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35942发布日期:2021-08-27 13:33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在《伤寒论》名曰中风,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疑难杂症,是中风的后遗症。西医所谓的脑血管病也就是中医讲的中风,中风是由于风邪侵入机体内、痰湿阻塞经络以及气滞血瘀三个方面的病理作用,导致出现流涎、口眼歪斜等表现。西医认为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缺血或者出血,引起相应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症状和中医中风相吻合。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中风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痪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现有技术中,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一般为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见效快但毒副作用大,对肾脏的损害较为严重。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采用针灸、推拿、服中药等方法。前两者只适合在恢复期治疗,在前期无从下手,而后者服中药,但在当前市场上的中药处方存在见效慢、治疗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该中药用药合理,各药材之间的相互配伍以及协同作用,能够合理发挥每一种药材的功效和优点,并且按照该中药中各药材的配伍获得的中药药性温和,具有补气血、活血通络、祛风、恢复人体力气的功效,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用药十天内见效,效果显著,甚至能够有效治愈中风偏瘫患者,不仅对肾脏无损害,还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肾脏能力,增强患者的体魄,能够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得以康复,并实现标本兼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选取天然药材为原料,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制作,便于患者在拿到配制好的中药后可以自行熬制,患者也能够轻易掌握煎药火候,使药材能发挥出最大药效,并且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药汤能合理的将各药材的药效结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所述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配制而成:

四方藤10份、过江龙15份、巴戟天10份、西洋参15份、牡蛎10份、风荷桂5份、横经席5份、钩藤15份、牛大力10份、千斤拔10份、川仲15份、党参15份和黄芪15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药性分析:

(1)四方藤:味辛、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2)过江龙,性大温,味辛;具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利尿之功效。用于治湿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脚转筋,淋病,跌打损伤,小便不利。

(3)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4)西洋参,味甘辛,性凉,无毒;入心、肺、肾三经;西洋参是人参的一种,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古语云:“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故补而不燥是西洋参的特别之处。

(5)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味微咸微涩,气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6)风荷桂,为桑科植物二色桂木的干燥根,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

(7)横经席,味微苦,平;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痛经。

(8)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常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9)牛大力,味甘,性平;归肾、肺经;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

(10)千斤拔,味辛,性温;用于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11)川仲(也称杜仲),味甘微辛,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12)党参,味甘,平,无毒;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1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在本发明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中,以四方藤、横经席、钩藤、牛大力、千斤拔为主药,具有祛风除湿、强腰健腿、息风定惊、补虚润肺、强筋活络、消瘀解毒之效,并辅以:过江龙、巴戟天、西洋参、牡蛎、风荷桂、川仲、党参和黄芪。

其中,过江龙可舒筋活络,散瘀止痛,有助于更好的打通人体经络;巴戟天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有助于人体更好的恢复力气;西洋参可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能有效增强人体的中枢神经,同时在该中药中添加西洋参能够滋阴补气,且补而不燥;牡蛎、川仲能够作用于人体的肝和肾,提高人体的肝、肾能力,有助于强身健体;风荷桂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可提高该中药的活血通络能力;党参和黄芪均可以补气,尤其党参还可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总体而言,本发明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以上述的十几种中药材的配伍,药性温和,整体多系统调节,具有补气血、活血通络、祛风、恢复人体力气的功效,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用药十日内见效,效果显著(如患者精神好转),甚至能够有效治愈中风偏瘫患者,不仅对肾脏无损害,还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肾脏能力,增强患者的体魄,能够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得以康复,并实现标本兼治。需说明的是,该中药可用于同时满足以下两种条件的中风偏瘫患者:第一,患者还能说话,第二,患者神智清醒;该中药针对性强,切合病机。

基于上述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中各药材的比例称取各药材备用;

步骤二:将称取好的药材浸泡;

步骤三:将浸泡后的药材取出,加水熬制到沸腾,改用小火熬制,最后得到药汤。

在本发明中,该制作方法选取天然药材为原料,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制作,便于患者在拿到配制好的中药后可以自行熬制,患者也能够轻易掌握煎药火候,使药材能发挥出最大药效,并且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药汤能合理的将各药材的药效结合。

进一步地,在该制作方法中,为了去除药材中的粉尘等脏物,以及不损耗药材的药性,药材的浸泡时间优选为0.5小时。

进一步地,在该制作方法中,为更好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水中,以及获得的药汤剂量合理,在步骤三中,将浸泡后的药材取出后,加入500毫升的水,并用大火熬制到沸腾,且保持沸腾10分钟,改用小火熬制0.5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用药合理,各药材之间的相互配伍以及协同作用,能够合理发挥每一种药材的功效和优点,并且按照该中药中各药材的配伍获得的中药药性温和,具有补气血、活血通络、祛风、恢复人体力气的功效,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用药十日内见效,效果显著,甚至能够有效治愈中风偏瘫患者,不仅对肾脏无损害,还能有助于提高肾脏能力,增强患者的体魄,能够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得以康复,并实现标本兼治。该中药可用于同时满足以下两种条件的中风偏瘫患者:第一,患者还能说话,第二,患者神智清醒;该中药针对性强,切合病机。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选取天然药材为原料,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制作,便于患者在拿到配制好的中药后可以自行熬制,患者也能够轻易掌握煎药火候,使药材能发挥出最大药效,并且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药汤能合理的将各药材的药效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配制而成:

四方藤10份、过江龙15份、巴戟天10份、西洋参15份、牡蛎10份、风荷桂5份、横经席5份、钩藤15份、牛大力10份、千斤拔10份、川仲15份、党参15份和黄芪15份。

在本实施例中,以四方藤、横经席、钩藤、牛大力、千斤拔为主药,具有祛风除湿、强腰健腿、息风定惊、补虚润肺、强筋活络、消瘀解毒之效,并辅以:过江龙、巴戟天、西洋参、牡蛎、风荷桂、川仲、党参和黄芪。

其中,过江龙可舒筋活络,散瘀止痛,有助于更好的打通人体经络,巴戟天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有助于人体更好的恢复力气,西洋参可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有效增强人体的中枢神经,同时在该中药中添加西洋参能够滋阴补气,且补而不燥,牡蛎、川仲能够作用于人体的肝和肾,提高人体的肝、肾能力,有助于强身健体,风荷桂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可提高该中药的活血通络能力,党参和黄芪均可以补气,尤其党参还可健脾益肺,养血生津。本实施例的中药可用于同时满足以下两种条件的中风偏瘫患者:第一,患者还能说话,第二,患者神智清醒;该中药针对性强,切合病机。

基于上述的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以下配方称取各药材备用:四方藤10份、过江龙15份、巴戟天10份、西洋参15份、牡蛎10份、风荷桂5份、横经席5份、钩藤15份、牛大力10份、千斤拔10份、川仲15份、党参15份和黄芪15份;

步骤二:将称取好的药材浸泡0.5小时,可以去除药材中的粉尘等脏物,还能不损耗药材的药性;

步骤三:将浸泡后的药材取出,加入500毫升的水,并用大火熬制到沸腾,且沸腾保持10分钟,之后改用小火熬制0.5小时,最后得到药汤,这样,能更好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水中,以及获得的药汤剂量合理,通常可获得250毫升的药汤。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选取天然药材为原料,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制作,便于患者在拿到配制好的中药后可以自行熬制,患者也能够轻易掌握煎药火候,使药材能发挥出最大药效,并且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药汤能合理的将各药材的药效结合。

典型病例:

病例1:男,64岁,患者第二次中风,且中风前患有耳背,患者中风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人送往医院后经诊断,医生建议手术,患者要求回家治疗,后于中风次日,开始服用该中药,一日两次,一次250毫升,服药三天后便能自己穿衣服,服药十天后,患者能站立缓慢行走,服药一个月,能生活自理,且中风症状消失,同时,耳背症状也消除。

病例2:男,62岁,患者中风偏瘫有两年,肢体无力,左腿严重偏瘫,无法行走,服用该中药3天左右,患者感到精神好转,患者的腿部开始恢复力气,但是还不能下地行走,服药十天后,患者能够在家属的帮扶下缓慢行走,继续用药,且辅以康复训练,服药三个月左右,患者的行动趋向正常,可以自己行走。

病例3:男,75岁,患者第二次中风,患者中风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且在中风一年多后开始服用该中药,服药十天后,患者感到精神好转,感觉到身体开始有力气,但还不能坐起,服药十五天左右,患者能够在家属的帮扶下坐起,并能够坐一个早上,服药二十天后,患者的手指能够自由伸缩,患者也能明显感受到手部和腿部有力气,但患者的手部和腿部还不能抬起,服药三十天后,患者能够在妻子和女儿的帮扶下直立起来,开始在妻子和女儿的左右帮扶下学习走路,服药三个月后,并在用药期间由家属帮忙,辅以康复训练,患者能够自己借助拐杖行走,服药五个月左右,并在用药期间继续由家属帮忙,辅以康复训练,患者的行动趋向正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