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2757发布日期:2021-06-18 20:1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疗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磁疗床,能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并治疗疾病。一般的磁疗床是在预先缝制的床垫内安置数百块永久性磁铁,床垫内罩磁力,能有效的减少静电的同时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磁场,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改善神经有序活动,活化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然而,现有的磁疗床磁场分布广,但对人体没有针对性,又由于设置在床体的磁体被海绵所覆盖表面磁场非常弱,磁疗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可以解决现有的磁疗床对人体没有针对性,磁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和一般患者对中医针灸治疗刺痛的恐惧问题,提供一种代替针灸的起到同样疗效的办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包括:床体;悬设在所述床体上的主动旋磁部件,所述主动旋磁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的主动磁体;多个嵌在所述床体上的被动旋磁部件,所述被动旋磁部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镶嵌壳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的被动磁体;所述主动磁体转动时,带动所述被动磁体转动。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主动磁体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主动磁体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主动磁体套接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被动磁体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被动磁体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被动磁体套接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水平设置于所述镶嵌壳体的空腔内。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被动磁体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被动磁体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被动磁体固定于一球形壳体内,所述镶嵌壳体内的空腔呈球形,所述球形壳体活动地设于所述镶嵌壳体的空腔内。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镶嵌壳体外侧设有扁平翼缘。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主动旋磁部件通过连杆支架连接所述床体。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手部磁灸部件;所述手部磁灸部件包括手部磁灸壳体,所述手部磁灸壳体外形成有用于放置手的放置部,所述手部磁灸壳体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轴向充磁,两者的n极和s极沿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同轴线设置在所述放置部两侧,所述第一磁体端部的极性与第二磁体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而轴向转动。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两者的n极和s极的分界面为曲线面。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手部磁灸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丝杠机构,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丝杠机构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升降;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丝杠机构,所述第二磁体通过所述第二丝杠机构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水平移动。

作为所述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手部磁灸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床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通过主动旋磁部件内的主动磁体与被动旋磁部件内的被动磁体旋转耦合,两者产生的旋转磁场对偶作用从而产生很高的磁力,使得高磁力跃过了肌肤达到脏腹器官和穴位,能到达到传统针灸穴位难以达到的穴位深度;如此能够对人体穴位产生针对性磁疗,能利用旋磁磁灸刺激穴位达到针灸的治疗效果,起镇静安神、升降双向调整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活血提高供氧等疗效。床体上的磁体针对性设置,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主动旋磁部件和所述被动旋磁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所述主动磁体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一种镶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镶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镶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镶嵌壳体内所放置的球形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所述手部磁灸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主动旋磁部件;21、第一电机;22、主动磁体;23、第一转轴;24、连杆支架;3、被动旋磁部件;31、镶嵌壳体;311、空腔;312、扁平翼缘;32、被动磁体;33、第二转轴;34、球形壳体;4、手部磁灸部件;41、手部磁灸壳体;411、第一壳体;412、第二壳体;413、第一丝杠机构;414、第二丝杠机构;42、放置部;43、第一磁体;44、第二磁体;4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10,示出了一种旋磁对撞穴位旋磁磁灸快速血压调理床,包括:床体1;悬设在所述床体1上的主动旋磁部件2,所述主动旋磁部件2包括第一电机21和由所述第一电机21驱动转动的主动磁体22;多个嵌在所述床体1上的被动旋磁部件3,所述被动旋磁部件3包括内部具有空腔311的镶嵌壳体3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腔311内的被动磁体32;所述主动磁体22转动时,带动所述被动磁体32转动。

具体而言,可将所述被动旋磁部件3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床体1内部;所述被动旋磁部件3的设置位置可对应人体穴位的位置,如人体上的心俞穴、肺俞穴、肝俞穴、肾俞穴等;通过主动旋磁部件2内的主动磁体22与被动旋磁部件3内的被动磁体32旋转耦合,两者产生的旋转磁场对偶作用从而产生很高的磁力,使得高磁力跃过了肌肤达到脏腹器官和穴位,能到达到传统针灸穴位难以达到的穴位深度;如此能够对人体穴位产生针对性磁疗,能够达到镇静安神、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等疗效。

上述方案具体的,参考图4,所述主动磁体22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主动磁体22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主动磁体22套接于第一转轴23上,所述第一转轴23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电机21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3转动。具体而言,所述主动磁体22和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固定,当所述第一转轴23转动时,所述主动磁体22随之转动,在向下的方向,所述主动磁体22上的n极和s极不断切换;与此同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旋磁部件3中的被动磁体32转动。其中,所述主动磁体22带动所述被动磁体32转动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8853736a所公开的一种双旋转磁场对撞相吸的靶向治疗仪。

另外,参考图3,为了方便使用者躺卧在所述床体1上,且令所述主动旋磁部件2到合适位置,所述主动旋磁部件2通过连杆支架24连接所述床体1。如此,通过所述连杆支架24调节所述主动旋磁部件2的高度以及水平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提供一种被动旋磁部件3的结构,所述被动磁体32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被动磁体32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被动磁体32套接于第二转轴33上,所述第二转轴33可转动地水平设置于所述镶嵌壳体31的空腔311内。如此,在所述主动磁体22转动的带动下,所述被动磁体32绕所述第二转轴33水平转动。所述被动磁体32和所述主动磁体22所产生的磁场比较稳定且规律,能够稳定地作用于穴位,侧重于使高血压降低,减轻心脏的负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8,提供另一种被动旋磁部件3的结构,所述被动磁体32呈圆筒状,径向充磁,所述被动磁体32的n极和s极沿其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被动磁体32固定于一球形壳体34内,所述镶嵌壳体31内的空腔311呈球形,所述球形壳体34活动地设于所述镶嵌壳体31的空腔311内。其中,所述被动磁体32与所述球形壳体34相对固定;如此,在所述主动磁体22转动的带动下,所述球形壳体34在所述镶嵌壳体31的空腔311内跳动或滚动。人体背部穴位会感觉到震感,更舒服。

上述方案具体的,为了便于将所述镶嵌壳体31固定在所述床体1内,所述镶嵌壳体31外侧设有扁平翼缘312。如此,能够通过所述扁平翼缘312增加所述镶嵌壳体31的水平面占地面积,使得所述镶嵌壳体31在所述床体1内位置更稳定而不会下沉或上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人体的磁疗效果,参考图1、图3和图9,所述床体1上还设置有手部磁灸部件4;所述手部磁灸部件4包括手部磁灸壳体41,所述手部磁灸壳体41外形成有用于放置手的放置部42,所述手部磁灸壳体41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磁体43和第二磁体44;所述第一磁体43和第二磁体44轴向充磁,两者的n极和s极沿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磁体43和第二磁体44同轴线设置在所述放置部42两侧,所述第一磁体43端部的极性与第二磁体44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分别通过第二电机45驱动而轴向转动。

具体而言,两个所述第二电机45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转动,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异性相吸,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扭曲力使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之间的磁力线交汇点瞬间成束刺激人体手部穴位,对人体肌肤无任何伤害也无任何痛感;其中,手部的穴位或经络例如有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和手少阳三交经上的外关穴。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2580248a的一种磁体复合磁极轴向旋转模拟针灸的治疗装置。

上述方案具体的,参考图10,为了使得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的磁场高斯更大,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两者的n极和s极的分界面为曲线面。如此,曲线面具有比平面更大的磁通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所述手部磁灸壳体41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所述第一磁体4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11上,所述第二磁体44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12上;所述第一壳体411内设有第一丝杠机构413,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壳体412通过所述第一丝杠机构413于所述第一壳体411上升降;所述第二壳体412内设有第二丝杠机构414,所述第二磁体44通过所述第二丝杠机构414于所述第二壳体412上水平移动。换而言之,当需要提高手放置的高度时,通过所述第一丝杠机构413驱动所述第一磁体43、第二磁体44和所述第二壳体412上升;当需要调节所述第一磁体43和所述第二磁体44之间的距离时,通过所述第二丝杠机构414驱动所述第二磁体44移动,实现所述第二磁体44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磁体43。另外,为适应不同手长度的使用者,所述手部磁灸部件4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床体1上。需要说明的是,丝杠机构为现有技术,包括马达、螺杆等部件,可将设置在螺杆上的部件线性驱动,在此不详细赘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