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26546448发布日期:2021-09-07 23:3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的耳、鼻、咽喉等部位比较容易发生一些急性或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又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而且这一部位发生的疾病特别容易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很多医院针对人们的耳、鼻、咽喉等部位发生的疾病设置了耳鼻喉科。
3.在耳、鼻、咽喉等部位的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护士协助调节患者的头部动作来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在没有护士协助的情况下,医生一方面需要用手部来支撑患者的头部来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需要用手部来调节诊断设备,这不仅会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检查用的支撑装置。
4.目前,由于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患者中可能携带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很多患者同时接触该检查用支撑装置很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使得其他患者和医生都有极大的几率接触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这将会对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该装置主要通过支撑座为患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并在使用结束后通过消毒机构对支撑座进行消毒,提高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包括:
8.支撑部件,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支撑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9.活动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与所述支撑座组合形成一密封空腔;
10.消毒机构,包括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喷头均匀布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两侧,用于对所述密封空腔形成消毒喷雾;
11.所述支撑座上具有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排液部件,用于排空所述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以及聚集的消毒液体。
12.进一步,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
13.废液箱;
14.排液管,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内,且其一端通过抽液泵与所述废液箱连接,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15.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排液管靠近所述抽液泵的一侧。
16.更进一步,所述排液部件包括:
17.排液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18.过滤筛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开口上,且位于所述排液槽体的上侧;
19.排液支管,设置于所述排液槽体的底部,且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液管内;
20.所述排液槽体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径尺寸匹配,且所述排液槽体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过滤筛板的尺寸。
21.更进一步,所述排液管靠近所述排液支管的一端上设置有膨大区,所述膨大区内设置有单向活瓣,用于对所述膨大区的入口端形成密封;且随着所述排液支管向下移动,并抵接在所述单向活瓣上,使所述膨大区的入口端打开。
22.更进一步,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通槽,每个所述通槽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弹簧;
23.所述排液槽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压板,每个所述活动压板的一端均穿过所述通槽,且与所述活动罩抵接,所述活动罩能够推动所述排液槽体向下移动;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活动压板固定连接。
24.更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存腔,若干所述喷头均布设于与其对应的缓存腔的上侧,且其一端均与其对应的缓存腔连通;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
25.储液箱,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用于盛装消毒液;
26.供液管,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内,且其一端通过供液泵与所述储液箱连接,其另一端通过供液支管分别与其对应的缓存腔连通;
27.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供液管靠近所述供液泵的一侧。
28.更进一步,还包括电源和微处理器,所述电源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密封空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抽液泵、所述供液泵、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
29.所述微处理器能够驱动所述供液泵对所述密封空腔形成消毒喷雾;
30.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密封空腔内的压力,并将所述压力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
31.所述微处理器能够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据,并将检测的压力数据与设定的压力阈值范围进行比对,当检测到压力数据与设定的压力阈值范围匹配或者所述微处理器驱动所述供液泵停止工作时,所述微处理器能够驱动所述抽液泵对所述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以及聚集的消毒液体进行排空。
32.更进一步,所述过滤筛板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撑托部件,所述撑托部件包括:
33.转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其上设置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上设置有一滑动槽体;
34.滑动件,其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体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槽体的上侧,且连接有撑托;
35.2个翻转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槽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体的两侧;
36.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体内;且其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37.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通槽,每个所述翻转活动件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通槽内,且能够沿所述通槽滑动;随着所述滑动件向下移动,2个所述翻转活动件的另一端逐渐相互靠近。
38.更进一步,每个所述翻转活动件靠近所述滑动件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插接件,每个所述插接件均延伸至所述通槽内,且能够沿所述通槽滑动。
39.进一步,所述活动罩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凸环,所述固定凸环的中部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延伸的弧形部分。
4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1.1、本发明的装置主要通过支撑座为患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并通过消毒机构对支撑座进行消毒,提高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42.2、本发明的装置在支撑座上设置有撑托部件,通过撑托部件在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对患者的头部提供一定的稳定作用。且随着患者将头部压紧在滑动件上,使得滑动件向下移动,可使两侧的翻转活动件同时朝向患者头部移动,避免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头部的偏移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43.3、本发明的装置主要通过供液泵将储液箱内的消毒液体沿供液管传输至对应的喷头上,并由喷头向支撑座和撑托部件进行消毒。在对支撑座与活动罩形成的密封空腔内形成消毒喷雾,并随着喷雾的进行和在密封空腔中形成一定的压力,能够加快雾滴的聚集,并对支撑座和撑托部件进行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和消毒的效率。而雾滴聚集消毒之后在支撑座上的环形凹槽聚集,并通过出液孔排出。
44.4、本发明的装置还能通过抽液泵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得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和环形凹槽内聚集的消毒液体同时通过排液管排入废液箱内。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为图1中支撑座与排液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图3中支撑座与排液部件的b

b

的剖面示意图。
4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毒机构的模块示意图。
5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处理器与各功能单元的连线图。
5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中:10、支撑部件;11、底座;12、支撑杆;13、支撑座;131、容纳槽;132、通槽;133、第一弹簧;134、缓存腔;14、排液部件;141、排液槽体;142、过滤筛板;143、排液支管;144、活动压板;
53.20、活动罩;21、固定凸环;22、弧形部分;
54.30、消毒机构;31、喷头;32、储液箱;33、供液管;331、供液支管;34、供液泵;35、第一流量调节阀;36、排液管;361、膨大区;362、单向活瓣;37、第二流量调节阀;38、抽液泵;39、废液箱;
55.40、撑托部件;41、转动座;411、开口槽;412、滑动槽体;42、滑动件;421、通槽;43、撑托;44、翻转活动件;441、插接件;45、第二弹簧;
56.50、调节结构;51、l型调节座;511、水平部分;511

1、第二调节孔;512、竖直部分;512

1、第一调节孔;52、微型电机;53、转动臂;531、固定孔;532、卡槽;54、调节销轴;60、微处理器;7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8.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9.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耳鼻喉科检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件10、活动罩20和消毒机构30。
60.支撑部件10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和支撑座13;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支撑座13固定连接;在此,底座可安装在墙壁上,也可放置于地面上。
61.活动罩20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座13上,且与支撑座13组合形成一密封空腔;在此,活动罩与支撑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在消毒之后拆卸活动罩,用于耳鼻喉部位的诊断和治疗。当然,活动罩可以与支撑座的侧缘铰接,也可以整体与支撑座分离。当活动罩与支撑座组合形成一密封空腔后,可在密封空腔内形成消毒区,避免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交叉感染。
62.消毒机构30包括若干喷头31,若干喷头31均匀布设于支撑座13的两侧,用于对密封空腔形成消毒喷雾。
63.请参阅图2,支撑座13上具有一容纳槽131,容纳槽131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排液部件14,用于排空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以及聚集的消毒液体。在此,随着活动罩扣合在所述支撑座上,并推动所述排液部件下移,从而可暴露出排液出口。
64.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主要通过支撑座为患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并通过消毒机构对支撑座进行消毒,提高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65.请参阅图1和图5,消毒机构30还包括供液机构和排液机构,其中排液机构包括:废液箱39、排液管36、第二流量调节阀37、抽液泵38、废液箱39。
66.废液箱39主要用于收集排出的废液,废液箱39可以安装在底座11的一侧。排液管36设置于支撑杆12内,且其一端通过抽液泵38与废液箱39连接,其另一端设置于支撑座13上。第二流量调节阀37设置于排液管36靠近抽液泵38的一侧。
67.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能通过抽液泵和第二流量调节阀使得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和聚集的消毒液体同时通过排液管排入废液箱内。第二流量调节阀主要用于调节排液管内排出废液的流速,从而可对密封空腔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68.请参阅图2至图4,排液部件14包括:排液槽体141、过滤筛板142、排液支管143。
69.排液槽体141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槽131内;过滤筛板142设置于容纳槽131的顶部开口上,且位于排液槽体141的上侧;排液支管143设置于排液槽体141的底部,且其一端延伸至排液管36内。其中,排液槽体141的外径尺寸与容纳槽131的内径尺寸匹配,且排液槽体141的内径尺寸大于过滤筛板142的尺寸。当然,排液槽体的顶部开口的尺寸与容纳槽的顶部开口的尺寸匹配,也就是,排液槽体的顶部开口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大于容纳槽的顶部开口的尺寸。
70.具体地,容纳槽131的两侧均设置有通槽132,每个通槽13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33;排液槽体14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压板144,每个活动压板144的一端均穿过通槽
132,且与活动罩20抵接,活动罩20能够推动排液槽体141向下移动;每个第一弹簧133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活动压板144固定连接。
71.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空腔内聚集的消毒液体通过过滤筛板142进入到排液槽体141内,并在排液槽体141内聚集。随着活动罩扣合在支撑座上,并与2个活动压板抵接,随着活动罩向下移动,并推动排液槽体向下移动,使得排液支管143与排液管36连通,从而打开排液口,方便排液。
72.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排液管36靠近排液支管143的一端上设置有膨大区361,膨大区361内设置有单向活瓣362,用于对膨大区361的入口端形成密封;且随着排液支管143向下移动,并抵接在单向活瓣362上,使膨大区361的入口端打开,以便于废液排出。其中,单向活瓣包括支架和瓣膜,支架固定在膨大区的内壁上,瓣膜设置在支架上,且瓣膜的顶部对膨大区的入口端形成密封。由于支架和瓣膜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单向活瓣的尺寸小于膨大区的内径尺寸,通过排液支管下压,可将单向活瓣压下,从而暴露出排液通道,使排液支管143与排液管36连通,以便于排出废液。
73.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5,支撑座13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存腔134,若干喷头31均布设于与其对应的缓存腔134的上侧,且每个喷头31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缓存腔134连通;在此,缓存腔的数量为2个,且分别位于排液部件14的两侧;由此,喷头具有两组,每组喷头均设置在对应的缓存腔的上侧,且与对应的缓存腔连通。
74.消毒机构30还包括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包括:若干喷头31、储液箱32、供液管33、供液泵34和第一流量调节阀35。
75.储液箱32设置于底座11内,用于盛装消毒液;供液管33设置于支撑杆12内,且其一端通过供液泵34与储液箱32连接,其另一端通过供液支管331分别与其对应的缓存腔134连通;第一流量调节阀35设置于供液管33靠近供液泵34的一侧。在此,第一流量调节阀35主要用于调节供液管内消毒液的流速,从而可对密封空腔捏的压力进行调节。
76.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主要通过供液泵将储液箱内的消毒液体沿供液管传输至对应的喷头上,并由喷头向密封空腔内的支撑座以及位于支撑座上的撑托部件进行消毒。通过供液机构对支撑座与活动罩形成的密封空腔内形成消毒喷雾,并随着喷雾的进行,消毒喷雾在密封空腔内达到饱和时,在密封空腔中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时,消毒喷雾的雾滴会不断聚集,并形成液滴,并附着在密封空腔内的各部件的表面。且此时,消毒喷雾和凝结聚集形成液滴的过程同步进行,且达到动态平衡。由此,通过在密封空腔内形成消毒喷雾,能够加快雾滴的聚集,并对支撑座和撑托部件进行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和消毒的效率。而雾滴聚集消毒之后在支撑座上的排液部件14内聚集,并通过排液部件14排出。该装置能够用少量的消毒液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经济环保。
77.请参阅图6,该装置还包括电源和微处理器60,电源与微处理器60及各功能单元电性连接;密封空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0;微处理器60分别与抽液泵38、供液泵34、压力传感器70信号连接。微处理器60能够驱动供液泵34对密封空腔形成消毒喷雾;压力传感器70能够检测密封空腔内的压力,并将压力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60。
78.微处理器60还能够接收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数据,并将检测的压力数据与设定的压力阈值范围进行比对,当检测到压力数据与设定的压力阈值范围匹配或者微处理器60驱动供液泵34停止工作时,微处理器60还能够驱动抽液泵38对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以
及聚集的消毒液体进行排空。
79.使用时,首先微处理器驱动供液泵运转,使得储液箱内的消毒液体沿供液管传输至对应的喷头上,并由喷头向密封空腔内的各部件进行消毒,并且对密封空腔形成消毒喷雾。此时密封空腔内的压力在逐渐增加,当检测到的压力值落入到设定的压力阈值范围内时,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和凝结聚集形成液滴的过程同步进行,且达到动态平衡;然后微处理器启动抽液泵,对密封空腔内的消毒喷雾以及聚集的消毒液体进行排空,之后关闭抽液泵;如此循环一定时间后,微处理器关闭供液泵,使供液程序停止,此时,继续启动抽液泵,对密封空腔内残余的消毒液体进行排空,之后,排液程序停止,消毒结束。
80.请参阅图1至图2,过滤筛板14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撑托部件40,撑托部件40包括:转动座41、滑动件42、撑托43和翻转活动件44。
81.转动座4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3上;其上设置有一开口槽411,开口槽411上设置有一滑动槽体412;例如,支撑座13的顶部开口上设置有过滤筛板142,过滤筛板上固定设置有一凸台;转动座41可转动地设置于凸台上。
82.滑动件42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体412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滑动槽体412的上侧,且连接有撑托43。第二弹簧45设置于滑动槽体412内;且其与滑动件42的一端固定连接。例如,滑动件呈十字形,且滑动件4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421,通槽421设置于滑动件的十字形的横向部上。且滑动件的十字形的横向部的两侧均抵接在滑动槽体的内壁上。当然,撑托的外径尺寸稍大于转动座的外径尺寸。
83.2个翻转活动件44可转动地设置于开口槽411上,且位于滑动槽体412的两侧;其中,滑动件4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421,每个翻转活动件44的一端均延伸至通槽421内,且能够沿通槽421滑动;随着滑动件42向下移动,2个翻转活动件44的另一端逐渐相互靠近。在此,翻转活动件的另一端上相对设置有柔性部件,用于对患者的检查部位进行固定。例如,柔性部件可以为海绵垫,并在海绵垫的外壁包裹一层防水皮布。
84.具体地,每个翻转活动件44靠近滑动件42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插接件441,每个插接件441均延伸至通槽421内,且能够沿通槽421滑动。而通槽的高度大于插接件的厚度,使得滑动件能够下滑,并带动2个翻转活动件同时发生翻转。
85.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在支撑座上设置有撑托部件,通过撑托部件在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对患者的头部提供一定的稳定作用。且随着患者将头部压紧在滑动件上,使得滑动件向下移动,可使两侧的翻转活动件同时朝向患者头部移动,避免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头部的偏移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86.请再次参阅图1,活动罩20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固定凸环21,固定凸环21的中部设置有朝向远离支撑座13的一侧延伸的弧形部分22。
87.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喷头喷出消毒雾滴,雾滴在接触到活动罩顶部的弧形部分上时,会在弧形部分上进行聚集,并沿弧形部分滑落至固定凸环上,并在固定凸环上聚集形成液滴后,落入到支撑座上的容纳槽131内。在此,固定凸环21设置于容纳槽131的上侧。
8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能通过调节结构50对多个喷头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请参阅图2和图7,支撑座13的周侧均匀布设有若干调节结构50,用于调节对应喷头31的旋转角度;每个调节结构50均包括:l型调节座51、微型电机52、转动臂53和调节销轴54。
89.l型调节座5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3上;l型调节座51包括水平部分511和竖直
部分512;竖直部分512上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一调节孔512

1;具体地,每个水平部分511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调节孔511

1,支撑座13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每个限位凸起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二调节孔511

1内。微型电机52设置于支撑座13内,微型电机52的转动轴与对应的水平部分511连接,用于驱动l型调节座51转动。由此,通过微型电机控制水平部分转动,使得喷头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调整。
90.转动臂53可转动地设置于竖直部分512的一侧,喷头31设置于对应的转动臂53的顶端;具体的,每个转动臂53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卡槽532,每个喷头31的一端均设置于对应的卡槽532上,另一端均朝向密封空腔的中部延伸。
91.调节销轴54设置于第一调节孔512

1上;其中,转动臂53上设置有固定孔531;调节销轴54的一端卡接于第一调节孔512

1上,另一端穿过固定孔531,且螺接有固定螺母。由此,通过调节固定螺母,并使转动臂偏转至对应的角度上固定,使得喷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整。
92.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能通过调节结构对喷头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喷雾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喷雾消毒的效果。
9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