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推拿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脏腑推拿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的推拿技术仅限于解决经络肌肉韧带的问题,大多停留在保健、缓解疲劳、缓解颈肩腰腿疼问题的范畴,推拿的手法操作部位仅停留在颈肩、腰背、四肢上,没有对五脏六腑针对性强的手法操作,传统推拿虽然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西医解剖学、生理病理学常识,却不能充分结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不高,人体脏腑内的问题尚缺行之有效的推拿技术。
3.目前推拿技术仅停留在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的手法操作层面,对手法技术的提高仅仅靠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没有从其他维度寻求突破推拿技术瓶颈的方法,导致长久以来中医推拿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推拿的有益效果得不到阶段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脏腑推拿方法。
5.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脏腑推拿方法,由以下方法和步骤组成:a、腹部望诊及触诊;b、推血过宫;c、点阑门穴及任脉诸穴;d、逆揉肝区,并由上至下揉至阑尾区;e、压任脉诸穴,揉神阙穴;f、逆揉脾区结块,顺揉补脾,并从上至下,逆揉乙状结肠区;g、梳理肋缘,翘压胃经;h、提拢带脉,运腹八卦;i、颤腹提升脏腑之气;j、点天突穴;k、开大小天门,揉颈部经筋及淋巴;l、点揉迎香穴,摩手收功。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a具体为患者平躺在推拿床上,医者以桩功姿势站于受术者右侧,将患者上衣向上隆起或脱掉,首先进行望诊,观察胸廓的形状、大小、有无畸形,再观察皮肤颜色及有无湿疹、疣、疮疡、紫癜等;并结合面诊及舌诊,然后用轻或中等力度进行腹部探查,悉心体会各个地方病灶的大小、数量、性质、病变程度,所述步骤b具体为医者站于受术者右侧,用右手掌根置于受术者肝区部位,适度用力向对侧逆时针旋推,推时力度要透入内脏。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c具体为医者左手中指点压住受术者巨阙穴,右手
中指点揉阑门穴,按而留之,待阑门穴处有通气感后,左手不变,右手四指再依次从上至下点按任脉诸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气海、关元。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d具体为医者左手掌轻放在患者右侧肋缘上,以右手四指或大鱼际揉法逆时针揉肝区,要从任脉处依次沿肋缘揉至右侧腋中线,,注意操作揉法时要吸定皮肤,不要产生摩擦,沿肋缘施展揉法时不要挤碰肋骨;然后,从肝区沿右侧腹部向下揉,无病灶区域用揉法放松即可,重点将所结病灶揉开,依次揉到阑尾区,逆时针将升结肠起始处及右侧髂窝处病邪揉散。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e具体为医者更换到受术者左侧,以桩功姿势站立,以两手四指分别从上到下同时按压任脉诸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阑门、水分、气海、关元,缓慢下压并停顿数秒,然后医者用左手掌心劳宫穴对准受术者神阙穴,以全掌着力揉动脐周组织,实证患儿或体内有郁结的以逆时针揉为主,无郁结病灶但脏腑功能虚弱的患儿以顺时针揉为主,病实体虚者先逆时针揉,待病灶揉散后,再做顺时针揉补。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f具体为医者右手掌扶按在受术者左侧肋缘上,用左手四指揉法(或大鱼际、拇指指腹)揉脾区,从剑突处沿肋缘依次揉至左腋中线,脾胃区有痰湿病灶的,先清后补,若无明显病灶的,只用顺时针揉补即可;揉完脾胃区后,沿左侧腹依次向下探查病灶并将其揉散,揉至左髂窝处,即乙状结肠区,按揉此处需深透全面。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g具体为医者双手分别放在患者两侧肋缘,两拇指相对,从巨阙穴沿肋缘同时向两侧梳理至腋前线,也成为扒放中焦气血,以调畅气机。然后双手拇指分别点压在两侧胃经上,从上至下交替按压胃经诸穴:梁门、石关、关门、天枢、太乙、滑肉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穴,按压力度要由轻至重,柔和深透,带动内脏,频率由慢至快,稳柔灵活,有病灶的穴位区域可分别按压住两个病灶块,交替按压并适当停顿。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h具体为医者两手指尖向下,四指分别置于带脉穴上,两拇指相对,着力向上合力提拢,然后,双手如太极图状置于腹八卦处,两手合力阴阳交替旋转,揉动腹八卦,揉动时要求双掌吸定皮肤,发力时每只手在揉动过程中由合到开、再由开到合地做画圆动作,用力深度力求带动内脏器官,然后,以左手手掌从剑突下由指尖至掌根逐次从上至下按压任脉,每压一下向下移动半个手掌,第三下压至耻骨联合上方,共三下。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i具体为医者双手小鱼际分别置于患者两侧髂窝处(婴幼儿可用单手),先稍用力向后背方向下压后再向头部方向缓缓托起,有将其脏腑器官从下向上托于手掌之感,然后用颤法操作数十秒,所述步骤j具体为医者左手按压住巨阙穴,同时以右手中指向内下方点按天突穴数秒。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k具体为患者平卧,医者端坐于按摩床头,双手拇指用分推法从患者印堂穴推至两侧眉梢,反复九次;然后两拇指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抹至神庭穴,反复二十四次,所述步骤l具体为医者将两手放于患者脖子两侧,以食指中指按压天突穴,并沿气管走向依次向上按揉。
1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推拿过程中不用任何工具,只需踏实练习各种发力技巧、手法功底,并依照脏腑推拿理论操作即可,安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脏腑推拿方法,由以下方法和步骤组成:a、腹部望诊及触诊;b、推血过宫;c、点阑门穴及任脉诸穴;d、逆揉肝区,并由上至下揉至阑尾区;e、压任脉诸穴,揉神阙穴;f、逆揉脾区结块,顺揉补脾,并从上至下,逆揉乙状结肠区;g、梳理肋缘,翘压胃经;h、提拢带脉,运腹八卦;i、颤腹提升脏腑之气;j、点天突穴;k、开大小天门,揉颈部经筋及淋巴;l、点揉迎香穴,摩手收功。
18.所述步骤a患者平躺在推拿床上,医者以桩功姿势站于受术者右侧,将患者上衣向上隆起或脱掉,首先进行望诊,观察胸廓的形状、大小、有无畸形。再观察皮肤颜色及有无湿疹、疣、疮疡、紫癜等;并结合面诊及舌诊。然后用轻或中等力度进行腹部探查,悉心体会各个地方病灶的大小、数量、性质、病变程度等。并牢记探查到的资料,以便接下来施以手法逐一消除。
19.所述步骤b医者站于受术者右侧,用右手掌根置于受术者肝区部位,适度用力向对侧逆时针旋推,推时力度要透入内脏,带动深层脏腑器官,将肝气肝血疏散出去。推动气血运行,是人体生理机能和病气疏散的前提条件,故此,先要促进肝之气血加速运行,使肝气肝血条达舒畅。
20.所述步骤c医者左手中指点压住受术者巨阙穴,右手中指点揉阑门穴,按而留之,待阑门穴处有通气感后,左手不变,右手四指再依次从上至下点按任脉诸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气海、关元等,以打通腹部上中下三焦,疏通任脉。此手法为放通三焦,使上下通达无滞,脾胃运化得司。
21.所述步骤d医者左手掌轻放在患者右侧肋缘上,以右手四指或大鱼际揉法逆时针揉肝区,要从任脉处依次沿肋缘揉至右侧腋中线,以揉散病灶为主。注意操作揉法时要吸定皮肤,不要产生摩擦,沿肋缘施展揉法时不要挤碰肋骨,以免损伤肋骨骨膜造成疼痛感,然后,从肝区沿右侧腹部向下揉,无病灶区域用揉法放松即可,重点将所结病灶揉开,依次揉到阑尾区。逆时针将升结肠起始处及右侧髂窝处病邪揉散,此处可以用四指柔法或小鱼际揉法,注意用力由浅入深,不要遗漏深层病灶;根据病理情况,手法操作频率、幅度快慢结合,张弛有度,必要时静止按压数秒,动静结合,此手法主要是疏肝解郁、疏散肝火,也可达平肝滋阴之功效。
22.所述步骤e医者更换到受术者左侧,以桩功姿势站立,以两手四指分别从上到下同时按压任脉诸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阑门、水分、气海、关元等,缓慢下压并停顿数秒,待气血从上焦走中焦通达下焦,此时多会有气响或水响,若无明显通气感,不必强求。
23.然后医者用左手掌心劳宫穴对准受术者神阙穴,以全掌着力揉动脐周组织,实证患儿或体内有郁结的以逆时针揉为主,无郁结病灶但脏腑功能虚弱的患儿以顺时针揉为主,病实体虚者先逆时针揉,待病灶揉散后,再做顺时针揉补,补法不可过多,多则容易气塞。
24.此手法重在调畅任脉气血,兼达六条阴经,进而调和五脏机能。同时也可消积导滞、祛小肠诸邪,又可温阳补肾。
25.所述步骤f医者右手掌扶按在受术者左侧肋缘上,用左手四指揉法(或大鱼际、拇指指腹)揉脾区,从剑突处沿肋缘依次揉至左腋中线。脾胃区有痰湿病灶的,先清后补,若无明显病灶的,只用顺时针揉补即可。
26.揉完脾胃区后,沿左侧腹依次向下探查病灶并将其揉散,揉至左髂窝处,即乙状结肠区,按揉此处需深透全面。
27.此步骤可以消积食、除痰化湿、清肺火,补脾胃,清大肠火或补大肠气血。
28.所述步骤g医者双手分别放在患者两侧肋缘,两拇指相对,从巨阙穴沿肋缘同时向两侧梳理至腋前线,也成为扒放中焦气血,以调畅气机。然后双手拇指分别点压在两侧胃经上,从上至下交替按压胃经诸穴:梁门、石关、关门、天枢、太乙、滑肉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穴。按压力度要由轻至重,柔和深透,带动内脏,频率由慢至快,稳柔灵活,有病灶的穴位区域可分别按压住两个病灶块,交替按压并适当停顿,以促使病灶消散、气血通达。
29.此步骤可疏解肝气,通调脾胃气血,开胃健脾,消滞散结,涤荡脏腑,通调三焦。
30.所述步骤h医者两手指尖向下,四指分别置于带脉穴上,两拇指相对,着力向上合力提拢,通常三次为宜。然后,双手如太极图状置于腹八卦处,两手合力阴阳交替旋转,揉动腹八卦。揉动时要求双掌吸定皮肤,发力时每只手在揉动过程中由合到开、再由开到合地做画圆动作,用力深度力求带动内脏器官。然后,以左手手掌从剑突下由指尖至掌根逐次从上至下按压任脉,每压一下向下移动半个手掌,第三下压至耻骨联合上方,共三下,俗称“压三把”。
31.此步骤可使五脏六腑气血和合,升降有序并通过带脉调和诸经。
32.所述步骤i医者双手小鱼际分别置于患者两侧髂窝处(婴幼儿可用单手),先稍用力向后背方向下压后再向头部方向缓缓托起,有将其脏腑器官从下向上托于手掌之感,然后用颤法操作数十秒,以调和诸脏腑气机,升发各脏腑气机。
33.所述步骤j医者左手按压住巨阙穴,同时以右手中指向内下方点按天突穴数秒,以调畅心肺气机,并将脏腑阳邪之气向上引导疏散。
34.所述步骤k患者平卧,医者端坐于按摩床头,双手拇指用分推法从患者印堂穴推至两侧眉梢,反复九次;然后两拇指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抹至神庭穴,反复二十四次。此手法可以打开督脉和膀胱经的穴位和局部皮肤毛孔,有利于内火、内风等阳邪外散排出。
35.所述步骤l医者将两手放于患者脖子两侧,以食指中指按压天突穴,并沿气管走向依次向上按揉,将颈项处淤积的火邪、水湿及痰液排出体外。若有颈部肌肉疾患需着重推揉胸锁乳突肌沿线,若外感风寒需着重按揉颈部膀胱经及风池风府等穴。患儿会有咳嗽、排痰等反应,医者须注意用力大小适当,施力太小难以凑效,过度用力易造成损伤,也会遭到患者排斥抵抗。
36.根据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学说”,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各自具备:条达、温煦、肃降、
润下、运化的特性,将中的劈按劲、惊炸劲、穿透劲、钻顶劲、缠裹劲结合运用到推拿手法之中,并按照相应操作程序进行施术,以求大幅度提升推拿的调理效果。
37.通过该推拿技术,推拿过程中不用任何工具,只需踏实练习各种发力技巧、手法功底,并依照脏腑推拿理论操作即可,安全方便。
3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