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2035发布日期:2021-07-27 15:2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与注射器或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配套使用的通常是普通型注射针,由针管、底座和护帽组成。当注射针使用过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用过的注射针头重新装入护帽后丢弃,此时稍有不慎手指即会被刺伤,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另外,这种护帽没有锁死结构,容易滑脱,在进行垃圾清理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清理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避免交叉感染的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

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包括外套、钢针总成和芯杆总成;

外套顶端具有钢针穿出孔,其内部具有顶部腔和下部腔,顶部腔直径小于下部腔直径;

钢针总成包括钢针、弹性件和可回缩针座;钢针安装在可回缩针座上,其从外套顶端的钢针穿出孔中穿出;可回缩针座的上部装配在外套的顶部腔中且通过锁合结构与外套锁合,对应锁合结构设有解除其锁合功能用的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的顶端与外套内顶部之间留有腔体,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安装在所述腔体中;

芯杆总成包括芯杆和可回缩芯盖,芯杆顶部的外周套装有胶塞,芯杆内部有具有收纳钢针总成用的空腔,芯杆的尾部为实心手持端,可回缩芯盖位于所述空腔的顶部且将所述空腔的上端口封堵,可回缩芯盖的顶部具有凸出于其顶部平面的第一凸台,可回缩针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凸台外径小于第一凹槽内径;

注射完毕后,启动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与外套脱离(即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复位,钢针总成与可回缩芯盖弹至芯杆的空腔中,以实现钢针的回缩,以防止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

优选的,可回缩芯盖的侧壁上开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中安装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来确保可回缩芯盖与芯杆内壁之间的密封装配。

优选的,第一凸台的顶部呈圆锥状,呈圆锥状的第一凸台更容易与可回缩针座底部的第一凹槽进行装配。

本发明中的锁合结构和解锁结构采用以下优选方案:

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凸起以及设置于外套的顶部腔内壁上的台阶状导向楞,第一凸起卡在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处(通过台阶阻挡第一凸起下移),实现可回缩针座与外套的锁合;可回缩针座上具有能够防止其下部上移至外套的顶部腔中的限位结构;

与锁合结构对应设置的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环和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外壁上的转向槽;解锁环位于外套的下部腔的上部,其与外套内壁保持密封装配且与外套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解锁环安装在可回缩针座的下部,其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转向槽中且能够沿转向槽移动,解锁环的下部与可回缩针座保持密封装配;

向上推动芯杆,解锁环随之上移,解锁环上的第二凸起沿转向槽运动,带动可回缩针座转动,当第二凸起运动至转向槽末端时,解锁环与可回缩针座脱离,与此同时,可回缩针座的第一凸起与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脱离,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

在临床使用时,按常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拉动芯杆抽取药液,也按常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药液注射,注射药液结束后,可回缩芯盖顶部的第一凸台插入可回缩针座底部的第一凹槽中,此时,芯杆上端面刚好与解锁环下表面接触,确保注射器内药液注射干净,之后拔出注射器。继续推动芯杆,在推力作用下,迫使解锁环向上运动,可回缩针座在限位台阶的限位作用下不发生向上运动,而可回缩针座下端面与可回缩芯盖的顶部平面接触,在芯杆推力下,可回缩芯盖与芯杆发生相对运动,可回缩芯盖向下滑动。与此同时,解锁环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转向槽运动,带动可回缩针座转动,可回缩针座上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运动,直至第二凸起运动到所述转向槽末端,解锁环与可回缩针座脱离,与此同时,第一凸起运动到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末端并与台阶脱离,顺利完成解锁操作(即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此时弹性件释放压缩力,在压缩力作用下,迫使可回缩针座与可回缩芯盖向下运动,两者运动入芯杆的空腔中,最终,整个钢针总成顺利回缩至芯杆的空腔中。

采用本优选方案所述注射器时,无需改变医护人员的常规注射操作,操作方便,很好的满足了临床使用需求。除此之外,钢针总成缩至芯杆的空腔中后,由已复位的弹簧进行阻挡限位,无法再回到最初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注射器的二次使用。

其中:解锁环外壁上开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二密封圈确保解锁环与外套内壁之间的密封装配;可回缩针座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转向槽下方,第三环形槽中安装第三密封圈,通过第三密封圈可确保可回缩针座与解锁环之间的密封装配。

进一步优选的,可回缩针座的下部侧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外套内壁上台阶状导向楞的数量与第一凸起的数量相匹配。

进一步优选的,可回缩针座上的限位结构为限位台阶,通过限位台阶将可回缩针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可回缩针座的下部直径大于外套的顶部腔的直径,通过该限位台阶能够有效防止可回缩针座的下部上移至外套的顶部腔中。

优选的,解锁环的上端面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柱,对应导向柱在外套上设有圆形通孔,各导向柱从各自对应的圆形通孔中伸出并能沿圆形通孔上下移动,通过导向柱确保解锁环只能发生上下位移、不能相对外套发生转动。

本发明中的弹性件优选弹簧,弹簧套装在钢针上(即钢针从弹簧内部穿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初始状态下,可回缩针座通过锁合结构与外套锁合,当注射完毕后,启动解锁结构即可使可回缩针座与外套脱离,钢针总成在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所释放的压缩力下进入芯杆的空腔中,实现钢针的收纳,从而有效防止操作者在后处理等过程中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避免交叉感染,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回缩芯盖的立体图;

图5是芯杆的剖面图;

图6是解锁环的立体图;

图7是解锁环的剖面图;

图8是可回缩针座的立体图;

图9是可回缩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在钢针回缩至芯杆的空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2、芯杆;3、胶塞;4、可回缩芯盖;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解锁环;8、钢针;9、弹性件;10、可回缩针座;11、第三密封圈;

1.1、下部腔;1.2、圆形通孔;1.3、顶部腔;1.4、钢针穿出孔;1.5、台阶状导向楞;1.6、台阶;

2.1、实心手持端;2.2、空腔;

4.1、第一凸台;4.2、顶部平面;4.3、第一环形槽;

7.1、导向柱;7.2、第二凸起;7.3、第二环形槽;

10.1、第一凹槽;10.2、第三环形槽;10.3、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4、转向槽;10.5、可回缩针座的上部;10.6、第一凸起;10.7、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包括外套1、钢针总成和芯杆总成;

外套1顶端具有钢针穿出孔1.4,其内部具有顶部腔1.3和下部腔1.1,顶部腔1.3直径小于下部腔1.1直径;

钢针总成包括钢针8、弹性件9和可回缩针座10;钢针8安装在可回缩针座10上,其从外套1顶端的钢针穿出孔1.4中穿出;可回缩针座的上部10.5装配在外套1的顶部腔1.3中且通过锁合结构与外套1锁合,对应锁合结构设有解除其锁合功能用的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10的顶端与外套1内顶部之间留有腔体,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9安装在所述腔体中,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9采用弹簧,弹簧套装在钢针8上(即钢针8从弹簧内部穿过);

芯杆总成包括芯杆2和可回缩芯盖4,芯杆2顶部的外周套装有胶塞3(这一点与常规注射器的芯杆结构是相同的),芯杆2内部有具有收纳钢针总成用的空腔2.2,芯杆2的尾部为实心手持端2.1,可回缩芯盖4位于所述空腔2.2的顶部且将所述空腔2.2的上端口封堵(本实施例中,可回缩芯盖4的侧壁上开有第一环形槽4.3,第一环形槽4.3中安装第一密封圈5,通过第一密封圈5来确保可回缩芯盖4与芯杆2内壁之间的密封装配);可回缩芯盖4的顶部具有凸出于其顶部平面4.2的第一凸台4.1,可回缩针座10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凸台4.1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0.1,第一凸台4.1外径小于第一凹槽10.1内径,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1的顶部呈圆锥状,以便第一凸台4.1与第一凹槽10.1的装配,第一凹槽10.1的槽底形状与第一凸台4.1的顶部形状相匹配;

注射完毕后,启动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10与外套1脱离(即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呈压缩状态的弹簧复位,钢针总成与可回缩芯盖4弹至芯杆2的空腔2.2中,以实现钢针8的回缩,以防止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

本实施例中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10.6以及设置于外套1的顶部腔1.3内壁上的台阶状导向楞1.5,外套1内壁上台阶状导向楞1.5的数量与第一凸起10.6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凸起10.6卡在台阶状导向楞1.5的台阶1.6处(通过台阶1.6阻挡第一凸起10.6下移),实现可回缩针座10与外套1的锁合;可回缩针座10上具有限位台阶10.7,通过限位台阶10.7将可回缩针座10分为上下两部分,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直径大于外套1的顶部腔1.3的直径,通过该限位台阶10.7能够有效防止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上移至外套1的顶部腔1.3中;

本实施例中,与锁合结构对应设置的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环7和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外壁上的转向槽10.4;解锁环7位于外套1的下部腔1.1的上部,解锁环7外壁上开有第二环形槽7.3,第二环形槽7.3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6,通过第二密封圈6确保解锁环7与外套1内壁之间保持密封装配;解锁环7的上端面上设有两个导向柱7.1,对应两导向柱7.1在外套1上设有两圆形通孔1.2,两导向柱7.1从各自对应的圆形通孔1.2中伸出并能沿圆形通孔1.2上下移动,通过导向柱7.1确保解锁环7只能发生上下位移、不能相对外套1发生转动;解锁环7安装在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其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7.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起7.2呈半圆柱状,第二凸起7.2位于转向槽10.4中且能够沿转向槽10.4移动,可回缩针座的下部10.3侧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10.2,第三环形槽10.2位于转向槽10.4下方,第三环形槽10.2中安装第三密封圈11,通过第三密封圈11可确保可回缩针座10与解锁环7之间的密封装配;

向上推动芯杆2,解锁环7随之上移,解锁环7上的第二凸起7.2沿转向槽10.4运动,带动可回缩针座10转动,当第二凸起7.2运动至转向槽10.4末端时,解锁环7与可回缩针座10脱离,与此同时,可回缩针座10的第一凸起10.6与台阶状导向楞1.5的台阶1.6脱离,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

本实施例的临床使用过程如下:

在临床使用时,按常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拉动芯杆2抽取药液,也按常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药液注射,注射药液结束后,可回缩芯盖4顶部的第一凸台4.1插入可回缩针座10底部的第一凹槽10.1中,此时,芯杆2上端面刚好与解锁环7下表面接触,确保注射器内药液注射干净,之后拔出注射器。

继续推动芯杆2,在推力作用下,迫使解锁环7向上运动,可回缩针座10在限位台阶10.7的限位作用下不发生向上运动,而可回缩针座10下端面与可回缩芯盖4的顶部平面4.2接触,在芯杆2推力下,可回缩芯盖4与芯杆2发生相对运动,可回缩芯盖4向下滑动。与此同时,解锁环7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凸起7.2沿所述转向槽10.4运动,带动可回缩针座10转动,可回缩针座10上所述第一凸起10.6沿所述台阶状导向楞1.5的台阶1.6运动,直至第二凸起7.2运动到所述转向槽10.4末端,解锁环7与可回缩针座10脱离,与此同时,第一凸起10.6运动到台阶状导向楞1.5的台阶1.6末端并与台阶1.6脱离,顺利完成解锁操作即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此时弹簧释放压缩力,在压缩力作用下,迫使可回缩针座10与可回缩芯盖4向下运动,两者运动入芯杆2的空腔2.2中,最终,整个钢针总成顺利回缩至芯杆2的空腔2.2中,具体如图10所示。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注射器时,无需改变医护人员的常规注射操作,操作方便,很好的满足了临床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钢针总成缩至芯杆2的空腔2.2中后,由已复位的弹簧进行阻挡限位,无法再回到最初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注射器的二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