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2032发布日期:2021-07-27 15:2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靶向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靶向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肿瘤或者心血管疾病,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靶向药物,凭借靶向药物表面的靶向识别,可带领药物针对性的靠近病源、病灶部位,并对该部位的有害细胞以及组织进行针对性的灭杀处理,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由于靶体的针对性,对患者体内其他正常组织以及细胞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降低了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介入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凭借创口小、痛感小等优势,逐渐推广开来。

现有的靶向介入治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对比文件cn208659492u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控制箱、连接板、集液袋,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控制箱下四角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控制箱顶部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键旁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给药箱,所述给药箱上设置有给药泵,所述给药泵上设置有给药管,所述给药箱旁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顶部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泵旁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控制箱后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侧壁上设置有推拉把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集液袋将肿瘤给药后外流的废液收集汇聚在一起,通过专门的管道将废液抽出体外,避免了废液从针孔外流后引起感染,提高了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给药的安全性”,但是装置在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前,未能针对药剂瓶内部的药物进行适宜温度的加热处理,导致内部药物的活性较低,后续的靶向治疗效果不佳;

2、对比文件cn108261213a公开了一种介入医疗系统、输送装置及植入医疗器械,“包括设有卡接部的器械和设有卡头部的中空的输送体,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输送体内腔的扩张件;卡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靠近卡头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卡片,卡片具有弹性,在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卡头部的卡片与卡接部相卡接,使得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且当扩张件相对输送体运动至不再径向扩张卡片时,卡片弹离卡接部而使得器械与输送体分离。本发明的介入医疗系统中,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装置的连接更加牢固方便,确保了植入医疗器械的正常释放,降低手术风险”,但是装置在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时,未能针对装置进行药物的充分引流,且装置的引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实现针管与导管的随意切换,装置的操作灵活性较低;

3、对比文件cn211988358u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两组滚筒,所述滚筒的顶部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底部外圈上铰接有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底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装置不仅可以对药液进行混合搅拌且可以对药液进行左右摇晃,从而提高药液的混合程度,使得药液的使用效果最大化,且本装置可以对药液混合的计量进行定量添加,从而防止药液计量的失误”,装置介入治疗结束后需要人工手动按压患者的穿刺创口表面,且需要持续性的按压一端时间才可达到凝血止血效果,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计时保温筒体、药剂瓶、推杆和伸缩杆,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内壁表面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环绕安装有四组伸缩杆,且伸缩杆彼此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内部安装有药剂瓶,所述药剂瓶的底部安装有箍紧环,所述箍紧环的内壁安装有密封橡胶塞,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药针头,所述药剂瓶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橡胶塞,且橡胶塞的内部为环形结构,橡胶塞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橡胶塞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嵌合杆,所述螺纹嵌合杆的顶部连接有推杆,且推杆的直径大于螺纹嵌合杆,所述推杆的顶部安装有塞盒,且塞盒的直径大于推杆,所述塞盒的内部放置有摁压吸盘,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外壁表面顶部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弧形翼板。

优选的,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表面安装有计时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位于计时器的下方,计时保温筒体的内部设有夹层,夹层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且加热丝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药针头的表面设有贯穿的小孔,导药针头的底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部为中空环形设计,连接环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导管,导管的尾端可拆卸安装有连接头,连接头的尾端安装有转接管,转接管的直径小于导管的直径,转接管的尾端密封安装有穿刺针管。

优选的,所述摁压吸盘的顶部表面贯穿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的顶部安装有限位盘,活塞杆的底部延伸至摁压吸盘的内部,活塞杆的底部安装有消毒棉层,消毒棉层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消毒棉球,消毒棉层的底部安装有不干胶封层,不干胶封层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撕拉条,摁压吸盘的表面安装有单向排气管,单向排气管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摁压吸盘与活塞杆连接处安装有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药剂瓶的表面设有刻度线,药剂瓶的内壁安装有密封片,密封片为实心结构,且密封片远离箍紧环的一侧表面与橡胶塞的一侧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表面设有标记线。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远离计时保温筒体内壁的一端安装有环形垫片,伸缩杆的表面环绕安装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塞盒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顶盖,顶盖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凹口,凹口的外壁设有内陷的凹槽,凹槽的内部顶壁安装有匹配尺寸的防滑块。

优选的,所述弧形翼板的底部安装有垫板,垫板为橡胶材料制成。

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医护人员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靶向药物介入治疗时,可先将药剂瓶放进计时保温筒体的内部,利用伸缩杆的伸缩特性以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弹性,能够保证计时保温筒体对不同直径药剂瓶的卡合安装,进而将药剂瓶稳固卡合,方便进行后续的药物介入治疗;

s2、由于靶向药物的靶向特性,药物的表面通常覆有靶体,靶体大多数情况下为特定受体或者酶,受体和酶的本质普遍为蛋白质,为避免高温对蛋白质的变性影响,药剂瓶在运输保存时通常为冷藏保存,因此药剂瓶内部的药物在使用时通常为低温状态,但是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呈倒u曲线,因此为保证靶体活性最大化,需要启动加热丝对药剂瓶内部的药物进行适当加热;

s3、由于不同靶体的蛋白质特性不同,靶体活性最佳温度也不同,因此可利用控制器表面的控制按键进行加热温度的高低调整,且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可利用计时器控制加热丝对药剂瓶内部药物的加热时间,以保证药剂瓶内部药物可获得最佳受热效果;

s4、加热结束后,根据需要,可选择性使用导管进行药物的传递,若是需要使用导管,可将导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环、连接头的内部,实现药物管道引流,若是不需要,可将连接有穿刺针管的连接头之间嵌合连接在连接环的底部,对药剂瓶内部的药物进行针管引流;

s5、将穿刺针管插进预先定点的位置,随后将导药针头插进密封橡胶塞的内部,使其底端的连接环顶部表面紧紧贴合在密封橡胶塞的底部表面,向下按动塞盒进而带动推杆向下滑动,通过螺纹嵌合杆与橡胶塞的连接,可使得橡胶塞和密封片随着推杆的下降而下降,进而带动药剂瓶内部的药物挤压至导药针头处,实现导药效果;

s6、由于导药针头的顶部剖面为斜坡设计,因此当药剂瓶内部药物液面降低至斜坡表面以下时,残留的药物可通过导药针头表面的小孔继续渗透至导药针头的内部,进而可将药剂瓶内部的药物完全引流至患者的体内,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装置介入治疗药物的有效利用率;

s7、在将药剂瓶内部的药物引流结束后,将患者体内的穿刺针管取出并打开顶盖,将内部的摁压吸盘取出,利用撕拉条将不干胶封层撕下,露出消毒棉层内部的消毒棉球,之后将棉球对准穿刺创口,将摁压吸盘覆盖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向下摁压活塞杆,将摁压吸盘内部的空气通过单向排气管排出,进而将消毒棉球紧紧压覆在创口表面,实现凝血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计时保温筒体,由计时器、导热管、加热丝和控制器组成,其中导热管为金属材质,因而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可将加热丝通电后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计时保温筒体的内部,进而对药剂瓶内部的药物起到加热效果,通过计时器,可实现装置加热时间的计时,方便控制装置的加热时间,而控制器可通过表面的控制按钮,控制加热丝通电时的加热温度,使其能够为药剂瓶内部的靶体提供最适宜的热量,保证其内部受体以及酶活性的最大化。

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导药针头,由穿刺针管、小孔、连接环、导管和连接头组成,由于导药针头的顶部剖面为斜坡设计,因此当药剂瓶内部药物液面降低至斜坡表面以下时,此部分的药物难以通过导药针头顶部的暴露面进行药物引流,导致药物浪费,此时可通过导药针头表面的小孔,继续将斜坡面下的药物引流至导药针头的内部,实现药物的充分引流介入,连接环可辅助导管实现选择性使用,进而增加导药针头的导药灵活性,而转接头的口径小于导管以及导药针头,因此可减小穿刺针管内部药物的单位流速,进一步减缓药物的介入速度,确保药物缓慢进入患者体内,减弱异物进入体内的感觉,提升治疗过程的舒适度。

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摁压吸盘,由活塞杆、密封环、单向排气管、消毒棉层和不干胶封层组成,利用撕拉条将不干胶封层从消毒棉层的底部表面撕下,露出消毒棉层内部的消毒棉球,之后将棉球对准穿刺创口,将摁压吸盘覆盖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向下摁压活塞杆,将摁压吸盘内部的空气通过单向排气管单向排出,使得摁压吸盘与患者皮肤表面的空间内压差小于外部大气压差,通过气压差将摁压吸盘以及内部的消毒棉球紧紧摁在窗口表面,实现凝血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而密封环的设计,可保证活塞杆与摁压吸盘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保证摁压吸盘内部的空气排尽后其内外气压存在压差,为装置自主进行摁压凝血提供前提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药剂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箍紧环与密封橡胶塞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箍紧环、密封橡胶塞与导药针头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计时保温筒体、伸缩杆和药剂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导药针头以及导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螺纹嵌合杆和橡胶塞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塞盒与摁压吸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摁压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活塞杆与消毒棉层、不干胶封层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计时保温筒体;101、计时器;102、导热管;103、加热丝;104、控制器;2、药剂瓶;201、刻度线;202、橡胶塞;203、密封片;204、箍紧环;205、密封橡胶塞;3、推杆;301、螺纹嵌合杆;302、标记线;4、导药针头;401、穿刺针管;402、小孔;403、连接环;404、导管;405、连接头;5、伸缩杆;501、复位弹簧;502、环形垫片;6、塞盒;601、顶盖;602、凹口;603、凹槽;604、防滑块;7、弧形翼板;701、垫板;8、摁压吸盘;801、活塞杆;802、密封环;803、单向排气管;804、消毒棉层;805、不干胶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计时保温筒体1、药剂瓶2、推杆3和伸缩杆5,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壁表面安装有导热管102,计时保温筒体1可对筒体内部的药剂瓶2进行温度可控、加热时间可控的加热操作,进而使得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活性最大化,进入人体内部后可实现靶向治疗效率的最大化,导热管102为金属材质,因而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可将加热丝103通电后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部,进而对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起到加热效果,导热管102的外表面环绕安装有四组伸缩杆5,且伸缩杆5彼此间的夹角为90度,通过四组伸缩杆5的设置,可在药剂瓶2的外部形成包围式结构,进而对其起到全面的卡合连接作用,保证其稳定性,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部安装有药剂瓶2,药剂瓶2内部存放有靶向治疗药物,为装置进行靶向药物治疗提供药物供应,药剂瓶2的底部安装有箍紧环204,箍紧环204可对内部的密封橡胶塞205进行保护处理,进而避免橡胶老化,失去对药剂瓶2瓶口的密封作用,箍紧环204的内壁安装有密封橡胶塞205,密封橡胶塞205通过橡胶的柔性填充,可将药剂瓶2的瓶口进行封堵处理,进而保证药剂瓶2内部药物的妥善保存,密封橡胶塞205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药针头4,通过导药针头4,可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导出药剂瓶2的内部,通过后续导管404以及穿刺针管401的引流,可将药物转移因导致患者的体内,实现靶向介入治疗,药剂瓶2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橡胶塞202,且橡胶塞202的内部为环形结构,橡胶塞202的内壁设有螺纹,橡胶塞202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嵌合杆301,橡胶塞202可通过内壁的螺纹与螺纹嵌合杆301实现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药剂瓶2与推杆3的拆卸连接,方便推杆3的持续利用,螺纹嵌合杆301的顶部连接有推杆3,且推杆3的直径大于螺纹嵌合杆301,推杆3受到塞盒6传递的向下的挤压作用力时,可带动螺纹嵌合杆301同步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橡胶塞202以及与之连接的密封片203向下移动,将药剂瓶2内壁附着的药物刮落,并通过导药针头4输送转移出药剂瓶2的内部,推杆3的顶部安装有塞盒6,且塞盒6的直径大于推杆3,既方便装置进行推拉挤压,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挤压推送出瓶体内部,也可为摁压吸盘8的放置提供空间,塞盒6的内部放置有摁压吸盘8,通过吸盘吸附作用,可利用气压差将消毒棉球摁压在介入治疗后的创口表面,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计时保温筒体1的外壁表面顶部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弧形翼板7,通过互信各一半7,可方便医护人员在对塞盒6施力时提供握把施力作用点,方便进行挤压操作。

计时保温筒体1的表面安装有计时器101和控制器104,控制器104位于计时器101的下方,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部设有夹层,夹层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103,且加热丝103与控制器104电性连接,通过计时器101,可实现装置加热时间的计时,方便控制装置的加热时间,而控制器104可通过表面的控制按钮,控制加热丝103通电时的加热温度,使其能够为药剂瓶2内部的靶体提供最适宜的热量,保证其内部受体以及酶活性的最大化。

导药针头4的表面设有贯穿的小孔402,导药针头4的底部表面可拆卸安装有连接环403,连接环403的内部为中空环形设计,连接环403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导管404,导管404的尾端可拆卸安装有连接头405,连接头405的尾端安装有转接管,转接管的直径小于导管404的直径,转接管的尾端密封安装有穿刺针管401,由于导药针头4的顶部剖面为斜坡设计,因此当药剂瓶内部药物液面降低至斜坡表面以下时,此部分的药物难以通过导药针头4顶部的暴露面进行药物引流,导致药物浪费,此时可通过导药针头4表面的小孔402,继续将斜坡面下的药物引流至导药针头4的内部,实现药物的充分引流介入,连接环403可辅助导管404实现选择性使用,进而增加导药针头4的导药灵活性,而转接头405的口径小于导管404以及导药针头4,因此可减小穿刺针管401内部药物的单位流速,进一步减缓药物的介入速度,确保药物缓慢进入患者体内,减弱异物进入体内的感觉,提升治疗过程的舒适度。

摁压吸盘8的顶部表面贯穿安装有活塞杆801,活塞杆801的顶部安装有限位盘,活塞杆801的底部延伸至摁压吸盘8的内部,活塞杆801的底部安装有消毒棉层804,消毒棉层804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消毒棉球,消毒棉层804的底部安装有不干胶封层805,不干胶封层805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撕拉条,摁压吸盘8的表面安装有单向排气管803,单向排气管803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摁压吸盘8与活塞杆801连接处安装有密封环802,利用撕拉条将不干胶封层805从消毒棉层804的底部表面撕下,露出消毒棉层804内部的消毒棉球,之后将棉球对准穿刺创口,将摁压吸盘8覆盖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向下摁压活塞杆801,将摁压吸盘8内部的空气通过单向排气管803单向排出,使得摁压吸盘8与患者皮肤表面的空间内压差小于外部大气压差,通过气压差将摁压吸盘8以及内部的消毒棉球紧紧摁在窗口表面,实现凝血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而密封环802的设计,可保证活塞杆801与摁压吸盘8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保证摁压吸盘8内部的空气排尽后其内外气压存在压差,为装置自主进行摁压凝血提供前提条件。

药剂瓶2的表面设有刻度线201,药剂瓶2的内壁安装有密封片203,密封片203为实心结构,且密封片203远离箍紧环204的一侧表面与橡胶塞202的一侧表面贴合,刻度线201方便了解药剂瓶2内部药剂容量的有效体积,避免过量介入,而密封片203通过其实心结构,可保证装置其在受到推杆3挤压下滑的时候,能够同步下滑,并将药剂瓶2内壁附着的药物刮离,并可随着导药针头4导出药剂瓶2的内部,进而实现药物的充分导出。

推杆3的表面设有标记线302,在推杆3下移时,表面的标记线302同样下移,在推杆3下移过快时,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介入速度较快,容易对患者的体内血管壁以及脏器形成冲击,因此在进行药物介入治疗时,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标记线302下移的速度,可对药物介入流速进行控制,以保证缓和的介入治疗。

伸缩杆5远离计时保温筒体1内壁的一端安装有环形垫片502,伸缩杆5的表面环绕安装有复位弹簧501,。

塞盒6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顶盖601,顶盖601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凹口602,凹口602的外壁设有内陷的凹槽603,凹槽603的内部顶壁安装有匹配尺寸的防滑块604,开启顶盖601时,可将手指插凹口602内部的凹槽603中,随后手指抵住防滑块604,增加手指表面与凹槽603之间的摩擦作用,进而可将手指稳定嵌合顶盖601的内部,可较为方便的将顶盖601开启,取出塞盒6内部的摁压吸盘8进行相应的摁压凝血操作。

弧形翼板7的底部安装有垫板701,垫板701为橡胶材料制成,橡胶为柔性材料,因此医护人员在借助弧形翼板7进行施力操作时,可保证手部皮肤与弧形翼板7的表面为柔性接触,避免手部硌伤。

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医护人员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靶向药物介入治疗时,可先将药剂瓶2放进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部,利用伸缩杆5的伸缩特性以及复位弹簧501的复位弹性,能够保证计时保温筒体1对不同直径药剂瓶2的卡合安装,进而将药剂瓶2稳固卡合,方便进行后续的药物介入治疗;

s2、由于靶向药物的靶向特性,药物的表面通常覆有靶体,靶体大多数情况下为特定受体或者酶,受体和酶的本质普遍为蛋白质,为避免高温对蛋白质的变性影响,药剂瓶2在运输保存时通常为冷藏保存,因此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在使用时通常为低温状态,但是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呈倒u曲线,因此为保证靶体活性最大化,需要启动加热丝103对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进行适当加热;

s3、由于不同靶体的蛋白质特性不同,靶体活性最佳温度也不同,因此可利用控制器104表面的控制按键进行加热温度的高低调整,且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可利用计时器101控制加热丝103对药剂瓶2内部药物的加热时间,以保证药剂瓶2内部药物可获得最佳受热效果;

s4、加热结束后,根据需要,可选择性使用导管404进行药物的传递,若是需要使用导管404,可将导管4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环403、连接头405的内部,实现药物管道引流,若是不需要,可将连接有穿刺针管401的连接头405之间嵌合连接在连接环403的底部,对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进行针管引流;

s5、将穿刺针管401插进预先定点的位置,随后将导药针头4插进密封橡胶塞205的内部,使其底端的连接环403顶部表面紧紧贴合在密封橡胶塞205的底部表面,向下按动塞盒6进而带动推杆3向下滑动,通过螺纹嵌合杆301与橡胶塞202的连接,可使得橡胶塞202和密封片203随着推杆3的下降而下降,进而带动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挤压至导药针头4处,实现导药效果;

s6、由于导药针头4的顶部剖面为斜坡设计,因此当药剂瓶2内部药物液面降低至斜坡表面以下时,残留的药物可通过导药针头4表面的小孔402继续渗透至导药针头4的内部,进而可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完全引流至患者的体内,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装置介入治疗药物的有效利用率;

s7、在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引流结束后,将患者体内的穿刺针管401取出并打开顶盖601,将内部的摁压吸盘8取出,利用撕拉条将不干胶封层805撕下,露出消毒棉层804内部的消毒棉球,之后将棉球对准穿刺创口,将摁压吸盘8覆盖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向下摁压活塞杆801,将摁压吸盘8内部的空气通过单向排气管803排出,进而将消毒棉球紧紧压覆在创口表面,实现凝血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

工作原理:医护人员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靶向药物介入治疗时,可先将药剂瓶2放进计时保温筒体1的内部,利用伸缩杆5的伸缩特性以及复位弹簧501的复位弹性,能够保证计时保温筒体1对不同直径药剂瓶2的卡合安装,进而将药剂瓶2稳固卡合,方便进行后续的药物介入治疗,为保证靶体活性最大化,需要启动加热丝103对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进行适当加热,由于不同靶体的蛋白质特性不同,靶体活性最佳温度也不同,因此可利用控制器104表面的控制按键进行加热温度的高低调整,且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可利用计时器101控制加热丝103对药剂瓶2内部药物的加热时间,以保证药剂瓶2内部药物可获得最佳受热效果,加热结束后,根据需要,可选择性使用导管404进行药物的传递,利用穿刺针管401对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进行针管引流,将穿刺针管401插进预先定点的位置,随后将导药针头4插进密封橡胶塞205的内部,使其底端的连接环403顶部表面紧紧贴合在密封橡胶塞205的底部表面,向下按动塞盒6进而带动推杆3向下滑动,进而带动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挤压至导药针头4处,实现导药效果,由于导药针头4的顶部剖面为斜坡设计,因此当药剂瓶2内部药物液面降低至斜坡表面以下时,残留的药物可通过导药针头4表面的小孔402继续渗透至导药针头4的内部,进而可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完全引流至患者的体内,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装置介入治疗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在将药剂瓶2内部的药物引流结束后,将患者体内的穿刺针管401取出并打开顶盖601,将内部的摁压吸盘8取出,利用撕拉条将不干胶封层805撕下,露出消毒棉层804内部的消毒棉球,之后将棉球对准穿刺创口,将摁压吸盘8覆盖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向下摁压活塞杆801,将摁压吸盘8内部的空气通过单向排气管803排出,进而将消毒棉球紧紧压覆在创口表面,实现凝血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持续摁压的麻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