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9363发布日期:2021-08-06 18:2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菌粉针剂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用于治疗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辅助治疗心肌炎后遗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

目前,市售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与葡萄糖或配伍使用,但使用5%葡萄糖溶解时,门冬氨酸钾镁中所含氨基会与葡萄糖发生羟基氨基化反应,即美拉德反应,从而降低门冬氨酸利用率,加速葡萄糖分解。

公告号为cn1197623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木糖醇作等渗调节剂的门冬氨酸钾镁输液,是以门冬氨酸、氧化镁、氢氧化钾及木糖醇为原料制备注射液,其中使用木糖醇代替葡萄糖,从而降低美拉德反应的发生,但木糖醇过量使用或过快滴注,可能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肾损伤、大脑功能损伤等严重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以重量份数计,制成所述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l-门冬氨酸170份、赋形剂80~100份、氧化镁12~16份、氢氧化钾30~33份及乙酸钾3.0~3.5份。

进一步的,所述赋形剂为甘露醇或丙氨酸。

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非活性气体保护下,取注射用水加入赋形剂溶解后,加热至80~95℃,加入l-门冬氨酸溶解,得门冬氨酸溶液;

2)在非活性气体保护下,取步骤1)配置量47~58%的所述门冬氨酸溶液,维持80~95℃,加入氧化镁反应,得门冬氨酸镁溶液;

在非活性气体保护下,取剩余的所述门冬氨酸溶液,依次加入乙酸钾和氢氧化钾反应,得门冬氨酸钾溶液;

3)在非活性气体保护下,取门冬氨酸镁溶液与门冬氨酸钾溶液混匀,调节ph值,脱色,除菌过滤,冻干,即得所述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

进一步的,所述ph值调节至5.2~7.0。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ph值的ph值调节剂为乙酸或乙酸钾。

进一步的,所述冻干包括预冻、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

其中,所述预冻是于-45~-40℃预冻4~6h;

所述升华干燥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以1~2℃/h升温至-31~-29℃经第一次升华干燥1~2h;

以1~2℃/h升温至-21~-20℃经第二次升华干燥1~2h;

以1~2℃/h升温至-11~-9℃经第三次升华干燥1~2h;

以1~2℃/h升温至-5~0℃经第四次升华干燥10~20h;

所述解析干燥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以1~2℃/h升温至10~15℃经第一次解析干燥1~2h;

以1~2℃/h升温至25~30℃经第二次解析干燥1~3h;

以1~2℃/h升温至40~50℃经第三次解析干燥2~7h。

进一步的,所述升华干燥的压力为10~20pa;所述解析干燥的压力为10~20pa。

进一步的,所述除菌过滤是先使用0.22μm一次除菌滤器过滤,再使用0.22μm二次终端除菌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还需进行无菌分装。

本发明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ph值为5.2~7.0时,能够有效抑制门冬氨酸钾镁与配伍的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本发明以乙酸钾代替部分氢氧化钾,同时辅以乙酸/乙酸钾调节ph值,其中所含乙酸根对ph值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维持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ph值稳定性,在与葡萄糖配伍使用时,能够抑制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中所含氨基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提高门冬氨酸利用率;

本发明中的乙酸根还能够抑制l-门冬氨酸转化为r-门冬氨酸,同时也能够抑制门冬氨酸钾镁中的杂质产生;

本发明以甘露醇/丙氨酸作为赋形剂,在保证制备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的饱满性和疏松状的情况下,降低了美拉德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制备过程中始终使用非活性气体保护,能够降低门冬氨酸在制备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作用;

本发明选用合适的工艺条件,采用冻干法制备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所得产品稳定性好、杂质含量少,安全性高,复溶性优良,利于长期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取注射用水煮沸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取1kg甘露醇加至3l注射用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至85℃(加热后的温度标记为t1),加入1.7kg门冬氨酸,维持85℃,搅拌至完全溶解,得门冬氨酸溶液;

2)制备门冬氨酸镁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取步骤1)配置量50%的门冬氨酸溶液,维持85℃,加入0.14kg氧化镁,85℃搅拌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温度标记为t2;需要注意的是,t2不应低于80℃),得门冬氨酸镁溶液;

制备门冬氨酸钾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取剩余的50%门冬氨酸溶液,依次加入30.6g乙酸钾和0.310kg的氢氧化钾,搅拌至完全溶解,得门冬氨酸钾溶液;需要注意的是,制备门冬氨酸钾的过程中,无需维持80℃以上。

3)在氮气保护下,取门冬氨酸镁溶液和门冬氨酸钾溶液混合,搅拌至充分混匀后,使用少量1mol/l的乙酸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6.5,再加入20g药用活性炭,室温搅拌脱色30min,过滤,滤液经0.22μm一次除菌滤器过滤,再经0.22μm二次终端除菌过滤,有效去除细菌微生物,所得无菌药液移入预冷好的冻干机中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分为预冻、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

预冻:先将冻干机箱内制品降温至-40℃,维持-40℃预冻5h;

升华干燥:抽真空使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30℃,进行第一次升华干燥2h;

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20℃,进行第二次升华干燥1.5h;

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10℃,进行第三次升华干燥1.5h;

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0℃,进行第四次升华干燥15h;

解析干燥: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10℃,进行第一次解析干燥2h;

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25℃,进行第二次解析干燥2h;

保持箱内压力为10pa,以1.2℃/h升温至40℃,进行第三次解析干燥5h。

干燥完成后,经检验合格进行无菌分装【规格:每瓶含门冬氨酸1.7g、钾0.228g、镁0.0084g)】,即得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

本实施例中的氮气也可使用其它惰性气体代替,比如氩气、二氧化碳等,但考虑到生产成本,一般都使用氮气。

实施例2~6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2~6分别为一种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它们的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原料用量及工艺参数的不同,具体详见表1:

表1实施例2~6中各项工艺参数一览表

实施例2~6其它部分的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制备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稳定性好、主药含量高、杂质少,复溶性优良。

实验例1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性能测试

对比例1~5为实施例1中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规格:每瓶含门冬氨酸1.7g】的制备过程的对比试验,区别仅在于:

对比例1中ph值调节为4.5;

对比例2中ph值调节为7.5,由于乙酸钾无法调节ph值至7.5,需要辅以氢氧化钾进行调节;

对比例3中赋形剂为乳糖;

对比例4中不添加乙酸钾,但添加0.328kg氢氧化钾,并以氢氧化钾或盐酸调节ph值;

对比例5中t1和t2温度均为70℃,步骤1)中门冬氨酸溶解速度降低,有极少量门冬氨酸不溶,步骤2)中氧化镁反应缓慢,且无法反应完全,因此不再进行冻干,制备粉针剂,后续也不再进行美拉德实验和稳定性试验。

a1)美拉德试验

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在与葡萄糖配伍后放置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和门冬氨酸含量的降低,能够说明葡萄糖与门冬氨酸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本次试验将放置试验延长,以更好的验证美拉德反应进行程度。

取实施例1~6和对比例1~4中制得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市售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分别加至500ml的5%葡萄糖中溶解,观察其溶解速度,溶解后于室温下放置48h,期间分别于第1、3、6、12、24和48h取样,并与0h数据比较。

分别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葡萄糖注射液中规定的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和《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安徽医药,2014年第8期)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葡萄糖和门冬氨酸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2美拉德试验检测结果一览表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6制得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在与葡萄糖配伍放置过程中,葡萄糖和门冬氨酸的含量均未出现明显降低;而对比例1~4制得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及市售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在与葡萄糖配伍放置过程中,葡萄糖和门冬氨酸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以看出对比例3中,使用乳糖作为赋形剂,乳糖可与门冬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其在使用前即存在门冬氨酸含量降低的现象。上述实验说明,本发明制备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能够有效抑制其中所含氨基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提高门冬氨酸的利用率。

表2中还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具有良好的复溶性。

a2)稳定性试验

取实施例1~6和对比例1~4中制得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分别于40±2℃、rh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期间于第1、2、3和6个月取样,并与0天数据比较。

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性状,并按照《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安徽医药,2014年第8期)中规定的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钾、镁和钠离子含量》【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036)024】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和《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有关物质及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18年)检测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中门冬氨酸、钾离子、镁离子及有关物质的含量,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3稳定性检测结果一览表

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杂质含量较少,说明本发明的工艺参数更利于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和储存。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