时间处于手部与脚部患有麻木僵硬的症的状患者,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手部与脚部的康复复健,但在四肢神经康复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传统的康复复健方式是通过人工对复健者进行复健按摩,常常由于按摩时间久了劳累导致按摩不到位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导致按摩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2、在对复健者进行手部与脚部的复健时,一个护理人员只能分开进行复健运动与按摩,导致复健效率低,且时间复健之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包括底板、支撑台、座椅、扶手、放置板、放置机构和脚部按摩机构,所述的底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台,支撑台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支撑台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扶手,扶手位于座椅的左右两侧,扶手上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前端面安装有放置机构,底板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脚部按摩机构,脚部按摩机构位于支撑台的前方;

所述的放置机构包括复健块、进入槽、手掌按摩组、放置槽、移动通槽、运动槽、手指复健组、连接槽和拇指复健组,所述的放置板的前端面安装有复健块,复健块的后端面开设有进入槽,进入槽的下端面设置有手掌按摩组,进入槽的的右端面开设有放置槽,进入槽的前端面从左向右等距离开设有移动通槽,移动通槽为两端半圆弧形状的矩形槽,移动通槽的中部开设有运动槽,运动槽与移动通槽均连通,运动槽内设置有手指复健组,运动通槽的内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放置槽连通,连接槽内设置有拇指复健组,当复健者坐在座椅上之后,将手掌从进入槽插入复健块内,然后将手指像戴手套一般穿过移动通槽与放置槽,然后通过手指复健组与拇指复健组分别对手指进行复健,同时通过手掌按摩组对掌心进行按摩,因此避免由于按摩时间久了劳累导致按摩不到位的现象。

所述的手指复健组包括架板、复位弹簧、下推板、移动杆、放置环、转动轴、一号皮带、凸轮和一号电动机,所述的运动槽的左右两端面之间安装有架板,四个架板是矩阵排布,上下架板的相对面安装有复位弹簧,前后复位弹簧之间安装有下推板,下推板之间通过移动杆安装有放置环,运动槽的左右两端面之间通过轴承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位于左右架板之间,转动轴之间通过一号皮带传动连接,转动轴上从左向右等距离套设有凸轮,凸轮的凸起部分交错排布,运动槽内安装有一号电动机,一号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相连接,所述的拇指复健组与手指复健组结构相同,转动轴之间通过二号皮带转动连接,当手指从移动通槽与连接槽进入到放置环内之后,一号电动机启动,一号电动机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移动通槽内的转动轴转动通过二号皮带带动连接槽内的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槽内的转动轴通过二号皮带带动进行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凸轮进行转动,上下凸轮的凸起部分交错推动下推板,下推板通过移动杆带动放置环进行上下移动,放置环带动手指进行上下运动复健,左右凸轮的凸起部分交错排布,使得几个手指上下运动不一致,提高手指的运动幅度,增加手指的康复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脚部按摩机构包括放脚块、放入槽、支撑弹簧、按摩板、固定轴、电动推杆、按摩槽、海绵板、带动轴、滚动筒、按摩头、链条和二号电动机,所述的底板的前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放脚块,放脚块的后端面开设有放入槽,放入槽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放入槽的下端面通过支撑弹簧安装有按摩板,放入槽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穿设按摩板的前端,放入槽内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移动杆与按摩板的下端面相贴近,按摩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按摩槽,按摩槽内安装有海绵板,按摩槽内从左向右等距离安装有带动轴,带动轴上套设有滚动筒,滚动筒上安装有按摩头,按摩头沿滚动筒周向等距离排布,带动轴上套设有链轮,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按摩槽内安装有二号电动机,二号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带动轴相连接,将脚从放脚块的放入槽放入到按摩板上,然后二号电动机启动,二号电动机带动带动轴进行转动,带动轴之间通过链条进行传动,带动轴带动滚动筒进行转动,滚动筒带动按摩头推动海绵板对脚底板进行按摩,在脚底板按摩的同时电动推杆推动按摩板向上运动,按摩板沿固定轴进行转动带动脚进行脚跟向上运动,使得脚底板带动脚踝进行运动,从而对复健者的脚步进行按摩复健运动,避免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复健者的脚部进行复健运动劳累造成的复健效果不佳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掌按摩组包括安装凹槽、海绵垫、移动凹槽、移动柱、连板、按摩轴、转动辊、三号皮带、四号皮带和半圆柱,所述的进入槽的下端面开设有安装凹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海绵垫,安装凹槽左右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动凹槽,移动凹槽从前向后等距离开设,海绵垫的下端面从前向后等距离安装有移动柱,移动柱对称排布,上下移动柱之间通过连板相连接,连板与移动柱的两端均位于移动凹槽内,安装凹槽的左右两端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按摩轴,其中一个按摩轴与转动轴之间通过三号皮带传动连接,按摩轴之间通过四号皮带传动连接,按摩轴上套设有转动辊,转动辊上安装有半圆柱,半圆柱沿转动辊周向等距离排布,转动轴转动通过三号皮带带动按摩轴进行转动,按摩轴转动带动转动辊进行转动,转动辊带动半圆柱进行转动,半圆柱与移动柱接触时将移动柱向上推动,移动柱推动海绵垫向上运动对手掌进行按摩,使得手指在复健运动的同时手掌同时得到按摩,提高四肢的复健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运动槽的前后端面之间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从左向右等距离排布,滑动板位于相邻的两个移动通槽之间,滑动板的左右两端面与运动槽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连接板,左右两个连接板与运动槽内的放置环相连接,放置环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板在滑动板的滑动槽内进行上下移动,避免放置环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向左右两侧偏移导致手指受到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槽的前端面开设有下滑槽,下滑槽内设置有t型板,t型板与连接槽内的放置环相连接,t型板在放置环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下滑槽内进行移动,避免放置环移动过程中偏移,导致手指收到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放置环的内环面安装有橡胶圈,橡胶圈对手指进行保护,避免在运动过程中手指摩擦较大受伤。

(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可代替护理人员对复健者进行复健运动与按摩,采用的手指复健组与拇指复健组与脚部按摩机构同时对脚步与手部进行复健运动与按摩,提高了复健效率,避免了由于按摩时间久了劳累导致按摩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导致按摩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2、所述的放置环的内环面安装有橡胶圈,橡胶圈在放置环进行运动时对手指进行保护,避免在运动过程中手指摩擦较大受伤;

3、所述的放置环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板在滑动板的滑动槽内进行上下移动,避免放置环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向左右两侧偏移导致手指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放置机构的左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手指复健组的主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放置机构的俯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脚部按摩机构的左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脚部按摩机构的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先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调节式四肢神经康复器,包括底板1、支撑台2、座椅3、扶手4、放置板5、放置机构6和脚部按摩机构7,所述的底板1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3,支撑台2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扶手4,扶手4位于座椅3的左右两侧,扶手4上安装有放置板5,放置板5的前端面安装有放置机构6,底板1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脚部按摩机构7,脚部按摩机构7位于支撑台2的前方;

所述的放置机构6包括复健块60、进入槽61、手掌按摩组62、放置槽63、移动通槽64、运动槽65、手指复健组66、连接槽67和拇指复健组68,所述的放置板5的前端面安装有复健块60,复健块60的后端面开设有进入槽61,进入槽61的下端面设置有手掌按摩组62,进入槽61的的右端面开设有放置槽63,进入槽61的前端面从左向右等距离开设有移动通槽64,移动通槽64为两端半圆弧形状的矩形槽,移动通槽64的中部开设有运动槽65,运动槽65与移动通槽64均连通,运动槽65内设置有手指复健组66,运动通槽的内开设有连接槽67,连接槽67与放置槽63连通,连接槽67内设置有拇指复健组68,当复健者坐在座椅3上之后,将手掌从进入槽61插入复健块60内,然后将手指像戴手套一般穿过移动通槽64与放置槽63,然后通过手指复健组66与拇指复健组68分别对手指进行复健,同时通过手掌按摩组62对掌心进行按摩,因此避免由于按摩时间久了劳累导致按摩不到位的现象。

所述的运动槽65的前后端面之间安装有滑动板650,滑动板650从左向右等距离排布,滑动板650位于相邻的两个移动通槽64之间,滑动板650的左右两端面与运动槽65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连接板651,左右两个连接板651与运动槽65内的放置环664相连接,放置环66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板651在滑动板650的滑动槽内进行上下移动,避免放置环66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向左右两侧偏移导致手指受到伤害。

所述的手指复健组66包括架板660、复位弹簧661、下推板662、移动杆663、放置环664、转动轴665、一号皮带666、凸轮667和一号电动机668,所述的运动槽65的左右两端面之间安装有架板660,四个架板660是矩阵排布,上下架板660的相对面安装有复位弹簧661,前后复位弹簧661之间安装有下推板662,下推板662之间通过移动杆663安装有放置环664,运动槽65的左右两端面之间通过轴承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轴665,转动轴665位于左右架板660之间,转动轴665之间通过一号皮带666传动连接,转动轴665上从左向右等距离套设有凸轮667,凸轮667的凸起部分交错排布,运动槽65内安装有一号电动机668,一号电动机668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轴665相连接,所述的拇指复健组68与手指复健组66结构相同,转动轴665之间通过二号皮带680转动连接,当手指从移动通槽64与连接槽67进入到放置环664内之后,一号电动机668启动,一号电动机668带动转动轴665进行转动,移动通槽64内的转动轴665转动通过二号皮带680带动连接槽67内的转动轴665进行转动,连接槽67内的转动轴665通过二号皮带680带动进行转动,转动轴665转动带动凸轮667进行转动,上下凸轮667的凸起部分交错推动下推板662,下推板662通过移动杆663带动放置环664进行上下移动,放置环664带动手指进行上下运动复健,左右凸轮667的凸起部分交错排布,使得几个手指上下运动不一致,提高手指的运动幅度,增加手指的康复效果。所述的手掌按摩组62包括安装凹槽620、海绵垫621、移动凹槽622、移动柱623、连板624、按摩轴625、转动辊626、三号皮带627、四号皮带628和半圆柱629,所述的进入槽61的下端面开设有安装凹槽620,安装槽内安装有海绵垫621,安装凹槽620左右两端面对称开设有移动凹槽622,移动凹槽622从前向后等距离开设,海绵垫621的下端面从前向后等距离安装有移动柱623,移动柱623对称排布,上下移动柱623之间通过连板624相连接,连板624与移动柱623的两端均位于移动凹槽622内,安装凹槽620的左右两端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按摩轴625,其中一个按摩轴625与转动轴665之间通过三号皮带627传动连接,按摩轴625之间通过四号皮带628传动连接,按摩轴625上套设有转动辊626,转动辊626上安装有半圆柱629,半圆柱629沿转动辊626周向等距离排布,转动轴665转动通过三号皮带627带动按摩轴625进行转动,按摩轴625转动带动转动辊626进行转动,转动辊626带动半圆柱629进行转动,半圆柱629与移动柱623接触时将移动柱623向上推动,移动柱623推动海绵垫621向上运动对手掌进行按摩,使得手指在复健运动的同时手掌同时得到按摩,提高四肢的复健效率。

所述的放置环664的内环面安装有橡胶圈66c,橡胶圈66c对手指进行保护,避免在运动过程中手指摩擦较大受伤。

所述的连接槽67的前端面开设有下滑槽,下滑槽内设置有t型板670,t型板670与连接槽67内的放置环664相连接,t型板670在放置环66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下滑槽内进行移动,避免放置环664移动过程中偏移,导致手指收到伤害。

所述的脚部按摩机构7包括放脚块70、放入槽71、支撑弹簧72、按摩板73、固定轴74、电动推杆75、按摩槽76、海绵板77、带动轴78、滚动筒79、按摩头7a、链条7b和二号电动机7c,所述的底板1的前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放脚块70,放脚块70的后端面开设有放入槽71,放入槽71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放入槽71的下端面通过支撑弹簧72安装有按摩板73,放入槽71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轴74,固定轴74穿设按摩板73的前端,放入槽71内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电动推杆75,电动推杆75的移动杆663与按摩板73的下端面相贴近,按摩板73的上端面开设有按摩槽76,按摩槽76内安装有海绵板77,按摩槽76内从左向右等距离安装有带动轴78,带动轴78上套设有滚动筒79,滚动筒79上安装有按摩头7a,按摩头7a沿滚动筒79周向等距离排布,带动轴78上套设有链轮,链轮之间通过链条7b传动连接,按摩槽76内安装有二号电动机7c,二号电动机7c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带动轴78相连接,将脚从放脚块70的放入槽71放入到按摩板73上,然后二号电动机7c启动,二号电动机7c带动带动轴78进行转动,带动轴78之间通过链条7b进行传动,带动轴78带动滚动筒79进行转动,滚动筒79带动按摩头7a推动海绵板77对脚底板1进行按摩,在脚底板1按摩的同时电动推杆75推动按摩板73向上运动,按摩板73沿固定轴74进行转动带动脚进行脚跟向上运动,使得脚底板1带动脚踝进行运动,从而对复健者的脚步进行按摩复健运动,避免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复健者的脚部进行复健运动劳累造成的复健效果不佳的现象。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