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1435发布日期:2021-07-30 18:00阅读:1134来源:国知局
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医疗卫生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人民,医疗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人民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在我国中西部偏远山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医疗机构覆盖率低,使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远程医疗作为信息时代下的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问题,基层的人民群众不用长途跋涉到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这也是国家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远程医疗为平衡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拓展新的就医途径,也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现有的远程医疗通常是患者预约时间,患者和医疗专家在预定的时间内登录会诊平台,患者与医疗专家进行连线,在连线过程中获取患者的病情、病史等信息,进行病情讨论进而给出治疗方案,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配合医疗专家进行治疗及跟踪反馈,实现远程会诊。

基于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有限的远程医疗资源需要服务逐年增长的医疗服务对象,使得医疗资源和服务对象无法长期处于自洽状态,使得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过低或服务对象等待时间增长,大大降低了远程医疗过程中的用户满意度,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可以解决远程医疗资源和服务对象不自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登录信息,所述登录信息包括身份信息;

根据身份信息抓取所述用户在其就诊过的多家医院中的医疗档案;

基于所述医疗档案为所述用户分配医疗资源,所述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诊室、就诊时间和医疗专家,并将用户的医疗档案发送给医疗资源中的医疗专家;

将所述医疗资源通知用户,以使用户在就诊时间进行远程就诊;

所述根据身份信息抓取所述用户在其就诊过的多家医院中的医疗档案包括:

设定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为c1-cn,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1调取的时间段为第一时间段t1,相应的,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2调取的时间段为第二时间段t2,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n调取的时间段为第n时间段tn,获取任意就诊过的医院作为第一医院,第一医院所用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s1的就诊档案,判断在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中,是否存在与第一医院使用同一服务器的医院,将与所述第一医院使用同一服务器s1的医院设定为第二医院,确定第二医院的数量;

若第二医院有两个,分别为医院ci和医院cj,医院ci调取的时间段为第i时间段ti,医院cj调取的时间为第j时间段tj,对于第i时间段和第j时间段,若第i时间段与第j时间段不重叠,则调取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则是采集第一医院以及两个第二医院的就诊档案。

进一步地,若第i时间段与第j时间段重叠,且重叠时间为tij,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i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

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j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

进一步地,在调取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时,预先在中央处理器内设置有标准时长tij0,若第i时间段ti与第j时间段tj的重叠时间tij≥标准时长tij0,则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为增加第i时间段中后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若第i时间段ti与第j时间段tj的重叠时间tij<标准时长tij0,则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为增加第i时间段中后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进一步地,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i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若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包括医院ci的就诊档案,则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进一步地,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j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若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包括医院cj的就诊档案,则增加第i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i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医疗档案为所述用户分配医疗资源包括:在中央处理器内预先设置有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和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情严重程度配置医疗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情严重程度配置医疗资源的过程为:若病情较为严重,属于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强的第一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强的第二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一般的第三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一般的第四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情严重程度配置医疗资源的过程为:若病情较为严重,属于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且用户年龄较小,则分配医疗能力强的第五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强的第六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一般的第七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一般的第八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

进一步地,第五数量为第一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六数量为第二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七数量为第三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八数量为第四数量的1/2进行取整。

进一步地,医疗专家的医疗能力的界定方法为基于医生的年龄、毕业院校以及职业背景对医疗专家进行评分,若是评分高则医疗能力强,将基于上述信息得出的评分获得的分数段平均划分为四个部分,定义为强、次强、一般以及次一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重叠时间的长度与所在的各时间段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调取的医疗档案的数据,大大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提高远程医疗的对医疗档案提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提高基于医疗档案进行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尤其,通过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标准时长tij0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的调取时间段进行修正,使得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更为准确,若重叠时间过长,第i时间段ti和第j时间段tj的长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而对第i时间段ti和第j时间段tj进行取舍时,对于舍去的时间段内的医疗档案的选择是基于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标准时长tij0进行比较的结果进行的,对于时间段的选择就是对就诊档案的调取时间段的修正,对于调取时间段的修正,使得在获取用户的就诊档案时调取的时间段更多,医疗档案中的信息会由于时间段的增加,医疗档案信息更全面,提高基于医疗档案进行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尤其,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严重程度及年龄配置医疗资源,若用户的病情严重程度较大,且年龄较大,则选择数量较多的医疗专家进行接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待为需要接触用户的医疗档案并对医疗档案进行意见反馈的医疗专家。若是用户的病情严重程度较大,且年龄较小,则对医疗专家的数量进行减少,以使释放出来的医疗资源处理其他用户的需求,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尤其,在确定为当前用户服务的医疗专家后,则将调取的医疗信息发给医疗资源中的医疗专家,以在医疗专家在与用户就诊之前就对用户的病情具备初步的了解,以提高医疗专家在远程接触的过程中对用户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诊断,进而在就诊时间时给出更精准的医疗建议,提高诊断效率。

尤其,通过对医疗专家的能力进行划分,使得对医疗资源的划分更为合理,根据用户的医疗档案对医疗资源进行确定,实现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尤其,通过提前获取用户的就诊档案等医疗信息,以使医疗专家在用户实际就诊时间之前就对用户的情况具备初步的了解,便于在就诊时间内对用户进行进一步的确诊,给出更为精准的医疗建议,也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长,提高就诊效率,使得医疗专家在单位时间段内为更多的用户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医疗的医院与服务器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任意两个医院的调取医疗档案时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步骤s100:获取用户的登录信息,所述登录信息包括身份信息;

步骤s200:根据身份信息抓取所述用户的医疗档案;

步骤s300:基于所述医疗档案为所述用户分配医疗资源,所述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诊室、就诊时间和医疗专家,并将用户的医疗档案发送给医疗资源中的医疗专家;

步骤s400:将所述医疗资源通知用户,以使用户在就诊时间进行远程就诊;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0中,获取用户的登录信息,该登录信息是在登录页面上由用户进入预约平台输入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是身份证号,还可以是手机号,还可以是人脸识别图像,还可以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的信息,该用户的登录信息的采集就是为了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

在步骤s200中,医疗档案可以是用户以往的就诊档案,以及在就诊过程中的病历、用药记录以及恢复情况等,医疗档案的获取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远程医疗系统与各医院建立网络连接,实现用户就医信息的调取和查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任意用户进行就诊的医院可以有多个,每个医院都有对应的服务器,服务器上存储了用户的就诊档案信息以及病历信息等,且有的医院与其他医院共同使用同一服务器,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形,抓取用户的医疗档案的过程也是不同。

设定在远程医疗系统内有多家医院,该多家医院均为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此时抓取用户的医疗档案包括:

获取任意就诊过的医院作为第一医院,第一医院所用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s1的就诊档案,判断在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医院使用同一服务器的医院,将与所述第一医院使用同一服务器s1的医院设定为第二医院,确定第二医院的数量,设定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为c1-cn,如图2所示,用户就诊过的医院可以在同一个服务器上,也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相同的服务器上则可能会存在调取医疗档案进行再次存储,若是不再相同的服务器则在调取医疗档案时可以直接调取,无需进行判别。对于每个医院调取任意时间段内的就医记录,调取的时间段可以是1年内就诊档案,还可以是2年的就诊档案等,设定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1调取的时间段为第一时间段t1,相应的,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2调取的时间段为第二时间段t2,用户曾经就诊的医院cn调取的时间段为第n时间段tn,在用户就诊过的n个医院中,有使用同一服务器的医院,对于使用同一服务器的医院,设定第二医院有两个,如图3所示,分别为医院ci和医院cj,医院ci调取的时间段为第i时间段ti,医院cj调取的时间为第j时间段tj,对于第i时间段和第j时间段,若第i时间段与第j时间段不重叠,则调取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则是采集第一医院以及两个第二医院的就诊档案即可,假设第i时间段早于第j时间段,那么在医院cj就诊时,医院cj会调取在医院ci的就诊档案,这样,在医院cj上就会存在用户在医院ci的就诊档案和在医院cj的就诊档案,由于采用同一服务器的两家医院或是多家医院在调取就诊档案及其方便,且便于对用户的病情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用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若第i时间段ti与第j时间段tj有重叠,且重叠时间为tij,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i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

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j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重叠时间的长度与所在的各时间段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调取的医疗档案的数据,大大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提高远程医疗的对医疗档案提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提高基于医疗档案进行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具体而言,在调取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时,预先在中央处理器内设置有标准时长tij0,若第i时间段ti与第j时间段tj的重叠时间tij≥标准时长tij0,则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为增加第i时间段中后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若第i时间段ti与第j时间段tj的重叠时间tij<标准时长tij0,则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为增加第i时间段中后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具体而言,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i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若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包括医院ci的就诊档案,则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j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若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i重叠时长<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第i时间段tj重叠时长,则调取第一医院的就诊档案和医院cj的就诊档案,作为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若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包括医院cj的就诊档案,则增加第i时间段中前半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或增加第i时间段中前1/4段的时间内的就诊档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标准时长tij0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的调取时间段进行修正,使得第一服务器上的就诊档案更为准确,若重叠时间过长,第i时间段ti和第j时间段tj的长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而对第i时间段ti和第j时间段tj进行取舍时,对于舍去的时间段内的医疗档案的选择是基于重叠时间tij的长度与标准时长tij0进行比较的结果进行的,对于时间段的选择就是对就诊档案的调取时间段的修正,对于调取时间段的修正,使得在获取用户的就诊档案时调取的时间段更多,医疗档案中的信息会由于时间段的增加,医疗档案信息更全面,提高基于医疗档案进行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在步骤s300中,基于所述医疗档案为所述用户分配医疗资源包括:在中央处理器内预先设置有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和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情严重程度配置医疗资源。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病情严重程度配置医疗资源,若病情较为严重,属于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强的第一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强的第二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一般的第三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一般的第四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

若病情较为严重,属于第一病情严重程度s1且用户年龄较小,则分配医疗能力强的第五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二病情严重程度s2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强的第六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三病情严重程度s3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一般的第七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若病情属于第四病情严重程度s4且用户年龄较大,则分配医疗能力次一般的第八数量的医疗专家接待。

具体而言,第五数量为第一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六数量为第二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七数量为第三数量的1/2进行取整,第八数量为第四数量的1/2进行取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严重程度及年龄配置医疗资源,若用户的病情严重程度较大,且年龄较大,则选择数量较多的医疗专家进行接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待为需要接触用户的医疗档案并对医疗档案进行意见反馈的医疗专家。若是用户的病情严重程度较大,且年龄较小,则对医疗专家的数量进行减少,以使释放出来的医疗资源处理其他用户的需求,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具体而言,在确定为当前用户服务的医疗专家后,则将调取的医疗信息发给医疗资源中的医疗专家,以在医疗专家在与用户就诊之前就对用户的病情具备初步的了解,以提高医疗专家在远程接触的过程中对用户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诊断,进而在就诊时间时给出更精准的医疗建议,提高诊断效率。

具体而言,医疗专家的能力可以基于医生的年龄、毕业学校以及职业背景对医生进行评分,若是评分高则医疗能力强,可以将基于上述信息得出的评分获得的分数段平均划分为四个部分,定义为强、次强、一般以及次一般,评分的手段或是方法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医疗专家的能力进行划分,使得对医疗资源的划分更为合理,根据用户的医疗档案对医疗资源进行确定,实现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通过提前获取用户的就诊档案等医疗信息,以使医疗专家在用户实际就诊时间之前就对用户的情况具备初步的了解,便于在就诊时间内对用户进行进一步的确诊,给出更为精准的医疗建议,也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长,提高就诊效率,使得医疗专家在单位时间段内为更多的用户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登录单元10,用于获取用户的登录信息;抓取单元20,用于根据身份信息抓取所述用户的医疗档案;分配单元30,用以基于所述医疗档案为所述用户分配医疗资源,所述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诊室、就诊时间和医疗专家,并将用户的医疗档案发送给医疗资源中的医疗专家和通知单元40,用以将所述医疗资源通知用户,以使用户在就诊时间进行远程就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装置用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远程医疗的预约处理方法,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参考方法部分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