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牙弓及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6292发布日期:2022-01-15 01:0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具有牙弓及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涉及用于在有床义齿中使用的预制人工牙的制作的技术,特别是涉及用于使用了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技术的义齿的制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2.人工牙在补充失去的牙齿的形态和功能的口腔修复学领域中,主要作为制作有床义齿时的用于恢复咬合功能的主要构件来使用。在由以往方法实现的有床义齿的制作中,在由蜡制作的基托、组合蜡和树脂制作的基托种植人工牙,其后将蜡置换为丙烯酸等树脂。
3.另一方面,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对于有床义齿患者的颌堤形态,根据自1989年由厚生劳动省和日本齿科医师会推进的8020运动所实现的成果而增加了残存齿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尽可能不想拔牙的患者的需求等,成为以总义齿为代表的大型有床义齿的制作困难的状态。作为延迟拔牙处置的结果,这些患者的颌堤形态特别是在下颌颌堤中颌骨被吸收为平坦或船底状,被称为所谓疑难病例。发生了大幅度的吸收的颌堤不易抵抗咀嚼时所产生的前后左右的力即侧方应力,因此变得会容易使有床义齿脱离。对于以这样的颌堤形态抑制有床义齿的翻倒而言,优选的是不易产生在咀嚼时产生的侧方应力且牙尖倾斜角和牙尖展开角小的人工牙形态。而且,在颌位不稳定的患者、取样点(tapping point)不规则的患者的情况下,若使用牙尖展开角大的解剖学形态的人工牙进行牙尖嵌合,则对于患者而言咀嚼运动会被人工牙限制,会成为非常难以使用的义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具有牙尖嵌合的无牙尖齿的利用是有效的。此外,对于需护理者,在不可能实施在诊疗室进行的那样的精密的咬合采样的状况下,无牙尖齿的利用是有效的。但是,在日本的齿科大学中,对齿科学生未详细教育使用无牙尖齿的总义齿治疗。此外,以往提供的无牙尖齿为一齿一齿独立的单独齿,进行了用于使磨牙部的咬合面与咬合平面一致,以不产生间隙的方式排列的复杂的操作。
4.此外,近年来商用化了使用cad/cam的技术在计算机上设计义齿的方法。该cad/cam法采用了以下方法:设计义齿形状整体后,将除了埋入了人工牙的部分之外的义齿基托部的数据输出至nc(numerical control:数值控制)加工机、3d打印机,通过切削加工、层叠造形等方法仅制作义齿基托部,其后使用粘接剂等将成品人工牙与人工牙埋入部结合。但是,当前的义齿的设计工序(cad)是将通过以往的技术进行的复杂的义齿设计方法转换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更具体而言,与以往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根据患者各自的颌堤形状来指示成为确定人工牙的排列位置的参考的解剖学的指标,选择人工牙的形状、尺寸,对于暂定地配置的一个一个的人工牙,以使适当的咬合关系再现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调整排列位置和咬合接触关系。这是在制作效率和义齿的品质这两方面较大地依赖操作者的经验、技能的作业。此外,在尽管排列状态不适当但完成了义齿的设计的情况下,在义齿完成后进行大幅度地切削调整等适当地利用人工牙的形态的特性来制作功能性高的义齿是非常困难的。
5.对于义齿的制造工序(cam),通过由铣床实现的切削加工、由3d打印机实现的层叠
造型的导入使工序的一部分变得能自动地制作,减轻了依靠以往的人的手工作业的义齿基托用树脂的重合等制作工序的负担。然而,作为综合性的结果的是,如上所述存在计算机上的设计阶段(cad)中的人工牙排列等操作的复杂性、工程的多少,以及对在作为加工出的义齿的后续处理的义齿基托与人工牙的粘接操作中产生的咬合关系的误差进行修正等负担,与被自动化的制作工序(cam)的优点相比,以手工作业进行的制作工序引起的缺点更多。因此,实际上没有达成原本对cad/cam技术期望的义齿制作工序的省力化的实现。
6.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所述的cad/cam实现的义齿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模型化制造具备牙龈状部分和人工牙而形成的义齿的方法。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义齿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包括患者的口腔的至少一部分的3d扫描内容的阶段;使用上述3d扫描内容将上述义齿的至少一部分虚拟地模型化的阶段;获得虚拟齿,表现上述人工牙的阶段;将上述虚拟齿内至少一个虚拟地模型化,获得一组模型化的虚拟齿的阶段;由第一材料制造上述模型化的虚拟齿的阶段;由第二材料制造上述牙龈状部分的阶段;以及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方法(cam)制造上述义齿的至少一部分的阶段。
7.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单元人工牙,其特征在于,为了简化人工牙的排列操作,使邻接面或基底面被柔软的连结材料连结,在人工牙的装配结束后通过光致聚合等方法稳固地固定。
8.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义齿、植入物的临时修复体的义齿用连结齿。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义齿用连结齿的多个人工牙通过连结材料接合,与专利文献2同样地,设为能在将人工牙固定于义齿基托时一并排列多个人工牙。
9.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可动性连结人工牙。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可动性连结人工牙被单独地形成,包括:上颌或下颌的所有人工牙;以及结合材,将所有人工牙排列为固定的牙列,且该结合材具有能使各个人工牙从牙列运动,在运动到的位置使该人工牙停止的可塑性。
10.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磨牙部的人工牙组,其连结固定有相当于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人工牙,并且规定了咬合面和咬合平面以及对合接触区域。
11.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连结人工牙列,在植入物修复装置的上部构造中使用,并且是连结了多个人工牙而成的。
12.现有技术文献
13.非专利文献
14.樱井薰著,《color atras no.47有助于健康寿命延伸的老年牙科医疗根据与多工种间的协作》株式会社松风,2018年2月,p.110~117
15.专利文献
1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41329号说明书
1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8-180141号公报
1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61917号公报
1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80306号公报
20.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137261号公报
21.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7-1764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22.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短时间且高效地制作一种与各种患者的咀嚼运动、口腔周围组织以及容貌协调的,美观且具有优质的咬合关系的义齿。
2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2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是具有牙弓和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其具备:
26.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以及
27.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
28.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具有:
29.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中央连结固定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上颌中切牙部(1u)、上颌侧切牙部(2u)、上颌尖牙部(3u)以及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这八个部位;以及
30.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连结固定有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这两个部位,且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与所述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连结,
31.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构成为: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能将包括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接合于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
32.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具有:
33.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中央连结固定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下颌中切牙部(1l)、下颌侧切牙部(2l),下颌尖牙部(3l)以及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这八个部位;以及
34.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连结固定有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这两个部位,且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与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连结,
35.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构成为: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能将包括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接合于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
36.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
37.在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u)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p2’u)正交,
38.形成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39.在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4dl)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
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l)交叉的角度不同,
40.在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l)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p2’l)正交,
41.形成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42.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所述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一接触区域(f1)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二接触区域(f2),
43.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所述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三接触区域(f3)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所述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四接触区域(f4)。
44.发明效果
45.根据本发明,能短时间且高效地制作与各种患者的口腔周围组织、咀嚼运动以及容貌协调的,美观且具有优质的咬合关系的义齿。
附图说明
46.图1是上下颌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咬合面观察图。
47.图2是下颌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的接触区域放大图。
48.图3a是接触区域侧面观察放大图(未施加前后弯曲时)。
49.图3b是接触区域侧面观察放大图(施加前后弯曲时)。
50.图4是上下颌人工牙侧面观察图(上下颌无牙尖形态)。
51.图5是上下颌人工牙侧面观察图(上下颌有牙尖形态)。
52.图6是上下颌人工牙侧面观察图(上颌有牙尖,下颌无牙尖形态)。
53.附图标记说明:
54.u1: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
55.l1: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
56.1:中切牙部;
57.1u:上颌中切牙部;
58.1l:下颌中切牙部;
59.2:侧切牙部;
60.2u:上颌侧切牙部;
61.2l:下颌侧切牙部;
62.3:尖牙部;
63.3u:上颌尖牙部;
64.3l:下颌尖牙部;
65.4:第一前磨牙部;
66.4u:上颌第一前磨牙部;
67.4l:下颌第一前磨牙部;
68.4d:第一前磨牙部远中面;
69.5:第二前磨牙部;
70.5u:上颌第二前磨牙部;
71.5l:下颌第二前磨牙部;
72.5m:第二前磨牙部近中面;
73.6:第一磨牙部;
74.6u:上颌第一磨牙部;
75.6l:下颌第一磨牙部;
76.6d:第一磨牙部远中面;
77.7:第二磨牙部;
78.7u:上颌第二磨牙部;
79.7l:下颌第二磨牙部;
80.7m:第二磨牙部近中面;
81.7mu:近中面;
82.7ml:近中面;
83.p1: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
84.p2:由有牙尖形态的第二前磨牙部5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第一磨牙部6的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85.p2u:由有牙尖形态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86.p2l:由有牙尖形态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87.p2’:无牙尖形态的第二前磨牙部5和第一磨牙部6的咬合面;
88.p2’u:无牙尖形态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
89.p2’l:无牙尖形态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
90.p3:有牙尖形态的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91.p3u:有牙尖形态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92.p3l:有牙尖形态的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
93.p3’:无牙尖形态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的咬合面;
94.p3’u:无牙尖形态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咬合面;
95.p3’l:无牙尖形态的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咬合面;
96.10:前方牙群人工牙;
97.10u: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
98.10l: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
99.20:咬合中心群人工牙;
100.20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
101.20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
102.30:单部位的人工牙;
103.30u: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
104.30l: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
105.100: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
106.f1:未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接触区域(第一接触区域);
107.f2:未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区域);
108.f3: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接触区域(第三接触区域);
109.f4: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接触区域(第四接触区域);
110.f5:未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域(第五接触区域);
111.f6:未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域(第六接触区域)
112.f7: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域(第七接触区域);
113.f8:施加调节弯曲时的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域(第八接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114.(实现本公开的原委)
115.本发明人们在专利文献1~6中发现存在下述的问题。
116.在专利文献1中未明示与相当于以往的排列操作的行为相关的具体的差异,如上所述,在计算机上的虚拟空间中,需要操作者以手动排列修正人工牙的接触部的复杂的作业,因此义齿的设计工序是非常有负担的。
117.专利文献2~5是以以往的义齿制作为前提的时代的技术,未考虑与使用近年来的cad/cam的技术制作的义齿基托的适合性,未获得人工牙的配置、排列操作的简化以及最重要的功能再现的效果。此外,存在以具有三维可动性的材料连结的人工牙在计算机上无法再现牙弓的形状,因此无法制作适应连结齿的义齿基托的问题。
118.此外,在引用文献5所记载的人工牙组中,与前牙部的位置关系依赖操作者,因此存在因前牙部的水平覆盖、垂直覆盖的关系而导致磨牙部的咬合关系在下颌运动时被阻碍的情况。此外,仅上颌第二前磨牙部和第一磨牙部被连结固定,其他的部位必须通过操作者的手工作业排列,为了确立有效的咬合关系,需要相应的技能和复杂的操作。
119.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连结人工牙列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人工牙根的埋入位置在cad上设计人工牙形状并制作,相对于量产产品需要成本。此外,作为对非特定大量无齿颌患者使用的成品,其通用性尚不明确,无法作为有床义齿用来应用。
120.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时间且高效地制作与各种患者的口腔周围组织、咀嚼运动以及容貌协调的,美观且具有优质的咬合关系的义齿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对于通常的无齿颌患者,对于所述技术背景那样颌堤吸收显著的疑难病例或有某种疾病而不易赴院至牙科的情况等用以往的复杂的义齿制作方法不易应对的患者,都可以容易地提供优质的义齿,因此不仅在以往方法中,在由cad/cam技术实现的总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工序中,即使不进行一齿一齿的复杂的人工牙排列、受到操作者的技能影响的调整,也能调整牙弓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
121.在以往的方法和cad/cam方法中任一种义齿制作方法中,不易省力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排列有二十八种的全部部位的人工牙的操作复杂,且在适当的咬合关系的再现中受到操作者的技能影响来进行三维的调整。因此,考虑预先以适当的咬合关系进行连结固定,适当地规定即使标准化也可以的部位和应当分离的部位,在使人工牙彼此接触的区域中,适当地规定构成接触区域的邻接面的区域的组合,该接触区域相对于义齿虚拟咬合平面的角度及其面积,由此来谋求提供能容易地施加根据人工牙的形态的前后调节弯曲,且具有牙弓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以解决所述问题,想到了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具有牙弓和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的发明。
122.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是具有牙弓和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具备:
123.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以及
124.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
125.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具有:
126.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中央连结固定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上颌中切牙部(1u)、上颌侧切牙部(2u)、上颌尖牙部(3u)以及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这八个部位;以及
127.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连结固定有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这两个部位,且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与所述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连结,
128.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构成为: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能将包括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接合于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
129.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具有:
130.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中央连
结固定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下颌中切牙部(1l)、下颌侧切牙部(2l)、下颌尖牙部(3l)以及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这八个部位,以及
131.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连结固定有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这两个部位,且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与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连结,
132.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构成为: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能将包括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接合于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
133.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
134.在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u)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p2’u)正交,
135.形成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136.在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4dl)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l)交叉的角度不同,
137.在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l)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p2’l)正交,
138.形成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139.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所述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一接触区域(f1)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二接触区域(f2),
140.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在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所述远中面(4du)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所述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三接触区域(f3)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所述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所述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四接触区域(f4)。
141.通过这样的构成,具有容易提供与各种患者的咀嚼运动、口腔周围组织以及容貌协调的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义齿。此外,不仅在以往方法中,在由cad/cam技术
实现的总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工序中,也变得不需要一齿一齿的复杂的人工牙排列和受到操作者的技能影响的调整等操作,具有实现作为cad/cam技术的原本的目的的省力化,大幅度地减轻制作义齿的牙科医生,牙科技术员的负担的效果。
142.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43.可以是,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形成所述第一接触区域(f1)且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形成所述第二接触区域(f2)时,所述第一接触区域(f1)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f2)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且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144.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45.可以是,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形成所述第三接触区域(f3)且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形成所述第四接触区域(f4)时,所述第三接触区域(f3)和所述第四接触区域(f4)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且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7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θ1u、θ1l)交叉。
146.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47.可以是,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所述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被接合于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且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被接合于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时,
148.在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远中面(6du)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
149.在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面(7mu)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3u)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咬合面(p3’u)正交,
150.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所述近中面(7mu)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
151.在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远中面(6dl)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
152.在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面(7ml)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3l)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咬合面(p3’l)正交,
153.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所述近中面(7ml)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
154.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所述远中面(6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所述近中面(7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五接触区域(f5)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所述远中面(6dl)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所述
近中面(7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六接触区域(f6),
155.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所述远中面(6du)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所述近中面(7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七接触区域(f7)时,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所述远中面(6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所述近中面(7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八接触区域(f8)。
156.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57.可以是,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形成所述第五接触区域(f5)且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形成所述第六接触区域(f6)时,所述第五接触区域(f5)和所述第六接触区域(f6)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且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158.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59.可以是,在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形成所述第七接触区域(f7)且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形成所述第八接触区域(f8)时,所述第七接触区域(f7)和所述第八接触区域(f8)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且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4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θ2u、θ2l)交叉。
160.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61.可以是,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以及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
162.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所述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所述上颌尖牙部(3u)在尖头(3cu)具备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平行的上颌局部咬合面,
163.所述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所述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无牙尖形态构成,
164.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下颌尖牙部(3l)具备在尖头(3cl)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平行的下颌局部咬合面,
165.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所述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无牙尖形态构成。
166.通过这样的构成,具有以下效果:变得不会使咀嚼运动受到人工牙的限制,因此对于由颌堤吸收显著而不易使用由以往方法实现的义齿的病例、因身体的疾病而不易赴院至牙科的患者,容易提供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优质的义齿。
167.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68.也可以是,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所述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169.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
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所述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170.通过这样的构成,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对于人工牙使用有牙尖形态的病例,也变得能与以往方法相比高精度地再现具有有牙尖形态的原本的咬合关系,容易提供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优质的义齿的。
171.在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中,
172.也可以是,在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以及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
173.所述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所述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所述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所述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所述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所述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无牙尖形态构成,
174.所述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所述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所述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所述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所述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175.通过这样的构成,具有以下效果:容易提供针对所述背景技术所记载的颌位不稳定的患者、取样点不规则的患者的治疗用义齿。
176.根据以上内容,本公开的具有牙弓和咬合弯曲的调节性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即使是对颌堤吸收显著的疑难病例或需护理者等因某种疾病而不易赴院至牙科的情况等通过以往的复杂的义齿制作方法不易应对的患者,也能容易地提供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优质的义齿,有助于防止口腔功能降低和通过恢复摄食功能的恢复来改善患者的营养获取,对超高龄社会中的健康寿命的延伸作出贡献。
17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附图而示出了最有效果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178.(实施方式1)
179.图1是表示从咬合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图。在图1中,在上半部分示出了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在下端部分示出了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具备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分别由前方牙群人工牙10、右侧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右侧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左侧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以及左侧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这五种部分构成。
180.在前方牙群人工牙10连结固定有左右两侧的中切牙部1、侧切牙部2、尖牙部3以及第一前磨牙部4这八个部位。在此,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在咬合时义齿有脱离的可能性情况下,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可以从构成中除外。即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构成为能接合于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
181.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具有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以及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与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连结。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被装配为可接合于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
182.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配置于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中央。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具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上颌中切牙部1u、上颌侧切牙部2u、上颌尖牙部3u以及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上颌中切牙部1u、上颌侧切牙部2u、上颌尖牙部3u以及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这八个部位被连结固定。
183.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分别配置于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且与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连结。例如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被机械性地连结于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具有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连结固定有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这两个部位。
184.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分别配置于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具有上颌第二磨牙部7u。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被装配为可拆装于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
185.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具有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以及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与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连结。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被装配为可接合于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
186.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配置于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中央。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具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下颌中切牙部1l、下颌侧切牙部2l、下颌尖牙部3l以及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下颌中切牙部1l、下颌侧切牙部2l、下颌尖牙部3l以及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这八个部位被连结固定。
187.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分别配置于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且与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被连结。例如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与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被机械性地连结。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具有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这两个部位被连结固定。
188.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分别配置于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具有下颌第二磨牙部7l。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被可接合地装配于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
189.图2放大示出了图1所示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咬合面观察中的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与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的接触区域。构成接触区域的区域的形状只要是在技术方案所规定的面与各柱面交叉的方向中直线的柱面,则剖面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优选的例子,在俯视图这样从与咬合平面p1正交的方向,即从上表面观察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所成的接触区域f2时,其剖面形状可以为圆弧状的圆柱曲面彼此。由此,能使前方牙群人工牙10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接触部左右分别以任
意角度接触,能进行扩大牙弓或缩小牙弓等水平的调整,能与颌堤形状不同的非特定大量患者协调。
19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对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也具有上述的构成。
191.图3a、图3b分别以分为接触区域的选项而从侧面观察的状态示出了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在从侧面观察时,通过在前方牙群人工牙10中除了左右侧的中切牙部1、侧切牙部2以及尖牙部3之外还包括第一前磨牙部4,能使前牙部与磨牙部以垂直的适当的位置关系固定,因此能防止因排列的差异而在前磨牙部产生间隙、偏心运动时的干涉,能美观且无不协调感地再现适当的咬合关系。在此,在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接触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具备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第二前磨牙部5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第一磨牙部6的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正交(参照图3a、3b),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第二前磨牙部5和第一磨牙部6的咬合面p2’正交(参照图4)。需要说明的是,“有牙尖形态”是表示具有牙尖的形态,例如磨牙部的咬合面中具有凸部的形态。“无牙尖形态”是表示不具有牙尖的形态,例如磨牙部的咬合面平坦且不具有牙尖这样的凸起形状的形态。
192.在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这两种接触区域中,可以选择在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远中面5d接触时通过与任一方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来施加前后调节弯曲,或不施加前后调节弯曲而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
193.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在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在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u正交(参照图3a、3b),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与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p2’u正交(参照图4)。形成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和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194.在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4dl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在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颊侧牙尖顶、舌侧牙尖顶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近中舌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2l正交(参照图3a、3b),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p2’l正交(参照图4)。形成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和基底面侧的柱面中任一方与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接触的接触区域。
195.此外,在左右的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也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两个接触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在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
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3正交,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第二磨牙部7的咬合面p3’正交。
196.在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这两种接触区域中,可以选择在与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接触时通过与任一方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来施加前后调节弯曲,或不施加前后调节弯曲而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
197.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被接合于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且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被接合于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时,在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远中面6du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在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面7mu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3u正交(参照图3a、3b),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咬合面p3’u正交(参照图4)。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和基底面侧的柱面中任一方与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面7mu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
198.在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远中面6dl设有由两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两个柱面的分别在咬合面侧和基底面侧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交叉的角度不同。在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面7ml设有由一个柱面形成的区域,该一个柱面在有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由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颊侧牙尖顶、近中舌侧牙尖顶以及远中颊侧牙尖顶这三点构成的面p3l正交(参照图3a、3b),在无牙尖形态的情况下,与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咬合面p3’l正交(参照图4)。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和基底面侧的柱面中的任一方与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面7ml的柱面形成接触区域。
199.图3a示出了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中,未施加前后调节弯曲的情况下的对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接触区域的组合。作为未施加前后调节弯曲的情况的优选的例子,能举出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与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双方为无牙尖形态的情况,或组合使用有牙尖形态的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无牙尖形态的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使用的人工牙的形态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地使用已知的人工牙。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中,示出了具备有牙尖形态的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有牙尖形态的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例子。
200.在此,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1,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2。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其接触面积均为0.01mm2以上10.0mm2以下,优选为0.02mm2以上9.0mm2以下。此外,各个接触区域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201.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一接触区域f1。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
4dl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二接触区域f2。第一接触区域f1和第二接触区域f2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优选具有0.02mm2以上9.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此外,第一接触区域f1和第二接触区域f2分别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202.接着,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5,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6。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其接触面积均为0.01mm2以上10.0mm2以下,优选为0.02mm2以上9.0mm2以下。此外,各个接触区域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203.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远中面6du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面7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五接触区域f5。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远中面6dl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面7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六接触区域f6。第五接触区域f5和第六接触区域f6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优选具有0.02mm2以上9.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此外,第五接触区域f5和第六接触区域f6分别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
204.此外,未必需要使第一前磨牙部4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接触区域和第一磨牙部6与第二磨牙部7的组合双方一致,例如也可以对第一前磨牙部4和第二前磨牙部5不施加前后调节弯曲,第一磨牙部6和第二磨牙部7采用后述的接触区域的组合,仅对该部分施加前后调节弯曲。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在咬合时义齿有脱离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可以从构成中除外。
205.图3b示出了施加了前后调节弯曲的情况下的对于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接触区域的组合。这里不限定人工牙的咬合面形态,但优选为有牙尖齿,作为用于对该人工牙的形态预先施加最适当的前后调节弯曲而容易地将其再现的方法,选择图示的接触区域。
206.在此,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3,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第一前磨牙部4的远中面4d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第二前磨牙部5的近中面5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4。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其接触面积均为0.01mm2以上10.0mm2以下,优选为0.02mm2以上9.0mm2以下。此外,各个接触区域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7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交叉,优选为75
°
以上88
°
以下。
207.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的远中面4du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的近中面5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三接触区域f3。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的远中面4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的近中面5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四接触区域f4。第三接触区域f3和第四接触区域f4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优选具有0.02mm2以上9.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此外,第三接触区域f3和第四接触区域f4
分别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7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θ1u、θ1l交叉。优选的是内角θ1u、θ1l为75
°
以上88
°
以下。
208.接着,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7,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第一磨牙部6的远中面6d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第二磨牙部7的近中面7m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域f8。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其接触面积均为0.01mm2以上10.0mm2以下,优选为0.02mm2以上9.0mm2以下。此外,各个接触区域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4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交叉,优选为45
°
以上88
°
以下。
209.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上颌第一磨牙部6u的远中面6du的基底面侧的柱面与所述上颌第二磨牙部7u的近中面7mu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七接触区域f7。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远中面6dl的咬合面侧的柱面与下颌第二磨牙部7l的近中面7ml的柱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第八接触区域f8。第七接触区域f7和第八接触区域f8分别具有0.01mm2以上10.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优选的是具有0.02mm2以上9.0mm2以下的接触面积。此外,第七接触区域f7和第八接触区域f8分别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以40
°
以上且小于90
°
的内角θ2u、θ2l交叉。优选的是内角θ2u、θ2l为45
°
以上88
°
以下。
210.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在咬合时义齿有脱离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可以从构成中除外。
211.在图4中以从侧面观察的状态示出了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其他例子。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磨牙部的牙冠形态均为无牙尖形态。
212.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和第一磨牙部6的咬合面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尖牙部3在尖头3c具备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平行的局部咬合面。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第一磨牙部6、以及单部位的人工牙30的第二磨牙部7全部以无牙尖形态构成。
213.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上颌尖牙部3u在尖头3cu具备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平行的上颌局部咬合面。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无牙尖形态构成。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下颌尖牙部3l在尖头3cl具备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平行的下颌局部咬合面。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无牙尖形态构成。
214.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在咬合时义齿
有脱离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可以从构成中除外。由此,具有以下效果:变得不会使咀嚼运动被人工牙限制,因此特别是对于前述这样的颌堤吸收显著而不易使用由以往方法实现的义齿的病例、或因身体的疾病而不易赴院至牙科的患者,容易提供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优质的义齿。
215.图5以从侧面观察的状态示出了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其他例子。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磨牙部和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第一磨牙部6、以及单部位的人工牙30的第二磨牙部7全部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216.若进行详细说明,则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有牙尖形态构成。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217.对于有牙尖齿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合适的有牙尖齿的例子,可以选择如日本专利第5231398号或日本专利第5214621号所示的人工牙形态。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在咬合时义齿有脱离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可以从构成中除外。由此,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对于人工牙使用有牙尖形态的病例,也变得能与以往方法相比高精度地再现具有有牙尖形态的原本的咬合关系,容易提供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咬合关系的优质的义齿。
218.在图6中以从侧面观察的状态示出了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100的其他例子。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第一磨牙部6、以及单部位的人工牙30的第二磨牙部7与图4所示的例子相同,全部为无牙尖形态。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前方牙群人工牙10的第一前磨牙部4、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的第二前磨牙部5、第一磨牙部6、以及单部位的人工牙30的第二磨牙部7与图5所示的例子相同,全部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219.若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中,下颌前方牙群群人工牙10l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的咬合面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一致。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的下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l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部4l、下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l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部5l和下颌第一磨牙部6l、以及下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l的下颌第二磨牙部7l以无牙尖形态构成。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的上颌前方牙群人工牙10u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部4u、上颌咬合中心群人工牙20u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部5u和上颌第一磨牙部6u、以及上颌单部位的人工牙30u的上颌第二磨牙部7u以有牙尖形态构成。
220.在有牙尖形态的上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u1中,为了配合无牙尖形态的下颌用部分连结型全口人工牙l1以不施加前后调节弯曲的状态进行咬合接触,也可以在第一前磨牙部4与第二前磨牙部5之间选择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的接触区域f1。而且,第一磨牙部6与第二磨牙部7之间也可以选择与义齿的虚拟咬合平面p1正交的接触区域f5。或者,如上所述,在根据颌堤的形状而没有人工牙排列空间的情况、或在咬合时义齿有脱离的
可能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是否将第二磨牙部7的单部位的人工牙30从构成中除外。由此,具有以下效果:随着下颌咬合面与对合接触的上颌的牙尖顶的磨耗的进行,取样点变得收束于固定的位置,因此容易提供针对前述这样的颌位不稳定的患者、取样点不规则的患者的治疗用义齿。
22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222.本发明是与人工牙相关的发明,可以在产业上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