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港及其套件、血液透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3942发布日期:2022-11-11 21:4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港及其套件、血液透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总体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港及血液透析系统。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通过一种有许多小孔的薄膜(或管道,医学上称半透膜),这些小孔可以允许比它小的分子通过,而直径大于膜孔的分子则被阻止留下,而半透膜又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接触。透析时,患者血液流过半渗透膜组成的小间隙内,透析液在其外面流动,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等大的颗粒不能通过半渗透膜小孔;而水、电解质以及血液中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胍类等中小物质可通过半透膜弥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物质如碳酸氢根和醋酸盐等也可以弥散到血液中,达到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补充体内所需物质的目的,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是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3.传统的血液透析穿刺有如下方法:动静脉保留插管法,动、静脉外瘘,锁骨下静脉导管法。血液透析前患者须在肾脏病专科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分临时和长期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包括中心大静脉血液透析双腔管插管(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直接动静脉穿刺,静脉-静脉临时穿刺;长期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术,人造血管置入术,带涤纶套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移植血管等。
4.上述的穿刺方法尤其是内瘘、中心大静脉插管,将动静脉连通起来,部分患者不到半年血管就会狭窄,血栓性闭塞,甚至出现钙化。而且由于要经常进行穿刺或连接动静脉导管,每次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能随意活动有内瘘被穿刺的上肢,也不能随意扭动有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管的颈部,或留置双腔管的大腿,尤其是临时性大静脉双腔管,若随意活动、姿势不当、动作过大,极易发生“跑针”出血,甚至脱落,造成化疗药物渗漏,刺激血管,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发生不可逆的伤害;并且导管尾端暴露于体表,每次透析前后要严格消毒动静脉开口端,护理操作复杂,要求高,存在一定的感染比例,且术肢不可负重,生活不便,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要每日监测血压,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包括:本体、第一血液透析导管、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
[0006]-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具有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一入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无菌地连接,第一出口端用于与血液透析设备连通,以使人体血液进入血液透析设备;
[0007]-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二储液腔具有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入口端用于与
血液透析设备连通,第二出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无菌地连接,以使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血液流回人体;
[0008]
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相互隔离设置。
[0009]
在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具有打开和/或闭合两种状态,当外界穿刺部件分别与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连通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设置为打开状态,并分别形成进入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的通道,当外界穿刺部件分别与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分离时,所述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设置为闭合状态。
[0010]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隔菌件密封设置在第一储液腔的第一出口端;第二隔菌件密封设置在第二储液腔的第二入口端。
[0011]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隔菌件与所述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二隔菌件与所述第二储液腔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或者可拆卸密封连接。
[0012]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所述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储液腔与第一隔菌件、所述第二储液腔与第二隔菌件为螺纹连接且为过盈配合。
[0013]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隔菌件、所述第二隔菌件分别为穿刺隔膜。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其中
[0014]
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第二端用于连通第一血液透析导管;
[0015]
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第二端用于连通第二血液透析导管。
[0016]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套设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套设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
[0017]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设置于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血液透析导管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密封固定第一血液透析导管与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卡箍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血液透析导管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密封固定第二血液透析导管与第二连接管。
[0018]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上套设有第一硅胶套,所述第一硅胶套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被配置为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外螺纹上,所述硅胶套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旋合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以实现第一储液腔与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固定连接;和/或,
[0019]
在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上套设有第二硅胶套,所述第二硅胶套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被配置为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所述硅胶套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旋合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以实现第二储液腔与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固定连接。
[0020]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血液透析港还包括边缘部和固定件,所述边缘部围绕本体周向设置所述固定件用于将边缘部固定于人体以将所述血液透析港固定于人体。
[0021]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和/或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至少在与人体血管连接的部分具有弹性,末端端部封闭,并且设有三向瓣膜结构,所述三向瓣膜结构配置为能够根据内外压差确定是否开闭,以及开闭方向。
[0022]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三向瓣膜结构为缝,且设置在距离所述端部5-10mm处。
[0023]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套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液透析港,和
[0024]-第一无损穿刺针,所述第一无损穿刺针穿刺第一隔菌件,与所述第一储液腔无菌地连接,形成通路,用于将人体血液从血液透析港引至血液透析设备;
[0025]-第二无损穿刺针,所述第二无损穿刺针穿刺第二隔菌件,与所述第二储液腔无菌地连接,形成通路,用于将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透析血从所述血液透析港引回人体。
[0026]
本技术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血液透析港套件,和
[0027]-血液透析设备,所述血液透析设备根据半透膜的弥散和/或超滤和/或吸附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有害溶质,并向血液补充所需溶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0028]
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血液透析港套件及血液透析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0029]
1.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完全埋藏在体内,外表没有导管外露,降低使用者心理负担;在不使用时不需要消毒,能够游泳或沐浴而不易受到感染,解决了传统动静脉内瘘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红肿等问题;有效降低生成血栓风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0030]
2.在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中,通过储液腔实现无损穿刺针和血液透析导管之间的无菌连通,降低了无损穿刺针戳破血液透析导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套件的正视图;
[0033]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套件的a-a剖面图;
[0034]
图2-c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港套件的b-b剖面图;
[0035]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的具有三向瓣膜的血液透析导管的示意图;
[0036]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的具有三向瓣膜的的血液透析导管的a-a剖面图;
[0037]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系统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0-本体
[0040]
1001-第一连接管
[0041]
1002-第二连接管
[0042]
101-第一储液腔
[0043]
102-第二储液腔
[0044]
103-边缘部
[0045]
1030-固定件
[0046]
110-第一隔菌件
[0047]
120-第二隔菌件
[0048]
11-第一血液透析导管
[0049]
12-第二血液透析导管
[0050]
21-第一无损穿刺针
[0051]
22-第二无损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本发明人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该血液透析港可以被完全埋入皮下,通过诸如缝合孔缝合等方式置于皮下,不易移位或翻转,无外露在体表的部分;动脉、静脉血液透析导管采用例如硅橡胶、tpu等医用级材料,并且输液港采用扁平式结构设计,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异物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套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血液透析港的血液透析系统,该血液透析系统还包括血液透析监测模块,血液透析监测模块设置有浓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透析液使用前、后某一特定组分的分别浓度,从而计算出所述特定组分在血液中的浓度-时间分布、去除率。
[0053]
术语
[0054]
如本文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港”、“透析港”可互换使用;
[0055]“血液透析系统”、“系统”可互换使用;
[0056]“血液透析套件”、“套件”可互换使用;
[0057]“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动脉血液透析导管”可互换使用;
[0058]“第二血液透析导管”、“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可互换使用;
[0059]“导管”、“第一血液透析导管”、“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可互换使用;
[0060]“第一无损穿刺针”、“动脉穿刺针”可互换使用;
[0061]“第二无损穿刺针”、“静脉穿刺针”可互换使用;
[0062]“第一储液腔”、“动脉储液腔”可互换使用;
[0063]“第二储液腔”、“静脉储液腔”可互换使用。
[0064]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多个、多次、多种等表达包括2个、2次、2种以及2个以上、2次以上、2种以上。
[0065]
在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66]
在本发明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
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67]
血液透析港
[006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包括本体,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和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其中,本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连通,与血液透析设备无菌地连通,以使血液进入血液透析设备;所述第二储液腔,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连通,与血液透析设备无菌地连通,以使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血液流入人体。具体如下:
[0069]
在图1、图2-a至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港,包括本体10、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本实施例中又称为动脉血液透析导管)、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本实施例中又称为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的上游用于与人体的动脉连通;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的下游用于与人体的静脉连通。本体10上开设有第一储液腔101(本实施例中又称为动脉储液腔)、第二储液腔102(本实施例中又称为静脉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101和第二储液腔102为独立地、完全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储液腔,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连通,与体外的血液透析设备无菌地连通,以使血液进入体外的血液透析设备;所述第二储液腔,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连通,与体外的血液透析设备无菌地连通,以使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血液流入人体。发明人发现,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的直径较细,如果直接将无损穿刺针可移除的与血液透析导管连接,难以实现,而且无损穿刺针容易将血液透析导管刺破,因此,本体上需要开设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来实现无损穿刺针与血液透析导管之间的连通。可选地,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左右或者上下分隔设置。进一步,为了防止动脉血流入静脉,造成静脉血管狭窄甚至栓塞,第一储液腔101、所述第二储液腔102各自的容积v,取值范围优选为0.5≤v≤2ml。
[0070]
进一步,储液腔需要与所述无损穿刺针无菌连接。所以,第一储液腔101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一储液腔101第一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连通,第一储液腔101的第一出口端设置有第一隔菌件110。所述第一隔菌件110用于将第一储液腔101与外部带菌环境相隔离。并且,第一隔菌件110包括打开和/或闭合两种状态,当无损穿刺针与第一储液腔101连通时,所述第一隔菌件110设置为打开状态,并提供进入第一储液腔101的通道,当无损穿刺针与第一储液腔101隔离时,所述第一隔菌件110设置为闭合状态,以阻止血液流出。相应的,所述第二储液腔102包括第二入口段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储液腔102的第二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连通,第二储液腔102第二入口端设置有第二隔菌件120。所述第二隔菌件120用于将第二储液腔102与外部带菌环境相隔离。并且,第二隔菌件120包括打开和/或闭合两种状态,当无损穿刺针与第二储液腔102连通时,所述第二隔菌件120设置为打开状态,并提供进入第二储液腔102的通道,当无损穿刺针与第二储液腔102分离时,所述第二隔菌件120设置为闭合状态,以阻止血液流出。。
[0071]
所述第一隔菌件可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储液腔101的第一出口端。示范性的,所述第一储液腔10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隔菌件的形状相匹配,以使第一隔菌件可容纳于第一储液腔101。可选地,第一隔菌件为第一穿刺隔膜。所述第一穿刺隔膜通过胶粘,焊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出口端。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刺隔膜可拆卸的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腔101的第一出口端。示范性的,所述第一储液腔10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穿刺隔膜的形
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储液腔10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穿刺隔膜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穿刺隔膜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形成过盈配合。优选地,为了加强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储液腔101还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高低不平的结构,进一步阻止血液浸润溢出。所述第二储液腔102和第二隔菌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相似,不再赘述。可选地,第二隔菌件为第二穿刺隔膜。优选的,第一隔菌件110与第二隔菌件120设置有区别特征,便于分辨两种功能不同的隔菌件,避免动脉和静脉血的混淆。例如,所述区别特征为凸点,更具体的为有无凸点,凸点的数量,凸点的形状等。此外,第一隔菌件110、第二隔菌件120的材质优选为硅橡胶。硅橡胶材质化学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较高,不易水解和磨损,植入体内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和炎症。此外,硅橡胶室温下呈高弹态,隔菌件柔软好穿刺,适于与无损穿刺针配合实现连通效果;同时,硅橡胶具有很好的回弹性,在无损穿刺针穿刺后可以包裹无损穿刺针,在无损穿刺针拔除后快速闭合,可以很好的实现隔菌效果。此外,第一隔菌件110、第二隔菌件120可以反复被穿刺达1000次以上,可以大大增加了隔菌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隔菌件替换次数,进而减少手术取出次数。
[0072]
一方面,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001和第二连接管1002。所述第一连接管1001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另一端伸出本体10,以与第一血液透析导管连通。类似地,所述第二连接管1002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另一端伸出本体10,以与第二血液透析导管连通。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固定连接。类似地,所述第二储液腔,与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是指在使用时,储液腔与血液透析导管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进一步,所述第一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套设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套设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示范性的,所述本体10还包括卡箍(例如钛合金卡箍),卡箍卡合在血液透析导管和连接管之间的连接部分以进行密封固定血液透析导管和连接管。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血液透析导管和连接管固定。例如,在血液透析导管上套设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设有内螺纹以用于增大与血液透析导管间的摩擦力。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硅胶套的内径略大于血液透析导管的外径,血液透析导管从硅胶套中穿过后套在连接管,且至少部分覆盖于外螺纹上。然后硅胶套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旋合在连接管上,实现储液腔与血液透析导管密封固定连接。
[0073]
所述血液透析港还包括边缘部103,边缘部13为形似法兰的结构,围绕本体周向设置。进一步,所述血液透析港还包括固定件,用于实现血液透析港与人体组织的固定。例如,所述固定件为缝合孔。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缝合孔1030设置在所述边缘部103上,缝合孔个数可选地为6-10个。缝合孔1030的孔径为d,缝合孔1020的孔径可以根据缝合线的线径来决定。可选地,d的取值范围为4fr≤d≤5fr。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倒刺,生物相容粘合剂。此时,所述固定件可以设置在边缘部103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0上。
[0074]
本体10和边缘部103由生物相容性高的材质制备,例如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金属或硅胶、聚氨酯等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优选,本体10和边缘部103采用与人体相容性好的钛合金由钛合金制备的血液透析港植入人体后不易被降解吸收,耐腐蚀性好,而且在人体体内环境中不易引起材料的劣化,重复应力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等。此外,本体10和边缘部103可以采用锻造、焊接、注塑或者编织的方式制备。可选地,本体10和边缘部103加工成形表面无毛刺、超薄结构。进一步,所述本体10为扁平式结构,即本体10的高度明
显小于本体10的长度、宽度。如此设计,降低患者的异物感,以及体表的突兀感。
[0075]
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的孔径d,可选地,孔径d的取值范围为:7fr≤d≤8fr。进一步,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易采用柔软的医用级材料,如硅橡胶、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异物感。
[0076]
如图3-a、3-b所示,为了防止血液倒流,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至少在与人体动脉/静脉连接的部分具有弹性,且端部封闭,还具有三向瓣膜结构,所述三向瓣膜结构配置为能够根据内外压差确定是否开闭,以及开闭方向。具体而言:所述导管在与人体动脉/静脉连接的部分具有弹性,且端部封闭,并在距离导管与人体动脉/静脉连接的一端的端部5-10mm处,在导管壁上沿轴向切一条缝,缝的两侧形成瓣膜,由此形成三向瓣膜结构。闲时,三向瓣膜结构的两片瓣膜依靠自身弹性闭合在一起,阻止了血液回流进入导管而引发血栓的可能;使用时,随着导管内外压强的变化,三向瓣膜结构的两片瓣膜可以向内或向外打开,实现血液的双向流通。
[0077]
在透析过程中:首先通过动脉血液透析导管抽血,导管内压强小于血管内压强,动脉血液透析导管的三向阀瓣膜向内打开,血液进入动脉血液透析导管;体外透析完成后,血液通过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回流,当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内压强增大至比静脉血管内压强大时,静脉血液透析导管的三向阀瓣膜向外打开,血液流入静脉血液透析血管。
[0078]
血液透析港套件
[0079]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港套件,包括上述的血液透析港,此外还包括第一无损穿刺针、第二无损穿刺针。所述第一无损穿刺针穿刺第一隔菌件,与所述第一储液腔无菌地连接,形成通路,用于将人体血液从血液透析港引至血液透析设备;所述第二无损穿刺针穿刺第二隔菌件,与所述第二储液腔无菌地连接,形成通路,用于将经过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透析血从所述血液透析港引回人体。
[0080]
参见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套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血液透析港,以及第一无损穿刺针21、第二无损穿刺针22。其中,第一无损穿刺针21与第一隔菌件110无菌连接,将动脉血通过血液透析港引至体外的血液透析设备;第二无损穿刺针22与第二隔菌件120无菌连接,用于将经过体外的血液透析设备处理的透析血通过血液透析港引回人体的静脉。此外,本实施例对所述无损穿刺针没有特别的限制。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无损穿刺针类型、规格。
[0081]
血液透析系统
[0082]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系统。除了血液透析港套件,所述血液透析系统还包括血液透析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血液透析设备包括:动脉压监测仪,连接在第一无损穿刺针21下游的流路上;生理盐水源,连接在第一无损穿刺针21下游的流路上;血泵,其入口与第一无损穿刺针21的下游连接,其出口与透析器连接;肝素泵,连接在血泵-透析器流路上;透析器,其入口与血泵连接,出口与第二无损穿刺针22的上游连接;静脉压监测仪,连接在第二无损穿刺针22上游的流路上;流量压力检测仪,同样连接在第二无损穿刺针22上游的流路上。可选地,在血液流出第一无损穿刺针21、流入透析器的流路上,或流出透析器、流向第二无损穿刺针22的流路上设置有流路控制装置,用以进行控制流路通断。流路控制装置可以是管路夹、单向阀、三向阀。
[0083]
根据本发明的血液透析系统可选地还包括血液透析监测模块。血液透析监测模块连接在透析器流出的、已使用的透析废液容器中,可以分离出一小容积的透析废液,进行实时采样。该模块设置有浓度测定装置,用以测定特定的组分(例如,k
+
、h
+
、磷酸盐、尿素、肌酐、尿酸、抑制性钛、β2微球蛋白、瘦素、甲状旁腺素,等)在血液经过透析前、透析后各自的浓度,并计算该组分的浓度-时间分布、去除率。
[0084]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在血液透析系统形成以下回路:血液取自患者动脉,经由第一血液透析导管11,流入第一储液腔101,而后经由第一无损穿刺针21流出患者身体;流路上设置有动脉压监测仪;经过血泵泵送至透析器,在透析器中经过中空纤维束,与纤维束外的透析液对流以进行溶质互相转运,而后流出透析器;经过第二血液透析导管12,流回患者体内,经过第二储液腔102,流入患者静脉。
[0085]
实施例1、植入血液透析港
[0086]
将根据本实施例的血液透析港植入体内。
[0087]
在前臂腕关节上方5cm桡动脉搏明显处与桡动脉相邻近并行的浅静脉处之间,作长约4cm纵形切口,切开并分离皮下组织和筋膜,显露桡动脉和皮下静脉(2-4cm长一段),分别用丝线牵引;
[0088]
切开并分离皮下组织,使之能够满足埋藏本实施例的血液透析港。用丝线穿过每个缝合孔1030将血液透析港缝合在皮下部位,并使设置有隔膜的一侧朝向皮肤外侧。
[0089]
将桡动脉远端结扎,近端提起牵引线,使血流暂时阻断,在桡动脉壁上切一小口,两壁用尼龙丝线牵开,将动脉血液透析导管插入桡动脉内,用丝线结扎并固定动脉血液透析导管于血管壁上。
[0090]
将分离好的静脉远端结扎,近端用丝线牵引提起,阻断血流。在静脉壁上切一小口,将另一根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插入静脉内。
[0091]
皮肤切口用丝线缝合,外以敷料包扎。
[0092]
实施例2、血液透析系统的应用
[0093]
使用本实施例的血液透析系统为尿毒症患者进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通过血液透析监测模块分析患者肝细胞中尿素的含量实时变化。
[0094]
关闭血液输出流路上的管路夹。启动血泵,流量为80-100ml/min。用生理盐水排净透析管路和透析器血室(膜)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将泵的流量调节至200-300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透析器旁路,排净透析器透析室液(膜外)气体。生理盐水预冲量严格按照透析器说明书进行。进行闭式循环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应在生理盐水预冲量500ml后再进行。
[0095]
透析器的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速为血液流速的2倍。在透析器透析液出口,即透析废液的容器内连接有一个采样装置,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5分钟采样一次)对使用过后的透析废液进行一定容积(例如,2ml)的采样。采样的透析废液被送入液体分析装置,用于读取尿素的浓度。(液体分析装置并不限于特定组分的监测,亦可用于其它组分例如包括肌酸酐、磷酸盐、钙、钠、钾、葡萄糖和β-2-微球蛋白的监测)。采样装置、液体分析装置组成了血液透析监测模块。
[0096]
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根据血管粗细和血流量要求,为第一无损穿刺针21、第二无损穿刺针22选择合适的针管孔径。采用阶梯式、纽扣式方法,以合适的角度
穿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菌件、第二隔菌件分别为第一穿刺隔膜、第二穿刺隔膜。先将第一无损穿刺针21穿刺动脉穿刺隔膜,而后再将第二无损穿刺针22穿刺静脉穿刺隔膜。固定穿刺针。开启血液输出流路上的管路夹。
[0097]
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动、静脉压检测仪、流量压力检测仪,确保血压处于限定范围内。若血压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发生血栓、血凝导致流路血液阻力过大;应当及时关闭血液输入体内流路上的管路夹避免形成风险。
[0098]
结束血液透析时,向透析器输入生理盐水,使得管路内的血液全部快速流回到患者体内。
[0099]
用血液透析监测模块分析尿素的浓度变化,获得时间-浓度分布图。最初在每100ml的透析液中将含有25mg量级的尿素。在进行血液透析进行4小时之后,由于在血液透析疗法过程中容积减小,在每100ml透析液中将含有5至7mg量级的尿素。由此可计算得尿素的去除率。
[0100]
在本技术提及的所有文献都被认为是整体性地包括在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中,以便在必要时可以作为修改的依据。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上述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