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2794发布日期:2022-12-30 20:0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到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情况,并希望能够在运动、睡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等各种场景下,都可以进行健康指标的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以及体温监测等功能开始集成于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中。
3.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等),由于其佩戴方便,且功能越来越丰富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为了顺应消费者对于健康指标监测的需求,目前的智能穿戴产品中集成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功能模块的增加,智能穿戴产品的精致度以及佩戴舒适性等会受到影响。
4.因此,如何在实现智能穿戴产品的功能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能够满足智能穿戴产品的佩戴舒适性要求,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对用户的心电图、体温等身体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且通过将心电图和体温检测功能进行集成,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以提高佩戴舒适性。
6.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设置,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可穿戴设备的用于实现其功能的各模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第一壳体可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一过孔,其中,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设置,且第二面朝向容纳空间。第一过孔可沿由第一面到第二面的方向贯穿第一壳体。
7.在本技术中,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ecg电极,该第一ecg电极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和连接部,其中,第一检测端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面,第二检测端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二面,连接部穿入第一过孔,且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通过连接部连接。在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中还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触点,该触点可与电路板上的各功能模块电连接,第一ecg电极的第二检测端可与触点电连接,以使第一ecg电极采集到的电信号可通过触点传输给电路板上对应的功能模块,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8.另外,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一ecg电极的第二检测端还与该温度传感器导热接触。这样,可通过第一ecg电极对体温进行采集,并可将该体温传导至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对于体温的测量。
9.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通过第一ecg电极实现对电信号和温度信号的采集以及传输,其可对可穿戴设备的多种功能进行集成,以有效的节省用于实现对应功能的模块的设置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将多种功能的实现通过第一ecg电极进行集成,可为可穿戴设备的更多功能模块的设置预留空间,
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的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
10.为了实现第一ecg电极对于电信号和温度信号的采集,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ecg电极可以包括基底,以及掺杂于基底的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填料。其中,基底可以但不限于为树脂类材料基底,填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碳化硅或银等。
11.另外,在第一ecg电极的第二检测端和电路板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导热导电胶,以使第二检测端可通过该导热导电胶与电路板上的触点电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检测端还可以通过导热导电胶与温度传感器导热接触,从而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12.由上述的介绍可以知道,电路板上的触点可与电路板上的各功能模块电连接,从而可实现对应的功能。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使触点为第一类触点,另外,在电路板上设置有ecg模块,该第一类触点与ecg模块电连接。这样,在第一ecg电极的第二检测端与该第一类触点电连接时,可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心电图检测功能。
13.在本技术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点还可以为第二类触点,在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天线模块,该第二类触点可与天线模块电连接。通过第一ecg电极的第二检测端与该第二类触点的电连接,可通过第一ecg电极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以及接收,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
14.在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充电引脚,该充电引脚可与第二检测端电连接。另外,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于充电模块,充电引脚可与充电模块电连接。这样,可通过第一ecg电极与外部充电设备的电连接,并将充电电流通过充电引脚传递给充电模块,从而实现可穿设备的充电功能。
15.在本技术中,第一壳体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玻璃、陶瓷或者塑胶等。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16.在本技术另外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也可以为组装结构,具体实施时,第一壳体可以包括固定部和检测部,固定部设置有安装孔,检测部安装于安装孔,且检测部固定连接。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ecg电极可设置于检测部,另外,该检测部还可以为相对于固定部朝向背离容纳空间的凸起结构,以便于实现第一ecg电极与检测部位的稳定接触。
17.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可以设置有第二ecg电极。第二壳体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设置,且第二面朝向容纳空间。则第二ecg电极可设置于显示屏,在显示屏上可以设置有沿第一面到第二面贯穿的第二过孔,则第二ecg电极可穿过过孔由显示屏的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且第二ecg电极的位于显示屏的第一面的部分与其位于显示屏的第二面的部分电连接。基于上述对第一壳体侧通过第一ecg电极对多种功能的实现进行集成的介绍,显示屏上的第二ecg电极的位于第二面的部分也可与容纳空间中的电路板上触点电连接。另外,触点除了可包括上述的第一类触点外,还可以包括第二类触点,电路板上设置有天线模块,第二类触点可与天线模块电连接,第二ecg电极可与第二类触点电连接。这样,可通过第二ecg电极设置于显示屏的第一面的部分接收或者发射天线信号,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天线功能。
18.另外,在本技术中,第二ecg电极的位于第二面的部分还可以与电路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导热接触,也可以与电路板上的充电引脚电连接,并通过合理设置,从而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等通过显示屏上的第二ecg电极进行集成。
19.第二壳体除了包括上述结构外,还可以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位于显示屏的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显示屏可固定于支撑架,从而使支撑架对显示屏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架具有侧壁,该侧壁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显示屏,以使该侧壁与第一壳体和显示屏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可以设置有第三ecg电极,该第三ecg电极可设置于支撑架的侧壁。其中,侧壁可以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设置,且第二面朝向容纳空间。在侧壁上可以设置有沿第一面到第二面贯穿的第三过孔,则第三ecg电极可由侧壁的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基于上述对第一壳体侧通过第一ecg电极对多种功能的实现进行集成的介绍,侧壁上的第三ecg电极的位于第二面的部分也可与容纳空间中的电路板上触点电连接,以及和温度传感器导热接触。并通过合理设置,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等通过支撑架的侧壁上的第三ecg电极进行集成。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的爆炸图;
2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的第二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26.图7为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27.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28.图9为图4中b-b处的剖面图;
29.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0.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的爆炸图;
31.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33.图1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35.附图标记:
36.1-第一壳体;1a-第一壳体的第一面;1b-第一壳体的第二面;1c-侧面;101-固定部;
37.1011-安装孔;102-检测部;103-过孔;2a,2b,2c-ecg电极;201-第一检测端;
38.202-第二检测端;203-连接部;3-电路板;4-触点;5-导热导电胶;6-温度传感器;
39.7-充电引脚;8-第二壳体;81-显示屏;81a-显示屏的第一面;81b-显示屏的第二面;
40.8101-过孔;82-支撑架;82a-支撑架的第一面;82b-支撑架的第二面;8201-过孔;
41.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
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用于人体健康监测。而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等带有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是移动、在线健康监测的重要产品之一,并广受用户的好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便携性的电子设备。
43.以智能手表为例,其通常可以佩戴于用户的腕部。这样,可以通过在智能手表上设置心电描记器(electrocardiograph,ecg),来方便的实现对人体心电图的检测。而通过对ecg测量得到的心电图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心率、心率变异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血压等人体指标。从而可实现对身体状态的预知,以有效的避免心脏的传导系统障碍或者心肌发生病变。另外,体温也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通过对人体体温的测量也可以实现对身体健康状态的预知,从而可有效的降低危险病症发生的风险。
44.在目前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通常会同时设置有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由于心电图和体温的检测通常需要与人体皮肤进行接触,则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可设置于可穿戴设备的与人体接触的一侧。
45.参照图1,图1展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相背设置。另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相扣合,以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块的容纳空间。在本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在佩戴时,可使第一壳体1与人体接触,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可靠近第一壳体1设置。
46.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1的爆炸图。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可将第一壳体1的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一侧表面定义为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将第一壳体1的朝向容纳空间一侧的表面定义为第一壳体1的第二面1b,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相背设置。另外,还可以将第一壳体1的用于连接第一面1a和第二面1b的连接面定义为第一壳体1的侧面1c。
47.继续参照图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固定部101以及检测部102。其中,固定部101可设置有安装孔1011,示例性的,固定部101可以为一环形结构。检测部102可安装于固定部101的安装孔1011,且检测部102与固定部101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固定部101的材质可以为塑胶、陶瓷或者玻璃等,检测部10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陶瓷或者玻璃等,固定部101和检测部10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8.ecg模块通常可包括ecg电极2a,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ecg电极2a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且ecg电极2a沿着第一面1a的边缘设置。另外,可通过在第一壳体1的侧面1c进行走线,以将设置于第一面1a的ecg电极2a引至第二面,从而可实现ecg电极2a与ecg模块的设置于容纳空间的部分的电连接。
49.另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体温测量模块时,可以在固定部101嵌设导热柱等结构(图中未示出),以通过导热柱将检测到的人体温度传导至体温测量模块位于容纳空间的部分,从而实现体温的测量。
50.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ecg电极2a可嵌设于固定部101,且ecg电极2a可延伸至容纳空间,并与ecg模块的其它部分进行电连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部102可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蓝宝石玻璃制成,蓝宝石玻璃检测到的人体温度可传导至体温测量模块位于容纳空间的部分,以实现体温的测量。
51.由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知道,在现有的同时带有心电图和体温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中,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需要分别进行设置,其在可穿戴设备中占用的空间较大。从而影响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设计要求。
52.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通过将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进行集成,节省用于实现心电图和体温检测功能的模块的设置空间。其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另外,还可以为其它功能模块的设置预留空间,以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
5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4.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5.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56.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第一壳体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陶瓷、玻璃或者塑胶等。通过将第一壳体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有效的提高第一壳体1的结构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壳体1设置进行一体化设置,还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一体化程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57.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设置有ecg电极2a,该ecg电极2a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在本技术中,ecg电极2a可以但不限于包含碳化硅或银等具有导热导电性的材料。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ecg电极2a可包括树脂类材料基底,以及掺杂于树脂类材料基底的碳化硅或银等具有导热导电性的填料,以使ecg电极2a既可以用于对电信号进行传输,又可以实现对温度信号的传输。另外,ecg电极2a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印刷以及浆料烧结等方式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
58.可继续参照图4,在本技术中,不对ecg电极2a的形状进行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弧形,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方形等其它的规则形状,或者设置为一些可能的非规则形状。另外,ecg电极2a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示例性的,当ecg电极2a为两个时,该两个ecg电极2a可以均设置为图4所示的弧形,且两个弧形对称设置,以提高ecg电极2a设置的美观性。在本技术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ecg电极2a为多个时,该多个ecg电
极2a的形状可以不同,其可根据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的可用于设置ecg电极2a的空间进行设计。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设置多个ecg电极2a,可以实现多点测量,其可有效的提高对于心电图和体温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和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59.另外,ecg电极2a可以设置于第一面1a的任意位置,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于第一面1a的中心区域。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对于ecg电极2a在第一面1a上的设置位置没有要求,其可以有效的降低ecg电极2a的工艺管控难度。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面1a的用于设置ecg电极2a的区域向背离容纳空间的方向凸起,以便于实现ecg电极2a与人体的可靠接触。
60.可继续参照图4,第一壳体1还设置有过孔103,该过孔103沿由第一面1a到第二面的方向贯穿于第一壳体1。在本技术中,过孔103的形成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数控加工(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激光打孔,或者通过模具成型工艺直接形成。ecg电极2a覆盖过孔103,由上述实施例的对于ecg电极2a的形成工艺的介绍可以理解,在通过pvd形成ecg电极2a的过程中,部分用于形成ecg电极2a的材料可穿过过孔103蔓延至第一壳体1的第二面。
61.在本技术中不对过孔103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制,示例性的,可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等规则形状的孔,也可以为一些可能的非规则形状的孔。另外,可以理解,过孔103的孔径越小其对于第一壳体1的外观效果的影响越小,且较容易满足第一壳体1的防水性能要求。但是,过孔103的孔径过小,不利于用于形成ecg电极2a的材料穿过过孔103。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使过孔103的孔径为0.1mm~5mm,示例性的,可为0.2mm、0.5mm、0.7mm、1.0mm或3mm等。从而在满足第一壳体1的外观效果的基础上,容易实现第一壳体1的防水设计。
62.参照图5,图5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的第二面1b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ecg电极2a的材料可以填充整个过孔103,以将过孔103进行封堵;也可以只形成于过孔103的孔壁。只要能够将ecg电极2a形成于第一面1a的部分和形成于第二面1b的部分进行连接即可。为便于描述,在本技术中,可将ecg电极2a的位于第一面1a的部分称为第一检测端201,将ecg电极2a的位于第二面1b的部分称为第二检测端202,并将ecg电极2a的穿入过孔103中的部分称为连接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端201和第二检测端202通过连接部连接。
63.可继续参照图5,本技术不对第二检测端202的形状进行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可为图5中所示的圆形。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的形状,或者为一些可能的非规则形状。另外,本技术不对第二检测端202的面积大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使第二检测端202的面积大于过孔103的截面积,以便于实现该第二检测端202与位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的其它器件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整个ecg电极2a与位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的其它器件的电连接。
64.由上述实施例的介绍可以知道,在本技术中,ecg电极2a可为多个,而对应每个ecg电极2a可分别进行过孔103的设置,以实现每个ecg电极2a与位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的其它器件的电连接。另外,对应每个ecg电极2a设置的过孔10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其具体可根据ecg电极2a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内的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设置。
65.为了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心电图和体温检测的功能,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板3。参照图6,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电路板3可设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内。该电路板3示例性的可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电路板3中可以集成用于实现心电图和体温检测的功能模块、控制模块、处理模块或者存储模块等的ecg模块和体温测量模块。
66.电路板3中通常会设置有金属走线,各金属走线可与电路板3中所集成的上述各类模块进行对应的电连接。可继续参照图6,电路板3还设置有触点4,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将金属走线形成于电路板3的表面的部分作为触点4。又或者,通过将电路板3的表面的覆盖物刻蚀掉,以将对应的金属走线露出,从而将该金属走线露出的部分作为触点4。以能够实现触点4与金属走线的电连接,进而实现触点4与各类模块的电连接。
6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触点4的设置方式只是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给出的示例性的说明,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触点4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68.在本技术中,上述触点4可与电路板3中的ecg模块进行电连接,这样可通过将ecg电极2a的如图5所示的第二检测端202与触点4进行电连接,以实现整个ecg电极2a与电路板3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7,图7为图4中a-a处的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可在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与触点4之间设置导热导电胶5,以通过导热导电胶5将第二检测端202与触点4进行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导热导电胶5对第二检测端202和接触点4进行连接的同时,还可以使导热导电胶5封堵过孔103,从而实现对过孔103的密封,以实现整个第一壳体1的防水效果。
69.上述实施例对于第二检测端202与触点4的电连接方式,只是本技术给出的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引线、弹片或者其它可能的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结构将第二检测端202与触点4进行电连接。另外,还可以通过点涂防水胶的方式对过孔103进行防水密封。
70.由于导热导电胶5具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因此,其除了可用于将ecg电极2a采集到的电信号传输至触点4,也可以将ecg电极2a采集到的温度传导至电路板3处。又由于ecg电极2a也采用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料形成,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使ecg电极2a与导热导电胶5中包含相同的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料,以提高ecg电极2a通过导热导电胶5进行电信号传输和温度传导的效率。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ecg电极2a与导热导电胶5中的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料不同,只要能够使ecg电极2a可通过导热导电胶5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和温度的传导即可。
71.可一并参照图6和图7,在本技术中,电路板3上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与电路板3电连接。在本技术中,温度传感器6与电路板3的电连接,可通过温度传感器6与电路板3中的金属走线的电连接来实现。另外,温度传感器6可固定于电路板3,其固定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焊接或者粘接等。
72.可继续参照图7,在本技术中,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还可以与温度传感器6导热接触,其接触方式可为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导热导电胶5还可设置于温度传感器6与第二检测端202之间,且第二检测端202与温度传感器6通
过导热导电胶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导电胶5还可以具有粘接性能,这样可通过导热导电胶5将温度传感器6粘接固定于电路板3。
73.在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ecg电极2a可由贯穿于第一壳体1的过孔103,从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延伸至第二面1b。另外,由于ecg电极2a采用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料形成,且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通过导热导电胶5与电路板3上的触点4电连接。这样,ecg电极2a检测到的心电图电信号可通过导热导电胶5传输至触点4,并通过与触点4连接的ecg模块对该心电图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相对应的心电图数据,以实现对人体的心电图的检测。又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通过导热导电胶5与电路板3上的温度传感器6连接,则ecg电极2a的第一检测端201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可通过设置于过孔103内的连接部203传导到第二检测端202,并通过导热导电胶5传导到温度传感器6,然后通过电路板3中集成的用于实现温度检测的体温测量模块对该温度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人体的温度数据,从而实现对人体的体温的检测。
74.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将心电图检测和体温检测的功能通过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ecg电极2a进行集成,其可以有效的节省用于实现心电图检测和体温检测功能的模块的设置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将心电图检测和体温检测功能进行集成,可为可穿戴设备的其它功能模块的设置预留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的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
75.由上述实施例的介绍可以知道,ecg电极2a采用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质形成。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将可穿戴设备的充电功能集成于该ecg电极2a。在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8,图8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电路板3上还可以设置充电引脚7,该充电引脚7与电路板3电连接。在本技术中,充电引脚7与电路板3的电连接,可通过充电引脚7与电路板3中的金属走线的电连接来实现。另外,电路板3中与充电引脚7电连接的金属走线还可以与充电模块电连接,该充电模块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电路板3。这样,可通过外部充电设备与充电引脚7的电连接,来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
76.可参照图9,图9为图4中b-b处的剖面图,在本技术中,充电引脚7可固定于电路板3,其固定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焊接或者粘接等。参照图10,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可通过对充电引脚7的长度进行设计,以使其能够与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电阻,提高充电效率。另外,为了提高充电引脚7与第二检测端202接触的可靠性,可将充电引脚7设置为弹片,或者使充电引脚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充电引脚7与第二检测端202之间通过弹性抵接力实现稳定的接触。
77.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将充电引脚7通过引线与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进行电连接,并可通过对引线的材质、粗细等参数进行调整,来达到降低阻抗的目的。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导电胶5还可设置于充电引脚7与第二检测端202之间,且第二检测端202与充电引脚7通过导热导电胶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导电胶5还可以具有粘接性能,这样可通过导热导电胶5将充电引脚7粘接固定于电路板3,以提高充电引脚7与电路板3连接的可靠性。
78.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引脚7与第二检测端202的连接方式,只是
本技术给出的一些示例性的说明。在本技术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二者之间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只要能够实现充电引脚7与第二检测端202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即可,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79.在本技术中,由于ecg电极2a采用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料形成,且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与电路板3上的充电引脚7电连接。这样,可通过ecg电极2a的第一检测端201与外部充电设备进行电连接,以使外部充电设备产生的电流经第一检测端201进入ecg电极2a,并经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传输至充电引脚7,然后通过电路板3中与充电引脚7电连接的充电模块来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
80.目前的一些可穿戴设备还可以设置有天线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该可穿戴设备与外部其它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天线模块与可穿戴设备中的器件可通过电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天线的功能。又由于ecg电极2a具有导电性能,则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将天线模块设置于电路板3。另外,天线模块可通过电路板3中的金属走线与露出于电路板3表面的触点电连接。为便于区分,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可将与ecg模块电连接的触点称为第一类触点,将与天线模块电连接的触点称为第二类触点。
81.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将ecg电极2a与电路板3上的第二类触点电连接,以将天线功能集成于ecg电极2a,从而通过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面1a的ecg电极2a的第一检测端201接收或者发射天线信号。可以理解的是,ecg电极2a与第二类触点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导热导电胶5、引线或者弹片等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结构进行电连接。
82.采用本技术该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通过ecg电极2a进行集成,其可以有效的节省用于实现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的模块的设置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以及充电功能进行集成,可为可穿戴设备的其它功能模块的设置预留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的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
83.由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对过孔103的设置方式的介绍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对应每种功能的实现可分别进行过孔103的开设,以便于将电路板3上的对应的触点4、温度传感器6或者充电引脚7与对应的过孔103进行电连接。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至少两种功能通过一个过孔103的开设来实现,此时,可使对应该过孔103的ecg电极2a的第二检测端202的面积设置的较大。
84.参照图11,图11为本技术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1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固定部101和检测部102,其中,固定部101可设置有安装孔1011,示例性的,固定部101可以为一环形结构。检测部102可安装于固定部101的安装孔1011,且检测部102与固定部101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固定部101和检测部10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固定部101的材质可以为塑胶、陶瓷或者玻璃等,检测部10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陶瓷或者玻璃等。
85.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ecg电极2a设置于检测部102,检测部102可自固定部101朝向背离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的方向的凸起,以便于实现ecg电极2a与人体的可靠接触,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86.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图11所示的第一壳体1的可穿戴设备的其它结构的具体设置
方式,以及实现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的过程均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87.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在第一壳体1上开过孔103,以使ecg电极2a由第一面1a延伸至第二面1b的设置方式除了可以用于第一壳体1外,还可以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其它结构的设置。示例性的,我们知道心电图的检测通常需要在人体中形成途经心脏的循环回路,因此,除了在第一壳体1设置ecg电极2a外,还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佩戴于人体后,其仍可被触碰到的区域设置ecg电极。例如,参照图12,图12展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壳体8侧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可在可穿戴设备的外壳的第二壳体8上设置ecg电极2b。仍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当智能手表佩戴于人体的左手时,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ecg电极2a可与左手进行接触,人体的右手可与设置于第二壳体8的ecg电极2b接触,从而可形成一路心电图检测通路。
88.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壳体8可包括显示屏81,其可用于对心电图、体温等检测结果,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或者信号状态等进行显示,以使用户可直观的获知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壳体8的显示屏81的显示区设置ecg电极2b,此时ecg电极2b可选用透明,且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质形成。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ecg电极2b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8的显示屏81的非显示区,此时,对于ecg电极2b的材质的透明度没有要求,只要其具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即可。
89.参照图13,图13展示了图12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将第二壳体8的显示屏81的用于显示的一侧表面定义为显示屏81的第一面81a,将显示屏81的朝向容纳空间一侧的表面定义为显示屏81的第二面81b。显示屏81也设置有过孔8101,该过孔8101沿由第一面81a向第二面81b的方向贯穿显示屏81,则ecg电极2b可通过该过孔8101由显示屏81的第一面81a延伸至显示屏81的第二面81b,从而实现ecg电极2b与位于容纳空间的电路板的连接。
90.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于第二壳体8的显示屏81的ecg电极2b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参照上述例如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ecg电极2a与电路板3的连接方式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可在电路板上形成触点4等,在此不进行赘述。另外,显示屏81上的ecg电极2b与第一壳体1上的ecg电极2a可与同一个电路板3电连接,也可与不同的电路板3电连接,其可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内的具体布局方式进行设计。
91.与第一壳体1侧相类似,显示屏81上设置的ecg电极2b也可以采用导热导电材料形成。这样,也可将ecg电极2b通过导热导电胶、引线或者弹片等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结构与设置于电路板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连接,以通过ecg电极2b实现环境温度的检测。采用该方案,可以将心电图检测和环境温度检测功能通过设置于第二壳体8上的ecg电极2b进行集成,其在使可穿戴设备增加环境温度检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过多的占用可穿戴设备的空间,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的影响较小,且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另外,还可以通过ecg电极2b检测的环境温度,对第一壳体1的ecg电极2a检测的体温进行校准,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9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可穿戴设备在佩戴于用户时,显示屏81可始终暴露在外。基于此,在本技术中,也可以将可穿戴设备的天线功能集成在显示屏81的ecg电极2b上,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14,图14为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
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4中,ecg电极2b由显示屏81的第一面81a延伸至第二面81b(可参照图13),电路板3上的触点4包括第二类触点。另外,在电路板3上设置有天线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类触点和天线模块电连接。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也可以使ecg电极2b位于第二面81b的部分通过导热导电胶5与第二类触点电连接,从而可通过ecg电极2b设置于显示屏的第一面81a的部分接收或者发射天线信号,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天线功能。
93.值得一提的是,ecg电极2b位于第二面81b的部分与第二类触点还可以通过引线或者弹片等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结构进行电连接。另外,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在电路板3上设置充电引脚等方式,将可穿戴设备的充电功能集成于ecg电极2b,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94.可继续参照图13,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8还可以包括支撑架82,支撑架82位于显示屏81的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显示屏81可固定于支撑架82,从而使支撑架82对显示屏81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架82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金属或者塑胶等。另外,在本技术中,为了实现第一壳体1的固定,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固定架9,固定架9可位于第一壳体1的朝向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的一侧,且第一壳体1固定于固定架9。固定架9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金属或者塑胶等,以对第一壳体1起到可靠的支撑的作用。另外,支撑架82与固定架9之间可以但不限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95.在本技术中,支撑架82可呈环状结构设置,以使支撑架82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支撑架82具有侧壁,该侧壁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和显示屏81,以使侧壁与第一壳体1和显示屏81共同围成封闭的容纳空间。在可穿戴设备佩戴于人体时,由于该侧壁也具有能够被触碰到的区域,因此,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架82的侧壁的能够被触碰到的区域也可以设置有ecg电极。
96.参照图15,图15为图13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可将支撑架82的侧壁可以被用户看到的一侧表面定义为侧壁的第一面82a,将侧壁的朝向容纳空间一侧的表面定义为侧壁的第二面82b。另外,侧壁也可以设置有过孔8201,该过孔8201沿由侧壁的第一面82a向第二面82b的方向贯穿支撑架82的侧壁,则ecg电极2c可通过该过孔8201由支撑架82的侧壁的第一面82a延伸至第二面82b,从而实现ecg电极2c与位于容纳空间的电路板的电连接。
97.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不对ecg电极2c在支撑架82的侧壁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形状等进行限定,其可根据支撑架82的侧壁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另外,设置于支撑架82的侧壁的ecg电极2c也可采用透明,且具有导热导电性能的材质形成,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98.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于支撑架82的侧壁的ecg电极2c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ecg电极2a与电路板3的连接方式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可在电路板3上形成触点4等,在此不进行赘述。
99.与第一壳体1侧相类似,支撑架82的侧壁上设置的ecg电极2c也可以采用导热导电材料形成。这样,也可将ecg电极2c通过导热导电胶与设置于电路板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连接,以通过ecg电极2c实现环境温度的检测。采用该方案,可以将心电图检测和环境温度检测功能通过设置于支撑架82的侧壁上的ecg电极2c进行集成,其在使可穿戴设备增加环境温度检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过多的占用可穿戴设备的空间,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小
型化设计的影响较小,且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另外,还可以通过ecg电极2c检测的环境温度,对第一壳体1的ecg电极2a检测的体温进行校准,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100.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也可以将可穿戴设备的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集成在支撑架82的侧壁的ecg电极2c上,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101.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通过在第一壳体1、显示屏81和支撑架82中的任意两个结构进行ecg电极的设置来实现心电图的检测。另外,当在第一壳体1、显示屏81和支撑架82三个结构上均设置有ecg电极时,可通过合理设计形成多条心电图检测通道,该多条心电图检测通道可相互校准,以提高可穿戴设备对于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
102.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1、显示屏81和支撑架82等结构上设置ecg电极,且ecg电极采用导热导电的材料形成,从而通过ecg电极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等进行集成,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在设置有ecg电极的结构上设置过孔,以使形成于该结构的一侧表面的ecg电极,通过该过孔延伸至该结构位于容纳空间内的一侧表面,从而便于实现ecg电极与可穿戴设备的容纳空间内的其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并可有效的提高可穿戴设备设置有ecg电极区域的美观性。
10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供的通过ecg电极将多种功能进行集成的方案,除了可以设置于可穿戴设备外,还可以用于其它可能的电子设备中。示例性的,可用在手机、音响、电视、扫地机器人或路由器等中,以通过在这些电子设备的壳体上采用上述方式进行ecg电极的设置,并通过ecg电极将心电图检测、体温检测、充电功能以及天线功能等进行集成。其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设计。并可为其它功能模块的设置预留空间,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功能多样化。
10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