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7346发布日期:2021-11-17 20:5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的制作方法
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


背景技术:

2.icu病房内危重症患者经常采集动脉血标本性血气分析检查,最常采集的部位为桡动脉,临床上,在进行桡动脉采血时,通常将病人手臂外展,然后再手腕部垫上小枕、折叠起的毛巾等武平,从而充分暴露出腕关节的皮肤,并取桡骨茎突内侧平移约1

处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桡动脉穿刺点。
3.但是,危重病人一般需镇静镇痛治疗,在镇静镇痛治疗之后,患者通常为半卧位姿势,这种姿势下,患者的双上肢处于低位,且活动度也相对较少,再加之基础疾病、营养状态低下等情况,多数患者就会出现肢体水肿,尤其双上肢肢端水肿明显,循环差,肢端较凉等问题。
4.目前,医护人员虽然会使用体位枕将病人双上肢抬高,但是在使用时极为不便,病人肢体稍一活动,病人手臂就会从体位枕上掉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上肢循环差,肢端较凉等问题,同时具有使用简单等优点。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包括用放置患者上臂的第一凹槽和用于放置患者前臂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倾斜设置,且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枕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加温机构,放置槽的侧壁设有按摩机构,且所述加温机构和按摩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患者的上臂即肩部到肘关节的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患者的前臂即肘关节到腕部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此时,由于所述第二凹槽为倾斜设置,且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实现了患者上肢前端处于高位水平,减少了患者肢端水肿,促进了肢端的循环,且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收纳作用,患者的手臂也不容易从枕体上落下;同时,当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后,患者也可以选择使用按摩机构或加温机构,对手臂进行按摩处理或加温保暖处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水肿的恢复,以及对肢端的保暖,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为夹角140度至160度。
9.本方案中,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选取为140至160度,便于较好的抬高患者的上肢前端,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压迫感。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靠近放置槽底部的底面面积大于枕体的顶面面
积。
11.即本方案中,所述枕体的底面相较于顶面面积更大,从而降低了枕体在使用时意外倾倒的概率。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的长度为40至50厘米。
13.本方案中,所述枕体的长度为40至50厘米,从而便于当不需要采血时,病人的整个手臂自肘部到手背均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从而提高患者的适用舒适度,以及避免患者的手臂从枕体上落下。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按摩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侧壁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内滑动安装有弧形按摩头,所述弧形按摩头远离所述放置槽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按摩头探出通道孔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通道孔靠近放置槽一端的开口上设有弹性网面层。
15.即本方案中,所述按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动力机构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弧形按摩头按指定的顺序和频率探出所述通道孔,并隔着所述弹性网面层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从而实现对患者手臂的按摩。
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底部的保温垫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垫的底部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7.即本方案中,所述加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加热丝发热,从而实现对所述保温垫的升温和保温。
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上设有触摸控制屏,所述触摸控制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9.即本方案中,患者在使用所述枕体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触摸控制屏控制所述加温机构和按摩机构的工作状态,从而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所述触摸控制屏也可以进行计时,从而提醒医护人员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活动肢体等操作。
2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的侧面设有若干散热孔。
21.即本方案中,枕体的侧面设有若干散热孔,从而便于对枕体内部的电子模块进行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23.1、本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为倾斜设置,实现了患者上肢前端处于高位水平,减少了患者肢端水肿,促进了肢端的循环,且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收纳作用,患者的手臂也不容易从枕体上落下。
24.2、本方案中,当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后,患者也可以选择使用按摩机构或加温机构,对手臂进行按摩处理或加温保暖处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水肿的恢复,以及对肢端的保暖,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25.3、本方案中,所述枕体的底面相较于顶面面积更大,从而降低了枕体在使用时意外倾倒的概率。
26.4、本方案中,所述枕体的长度为40至50厘米,从而便于当不需要采血时,病人的整个手臂自肘部到手背均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从而提高患者的适用舒适度,以及避免患者的手臂从枕体上落下。
27.5、本方案中,所述按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动力机构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
所述弧形按摩头按指定的顺序和频率探出所述通道孔,并隔着所述弹性网面层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从而简易的实现了对患者手臂的按摩。
28.6、本方案中,所述加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加热丝发热,从而实现了对所述保温垫的升温和保温。
29.7、本方案中,患者在使用所述枕体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触摸控制屏控制所述加温机构和按摩机构的工作状态,从而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所述触摸控制屏也可以进行计时,从而提醒医护人员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活动肢体等操作。
30.8、本方案中,枕体的侧面设有若干散热孔,从而便于对枕体内部的电子模块进行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中所述采血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1中所述通道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

枕体,11

放置槽,101

通道孔,102

触摸控制屏,103

散热孔,104

保温垫,105

弹性网面层,108

弧形按摩头,111

第一凹槽,112

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7.如图1所示:
38.一种icu桡动脉采血用的多功能采血枕,包括枕体10,所述枕体10上设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包括用放置患者上臂的第一凹槽111和用于放置患者前臂的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二凹槽112为倾斜设置,且第一凹槽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11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枕体10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放置槽11的底部设有加温机构,放置槽11的侧壁设有按摩机构,且所述加温机构和按摩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9.在使用时,患者的上臂即肩部到肘关节的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患者的前臂即肘关节到腕部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12内,此时,由于所述第二凹槽112为倾斜设置,从而实现了患者上肢前端处于高位水平,减少了患者肢端水肿,促进了肢端的循环,且由于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内的收纳作用,患者的手臂也不容易从枕体上落下;
40.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11可以为沿所述枕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12也沿所述枕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凹槽111长度方向与第二凹槽112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该钝角的范围在140至160度范围内。
41.同时,当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所述放置槽11后,患者也可以选择使用按摩机构或加温机构,对手臂进行按摩处理或加温保暖处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水肿的恢复,以及对肢端的保暖,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4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靠近放置槽11底部的底面面积大于枕体10的顶面面积,从而降低了枕体在使用时意外倾倒的概率。
4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的长度为40至50厘米。
44.本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的长度为40至50厘米,从而便于当不需要采血时,病人的整个手臂自肘部到手背均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置槽11中,从而提高患者的适用舒适度,以及避免患者的手臂从枕体10上落下。
4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按摩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1的侧壁的通道孔101,所述通道孔101内滑动安装有弧形按摩头108,所述弧形按摩头108远离所述放置槽11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按摩头108探出通道孔101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通道孔101靠近放置槽11一端的开口上设有弹性网面层105。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可以包括电机组和齿轮箱组,当所述按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动力机构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弧形按摩头108按指定的顺序和频率探出所述通道孔101,并隔着所述弹性网面层105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
47.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1的底部的保温垫104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垫104的底部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即当所述加温机构在使用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加热丝发热,从而实现对所述保温垫104的升温和保温。
4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上设有触摸控制屏102,所述触摸控制屏10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9.当患者在使用所述枕体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触摸控制屏102控制所述加温机构和按摩机构的工作状态,从而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所述触摸控制屏102也可以进行计时,从而提醒医护人员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活动肢体等操作。
50.更完整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按摩机构、加温机构和触摸控制屏的供电均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枕体10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供电,同时,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有设置在枕体10表面的充电接口,从而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供电。
51.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的侧面设有若干散热孔103,从而便于对枕体10内部的电子模块进行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