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0339发布日期:2022-10-04 18:0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隐形牙齿矫治器相较传统的固定矫治具有一定的矫治优势,如摘戴方便,美观、卫生等,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作方法较常见的热压膜成型的方法,具体地包括获取患者口内数字模型,3d打印牙颌模型、牙颌模型清洗、牙颌模型固化、压膜、人工脱膜、切割、抛光、牙套清洗、检验、包装等工序。在此过程中的压膜工序常规的制备方法是利用一张膜片压制一个牙颌模型,此时牙颌模型的底部与其放置的平面趋于平行,牙颌模型左右两侧的高度基本一致,得到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半成品,之后进行脱膜、切割等步骤,而此种制备方法的膜片使用率较低,并且增加压膜的操作频率,降低生产效率。
3.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张膜片压制两个牙颌模型,通过两个牙颌模型摆放位置的设置使得压制出的两个壳状牙齿矫治器,从而达到提高膜片使用率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将多名患者不同的矫治步骤对应的牙颌模型混杂在一起进行3d打印的,之后将牙颌模型对应的标识信息转移到壳状牙齿矫治器上,在后续压膜后通过该人工或标识识别信息将同一名患者同一矫治步骤的上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装配到同一包装中送到医生或患者手中,此种方式对于分拣难度较大,尤其是需要进行双压矫治器时,需要在众多的牙颌模型中将同一名患者同一矫治步骤的上下颌牙颌模型放置在一起,此时的分拣工作操作难度较大。另外,现有技术中对牙颌模型的标识信息传递的方式为,在牙颌模型上额外设置承载标识码的区域,该标识码通常设于牙颌模型舌侧部,以减小牙颌模型的投影于膜片的面积,避免牙颌模型未被膜片覆盖,影响包裹牙齿的矫治器形状缺失或影响承载标识码区域的形状有缺失。
4.因此,研究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将具有关联度的牙颌模型连接在一起,在保证制备的矫治器厚度基本均匀的前提下,降低分拣难度,并且能够有效的将牙颌模型中承载的信息进行有效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将两个牙颌模型连接在一起,通过标识部将牙颌模型承载的信息指导后续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步骤,实现了信息传递精准且根据传递信息进行针对性膜片的选取,制得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更具个性化矫治效果。
6.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8.牙颌模型的获取;其中所述牙颌模型包括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所述第一牙颌模型与所述第二牙颌模型之间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承载牙颌模型信息的标识部;
9.根据标识部指示信息进行膜片信息的选取,选择待压的膜片;
10.基于所述牙颌模型及所述膜片进行热压膜制备,切割后,得到壳状牙齿矫治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包括第一底座模型,所述第二牙颌模型包括第二底座模型,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模型与所述第二底座模型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所述第二牙颌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牙颌模型的后牙区的一侧置于所述第二牙颌模型左右两侧后牙区舌侧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对应后牙区与所述第二底座模型相对位置较近一侧。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对应后牙区,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连接第二底座模型的后牙区对应舌侧部。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对应后牙区,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模型对应前牙区舌侧部。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分别连接所述标识部与第一牙颌模型与第二牙颌模型。
17.进一步地,还包括膜片的优化选取,所述优化选取基于选取参数进行选取,其中所述选取参数包括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参数信息、膜片均匀度、膜片厚度、膜片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特征信息获取包括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各个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分别至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和第二底座模型对应底面的高度信息、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牙弓形状信息、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牙弓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9.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均匀度至少包括膜片的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区域与所述第二厚度区域的厚度不同。
20.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厚度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厚度区域时,所述第一厚度区域对应于所述膜片的中心或邻近中心位置。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厚度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距离较近处。
22.进一步地,所述膜片材料依据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最高牙尖点分别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和第二底座模型对应底面之间的高度信息选择。
23.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
24.进一步地,所述膜片材料依据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最高牙尖点分别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和第二底座模型对应底面之间的高度信息选择。
25.进一步地,所述膜片材料至少为一种。
26.进一步地,所述膜片材料包括petg、tpu、p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8.本发明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用于在同一张膜片上压制出两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制备方法中包括牙颌模型的获取步骤,获取两个牙颌模型,且两个牙颌模型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并通过标识部传递牙颌模型承载的标识信息,为后续的选择待压制的膜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此种牙颌模型双压的制备方法使得膜片的利用率最大化,且将
具有关联度的牙颌模型通过连接部连接,在后续进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过程中,降低分拣难度。另外,两个牙颌模型的标识信息同时承载在标识部上,在进行双压牙颌模型时,能够减小两个牙颌模型覆盖的面积,在进行压膜时减少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或标识部包裹不全,影响牙齿矫治效果和减小后续制备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全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信息传递精准且根据传递信息进行针对性膜片的选取,制得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更具个性化矫治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30.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获取牙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牙颌模型套组热压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另一种获取牙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又一种获取牙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再一种获取牙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36.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牙颌模型映射到平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38.在制备隐形牙齿矫治器时,采用热压方法制备时,通常采用一张膜片压制一个牙颌模型的方法制备,此种方法不仅使得膜片利用率较低,而且增加压制操作的频次,降低生产效率。而采用一张膜片压制两个牙颌模型的方法制备时,由于两个牙颌模型按照一定的相对位置进行放置,并且两个牙颌模型之间连接,且连接部上设置标识部,将牙颌模型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壳状牙齿矫治器上或后续的制备步骤中,便于后续的加工以及信息的传递。
39.下面对用到的专业名词进行说明,其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单侧后牙区牙齿具体包括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具体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以单颗牙齿来说,划分有舌侧面和唇/颊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其中,“舌侧面”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5-36页中对于牙冠各面的命名,其中唇面和颊面为前牙的牙冠接近口唇的一面成为唇面,后牙的牙冠接近颊的一面成为颊侧面。舌面为前牙和后牙的牙冠接近舌的一面统称舌侧面。
40.实施例
41.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用于在同一张膜片40上压制出两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42.s1:牙颌模型的获取;其中所述牙颌模型包括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第一牙颌模型10与第二牙颌模型20之间还设有连接部30,连接部30上还设有承载牙颌模型信息的标识部31。
43.s2:根据标识部指示信息进行膜片信息的选取,选择待压的膜片;
44.s4:基于所述牙颌模型及所述膜片进行热压膜制备,切割后,得到壳状牙齿矫治器。
45.下面对步骤s1中的包括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获取步骤进行详述:
4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相对位置为:其中第一牙颌模型10的后牙区的一侧置于第二牙颌模型20的左右两侧后牙区舌侧之间;或第二牙颌模型20的后牙区的一侧置于第一牙颌模型10的左右两侧后牙区舌侧之间;此种相对位置的设置使得膜片的利用率最大化,且后续采用热压成型的方式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厚度基本均匀。而连接部30的设置使得在后续进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过程中,降低分拣难度。连接部30上设有承载牙颌模型信息的标识部31,可将标识部31承载的信息传递至下一制备工序。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之间设置承载标识部31的连接部30,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单个牙颌模型上额外设置标识信息的数量,两个牙颌模型设置一个标识信息,即可实现两个牙颌模型信息的承载和传递。
4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牙颌模型10包括第一底座模型11,第二牙颌模型20包括第二底座模型21,连接部连30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与第二底座模型21之间。更具体地说,第一牙颌模型10包括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一牙齿模型12,第二牙颌模型20包括第二底座模型21和第二牙齿模型22,连接部30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上,此种设置方式不影响第一牙齿模型12和第二牙齿模型22的表面形状,在进行后续热压膜成型的矫治器的制备过程中,制备出的包裹牙齿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表面与牙齿表面贴合,有利于将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变化至目标矫治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可以包括牙龈模型,也可以不包括牙龈模型,牙龈模型可单独设置,但是上述无论哪种设置方式均不影响后续加工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包裹牙齿的形状。
4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0设于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相对位置较近一侧。此种设置方式使得连接部30较小,不仅在进行3d打印时节省打印材料,还减少连接部30由于过大而影响后续热压膜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局部厚度较薄,从而影响牙齿的矫治效果。在其中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5中所示,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由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两者之间的相对设置位置,其对应的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相对位置,则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后牙区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之间的相对位置为较近设置的区域,即为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在此处设置连接部30使其较小,不对壳状牙齿矫治器局部厚度产生影响,而影响牙齿的矫治效果。
4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
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前牙区舌侧部;或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前牙区舌侧部;由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两者之间的相对设置位置,其对应的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相对位置,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后牙区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之间的相对位置为较近设置的区域,即为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前牙区舌侧部;或连接部30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后牙区,连接部30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一底座模型11对应前牙区舌侧部,连接部30在此处设置连接部30使其较小,不对壳状牙齿矫治器局部厚度产生影响,而影响牙齿的矫治效果。
5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30还包括承载部32,承载部32连接标识31部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连接部30可以为规则的三维形状,连接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如长方体或圆柱体等;连接部30还可以为多种规则的三维形状组成的结构,如分别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连接处为条状的长方体的承载部32,承载标识部31处为正方体,能够承载标识部31的标识信息即可,当然其它的三维形状均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承载部32连接标识部31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
5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牙颌模型为同一患者同一矫治阶段的上下颌牙颌模型、或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上颌牙颌模型、或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下颌牙颌模型。即,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为同一患者同一矫治阶段的上下颌牙颌模型,两者之间通过连接部30连接,后续热压成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即为同一患者同一矫治阶段的上下颌牙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切割清洗后可直接进行包装;或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上颌牙颌模型,两者通过连接部30连接,在后续热压成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即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上颌牙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分拣包装时便于归类并根据需要进行同一包装袋内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分拣包装;或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下颌牙颌模型,两者通过连接部30连接,在后续热压成型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即为同一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的下颌牙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分拣包装时便于归类并根据需要进行同一包装袋内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分拣包装。
5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牙颌模型为同一患者在相邻矫治阶段的上颌牙颌模型、或为同一患者在相邻矫治阶段的下颌牙颌模型。即,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为同一患者在相邻矫治阶段的上颌牙颌模型,如第一牙颌模型10后续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为患者的第一副上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第二牙颌模型20后续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为同一患者的上颌第二副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分拣包装时便于归类并根据需要进行同一包装袋内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分拣包装。或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为同一患者在相邻矫治阶段的下颌牙颌模型,如第一牙颌模型10后续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为患者的第一副下颌壳状牙齿矫治器,第二牙颌模型20后续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为同一患者的下颌第二副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分拣包装时便于归类并根据需要进行同一包装袋内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分拣包装。
53.下面对步骤s2根据标识部指示信息进行膜片信息的选取,选择待压的膜片步骤进行详述:
5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标识部31为具有镂空结构的标识码、凹凸结构的标识码或平面标识码。具体地说,标识部31可以为整体镂空的标识码,即从连接部30临近牙齿模型牙尖一侧置临近底座一侧为与标识码对应的若干通孔组成,镂空结构的标识码识别的过程为将拍摄的目标转化为图像信息,根据像素的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号,对该数字化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提取目标特征,进而达到目标识别的目的。其中,像素的亮度和颜色可以采用rgb表示,将r、g、b的值转化为灰度值,在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只需一个字节存放灰度值(又称强度值、亮度值),灰度范围为0-255,其中,白色对应的灰度值为255,黑色对应的灰度值为0。另一种标识部31可以为具有凹凸结构的标识码,即从连接部30临近牙齿模型牙尖一侧置临近底座一侧为与标识码对应的若干盲孔组成,之后采用与镂空结构的标识码识别方式相似的方法进行识别。另一种标识部31可以为具有平面标识码,可以采用激光识别装置、扫码器或相机进行识别。在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标识部31为二维码、条形码或标识编号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标识部31承载的标识信息编码信息包括矫治器序列号、患者编号、病例类型等,通过计算机调取相对应区域的标记符,可以完成该生产过程中(当日/月/年)相应的医学类统计信息;标记符中还可以具有生产信息标识,如打印机标号、膜片标号、压膜机标号等生产过程中的机械位标号,可以协助完成生产过程中的相应的设备/机械统计信息,进而协助生产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跟踪与维护。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标识编号为字母、数字、图形中的至少一种,为了防止病例增多,标号重复,可对标识编号进行不同字母和/或数字和/或图形的任意组合。在后续的制备过程中,利用标识部31的指示信息进行膜片信息的选取,如膜片的厚度,膜片的材质等信息,来选择热压膜成型的待压的膜片类型或种类。
55.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s3:膜片的优化选取;优化选取基于选取参数进行选取,其中选取参数包括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参数信息、膜片均匀度、膜片厚度、膜片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即,选取参数在选取的过程可以依据牙颌模型参数或膜片参数进行选择。在其中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特征信息获取包括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各个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分别至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底面之间的高度信息、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牙弓形状信息、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牙弓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更具体地说,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各个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分别至第一底座模型11和第二底座模型21对应底面之间的高度信息,即第一牙颌模型10各个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一底座模型11底面的高度信息,该高度信息为高度数据集h1;第二牙颌模型20的各个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二底座模型21底面的高度信息,该高度信息为高度数据集h2;根据数据集h1和数据集h2的分布情况或高度对比情况进行膜片厚度的选取。如数据集h1的高度数值范围为1.5cm-2.5cm,数据集h2的高度数值范围为1.3cm-2.4cm,则在进行膜片选取时,可选择膜片厚度为0.75mm且厚度均一的膜片进行热压膜制备。如数据集h1的高度数值范围为1.2cm-2.0cm,数据集h2的高度数值范围为1.0cm-1.8cm,则在进行膜片选取时,可选择膜片厚度为0.65mm且厚度均一的膜片进行热压膜制备。当然上述膜片在选取时,还可以为非均匀厚度的膜片,如对于高度值分布较大的区域厚度大于高度值分布较小的区域厚度,如牙颌模型前牙区牙齿处的高度值大于牙颌模型后牙区牙齿处的高度值,此时在进行膜片选取使用时,可以选择对应牙颌模型前牙区牙齿处的膜片厚
度大于对应牙颌模型后牙区牙齿处的膜片厚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膜片均匀度至少包括膜片的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其中第一厚度区域与第二厚度区域的厚度不同,更优地,当第一厚度区域大于第二厚度区域时,第一厚度区域对应于膜片的中心或邻近中心位置。由于在进行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热压膜制备时,两个牙颌模型对应设置在膜片近中心位置处,该处的牙颌模型布局紧密,热压膜制备过程中,膜片被分散的程度较大,该处的膜片厚度大于边缘厚度时,能够保证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一定的厚度,且该厚度能够具备矫治效果,呈现矫治力。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特征信息获取还可以单独为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牙弓形状信息、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牙弓宽度信息或者上述方式的结合,更具体地说,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牙弓形状信息和牙弓宽度信息可以进行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选择,以使两个牙颌模型在进行相对位置摆放时能够使得膜片利用度最大化,并且防止牙颌模型在压制的过程中发生未包裹完整牙齿的现象产生。
5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厚度区域对应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距离较近处,由于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的相对位置的设置为第一牙颌模型10的后牙区的一侧置于第二牙颌模型20左右两侧后牙区舌侧之间,因此,在第一牙颌模型10和第二牙颌模型20距离较近处放置的模型密度较大,会分散对应膜片的厚度,若膜片厚度较薄,就有可能使得压制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厚度太薄而无法达到牙齿矫治的效果。
5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片材料依据所述第一牙颌模型和第二牙颌模型的最高牙尖点分别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所述第一底座模型和第二底座模型对应底面之间的高度信息选择。更具体地说,采用同一张膜片压制两个牙颌模型,即压制牙颌模型套组,如选用1.0mm厚度的膜片进行压制,其中第一底座模型的厚度为0.3mm,第一牙颌模型10左侧后牙区牙齿模型包含的多颗牙齿中每颗牙齿的最高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一底座模型11底面左侧后牙区之间高度的平均值为0.6mm大于与第一牙颌模型10右侧后牙区包含的多颗牙齿中每颗牙齿的最高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一底座模型11底面右侧后牙区之间的高度的平均值0.32mm;第二底座模型20的第二底座模型21左侧厚度为0.35mm,第二底座模型21右侧的厚度为0.4mm,第二牙颌模型20左侧后牙区牙齿模型包含的多颗牙齿中每颗牙齿的最高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二底座模型21左侧底面之间高度的平均值为0.65mm大于与第二牙颌模型20右侧后牙区包含的多颗牙齿中每颗牙齿的最高牙尖点投影至矢状面的点至第二底座模型21右侧底面之间的高度的平均值0.33mm;在进行两个壳状牙齿矫治热压制备时,两个牙颌模型底座相对较低一侧置于膜片邻近中心区域,而两个牙颌模型底座相对较高一侧置于膜片邻近边缘区域,此时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包裹牙齿模型部分的厚度趋于均匀。
5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片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由于膜片可以为均一厚度的,也可以为非均一厚度的,因此膜片的选取根据最终制备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局部厚度决定,如壳状牙齿矫治器为厚度非均一的,且非均一厚度的差异性较大时,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局部厚度的增加和减少,如图8所示,更具体的还可以根据牙颌模型映射到平面模型的局部厚度差异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设计,而膜片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例如增加磨牙支抗,防止其近中倾斜时,可以将磨牙区域的膜片厚度设置的更厚一些,如膜片厚
度为1.5mm-2.0mm,以增加磨牙支抗性,而前牙区对应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厚度较薄,如膜片厚度为0.5mm-1.0mm,以增加患者佩戴的舒适性。又例如在设置附件的地方设计较厚的膜片,而在其它地方设计较薄的膜片,以使壳状牙齿矫治器和附件相互作用产生更强的正畸力,达到牙齿移动的效果,而其它的地方患者佩戴的舒适性提高。
5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片材料至少为一种,使用单一的膜片材料进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备时,制备简单,选料简单,操作方便,而膜片材料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能够针对不同患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在其中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中,膜片材料包括petg、tpu、p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上述材料为口腔领域制备壳状牙齿矫治器中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在口内使用时,可以根据局部对应牙齿的矫治需求进行设计,如前牙区的牙齿暂时不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矫治,仅需要暂时保持相对位置时,该区域对应的膜片的材料可以相对较柔软,如采用tpu的材质,而后牙区的牙齿需要较强的硬度以保持相对固位力时,可采用材质较硬的材料,如采用petg的材质,具体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矫治需求进行设计。当然,膜片还可以为多层膜片,如双层或三层膜片,在制备壳状牙齿矫治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矫治需求设计选用。
6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