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定场所消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76702发布日期:2021-07-16 17: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定场所消毒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环境消毒处理技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特定场所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其中,化学工业对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化工生产中的许多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属于危险化学品。随着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也频频发生。化学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因此,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洗消是化学事故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事故危害、减轻环境污染和避免次生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洗消法仍然是各国主要采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事故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化学洗消方式往往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消毒任务,出现消毒不到位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还会出现消毒过度导致的次生灾害,从而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迄今为止,还没有高效的消毒方法能满各种特定场所的消毒需求,从而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定场所消毒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运用科学可靠,带来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均较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定场所消毒方法,包括范围和对象确定、方法选择、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常见不同污染对象的具体消毒方法和消毒效果评价,所述特定场所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s1,范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7.步骤s2,方法选择:医疗机构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8.步骤s3,随时消毒:对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
9.步骤s4,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0.步骤s5,常见不同污染对象的具体消毒方法:针对不同的污染对象进行具体的消毒;
11.步骤s6,消毒效果评价:必要时应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
12.优选的,在步骤s1中,在步骤s1中,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进行随时消
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13.优选的,在步骤s2中,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
14.优选的,在步骤s3中,患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医学观察场所以及转运工具等,患者排出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做好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终末消毒。有人条件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h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15.优选的,在步骤s4中,终末消毒对象包括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病例和感染者短暂活动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16.优选的,在步骤s5中,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7.(一)室内空气
18.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

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19.(二)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
20.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21.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
22.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然后清洗干净。
23.(三)地面、墙壁
24.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25.(四)物体表面
26.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
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27.(五)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28.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min,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9.(六)手卫生
30.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31.(七)皮肤、粘膜
32.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33.(八)餐(饮)具
34.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min,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35.(九)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
36.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收集集中处理。
37.(十)患者生活垃圾
38.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39.(十一)医疗废物
40.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41.(十二)尸体处理
42.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
43.(十三)注意事项
44.现场消毒工作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指导。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45.优选的,在步骤s6中,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评价一般以自然菌为指标,必要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指示菌评价消毒效果,该指示菌抵抗力应等于或大于现有病原体的抵抗力。以自然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以指示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评价为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工作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评价为消毒前后手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消毒方法的消毒效率高,能满足各种特定场所的消毒需求。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发明特定场所消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0.实施例1
5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范围和对象确定、方法选择、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常见不同污染对象的具体消毒方法和消毒效果评价,所述特定场所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s1,范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53.步骤s2,方法选择:医疗机构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54.步骤s3,随时消毒:对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
55.步骤s4,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56.步骤s5,常见不同污染对象的具体消毒方法:针对不同的污染对象进行具体的消毒;
57.步骤s6,消毒效果评价:必要时应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
58.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59.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
拭、喷洒或浸泡消毒。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
60.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患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医学观察场所以及转运工具等,患者排出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做好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终末消毒。有人条件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h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61.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终末消毒对象包括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病例和感染者短暂活动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62.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63.(一)室内空气
64.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

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65.(二)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
66.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67.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
68.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然后清洗干净。
69.(三)地面、墙壁
70.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71.(四)物体表面
72.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73.(五)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74.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min,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75.(六)手卫生
76.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77.(七)皮肤、粘膜
78.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79.(八)餐(饮)具
80.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min,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81.(九)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
82.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收集集中处理。
83.(十)患者生活垃圾
84.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85.(十一)医疗废物
86.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87.(十二)尸体处理
88.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
89.(十三)注意事项
90.现场消毒工作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指导。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91.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评价一般以自然菌为指标,必要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指示菌评价消毒效果,该指示菌抵抗力应等于或大于现有病原体的
抵抗力。以自然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以指示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评价为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工作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评价为消毒前后手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
9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