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9890发布日期:2021-08-06 18:2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消毒液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手部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部的消毒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手部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然而,与杀菌相比,部份细菌孢子、过滤性病毒、肺结核菌及真菌等都有机会未被消灭。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手部消毒主要包含日常的卫生手消毒以及医院的外科手消毒,现在常用的手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有酒精、双胍等,运输储存不方便,易燃易爆,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使用后手部干燥。次氯酸消毒液是指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分子的水溶液,是一种杀菌谱广、杀灭力强的高效消毒剂。次氯酸作为中性无机小分子,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导致微生物死亡。次氯酸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受有机物含量、使用消毒剂浓度、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消毒对象体系中的有机物多,杀菌效果相对降低;消毒剂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均能使其杀菌作用增强。含有次氯酸的消毒液是一种无毒无害无刺激的温和高效的消毒剂,使用后无残留,所以对于手部消毒来说,完全能够满足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次氯酸消毒液通常为电解法和化学法,其中电解法生产次氯酸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且昂贵贵金属电极易损坏,使得生产设备使用成本高。另外,电解法生成的次氯酸溶液的ph较低(一般为2~4),难以精确的控制,导致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氯气。化学法是次氯酸盐调节ph至3~7来生产次氯酸,但也同电解法存在同样问题,制备的次氯酸不稳定。制备的次氯酸的保质期非常有限,故突破次氯酸的稳定性问题,其作为消毒液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对消杀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刺激、稳定性好、保质期长、杀菌效果佳的手消毒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手部消毒液,主要由次氯酸钠、氯化钠、ph调节剂、保湿剂、氨基酸、香精、纯化水原料制备而成。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进一步,所述手部消毒液还可加入0.1~0.5份的薄荷提取液。进一步,所述手部消毒液还可加入0.05~0.5份的透明质酸。进一步,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的盐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保湿剂为芦荟提取液,采用库拉索芦荟,芦荟提取液的浓度为1.5g/ml。进一步,所述氨基酸为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抽真空并搅拌;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ph调节剂,边加入边搅拌,调节ph值为3.0~6.5,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均匀,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保湿剂、氨基酸、香精,搅拌均匀,即得。进一步,薄荷提取液和透明质酸在步骤四中从料斗缓慢加入。进一步,真空乳化搅拌机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在步骤三中,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手部消毒液在制备过程中均在真空乳化搅拌机,抽真空,保证密封、避光、无空气。处于真空状态,达到密封、避光、无空气,以减少接触空气的时间,使得产品性能稳定,保质期能够达到2年;芦荟提取液,天然保湿锁水,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光滑膜,同时还具有消炎和愈合伤口的作用。薄荷提取液可以增加香味,同时还能使皮肤有一种凉感,增强皮肤弹性。氨基酸对光有吸收作用,使得易光解的次氯酸更加稳定。与芦荟提取液结合,协同增强消炎和修复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手消毒剂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对细菌、霉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且在30s内能够杀灭对数值能够达到5以上,杀菌后在手无残留,不刺激,无毒无害,用于手部消毒,同时还能改善肤质,平滑肌肤,显著缓解消毒后的皮肤干燥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手部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05份,氯化钠0.01份,ph调节剂0.01份,保湿剂0.1份,氨基酸0.01份,香精0.01份,纯化水100份。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的盐酸。所述氨基酸为色氨酸。所述保湿剂为芦荟提取液,采用库拉索芦荟,芦荟提取液的浓度为1.5g/ml。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盐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3.0,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保湿剂、氨基酸、香精,搅拌均匀,即得。实施例2一种手部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3份,氯化钠0.25份,ph调节剂0.1份,保湿剂0.25份,氨基酸0.1份,香精0.03份,纯化水100份,薄荷提取液0.25份,透明质酸0.2份。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的盐酸。所述氨基酸为酪氨酸。所述保湿剂为芦荟提取液,采用库拉索芦荟,芦荟提取液的浓度为1.5g/ml。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盐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4.5,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保湿剂、氨基酸、透明质酸、薄荷提取液、香精,搅拌均匀,即得。实施例3一种手部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5份,氯化钠0.5份,ph调节剂0.2份,保湿剂0.5份,氨基酸0.2份,香精0.1份,纯化水100份,薄荷提取液0.5份,透明质酸0.5份。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的磷酸。所述氨基酸为苯丙氨酸。所述保湿剂为芦荟提取液,采用库拉索芦荟,芦荟提取液的浓度为1.5g/ml。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磷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6.5,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保湿剂、氨基酸、透明质酸、香精,搅拌均匀,即得。实验一:有效氯含量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2、试剂: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浓度为100g/l的碘化钾溶液;浓度为5g/l的淀粉指示剂。3、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实验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1.2.1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在环境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为61%的条件下,重复试验2次,得到以下结果:结论: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为189mg/l。实验二:稳定性试验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2、仪器设备:生化培养箱,型号lbi~300。3、试剂: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浓度为100g/l的碘化钾溶液;浓度为5g/l的淀粉指示剂。4、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实验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1.2.1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3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在环境温度为26.9℃,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重复试验2次,得到以下结果:结论: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液在37℃保存90天后,有效氯含量为171.6mg/l,该样品贮存有效期可达到2年。实验三:微生物污染试验一、器材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液。2.试验器材;生化培养箱,型号∶spx~150b;霉菌培养箱,型号∶mjx~160b;吸管、平皿等。3.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管,scdlp培养液,葡萄糖肉汤,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平板,血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二、方法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1.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试验。2.检测条件∶环境温度∶23.0℃,相对湿度∶50%。三、结果样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如下:检测指标标准值实测值细菌菌落总数(cfu/g)≤2000真菌菌落总数(cfu/g)≤1000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未检出绿脓杆菌不得检出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未检出四、结论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液的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符合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的要求。实验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杀试验一、器材1、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以上菌种代数为第4代,并用含0.03mol/lpbs配制菌悬液。2、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3、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4、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蛋白。5、刻度吸管等。二、方法1、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试验、2.1.1.7细菌定量杀灭试验和2.1.1.9真菌定量灭杀试验。2、菌悬液的制备:选取菌含量为1×108cfu/ml~5×108cfu/ml的菌悬液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3、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菌分别为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试验分组为:(1)消毒剂+菌悬液;(2)(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3)中和剂+菌悬液;(4)(消毒剂+中和剂)+菌悬液;(5)稀释剂+菌悬液;(6)稀释剂+中和剂+培养基。样品原液,与中和剂同比稀释2倍,作用30s。试验重复3次。4、灭杀性能测试:按照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样品原液,作用时间30s、1min、1.5min,试验重复3次。试验环境温度22.7℃,相对湿度52%。三、结果1、中和剂鉴定试验(1)大肠杆菌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第1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无菌生长,第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2.5×103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相近,三组间误差率为4.04%,第6组无菌生长。阴性对照无菌生长。(2)白色念珠菌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第1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无菌生长,第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4.1×103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相近,三组间误差率为1.04%,第6组无菌生长。阴性对照无菌生长。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杀效果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样品原液,作用30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四、结论以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为中和剂,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试验五:现场消毒试验(外科手)一、器材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2、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3、对照采样液:0.1%吐温80的pbs溶液。4、无菌棉拭子、计时器和刻度吸管。二、方法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6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2、消毒前:在受试者双手互相充分搓擦后,让受试者左手指并拢,用无菌棉拭在含10ml稀释液试管中浸湿,于管壁上挤干后,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往返涂擦2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转动一次,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中和剂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样本。使用消毒剂,在外科清洁洗手后对右手进行消毒,设定作用时间为3min。消毒后用中和剂代替稀释液,与阳性对照组同样的方法对受试者右手上残留的自然菌采样一次,作为试验组样本。3.受试数量∶30人次。试验环境温度22.7℃,相对湿度52%。三、结果经30人次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原液,涂抹作用3min,对外科手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为>1.00,具体结果如下:四、结论以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为中和剂,经30人次试验结果显示,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手部消毒剂原液,涂抹作用3min,对外科手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符合gb27950~2011《手消毒剂卫生要求》的要求。外科手消毒后残留自然菌≤5cfu/cm2,符合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