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81013发布日期:2021-09-08 03:2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口腔医学领域使用的活动式矫治器,具体涉及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口腔正畸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错牙合畸形是替牙期儿童由于乳牙早失或乳牙滞留,在萌出的前牙出现扭转的现象,如不及时纠正,这类错牙合畸形除了影响患儿美观之外,可能会发生咬合创伤(由于扭转牙对颌的牙齿没有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所致),同时影响正常的前牙切割功能;甚至萌出的邻牙会占用扭转牙的间隙,造成牙列拥挤的情况,加重的了恒压期正畸矫治的难度,对于可以采用非拔牙矫治的病例,最终需要采用拔牙矫治才能解决牙列拥挤的问题。
3.牙列拥挤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多因牙量和骨量的不协调造成的,尤其是上下颌牙弓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弓狭窄,双牙弓狭窄也比较常见。临床上通常采用拔牙矫治获得间隙解决牙列拥挤,但对于轻度的牙列拥挤,可以通过扩弓来获得少量间隙排齐整平牙列。上颌扩弓可以有效扩大牙弓,使牙冠宽度增加量大于牙冠颊向倾斜,从而增加牙弓周长,缓解牙列拥挤度与牙弓狭窄的问题。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通过施以横向的矫形力,可以打开腭中缝,随着腭中缝的扩宽,其间会有新骨形成,通过骨沉积的方式使上颌骨增宽,提供足够的骨量将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
4.目前,对于替牙期扭转前牙的矫治,非正畸专业医师建议全部替换牙后行全口固定矫治,但这种治疗方案错过了刺激上颌骨发育的早期矫治时机,也造成了因上颌牙弓狭窄出现上颌牙列重度拥挤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拔牙矫治概率,严重者需患者成年后行正畸联合手术治疗纠正面型美观和牙齿咬合的问题。也有儿科医师对儿童替牙期上前牙扭转伴上牙弓狭窄患者,提出分别治疗的方案,即先进行扩弓,再进行扭转牙的矫治,这种矫治方案延长了矫治时间,因为邻牙的萌出占据了扭转牙的位置,可能错过了替牙期纠正扭转牙的最佳时期,加重了牙列拥挤,给扭转牙后续的矫治增加了难度。
5.针对替牙期前牙萌出扭转的情况,目前正畸临床上也会采用“2
×
4”矫治技术,参见图1,即两个第一恒磨牙粘结带环或颊面管10,四个切牙粘结固位托槽20(固位托槽采用直丝弓托槽),并采用镍钛圆丝作为矫治弓丝30,矫治弓丝的两端固定在带环或颊面管10上,中部嵌入固位托槽20内固定。该矫治技术为固定式矫治器,可用来解除前牙拥挤及个别牙扭转。采用该矫治方法,对患者口腔卫生要求高,易造成口腔溃疡,且矫治弓丝30对多颗前牙施力,不可避免对这些牙齿造成影响或损伤;尤其对于刚刚替换的牙齿根尖孔未完全闭合,矫治弓丝易对扭转牙施加力量过大,患儿需要承受出现根尖吸收、牙齿松动等矫治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将替牙期出现扭转的前牙扭正,为扭转牙的邻牙正常萌出或为替牙期的固定
矫治简化疗程,同时解除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
7.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该矫治器包括固位件、扭转施力件和扩弓施力件,其中:
9.所述固位件用于将两侧牙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组牙支抗,包括覆盖上颚部及牙列腭侧的基托、覆盖两侧牙列咬合面的牙合垫、包裹前牙唇侧牙冠的双曲唇弓(15) 以及卡设在两侧牙齿上的多个固位卡环(16),所述基托包括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所述牙合垫包括左牙合垫和右牙合垫,左牙合垫与左基托部一体成型,右牙合垫与右基托部一体成型,所述双曲唇弓(15)的两弯曲端分别固定埋设于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中,各固位卡环(16)分别固定于基托上;
10.扭转施力件包括分别连接于基托上的拉力型施力件(21)和推力型施力件(22),拉力型施力件(21)设置在扭转牙的唇侧,推力型施力件(22)设置在扭转牙的腭侧,拉力型施力件和推力型施力件同时对扭转牙施加使扭转牙转正的同一方向力矩,二者的施力点设置在扭转牙的中部同一高度形成一对施力力偶;
11.所述扩弓施力件(4)设置在所述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之间并连接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用于对两侧基托施加向外的推力。
12.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拉力型施力件(21)包括:
13.托槽(211),用于与扭转牙的唇侧面牙冠中部固定;
14.牵引钩(212),设置在扭转牙扭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牙齿间隙处,牵引钩的钩部位于唇侧,尾部包埋于基托中;和
15.弹性件(213),一端连接托槽(211)的拉钩,另一端连接牵引钩的钩部,且弹性件的伸展方向与扭转牙的长轴方向一致;所述弹性件(213)优选为橡皮链。
16.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推力型施力件(22)为多曲簧,其设置在扭转牙的腭侧,一端埋设于基托内,另一端抵触在扭转牙的腭侧面上,用于对扭转牙施加与其扭转方向相反的推力。
17.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多曲簧为不锈钢圆丝弯制的正弦状或余弦状的多曲结构,一端埋设于基托内作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抵接在扭转牙上,两端部之间有多个依次相连的抛物线状曲。
18.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多曲簧的施力方向与扭转牙的扭转方向相反,其施力点高度为扭转牙的牙冠高度的1/2处。
19.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固位卡环(16)为箭头卡和/或单臂卡环。
20.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扩弓施力件(4)包括左固位部、右固位部和螺旋施力部,螺旋施力部位于左固位部和右固位部之间并连接左固位部和右固位部;左固位部和右固位部分别埋设于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内。
21.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所述螺旋施力部分别焊接在左固位部和右固位部上,螺旋施力部设有螺旋孔和加力钥匙,左固位部或右固位部上设置预设加力方向标识,加力钥匙用于插入螺旋孔按照预定加力方向旋转加力。
22.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中,针对扭转牙邻牙未萌出而出现扭转牙的邻牙间
隙(02)的情况,所述扭转施力件还包括一限位卡环(23),限位卡环(23)为弓丝弯制而成的单臂卡环,设置在扭转牙的缺牙间隙(02)处,其臂端埋设于基托内,弯曲端从缺牙间隙伸向唇侧并环抱在扭转牙的唇侧牙冠。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1)根据患者口腔上颌情况制取上颌石膏模型;
25.2)在干透的上颌石膏模型上涂一层分离剂,将弯制成型的双曲唇弓、固位卡环、牵引钩依次放置在预定位置,并用蜡滴临时固定;将弯制成型的多曲簧靠近自由端的抛物线状曲根据预定的推力大小进行挤压并用蜡滴封住,然后用蜡座将多曲簧垫高,使其置于预定位置;将扩弓施力件的螺旋孔填封,并将扩弓施力件的底部用蜡固定在上颌中部,并将一定厚度的隔片竖直设置在上颌中部的基托区,用于形成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的中部断开缝;最后在上颌石膏模型的基托区和牙合垫区填充调制好的自凝材料,待自凝材料凝固后形成中间断开的一体式基托和牙合垫,同时基托将双曲唇弓、固位卡环、牵引钩、多曲簧和扩弓施力件固定;
26.3)将上述模型中的隔片取出并脱模,并将托槽固定在患者的扭转牙的预定位置上,根据牵引钩和托槽的位置关系,选择合适的弹性件,使得扭转施力大小满足预定要求。
27.采用以上技术手段,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8.1)本发明矫治器将位于腭侧推力型施力件与位于唇侧的拉力型施力件的施力点设置在扭转牙的中部同一高度,推力型施力件对扭转牙的推力与拉力型施力件对扭转牙的拉力形成一对力偶,有助于扭转牙转正归位,且可使矫治力通过牙齿的阻力中心,避免牙齿压低或伸长而对牙齿造成损伤,为邻牙正常萌出或二次矫治准备条件;
29.2)采用多曲簧作为推力型施力件,其施加的推力是缓慢释放的轻力,不会给扭转牙施加过大的矫治力,同时起到控制扭转牙施力方向的辅助作用;且可通过调整多曲簧的抛物线状曲的曲率值来调整施加于扭转牙的推力大小,调整方便灵活;
30.3)通过在前牙区域设置双曲唇弓,起固位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对扭转牙进行限位,防止扭转牙扭正过程中过度向唇侧倾斜;
31.4)通过将基托设置在腭侧,牙合垫位于磨牙区域的牙齿咬合面或磨牙区域和尖牙区域的牙齿咬合面以解除上下颌的咬合干扰,患者佩戴后,正常说话或张口时,基托和牙合垫不可见,不影响牙齿的美观;固位件将磨牙区域和尖牙区域的牙齿整体作为支抗,可以实现良好的固位,使矫治器在口腔内平衡稳定;
32.5)该矫治器为活动式矫治器,只在扭转牙上粘结托槽,其他结构均埋设于基托内,可方便摘取,有利于维护口腔卫生,便于更换弹性件以及调整多曲簧的抛物线状曲的曲率值,以更好发挥矫治效果;扭转施力件的矫治力只作用于扭转牙上,对其他牙齿基本没有影响或损伤,减少患者溃疡发生率,适用于儿童刚替换后的牙齿矫正场合;
33.6)针对扭转比较大的前牙,通过在缺牙间隙处加装一限位卡环,该限位卡环一端埋设于基托内,另一端从缺牙间隙伸向唇侧并环抱在扭转牙的唇侧牙冠,对扭转牙起限位作用,防止扭转牙向缺牙间隙一侧倾斜;
34.7)针对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情况,通过在上颌中部设置扩弓施力件,将矫治力通过基托传至固位件所作用的牙齿上,以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同时可以解除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问题;
35.本发明活动式矫治器,遵循“发现即干预”的矫治理念,利用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通过上颌的扩弓施力件扩展上牙弓的同时,利用扭转施力件使扭转牙转正,从而缩短了矫治时间,有利于上颌骨的生长;对替牙期牙弓狭窄伴随拥挤的患者,降低了后期拔牙矫治或正颌手术的几率,有利于形成正常的软硬组织侧貌。
附图说明
36.图1是现有的“2
×
4”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a是本发明活动式矫治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仰视);
38.图2b是图2a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39.图2c是图2a中的活动式矫治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从唇侧看);
40.图3是弯制好的多曲簧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a是本发明活动式矫治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b是图4a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43.图5是扩弓施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45.10

颊面管,20

固位托槽,30

矫治弓丝;
46.01

扭转牙;02

缺牙间隙;
[0047]1‑
固位件,11

左基托部,12

右基托部,13

左牙合垫,14

右牙合垫,15

双曲唇弓,16

固位卡环;
[0048]2‑
扭转施力件,21

拉力型施力件,211

托槽,212

牵引钩,213

弹性件;22
‑ꢀ
推力型施力件;23

限位卡环;
[0049]3‑
多曲簧,31

固定端,32

抛物线状曲,33

自由端;
[0050]4‑
扩弓施力件,41

左固位部,42

右固位部,43

螺旋施力部,44

螺旋孔,45
‑ꢀ
预设加力方向标识,46

加力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针对替牙期前牙出现扭转且伴随上牙弓狭窄患者,临床医生通常建议一般先进行扩弓,再进行扭转牙的矫治,这种分别矫治的方案矫治时间长,扩弓后还需要时间保持扩弓效果的稳定,萌出的邻牙可能占据扭转牙的间隙,后续扭转牙矫治还需要拓展间隙,实施比较复杂,且正畸矫治临床上普遍采用基于“2
×
4”矫治技术的固定矫治器,该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卫生要求高,异物感强,尤其对于刚刚替换的牙齿根尖孔未完全闭合,矫治弓丝易对扭转牙施加力量过大,患儿需要承受出现根尖吸收、牙齿松动等矫治风险。
[0052]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活动式矫治器将扩弓矫治和扭转牙正畸矫治结合在一起,在扩弓的同时纠正扭转牙,克服现有矫治方案矫治时间长以及易对患儿牙齿造成影响或损伤等缺陷。
[0053]
本发明活动式矫治器包括固位件、扭转施力件和扩弓施力件,其中:
[0054]
所述固位件包括覆盖上颚部及牙列腭侧的基托、覆盖两侧牙列咬合面的牙合垫、包裹前牙唇侧牙冠的双曲唇弓以及卡设在两侧牙齿上的多个固位卡环,所述基托包括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所述牙合垫包括左牙合垫和右牙合垫,左牙合垫与左基托部一体连接,右
牙合垫与右基托部一体连接,所述双曲唇弓的两弯曲端分别固定埋设于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中,所述固位卡环分别固定于基托上。该固位件将两侧牙列连接形成组牙支抗。
[0055]
该矫治器的扭转施力件为一对施力力偶用于对扭转牙施力,包括拉力型施力件和推力型施力件,拉力型施力件由固定于扭转牙唇侧面的托槽、尾部埋设于基托内的牵引钩、两端分别挂设于托槽的远中翼和牵引钩的弹性件形成,推力型施力件由位于扭转牙腭侧的多曲簧形成,多曲簧一端埋设于基托内、另一端抵触于扭转牙上,拉力型施力件和推力型施力件对扭转牙施加同一扭转方向的力矩以使扭转牙转正,且推力型施力件对扭转牙施加缓慢释放的轻力,同时起到控制扭转牙扭转方向的辅助作用。
[0056]
同时,该矫治器的基托中部断开为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扩弓施力件安装在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之间,扩弓施力件包括左固位部、右固位部以及位于左固位部、右固位部之间的螺旋施力部,螺旋施力部用于加力以扩展两个固位部的间隙,从而将矫治力通过基托传至固位件所作用的牙齿上,以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同时可以解除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问题。
[0057]
该矫治器为活动式矫治器,同时带有扩弓施力件和扭转牙施力件,其施力力偶为轻量型力偶,避免固定矫治器矫治弓丝施力过大而导致的根尖吸收、牙齿松动的矫治风险,对乳牙交替期的儿童的严重扭转牙进行干预,为后期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障,属于预防性矫治;同时,采用扩弓施力件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解除牙列拥挤,从而解决牙弓狭窄问题;由于在打开腭中缝的过程中,扭转施力件中推力型施力件采用多曲簧,推力是缓慢释放的轻力,同时起到控制扭转牙施力方向的辅助作用,不会给扭转牙施加过大的矫治力。
[005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59]
实施例一:
[0060]
上前牙扭转并牙弓狭窄造成牙列拥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错牙合畸形,尤其在替牙期较为常见。图2a至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活动式矫治器包括固位件1、扩弓施力件4和用于将扭转前牙转正的扭转施力件2,其中:
[0061]
该实施例中,固位件1包括基托和牙合垫、固位卡环16和双曲唇弓15,基托覆盖上颌腭部及牙列腭侧,基托从中部断开成左基托部11和右基托部12,与左基托部11一体成型的左牙合垫13用于覆盖左侧牙齿咬合面,同样与右基托部12一体成型的右牙合垫14覆盖右侧牙齿咬合面(前牙咬合面不设牙合垫);固位卡环 16设有多个,分别固定于基托上并卡设于两侧牙齿上;双曲唇弓15用于包裹前牙唇侧牙冠,其两侧弯曲端分别穿过牙缝埋设于左基托部11和右基托部12内。固位件1为扭转牙01的转正施力提供稳定支抗和固位作用,同时在实现纠正扭转牙01 的同时利用牙合垫解除咬合干扰,提供咬合间隙。
[0062]
固位卡环16为单臂卡环和/或箭头卡,对于单臂卡环,其一端埋设于对应基托内,另一端抱住邻近牙的牙冠以实现固位效果;对于箭头卡,其两端部埋设于对应的基托内,远离基托的一侧与基托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以套设在两侧牙齿上以实现固位效果。
[0063]
扭转施力件2包括由托槽211、牵引钩212和弹性件213形成的拉力型施力件 21,托槽211包括基底和固定在基底上的托槽翼,托槽翼上附有供牵引用的拉钩,基底固定(例如粘接)在扭转牙01的唇侧面牙冠中部;牵引钩212设置在扭转牙 01扭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即
图2a所示的扭转牙01的远中侧)间隙处,牵引钩212 的钩部位于唇侧,牵引钩212的尾部埋设于与扭转牙01扭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基托 (即该实施例中为图2a中的右基托部112)中;托槽211与牵引钩212通过弹性件213连接,弹性件213分别挂设在托槽211的拉钩和牵引钩212的钩部,弹性件 213被拉伸且抵触在扭转牙01的唇侧牙冠上(弹性件213的伸展方向与扭转牙01 的长轴方向一致),弹性件213产生的拉力通过托槽212施加于扭转牙01上(参见图2b,拉力的施力点d位于唇侧的托槽212处),该拉力产生的力矩与扭转牙01 的扭转方向相反(弹性件213对扭转牙01施加使其转正的拉力)。弹性件213优选为橡皮链,该橡皮链的施力的范围根据扭转牙01的牙根面积以及深度来决定,例如,医师通过拍摄牙片对扭转牙01的牙根进行评估,一般牙根面积越大,可承受的施力大小越大,通常弹性件213施加的拉力约50g。
[0064]
扭转施力件2还包括推力型施力件22,推力型施力件22位于腭侧,一端埋设于与扭转牙01扭转方向相反一侧(即扭转牙01的远中侧)的基托内(该实施例为右基托部112),另一端抵触在扭转牙01的腭侧面(即图2a所示的扭转牙01的近中侧),推力型施力件22对扭转牙01施加轻型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点p位于扭转牙01的腭侧面,推力的力矩方向与扭转牙01扭转方向相反),该推力与弹性件213 对扭转牙01的拉力形成一对力偶,形成合力牵引,同时起到控制扭转方向的辅助作用,有助于逐步纠正扭转牙01。
[0065]
优选的,推力型施力件22为多曲簧3,参见图3,多曲簧3为不锈钢圆丝(例如直径为0.40mm的不锈钢圆丝)弯制的正弦状或余弦状的多曲结构,多曲簧3一端埋设于扭转牙01的远中侧所在的基托内作为固定端31,另一端为自由端33用于抵接在扭转牙01的近中侧,以便对扭转牙01施加与扭转方向相反的推力;多曲簧3的固定端31和自由端33之间有多个依次相连的抛物线状曲32,抛物线状曲 32的有效个数(埋设在基托内的抛物线状曲不属于有效的抛物线状曲)以及抛物线状曲32的曲率值(即抛物线状曲31的顶部弧形或底部弧形半径的倒数)的大小根据扭转牙01与基托之间的位置以及扭转牙01纠正需要的作用力大小来确定,一旦抛物线状曲32的有效个数确定,则可通过调节抛物线状曲32的曲率值来调节移位用多曲簧3的作用力,一般曲率值越大,作用力越小。
[0066]
安装时,多曲簧3的自由端33紧贴扭转牙01的腭侧面扭转方向相同的一侧(自由端33根据该面形状弯制),使得多曲簧3的施力点高度为扭转牙01的牙冠高度的1/2,以保证扭转牙01整体水平转正。优选的,通过调节抛物线状曲32的曲率值使得多曲簧3的作用力调节到50g左右(作用力的具体数值根据扭转牙01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牙齿扭转度越大,多曲簧3的作用力越小,防止损伤扭转牙01 的牙周)。多曲簧3与弹性件213施加的拉力配合形成为轻量型力偶,适于替牙期前牙萌出后出现的个别前牙扭转的正畸矫正。
[0067]
上述位于腭侧的多曲簧3的推力施力点p与位于唇侧的弹性件213的拉力施力点d(参见图2b)处于扭转牙01的中部同一高度。当多曲簧3对扭转牙01的推力与弹性件213对扭转牙01的拉力形成一对力偶,可使矫治力通过牙齿的阻力中心,避免牙齿压低或伸长而对牙齿造成损伤。在一对力偶的作用下有效使扭转牙归位,解除上下颌前牙的咬合干扰,恢复患者牙颌面的美观,同时为邻牙正常萌出或二次矫治(例如为邻牙萌出保持足够的间隙)准备条件。
[0068]
扭转牙01在扭转施力件2所产生的一对力偶的作用下逐渐纠正的过程,由于施力过大,扭转牙01有可能会向唇侧倾斜。双曲唇弓15套设在前牙区域,起固位作用的同时,还
可以对扭转牙01进行限位,防止扭转牙01扭正过程中过度向唇侧倾斜。
[0069]
扩弓施力件4用于在扭转牙01转正的同时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解除牙列拥挤,从而解决牙弓狭窄问题。参见图2a和图5,扩弓施力件4包括左固位部41、右固位部42和螺旋施力部43,左固位部41、右固位部42分别埋设于断开的左基托部11和右基托部12内,螺旋施力部43位于左固位部41和右固位部42 之间,以连接左固位部41和右固位部42。
[0070]
一个实施例中,螺旋施力部43分别焊接在左固位部41和右固位部42上,螺旋施力部43设有螺旋孔44和加力钥匙46,左固位部41或右固位部42上设置预设加力方向标识(例如表示方向的箭头),加力钥匙46插入螺旋孔44之后按照预定加力方向旋转,可以扩展两个固位部的间隙,从而螺旋施力部43将矫治力通过基托传至固位件1所作用到的牙齿上,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从而解除牙列拥挤,解决牙弓狭窄问题。
[0071]
显然,扩弓施力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扩弓螺旋器,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72]
实施例二:
[0073]
在实施例二中,对于扭转牙01邻牙未萌出的情形,扭转牙01相邻位置(即未萌出牙齿的间隙)定义为缺牙间隙02,特别是扭转牙01扭转比较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矫治,在施加矫治力的过程中,由于施力不当,容易使扭转牙01向缺牙间隙02处倾斜。
[0074]
参见图4a和图4b,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在缺牙间隙02处加装一限位卡环23,限位卡环23为弓丝(例如0.70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的单臂卡环,包括臂端和弯曲端,该限位卡环23的臂端埋设于基托内(该实施例中的图4a中,限位卡环23的臂端埋设于右基托部12内),弯曲端从缺牙间隙02处伸向唇侧并环抱在扭转牙01的唇侧牙冠,对扭转牙01起限位作用,防止扭转牙01向缺牙间隙一侧倾斜。
[0075]
方法
[0076]
上述活动式矫治器是在上颌石膏模型上制作的,以实施例一为例介绍该活动式矫治器的制作过程,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7]
步骤一,根据患者口腔上颌情况制取上颌石膏模型;
[0078]
步骤二,在干透的上颌石膏模型上涂一层分离剂,将弯制成型的双曲唇弓15、固位卡环16、牵引钩212依次放置在预定位置(参见图2a所示的位置),并用蜡滴临时固定;将弯制成型的多曲簧3靠近自由端的抛物线状曲32根据预定的推力大小进行挤压并用蜡滴封住,然后用蜡座将多曲簧3垫高,使其置于预定位置(参见图2a所示的位置);将扩弓施力件4的螺旋孔44填封,并将扩弓施力件4的底部用蜡固定在上颌中部,并将一定厚度的隔片(例如塑料片)竖直设置在上颌中部的基托区,用于形成左基托部11和右基托部12的中部断开缝;最后在上颌石膏模型预设的基托区(即预设的基托覆盖区域)和牙合垫区(即预设的牙合垫覆盖区域) 填充调制好的自凝材料,待自凝材料凝固后形成中间断开的一体式基托和牙合垫,同时基托将双曲唇弓15、固位卡环16、牵引钩212、多曲簧3和扩弓施力件4固定;
[0079]
步骤三,将上述模型中的隔片取出并脱模(即将矫治器从上颌石膏模型上取下,并进行除蜡、修剪、打磨、抛光处理,将螺旋孔44打开),并将托槽211固定在患者的扭转牙01的预定位置上,根据牵引钩212和托槽211的位置关系,选择合适的弹性件213,使得扭转施力大小满足预定要求。
[0080]
制作好的活动式矫治器佩戴过程如下:
[0081]
将托槽211固定(例如粘接)在扭转牙01的唇侧面牙冠中部,再将矫治器安装到位,
使得多曲簧3的自由端抵触在扭转牙01的腭侧面扭转方向近中一侧,并采用弹性件213将托槽211的远中翼与牵引钩212的钩部连接,使得位于腭侧的多曲簧3的推力施力点与位于唇侧的弹性件213的拉力施力点处于扭转牙01的中部同一高度,且多曲簧3对扭转牙01的推力与弹性件213对扭转牙01的拉力形成一对力偶,该力偶的施力方向与扭转牙01扭转方向相反。
[0082]
实施例二的活动式矫治器的制作过程和佩戴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83]
上述活动式矫治器是在上颌模型上制作完成的,基托和牙合垫均由自凝塑料一体凝固而成,基托覆盖上颌腭部及牙列腭侧,牙合垫覆盖两侧牙齿咬合面(前牙咬合面不覆盖牙合垫),患者佩戴后,正常说话或张口时,基托和牙合垫不可见,不影响牙齿的美观;固位件1(即基托、双曲唇弓15和固位卡环16)将扭转牙01 以外的牙齿整体作为支抗,可以实现良好的固位,使矫治器在口腔内平衡稳定。
[0084]
本发明活动式矫治器,只在扭转牙01上粘结托槽211,其他结构均埋设于基托内,方便摘取,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扭转施力件2的矫治力只作用于扭转牙 01上,对其他牙齿基本没有影响或损伤,减少患者溃疡发生率,适用于儿童刚刚替换后的牙齿矫正场合。
[0085]
一般矫治器一个月左右需要调整扭转施力件2的施力大小,该矫治器通过更换弹性件213以及调整多曲簧3的抛物线状曲32的曲率值可实现对扭转牙01施力大小的调整,以更好发挥矫治效果。
[0086]
针对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情况,通过在上颌中部设置扩弓施力件4,将矫治力通过基托传至固位件1所作用的牙齿上,以打开腭中缝,使上颌骨增宽,同时可以解除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问题。
[008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发明公开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