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0203发布日期:2021-10-24 07: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护眼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护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眼仪。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而且正在逐步低年龄化。目前针对治疗近视的护眼仪通常设置有贝茨治疗灯,用户通过穿戴护眼仪,以通过护眼仪中的贝茨治疗灯对眼部进行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护眼仪,用户在穿戴时,无法看到护眼仪外部的环境,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护眼仪,旨在提升使用护眼仪的便利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护眼仪,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的后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避让口,且所述壳体的前侧具有可视窗口;
6.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透光筒体,且所述透光筒体内形成有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位于所述可视窗口和所述避让口之间,并与所述可视窗口和所述避让口相对设置;以及
7.贝茨治疗结构,所述贝茨治疗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贝茨治疗灯,所述贝茨治疗灯设于所述透光筒体的外侧,并朝向所述透光筒体设置,所述贝茨治疗灯出射的光线可穿过所述透光筒体。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筒体为透明筒体。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通道与所述可视窗口和所述避让口同轴设置。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11.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可视窗口与所述避让口之间;和
12.所述透光筒体,所述透光筒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可视窗口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所述贝茨治疗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件的背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15.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可视窗口的一侧,并于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和
16.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所述贝茨治疗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台面,且所述贝茨治疗灯的出射口朝向所述透光筒体设置。
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块,所
述固定板的面向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插设于所述限位槽;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固定板表面凸设有卡扣,所述固定板的面相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槽。
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的台面凸设有限位凸块,所述贝茨治疗结构具有开槽,所述限位凸块插设于所述开槽。
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的台面还凸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外周缘,所述贝茨治疗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挡板抵接。
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的台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贯通至所述支撑台的内壁,所述贝茨治疗灯设于所述避让槽内,且所述贝茨治疗灯出射口朝向所述透光筒体设置。
2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贝茨治疗结构包括:
23.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并与所述安装结构相对设置;和
24.所述贝茨治疗灯,所述贝茨治疗灯设于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贝茨治疗灯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贝茨治疗灯沿所述透光筒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26.本发明的护眼仪,通过在壳体的后侧开设有避让口,并且壳体的前侧具有可视窗口,另外,通过在安装结构的透光筒体内形成有避让通道,以使避让通道与可视窗口和避让口相对设置,同时,在透光筒体的外侧设置有贝茨治疗灯;如此,用户在穿戴护眼仪时,贝茨治疗灯出射的光线可穿过透光筒体并射入避让通道,用户便可看到避让通道内的光线,以跟随贝茨治疗灯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同时,用户还可通过避让口、避让通道以及可视窗口看到护眼仪外部的环境,以提升使用护眼仪的便利性以及舒适度。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30.图3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中透光筒体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中贝茨治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0035][0036]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发明提出一种护眼仪100,旨在提升使用护眼仪100的便利性。
[0041]
以下将就本发明护眼仪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护眼仪100在使用状态(即穿戴时)为例进行说明:
[0042]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护眼仪100包括壳体10、安装结构20以及贝茨治疗结构3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10的后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避让口121,且所述壳体10的前侧具有可视窗口111;所述安装结构2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透光筒体21,且所述透光筒体21内形成有避让通道211,所述避让通道211位于所述可视窗口111和所述避让口121之间,并与所述可视窗口111和所述避让口121相对设置;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具有贝茨治疗灯32,所述贝茨治疗灯32设于所述透光筒体21的外侧,并朝向所述透光筒体21设置,所述贝茨治疗灯32出射的光线可穿过所述透光筒体21。
[0043]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护眼仪100,通过在壳体10的后侧开设有避让口121,并且壳体10的前侧具有可视窗口111,另外,通过在安装结构20的透光筒体21内形成有避让通道211,以使避让通道211与可视窗口111和避让口121相对设置,同时,在透光筒体21的外侧设置有贝茨治疗灯32;如此,用户在穿戴护眼仪100时,贝茨治疗灯32出射的光线可穿过透光筒体21并射入避让通道211,用户便可看到避让通道211内的光线,以跟随贝茨治疗灯32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同时,用户还可通过避让口121、避让通道211以及可视窗口111看到护眼仪100外部的环境,以提升使用护眼仪100的便利性以及舒适度。
[0044]
另外,由于用户在穿戴过程中可以看到护眼仪100外部的环境,便可在穿戴护眼仪100的过程中同时处理其他的事情,例如,可以短时间使用手机、上洗手间、吃饭等事情;尤其在儿童使用该护眼仪100的情况下,可避免长时间使用的枯燥治疗,导致心理不适甚至抗拒穿戴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眼仪100的实用性。
[0045]
具体地,贝茨治疗灯32出射的光线可全部或大部分穿过透光筒体21,或者部分光线穿过透光筒体21,以使穿过透光筒体21的光线可射入避让通道211。
[0046]
壳体10的外形大致与普通眼镜的外形相似,以使护眼仪100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贴合用户的眼睛,从而提高穿戴的舒适度。其中,壳体10可选用塑胶、金属等材质制备。在使用过程中,壳体10的后侧即为朝向用户眼部的一侧,壳体10的前侧即为与后侧背对设置的一侧。
[0047]
壳体10包括前盖11和后壳12,前盖11盖设于后壳12,并与后壳12围合形成安装腔,前盖11具有可视窗口111,避让口121开设于后壳12;如此,在组装护眼仪100之间,首先将前盖11打开,然后将安装结构20、贝茨治疗结构30等结构组装完成后,再将前盖11盖合,以完成护眼仪100的组装。
[0048]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筒体21为透明筒体。如此,贝茨治疗灯32出射的全部或大部分光线便可顺利地穿过透光筒体21的侧壁,以射入避让通道211,并射向用户的眼部,此时,用户的眼部便可跟随贝茨治疗灯32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便可充分利用贝茨治疗灯32所出射的光线,以减少光能的损耗。
[0049]
具体地,透光筒体21可由有机玻璃(pmma)、聚苯乙烯(ps)、聚碳酸脂(pc)、聚丙烯
(pp)等材料制备而成。
[0050]
并且,所述避让通道211与所述可视窗口111和所述避让口121同轴设置。如此设置,通过使避让通道211与可视窗口111和避让口121同轴设置,如此,用户在穿戴护眼仪100时,眼部便可最大视野地看到护眼仪100外部的环境,以防止护眼仪100中的内部结构影响视野范围。
[0051]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0包括安装板22和所述透光筒体21;所述安装板22连接于所述壳体10,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可视窗口111与所述避让口121之间;所述透光筒体2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0052]
如此设置,通过使用安装板22连接于壳体10,以保证安装结构20安装于壳体10的安装腔内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安装结构20发生位置偏移甚至发生晃动,而影响护眼仪100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果。另外,通过使透光筒体21穿设于安装板22如此,便可通过安装板22来固定安装透光筒体21,以保证透光筒体21的安装稳定性。
[0053]
具体地,安装板22可采用螺钉、卡合等方式连接于壳体10的内壁,以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例如,壳体10的内壁凸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安装板22面向壳体10内壁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使用螺钉、销钉或者其他连接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并插设于第一连接孔,从而将安装板22固定连接于壳体10。另外,安装板22与透光筒体2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0054]
结合参阅图2和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0还包括支撑件23,所述支撑件23设于所述安装板22的面向所述可视窗口111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21,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设于所述支撑件23的背向所述安装板22的一侧。
[0055]
如此设置,通过在安装板22的面向可视窗口1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23,以通过支撑件23支撑固定贝茨治疗结构30,以保证贝茨治疗结构3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保证贝茨治疗结构30的贝茨治疗灯32所出射的光线可顺利地穿过透光筒体21并射入避让通道211,用户的眼部便可看到避让通道211内的光线,以跟随贝茨治疗灯32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
[0056]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支撑件23与安装板22之间可采用螺钉、卡合、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同样的,贝茨治疗结构30与支撑件23之间也可采用螺钉、卡合、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0057]
结合参阅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3包括固定板231和支撑台232;所述固定板231设于所述安装板22的面向所述可视窗口111的一侧,并于所述安装板22相对设置,且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21;所述支撑台232设于所述固定板231的背向所述安装板22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21,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设于所述支撑台232的台面,且所述贝茨治疗灯32的出射口朝向所述透光筒体21设置。
[0058]
如此设置,便可通过固定板231将支撑件23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2,并通过支撑台232将支撑件23固定连接于贝茨治疗结构30,在组装过程中,首先通过固定板231与安装板22之间的连接,以将支撑件23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2的面向可视窗口111的一侧,再将贝茨治疗结构30固定安装于支撑台232的台面上,以使贝茨治疗灯32的出射口朝向透光筒体21设置,从而快速完成安装板22、支撑件23以及贝茨治疗结构30的组装。
[0059]
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2的面向所述固定板231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块222,所述固定板231的面向所述安装板2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2312,所述限位块222插设于所述限位槽2312;如此设置,通过将安装板22的限位块222插设于固定板231的限位槽2312内,以保证安装板22与固定板23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60]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22的面向所述固定板231表面凸设有卡扣221,所述固定板231的面相所述安装板2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2311,所述卡扣221卡设于所述卡槽2311;如此设置,通过将安装板22的卡扣221卡设于固定板231的卡槽2311内,以进一步保证安装板22与固定板23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护眼仪100整体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0061]
并且,为了再进一步提高安装板22与固定板23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沿透光筒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限位块222和若干限位槽2312,以使每一限位块222插设于一限位槽2312内;同样的,还可沿透光筒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扣221和若干卡槽2311,以使每一卡扣221卡设于一卡槽2311内。
[0062]
并且,结合参阅图3,为了便于贝茨治疗结构30的走线,以保证走线的规整性,可在安装板22的面向固定板231的表面设有若干过线卡接部223,若干过线卡接部223沿透光筒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过线卡接部223具有过线卡接槽,贝茨治疗结构30的走线卡接于过线卡接槽内,以对走线进行规整安装。
[0063]
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232的台面还凸设有限位凸块2321,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具有开槽311,所述限位凸块2321插设于所述开槽311。如此,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将支撑台232的限位凸块2321插设于贝茨治疗结构30的开槽311内,以将贝茨治疗结构30限位于支撑台232的台面上,以保证贝茨治疗结构30的安装精度。
[0064]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232的台面凸设有限位挡板2322,所述限位挡板2322设于所述支撑台232的外周缘,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挡板2322抵接。
[0065]
如此设置,在将贝茨治疗结构30安装至支撑台232的台面上时,便可通过贝茨治疗结构30的外侧壁与支撑台232台面上的限位挡板2322相抵接,以进一步将贝茨治疗结构30限位在对应的位置,从而便于贝茨治疗结构30后续的固定安装。具体地,当将贝茨治疗结构30限位于支撑台232台面的对应位置后,便可使用螺钉、销钉等结构将贝茨治疗结构30固定连接于支撑台232,以保证贝茨治疗结构30与支撑台23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贝茨治疗结构232的安装稳定性。
[0066]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232的台面开设有避让槽2323,所述避让槽2323贯通至所述支撑台232的内壁,所述贝茨治疗灯32设于所述避让槽2323内,且所述贝茨治疗灯32出射口朝向所述透光筒体21设置。如此,通过在支撑台232的内壁开设有避让槽2323,将贝茨治疗灯32安装在避让槽2323内,以保证贝茨治疗灯32的安装稳定性,并保证结构的紧凑性;另外,通过使避让槽2323贯通至支撑台232的内壁,如此,安装在避让槽2323内的贝茨治疗灯32所出射的光线便可顺利地射向透光筒体21,以射入避让通道211内。
[0067]
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贝茨治疗结构30包括电路板31和所述贝茨治疗灯32;所述电路板31套设于所述透光筒体21,并与所述安装结构20相对设置;所述贝茨治疗灯32设于所述电路板31的面向所述安装结构20的一侧,并电连接于
所述电路板31。
[0068]
如此设置,通过在电路板31的作用下,可控制贝茨治疗灯32按照预设的频率进行闪烁,以使用户的眼部跟随贝茨治疗灯32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
[0069]
进一步地,所述贝茨治疗灯32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贝茨治疗灯32沿所述透光筒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沿透光筒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贝茨治疗灯32,以提高射入避让通道211的光线的强度,以使用户的眼部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避让通道211内的光线,以跟随贝茨治疗灯32的闪烁而进行眼部放松,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效果。
[0070]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眼仪100还包括按摩件40,所述按摩件40设于所述避让口121,所述按摩件40开设有与所述避让口121同轴设置的连通口,所述按摩件40的后侧凸设有若干按摩头421,若干所述按摩头421沿所述连通口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按摩头421用于朝向用户的眼部设置。
[0071]
如此设置,护眼仪100不仅可起到治疗视力的作用,还可通过按摩件40的按摩头421来按摩用户的眼部,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
[0072]
进一步地,护眼仪100还包括柔性外膜50和发热膜60,柔性外膜50罩设于按摩件40的外侧,并与按摩件40围合形成有容腔,柔性外膜50的外侧用于与用户的眼部贴合;发热膜60设于容腔内,并贴设于按摩件40的外侧。如此,在使用过程中,护眼仪100不仅可在按摩件40中按摩头421的作用下实现全方位的按摩效果,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另外,还可在发热膜60的作用下同时对眼部进行热敷,以进一步缓解眼部疲劳,从而达到有效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
[0073]
另外,通过将发热膜60设置在柔性外膜50与按摩件40围合形成的容腔内,不仅可通过柔性外膜50对发热膜60起保护的作用,并且柔性外膜50的柔韧性较好,不会影响按摩头421对眼部的振动按摩效果;例如,柔性外膜50可为硅胶件或橡胶件。并且,发热膜60贴在按摩件40的外侧,由于发热膜60为膜片结构,厚度较薄,按摩件40中的按摩头421产生的振动可通过发热膜60和柔性外膜50而传递至用户的眼部,以对用户的眼部进行振动按摩。
[0074]
并且,该护眼仪100还包括有驱动按摩件40振动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设置在壳体10的安装腔内,并与按摩件40传动连接,以驱动按摩件40按照预设的频率进行振动。
[0075]
具体地,发热膜60是一种由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主要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膜片,具体可由石墨烯、或碳

氮化硼复合材料、或其他发热材料制备而成。
[0076]
并且,按摩头421优选为软胶件。通过采用软胶质的按摩头421,可提高在对眼部按摩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按摩头421的振动力度过大时损伤用户眼部。
[0077]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膜60为柔性发热件。如此设置,按摩头42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便可通过柔性的发热膜60和柔性外膜50顺利地传递至用户的眼部,从而有效防止发热膜60影响按摩头421对用户眼部的按摩效果。
[0078]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眼仪100还包括弹性件70,所述弹性件70设于所述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发热膜60的内侧,所述弹性件70开设有若干第一避让孔71,若干所述第一避让孔71沿所述安装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按摩头421穿设于一所述第一避让孔71。如此设置,通过在发热膜60的内侧设置有弹性件
70,并在弹性件7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避让孔71,以使每一按摩头421穿设于一第一避让孔71,如此,在使用过程中,便可通过弹性件70和按摩头421支撑固定发热膜60和柔性外膜50,以使柔性外膜50的外侧表面全部贴合于用户眼部的四周,以进一步提高在对眼部按摩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使得发热膜60通过柔性外膜50将热量充分传递至用户眼部的四周,以进一步提高对眼部的冷敷或热敷效果;并且,弹性件70的设置不会影响按摩头421的振动,进而不会影响对眼部的按摩效果。
[0079]
并且,由于按摩头421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振动甚至出现摆动的现象,如此,为了防止弹性件70影响按摩头421的振动或者摆动的效果,可使按摩头421与第一避让孔71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避让间隙,按摩头421在工作过程中,便可在避让间隙中随意振动或者摆动。
[008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70为海绵件。当然,弹性件70也可为硅胶件、橡胶件等弹性较好的弹性结构。
[008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膜60与所述弹性件70之间设有粘接层。如此设置,通过在发热膜60与弹性件7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将发热膜60固定于弹性件70上,从而可保证发热膜6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热膜60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使用效果。
[0082]
具体地,柔性外膜50也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按摩件40的外侧,以保证柔性外膜50的安装稳定性。
[0083]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件40包括安装支架41和安装部42;所述安装支架41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安装支架41开设有若干第二避让孔411,若干所述第二避让口121沿所述安装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部42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1的内侧,并与所述安装支架41相对设置,所述柔性外膜50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1的背向所述安装部42的一侧,所述安装部42的面向所述安装支架41的一侧凸设有若干所述按摩头421,每一所述按摩头421穿设于一所述第二避让孔411。如此设置,便可首先将安装支架41固定安装于壳体10的安装口处,再将每一按摩头421穿设于安装支架41的一第二避让孔411,使得安装部42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41的内侧,并使安装部42容置在壳体10的安装腔内;由于在长时间使用后安装部42和按摩头421容易发生变形,这样,便可在安装支架41的支撑固定下防止安装部42和按摩头421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使用效果。
[0084]
具体地,安装支架41和安装部42均可大致呈环状结构,且安装支架41可为塑胶、金属等刚性材质,而安装板22可为硅胶、橡胶等软性材质。
[0085]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部42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安装支架41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部42容置于安装槽内,且安装部42的外周壁与安装槽的槽壁抵接。
[0086]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眼仪100还包括绑带80,所述绑带8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两侧。如此设置,通过使绑带8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10的两侧,如此,在穿戴过程中,便可根据用户脸型的大小来转动绑带80,以使绑带80适用于不同脸型的用户,并提高用户穿戴的舒适度。具体地,绑带80为弹性绑带80,以便于用于穿戴。
[0087]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背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连接口122,所述绑带8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
于两所述连接口122。如此,通过使绑带8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10背对两侧的连接口122处,从而可保证绑带80的安装稳定性,以防止在穿戴过程中与壳体10发生脱离,而影响使用效果,同时还可使绑带80与壳体10的连接处容置在壳体10的内部,以保证美观。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