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7564发布日期:2021-09-14 23: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导管,特别是一种小尺寸、可进行超声引导的双腔超声内窥镜,属于诊断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超声内窥技术如超声胃窥镜、超声支气管镜等以其高分辨、实时性好等优点正获得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在超声内镜下进行穿刺活检、肿瘤射频、光动力和激光治疗等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3.然而,现有的超声内镜仍然存在不足。首先,支持超声引导的内镜导管整体尺寸过大,无法进入细小腔道。其次,现有支持超声引导的内窥镜的镜体价格高昂,限制其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尺寸、可进行超声引导的双腔超声内窥镜,提高相关诊疗技术水平,改善诊疗效果。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包括
7.细长的导管主体,其具有尾部和前端;
8.第一工作腔道,其从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尾部延伸到所述前端,并且被构造为可滑动地容纳一用于获取超声影像的第一医疗器械;
9.第二工作腔道,其从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尾部延伸到所述前端,并且被构造为可滑动地容纳一用于执行治疗操作的第二医疗器械;
10.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在所述前端附近具有一偏转部,使得所述偏转部与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之间成一定角度。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的直径为1

2mm。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医疗器械为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包括成像探头、成像导管和连接器,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前端,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尾部。
13.优选地,所述成像导管为单阵元机械旋转式超声内窥导管;所述成像导管的直径小于1.5mm,长度大于80cm,工作频率为10

60mhz。
14.优选地,所述成像探头的工作材料为压电陶瓷、压电单晶或1

3压电复合材料。
15.优选地,所述成像探头为微电容式探头。
16.优选地,所述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为一体成型,所述导管主体由pe、pb、尼龙、聚酯弹性体等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在所述导管主体内形成。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内有单独的管壁。
18.优选地,所述第二医疗器械为穿刺针。
19.优选地,在所述偏转部与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之间成15度角。
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可突破目前超声内窥无法到达的小管腔病变部位,实现对小管腔目标的实时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和微创治疗等,避免盲穿等风险,提高相关诊疗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的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偏转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包括本发明的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内窥镜系统示意图。
24.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25.1、导管主体;2、第一工作腔道;3、第二工作腔道;4、成像探头;5、成像导管;6、穿刺针;7、增强反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27.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28.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所述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包括细长的导管主体、第一工作腔道和第二工作腔道。
32.所述细长的导管主体具有尾部和前端。
33.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从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尾部延伸到所述前端,并且被构造为可滑动地容纳一用于获取超声影像的第一医疗器械。
34.所述第二工作腔道从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尾部延伸到所述前端,并且被构造为可滑动地容纳一用于执行治疗操作的第二医疗器械。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工作腔道的尾部插入口不一定在导管主体尾部截面处,也可以是接近导管主体尾部的侧壁上开口进入。
35.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在所述前端附近具有一偏转部,使得所述偏转部与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之间成一定角度。
3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的直径为1

2mm。
3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医疗器械为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包括成像探
头、成像导管和导管连接器,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前端,所述导管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尾部。
3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导管为单阵元机械旋转式超声内窥导管;所述成像导管的直径小于1.5mm,长度大于80cm,工作频率为10

60mhz。
3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探头的工作材料为压电陶瓷、压电单晶或1

3压电复合材料。
4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探头为微电容式探头。
4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为一体成型,所述导管主体由pe、pb、尼龙、聚酯弹性体等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在所述导管主体内形成。
4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腔道和所述第二工作腔道内有单独的管壁。
4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医疗器械为穿刺针。并且特别地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工作用的穿刺针前端具有增强反射结构,能够增强穿刺针的回波信号,以便对穿刺针前端的位置进行追踪。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前端的增强反射结构包括环周的花形激光蚀刻点。
44.所述第二工作腔道的所述偏转部向远离第一工作腔道的方向发生偏转,由此使得所述穿刺针在通过所述偏转部时,穿刺针会向远离第一工作腔道的方向偏转,如图2所示。
4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工作腔道的所述偏转部与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之间的夹角在0到20度之间。由此,所述穿刺针在进入成像探头的扫描范围内时,可以处于较佳的监测位置。在一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偏转部与所述第一工作腔道之间成15度角。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内窥镜系统。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带有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系统主要结构和模块如图3所示,包括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系统主机,以及显示器。
48.所述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49.所述系统主机包含连接器、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控制处理与图像显示处理模块。
50.所述连接器与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的导管连接器相所述连接器与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成像导管尾部连接,里面包含驱动电机、编码发射器和电机控制电路板,从而实现导管的旋转扫描。
51.所述发射模块主要用于发射高压脉冲,激励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中的超声探头。
52.所述接收模块负责接收组织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滤波、tgc处理等。
53.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主要控制发射模块时序、电机的控制和接收模块的时序和同步;图像显示处理模块,主要将回波信号显示到显示屏上,并对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包括显示参数、图像参数调整,图像分割和测量等。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主要控制发射模块时序、电机的控制和接收模块的时序和同步。
54.所述图像显示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将回波信号显示到显示屏上,并对图像进行优化
处理,包括显示参数、图像参数调整,图像分割和测量等。
55.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56.工作时,首先将成像导管通过连接器与主机进行连接,通过双腔超声内窥镜导管的第一工作腔道将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推送到所需观测诊疗的病变位置附近。通过发射模块控制探头发射出超声波,反射的回波经探头转化为电信号,经传输线缆传回主机,随后经tr开关进入系统接收模块,进行滤波、低噪放大、tgc等处理,经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到系统的屏幕上。
57.随后,操作人员可根据图像反馈的信息,推拉高频超声内窥镜导管,实时调整探头位置,通过第二工作腔道插入穿刺针。同时,还可以通过探头对穿刺针的顶部的增强反射结构成像,从而通过图像实时跟踪穿刺的穿刺方向和深度等。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