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网络-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498313发布日期:2021-09-04 01:1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网络-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疤痕是人体皮肤软组织遭受损伤后组织学再生能力下降导致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而以纤维组织替代进行的修复,是一种补偿性再生,其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组织活力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烧伤、烫伤、外科手术等是引起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的主要原因,同时胶原代谢失衡、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等因素也会产生增生性瘢痕。
3.根据《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2017)》,硅酮制剂已经作为了治疗高中低风险各类疤痕的首选用品。疤痕贴主要成分是硅酮凝胶,常常用于外伤或手术后疤痕的护理。硅酮凝胶具有对水分子通透性小的特征,通过减少水分渗性,起到类似皮肤角质层的作用,减少了对毛细血管的刺激,抑制了成纤细胞的增生,减少了胶原蛋白的过度沉积。此外,具有一定厚度的硅酮贴片有良好的加压效果,能降低疤痕组织表面的血流灌注量,有利于促进胶原蛋白规律生长,进一步抑制疤痕增生。
4.微电流敷料是以具有吸液保湿性医用材料为基体,在其表面粘附装载相异金属颗粒,无需外接电源系统既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微电流的新型敷料。这种表面覆盖了微型电池的生物电绷带(bioelectric dressing,bed)不仅能用于简单的擦伤、皮肤撕裂,还可用于各种急慢性创伤性伤口以及手术部位。2012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这种绷带用于伤口护理。微电流敷料主要通过向伤口传递微电流实现促进创伤愈合的目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降低炎症反应;(2)促进血管再生;(3)加快伤口上皮化过程。
5.传统硅酮凝胶主要依靠水合作用和机械压迫来治疗疤痕,其治疗效果有限,治疗周期长,至少需要2~4个月。现有技术中有将中西方医药防治疤痕增生的理论相结合,应用生物物理学中静电场原理及药剂学中有关透皮吸收止痒的机理,设计一种内生弱静电、缩短疤痕软化变平和褪色的时间的凝胶疤痕贴。但仅依靠静电场和药剂作用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该疤痕贴搭载了低频脉冲治疗装置,通过低频脉冲微电流和瘢痕贴的协同作用,促进疤痕软化和淡化。
7.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的制备方法。
8.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包括从正面到背面依次相连的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电极贴片层、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
片和离型保护层,其中:
9.所述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的背面设置有金属母扣;
10.所述电极贴片层从正面到背面依次包括绝缘层和导电织物层,所述绝缘层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母扣相适配的金属子扣,所述电极贴片层通过金属子扣和金属母扣与所述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相连;
11.所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电导率为3.0
×
10
‑3~4.2
×
10
‑3s/m;
12.所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含水量达70%以上。
13.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具有多档位功率可调,其输出电压为4.5v,输出频率为1~300hz,最大输出电流为25ma。
14.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绝缘层采用防水透气tpu膜。
15.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离型保护层采用聚乙烯膜;
16.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厚度为2mm。
17.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构成:
[0018][0019]
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体型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采用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作为前驱体,多巴胺作为交联剂,与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交联点。
[0020]
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其中,所述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采用将多巴胺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形成的浓度为1.5~3.5mg/ml、ph为8~9的溶液。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
s1,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23]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壳聚糖盐酸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ⅰ;
[0024]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和甘油均匀分散于溶液ⅰ中,并在真
空环境中脱气20~40min得到溶液ⅱ;
[0025]
s13,将浓度为1.5~3.5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按比例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26]
s14,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8~16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27]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并经氮气干燥处理,即得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28]
s2,电极贴片层制备步骤:将导电织物层附着于绝缘层的背面,将金属子扣固定于绝缘层的正面,得到电极贴片层;
[0029]
s3,将步骤s1制备好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正面黏附于步骤s2得到的电极贴片层的背面,并将离型保护层贴于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背面;
[0030]
s4,将带有金属母扣的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与电极贴片层的金属子扣固定,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
[0031]
上述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的制备方法,步骤s11中,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8~16:0.8~1.6:83~90;
[0032]
步骤s12中,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和甘油的质量比为37~43.5:6.5~13:6.5~13:37~43.5;
[0033]
步骤s13中,所述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与溶液ⅱ的质量比为1~3:97~99。
[0034]
本发明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搭载了低频脉冲治疗装置即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通过低频脉冲微电流和瘢痕贴的协同作用,促进疤痕软化和淡化,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
(1)采用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主要成分均为生物相容性优异或纯天然原料,并且具有抗菌、消炎、止痒、清凉等作用,长时间接触皮肤不会产生瘙痒、红肿、发炎等副作用;
[0036]
(2)采用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含水量达70%以上,对疤痕皮肤主动水合,水合效果优于传统硅凝胶瘢痕贴;
[0037]
(3)采用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电导率为3.0
×
10
‑3~4.2
×
10
‑3s/m,搭载了低频脉冲治疗装置,进行协同祛疤。
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的正面图(搭载小型低频脉冲微电发生装置);
[0039]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的正面图(去掉小型低频脉冲微电发生装置);
[0040]
图3为图2的a

a向剖视图。
[0041]
图4为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的正面图;
[0042]
图5为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44]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包括从正面到背面依次相连的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1、电极贴片层、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和离型保护层7。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1的背面设置有金属母扣2;电极贴片层从正面到背面依次包括绝缘层4和导电织物层5,绝缘层4的正面设置有与金属母扣2相适配的金属子扣3,电极贴片层通过金属子扣3和金属母扣2与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1相连。绝缘层4采用防水透气tpu膜;离型保护层7采用聚乙烯膜;
[0045]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的厚度为2mm;电导率为3.0
×
10
‑3~4.2
×
10
‑3s/m;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的含水量达70%以上。
[0046]
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1具有多档位功率可调,其输出电压为4.5v,输出频率为1~300hz,最大输出电流为25ma。
[0047]
本发明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采用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0048]
s1,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制备步骤;
[0049]
s2,电极贴片层制备步骤:将导电织物层5附着于防水透气tpu膜的背面,将金属子扣3固定于防水透气tpu膜的正面,得到电极贴片层;
[0050]
s3,将步骤s1制备好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的正面黏附于步骤s2得到的电极贴片层的背面,并将聚乙烯膜作为离型保护层7贴于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的背面;
[0051]
s4,将带有金属母扣2的小型低频脉冲微电流发生装置1与电极贴片层的金属子扣3固定,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
[0052]
本发明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中,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6,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构成:
[0053][0054][0055]
体型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采用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作为前驱体,多巴胺作为交联剂,与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交联点。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采用将多巴胺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形成的浓度为1.5~3.5mg/ml、ph为8~9的溶液。
[0056]
s1,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制备步骤采用的制备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0057]
实施例1
[0058]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59]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0:1:89混合,得到溶液ⅰ。
[0060]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甘油按质量比40:10:40:10均匀分散于溶液ⅰ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气30min得到溶液ⅱ;
[0061]
s13,迅速将2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ph=8~9)按质量比2:98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62]
s14,将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2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63]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经适当氮气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64]
实施例2
[0065]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66]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2:1:87混合,得到溶液ⅰ;
[0067]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甘油按质量比42:8:42:8均匀分散于上述第一步的溶液ⅰ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气35min得到溶液ⅱ。
[0068]
s13,迅速将1.5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ph=8~9)按质量比1:99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69]
s14,将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4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70]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经适当氮气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71]
实施例3
[0072]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73]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去离子水按质量比8.5:1.5:90混合,得到溶液ⅰ;
[0074]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甘油按质量比38:12:38:12均匀分散于溶液ⅰ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气30min得到溶液ⅱ;
[0075]
s13,迅速将1.8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ph=8~9)按质量比2.5:97.5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76]
s14,将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6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77]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经适当氮气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78]
实施例4
[0079]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80]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4:1:85混合,
得到溶液ⅰ;
[0081]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甘油按质量比41:9:41:9均匀分散于溶液ⅰ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气38min得到溶液ⅱ;
[0082]
s13,迅速将2.3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ph=8~9)按质量比2.5:97.5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83]
s14,将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4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84]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经适当氮气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85]
实施例5
[0086]
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工序:
[0087]
s11,将氨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壳聚糖盐酸盐、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6:1.5:82.5混合,得到溶液ⅰ;
[0088]
s12,将水溶性小分子硅酮、茶树精油、薄荷醇、甘油按质量比43.5:6.5:43.5:6.5均匀分散于溶液ⅰ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气40min得到溶液ⅱ;
[0089]
s13,迅速将2.5mg/ml的多巴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ph=8~9)按质量比3:97加入溶液ⅱ中得到溶液ⅲ;
[0090]
s14,将溶液ⅲ倒入模具,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6h,得到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
[0091]
s15,将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初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和浸泡,除去未反应物,经适当氮气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
[0092]
本发明设计出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凝胶贴片,并将其同低频脉冲治疗技术有机集成,获得一种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凝胶疤痕贴。所设计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凝胶疤痕贴片含水量达70%以上,可对疤痕皮肤主动水合,水合作用程度优于传统硅凝胶,且含有多种辅助剂,具有透气、抗菌、消炎、抑制疤痕增生的效果;低频脉冲电流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瘢痕发炎,促进血管再生,还可以无害可控地刺激人体肌肉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辅助疤痕贴中祛疤因子渗透进入疤痕组织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有效弥补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对于疤痕的治疗效果更佳。
[0093]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导电网络

硅酮复合智能疤痕贴及其制备方法,搭载了低频脉冲治疗装置,通过低频脉冲微电流和瘢痕贴的协同作用,促进疤痕软化和淡化。
[0094]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